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三山镇疫”,百毒不侵,诛邪莫近

疫情袭来,无论南北我们都已参与这场战役,那些发生在疫区、前线的或暖心或催泪的人和事总牵动着万千人的目光。

2020年新年前夕,自中华腹地、九省通衢的湖北武汉发散,一股特殊疫情蔓延至全国,一时间,人心惶惶、众说纷纭,而其中,一位老人果敢发声,坦陈疫情之急迫,巍然坐镇防疫前线。

他呼吁人们“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却在耄耋之年毅然逆着人流、投身疫情战场的第一线,“三山镇疫(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成为人们抗击疫情的一记定心丸,今天小幸运就来为你解读钟南山院士的故事。

“三山镇疫”,百毒不侵,诛邪莫近

1936年,钟南山出生于南京一个医学世家,父亲钟世蕃是中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则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在家庭的影响下,钟南山自幼便立志“做一个治病救人的好医生”。

医学之外,钟南山也爱好体育锻炼。1958年,在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读大三的他以54.4秒的成绩创下了第一届全运会400米栏的全国纪录,并一举夺得男子十项全能亚军。国家队曾邀请他参与训练,抉择之下,他依然坚持从医之路。

1960年大学毕业后,钟南山却少有机会参与临床医疗。在动荡的年代里,他曾任教医学,也当过工人、校报编辑,直到1971年被调回广州医学院的附属医院。

为了提升自己,也为了学习国外先进医学技术,1979年,钟南山通过国家外派学者资格考试,成功获得赴英国进修的机会。归国后的他很快便投入到救死扶伤的最前线,钻研临床医疗,并于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钟南山不惧个人安危,带领团队坚守前线,积极探索治疗方案,成功抗击非典疫情。作为抗疫领军人物,他被评选同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此后,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积极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2020年年初,当新型冠状病毒的阴霾笼罩全国之时,84岁的钟南山又再次请缨,担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投入抗疫战场的第一线。

“三山镇疫”,百毒不侵,诛邪莫近

务真求实,不畏发声

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悄然在湖北武汉滋长,并迅速蔓延,席卷大半个中国。初期报道甚少,种种未知引发了各方揣测,有人甚至将2003年非典与“不明肺炎”相提并论。

7755感染病例、730个鲜活的生命、隔离封锁、生死离别,当年的骇人情形依然存留在许多人的记忆中,恐慌与不安笼罩了整个中国,谣言更如野草蔓生。

而在1月20日晚《新闻1+1》直播采访中,面对疫情的询问,钟南山没有避重就轻,郑重严肃地对全国人民宣布了一则“坏消息”——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而九省通衢的武汉正是疫情中心。

直面现实是艰难的,往往令人受挫、士气萎靡,但勇于发声、敢于迎战却也是挥戈回日、夺取希望与成功不可缺失的关键。

“三山镇疫”,百毒不侵,诛邪莫近


在严谨钻研的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务真求实的人生信条其实早已融入钟南山的生命。1979年不惑之年的钟南山留学英国伦敦。在思考一个与戒烟相关的项目时,钟南山发现导师的公式存在漏洞,便着手设计实验验证疑问为了结果准确直接,钟南山在自己身上做起了人体试验。他抽取了800毫升血液进行测试,不断吸入一氧化碳,然后持续检测、观察数据变化。

在那两三个星期里,他吸入的一氧化碳相当于一小时抽60多支烟。

最终,他成功校正、修复了一台血液气体平衡仪,并发布了一篇论文推翻了导师的结论,由此获得爱丁堡大学教授的一致认可和信任。

“三山镇疫”,百毒不侵,诛邪莫近

多年后,尊重现实、追求真相的原则更让他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非典受到全国的关注,疫情紧迫,没有人敢轻易定论。一些研究者发现“衣原体”是非典致命原因之一,被“权威渠道”加以报道。而钟南山则“坚持己见”,顶着压力,在新闻发布会上直言:病原体是病毒,而疫情仍未得到控制。

实事求是地诊疗、钻研,在钟南山为首的医务人员的努力下,广东省成为世界范围内对非典型肺炎治疗成绩最好的地区之一。刚直不阿,敢医敢言,一如钟南山自己曾说:

我觉得知识分子有一条底线,就是尊重事实。事实是怎么样,那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就应该是怎么样。

除夕夜,团圆日,在和乐满堂之外、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总有人默默坚守,撑起万家团圆、灯火通明。

逆着万千车流,在凛然严冬中、在危机四伏的疫区,如钟南山一般的逆行者毅然选择奔赴最前线,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不惧险难,以血肉之躯为你我撑起生命的屏障。

他们或许并非身怀异禀,却有一颗温热、执著的心。一份不留名的物资、一个无声的背影,他们身体力行地诠释着那句箴言,“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如今我们的国家在重大传染病防控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有信心更加有效地控制这次疫情。这需要全国一起加强合作、携手应对,万众一心、攻克难关。

为中国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