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老子”的真面目是什麼???

老子,其出生說法不一。

《史記》說,老子是楚國苦縣(今河南周口鹿邑縣)厲鄉曲仁里人。

《漢書》記載,在老子時代,苦縣應該屬於陳國。從這個角度,老子應是陳國人。

此外,史料稱《莊子》載,孔子和楊子朱都是在“南之沛”見的老子,老子所居沛地屬於宋國,宋國正好有“老”這個姓氏。所以,老子是宋國之人,也說得通。

年齡不確切。

據《史記》:“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就是說他活了160多歲,甚而200多歲。

那他什麼時候出生的呢?相傳,老子比孔子大20多歲。孔子公元前551年出生,老子應該是前571年左右生人。

與此相關的說法,老子生卒年約前571年-前470年左右,活了百歲出頭,胡適則認為是九十多歲,都與《史記》不同。

姓氏也存疑。

《史記》: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為周王室的史官、國家圖書館館長。

既然是姓李,為什麼不叫“李子”?由此,很有可能他的姓或氏就是“老”。

胡適認為老子“姓老,氏李”,而大多數學者認為老子“姓李,氏老”。

關於姓和氏,我們前面的文章中提到過:姓源自母系社會,代表血緣關係,氏,或是因封地、或是因官職等後加的,地位高貴的才有,用來區別貴賤。春秋末年以後,姓與氏的界限逐漸模糊。

比較流行的說法,老子是宋國司馬“老佐”之子,戰事中老佐被射殺,7個月身孕的夫人帶著幾個家將陰差陽錯逃到陳國相邑(今河南鹿邑東),在那,早產兒“老子”降生。

因雙耳長大,起名為“聃”;因出生於庚寅虎年(公元前571),親鄰們又呼之曰小狸兒(“小老虎”之意),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小名“狸兒”便成為大名“李耳”,一代一代傳下來了。

當然,還有傳說因在母胎裡呆了81年,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鬍子,所以稱為老子的。這個自是不足為信,但說老子有白化病的則不乏其人。

“老子”的真面目是什麼???


對《道德經》的解讀,版本萬千。

《道德經》又名《老子》,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老子》。

對這部經典的解讀,很多時候要靠自己的悟性,年輕時候認為虛的,年長後可能突然體會到某一層深意。

而歷朝歷代,基於當時社會需求,或者人們的功利之心,解注版本無窮,不一而足。

成書也有爭議。

一說,周王室內亂、老子離職外出,途徑函谷關,守關官員關尹誠意相邀,並勸老子說:

你是當今大聖人,應該要以天下人智為己任,不然你隱世了,想要求教的人都找不到你人。

老子便留了幾日,寫成五千字經典。

一說,這麼高深一部經典,在那時的文房條件下,很快寫成不現實。

就像《論語》《理想國》等東西方先賢智慧,多是弟子記錄而成,《道德經》也可能並非出自老聃一人,而是老子史官世家的思想記錄。

無論如何,老子的智慧是確定的。

據說孔子三次問道於老子,並贊老子就像龍一樣高不可測:

“鳥,吾知其能飛;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矢曾。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魯迅說:“不讀《老子》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普通人,只要想到智慧高深的老子、騎著青牛悠哉遊哉,已是神往之極。只是,當我們去攀爬經典高峰,思想往往受限,卻不知先賢如老子,所言所行皆創舉。

“老子”的真面目是什麼???


質疑,才有經典。

老子的老師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禮儀,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當他將傳統智慧講述給老子聽,老子不斷追問,天之上還有啥?推動日月星辰的神,他們的能力又是怎麼來的?對於違背天意的君主,神為什麼不管?

老師感嘆這位學生不一般,便將其推薦到周都求學。在那,老子如飢似渴如魚得水,三年後遷任守藏室史,名聞遐邇。

老子的“無為”思想,在當時,也是對“管得太多”社會弊病的異見。

通透,才能“無為”。

老子在周都工作,母親在陳國居住,儘管多次歸家省親,母親去世的時候,老子到家還是晚了一步。

一開始,老聃悲痛欲絕、不吃不睡。之後他沉思冥想,終至恍然大悟。愁苦消解的他,飽餐一頓、倒頭大睡。

家將、侍女感到奇怪,問緣故。老聃答道:“人之生,皆由無而至有也;由無至有,必由有而返無也……”

推及和母親的關係,也一樣:兩人都在,才開始有了母子之情。一旦都不在了,也就沒有“情”這一說。

現在母親離開,其實是“情”從有返無了,我如果沉溺於情、悲不欲生,不是違背了自然之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