明知催生了許多非洲“馬拉松賽專業戶”,為什麼我國許多城市卻爭先恐後辦賽事?

為而不爭57298468


馬拉松成為全民熱捧的運動方式,數十個城市馬拉松賽事集體“上馬”,其背後是哪些因素在驅動?

各城市的馬拉松實際上就是長跑運動,大部分賽事有半程的,有十公里的,還有五公里的,“只要是參加過一些體育鍛煉的,或者經常參加長跑的,都是能堅持下來的,對於參加這樣一個運動,大部分的人身體的感受和心理感受來講都是有益處的。”

  對於普通跑友來說,參加馬拉松賽事意味著一種可以堅持的鍛鍊方式,或者是一種擴寬自己社交圈子的生活方式。而對於舉辦馬拉松的城市來說,則意味著可觀的旅遊者和經濟增長。有統計顯示,一場上萬人參加的馬拉松賽事所需成本大概在1千萬左右,僅憑門票和商業贊助就可以穩穩收回成本,同時還能大幅拉動城市旅遊,住宿,餐飲等行業增長。數據顯示,僅廈門馬拉松賽事,從2003年舉辦到2012年十年間,廈門馬拉松就為廈門帶來了超過10.72億元的直接營業收入。小方說,一名馬拉松愛好者,一年的花費至少上萬,從這樣來算,已經基本可以算出數十萬跑步愛好者帶來的客觀效益。

  除了報名費和冠名費,馬拉松賽事所營造的城市名片更加值錢。閔捷介紹,冠名權就是在前期推廣的時候,已經成為一個比較知名的品牌了。2014年國家體育總局有個數字,北馬品牌大概值2.5億,今年光冠名權大概就是3千萬人民幣。

  除此之外,馬拉松所帶來的體育產業的增長也十分可觀,其中跑步裝備,訓練課程都成為社會資本熱切投資的藍海。跑步行業從業人員坦言,參與者眾,意味著未來馬拉松市場將更為可觀:“籃球比賽,它的場上是十個人在打,那麼可能是上萬人在觀看。但是一場馬拉松,這個是幾萬人在同時參與,這樣的一種積極效益和經濟形式,它和其他的比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想這也是更多的體育賽事公司,進入跑步行業的一個主要的原因。”

  業內預計,2020年全國馬拉松賽事將實現200%的增長。未來中國跑步市場規模可以達到300億元。專家建議,各地舉辦馬拉松賽事還應該規避同質化,在保證賽事品質的同時,特色路線值得提倡。





西橙視頻


有這種說法的人,要麼是財迷,要麼是土豹子。

如果一家人過日子,除了掙錢就是吃飯睡覺,彼此之間不聊天、不搞娛樂活動、不請朋友坐客,這樣的日子是生活嗎?城市也是這樣,不只是掙錢的戰場,也是生活的平臺,每個市民在掙錢的同時,也要享受豐富多彩生活。作為城市的管理者,要滿足群眾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引導正確的生活方式,培養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舉辦大型體育活動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不但為熱愛跑步運動的群眾提供展現自己的機會,也增加了城市的影響力,提升了城市的形象。

邀請非洲運動員參加城市舉辦的馬拉松比賽,一方面,提升完賽成績,爭取賽事得到更高等級的評定,擴大比賽的影響力,同時,高水平運動員參加比賽,也對國內專業選手產生刺激,有利於提高國內選手的比賽成績。

至於馬拉松的獎金,比起NBA的賽事轉播費和文演出明星出場費只是很小的錢,但得到更大的社會效益。因為馬拉松比賽不但讓上萬人參與到跑步運動中,而且,讓數倍甚至數十倍的的觀眾體會到比賽的氣氛,城市的設施得到修繕和提升,餐飲,住宿,交通、旅遊等行業的收入也得到增加。再比方說你請朋友到家裡來打麻將,難道只許你自己贏,別人都輸,那誰還來跟你玩兒?


達雲


其實現在很多的一二線城市是比較富有的,在經濟建設發展好了以後就要進行文化建設,提高城市的文化素質,人文特色,舉辦活動能夠提高城市的影響力,提高關注度,帶來無形的名譽收入和有形的旅遊財富。



好比一個人,在解決了溫飽,收入不錯的時候就開始關注自己的社交,影響力,這樣才能讓自己的競爭力更強,道理是一樣的。



2008年奧運會讓所有人知道了北京。這就是見證。這就是展現實力的時候,所以這是必要的。



大家同意嗎?


印象草原雲谷


和催生了非洲馬拉松專業戶相比,國內參賽者眾多,進一步提升大眾身體素質,達到舉辦馬拉松初衷


CHUWX504


沒有非洲友人參加,怎麼能稱得上國際大賽呢?這不是有損我們國際化大都市的品牌價值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