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连载:《瓠州之战》第二章 宗族

“五胡乱华”的时代,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代、社会秩序最为混乱的年代。连年不断的战争,杀戮空前惨烈,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战争的血腥残酷让汉族民众颠沛流离、苦不堪言,生命朝不保夕。变态的杀人狂魔、战争狂人更是视老百姓的生命如草芥,随意杀戮,肆意妄为,杀死一个人如同掐死一只小蚂蚁,“五胡乱华,杀人如麻”。

  悍匪杨之海,一路流窜,专门找寻残害单门独户的人家,六十多人丧命他手。流民黄之勇,诱骗少男少女,十多人被他戏而杀之。

  冷血夺命屠夫石之军,曾经诚实经营,生意兴隆,然而受同行嫉妒滋扰,不堪其烦,怒而杀人,大人、老人、小孩连杀二十人。

  后赵武帝石虎在战争中对俘获的俘虏不分男女老少一律坑杀。公元325年六月,坑杀刘岳士兵九千人,之后又坑杀并州王腾士兵七千多人,羯族被当时的人称为最残暴的民族,以杀人吃人为乐。

  后赵的羯族行军作战时不带粮草,以掳获汉族女子为食充饥,夜间强行奸淫,白天宰杀烹食,称汉族女子为“两脚羊”。恕茹毛饮血的五胡把一个曾经文明昌盛、繁华似锦的中原大地变成“遍地皆蒿草、十里无人烟”的凄凉之地。

  胡人对汉人异常凶狠歹毒,中原士族被杀戮得十家剩的不到一家,中原大地上一千二百多万的汉人到石勒的羯赵政权灭亡时还剩不到四百万,人口减少将近三分之二。难怪人们常说,宁为盛世犬,不可乱世人。

  冉魏皇帝冉闵利用汉人积压己久的仇恨,颁布《杀胡令》,汉人斩杀一胡人者,可加官晋爵。一日之内,胡人被斩首数万。仅邺城就屠杀了二十万羯族人,男女老幼无一倖免,尸体堆在城外,为野犬豺狼所食,惨状不堪目睹。

  汉胡之间相互仇杀,尸横遍野。残忍的鲜卑、匈奴、羌、羯、氐氏五族胡人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汉族百姓,攻城掠地,杀人屠城,破坏宗庙,焚烧书籍,给人类文明史上带来噩梦一般的灾难,淮河以北地区沦陷为“五胡”烧杀抢掠的人间地狱。

  在这个最黑暗、最凶残的时代里,饥荒、压迫、歧视、欺凌、仇恨、杀戮诸多因素交织,北方社会秩序混乱,士大夫精神、门第观念遗失殆尽,流民匪盗战争狂魔的肆意屠戮,中原汉族士族等随着朝廷南逃,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而广大滞留在北方的士族世家、寒门庶族和广大的劳苦民众为了自保,为了生存,不得不团结起来,以宗族的形式,用团队的力量来抵御这血腥无情的杀戮,用集体的智慧抵抗外来民族的入侵,使华夏文明得以延续残存。

  世族大家、庶族豪门以宗族为纽带形成上千户的大家族,小户的流民抱团取暖形成几百户的小村落,建立坞堡壁垒,选出坞主、族长、宗主、行主等头领,组织生产,抵抗外侵,集结民众自卫,以求在这乱世中得以生存衍息。

  凤凰岭南麓的六里庄周氏是瓠州郡望,家族自秦未汉初以来就在此地繁衍生息,形成人口众多的世家冠族。

  北麓的八里庄薛姓,原本北方雍州郡望,“五胡乱华”时,族中名士薛靖带领数百族人“衣冠南渡”。薛靖率族人迁徙途中,每次遇到盗匪、渡河、饥饿时,总是让族人随从先行、先吃,自己断后,自己后吃,风骨、气度深得族人和随从的敬重爱戴。

  走到瓠州地界时,薛氏族众己达四千人之众,瓠州地处淮河之南,有险可持,又有肥田沃土,一干人众就在凤凰岭北麓安顿下来,成为瓠州的侨姓之族。

  南麓六里庄周姓,瓠州本土郡望。周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封第三个儿子姬烈为汝坟侯。汝坟侯灭国之后,子孙以周为姓,以示怀念自己的先祖和部落。

  汉高祖建立大汉王朝时,依照旧制封赏姬烈后裔周仁仍封建为汝坟侯,迁籍瓠州安城。从此,周氏子孙繁衍成郡里望族,经西汉、东汉、魏、晋数朝,历时数百年,英才辈出,为官者甚多,青史不绝。

  瓠州望族周氏其中一支迁移到凤凰岭南麓,居族而居,历经十代人的经营生育,繁衍出三千多人的士族世家。

  陈姓这支家族,家史渊源更是颇为流长,是东汉太尉陈藩陈仲举的嫡派近支。不畏强御的陈仲举与大将军窦武商量诛杀卖官弄权、贪婪暴虐宦官,事败后连同宗族、门生、旧属都被宦官杀害,只有小儿子陈逸在友人的帮助下隐姓埋名逃回瓠州故土。

  家族领袖陈藩的遇害,让原本瓠州郡望士族的陈氏再也无人入朝做官,有魏、晋以来,逐渐沦落为寒门庶族。

  后来,汉灵帝下诏解除党锢,陈逸出任鲁国相。曾与冀州刺史王芬密谋杀死黄门、宦官,废黜灵帝,别立新君。灵帝征召王芬去洛阳,王芬担心计划有可能泄露就自杀身亡。

  再次诛杀宦官的谋划失败后,陈逸心灰意冷,辞去鲁国相再次返回瓠州老家不再出山入仕。在乡友的资助下,在凤凰岭南麓结庐读书耕田。

  此后,陈氏一族在凤凰岭南麓七里庄开枝散叶、繁衍生息,凭借着严格的家教和家法,书香接踵,只是不在入仕,以耕读为家,衍生出一支二千多人的大家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