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民國時期的汕頭舊八景


汕頭地處南海之濱 自然環境優美


據日本人加藤豐吉編著於1939年(昭和十四年)《汕頭之一般概況》一書《附錄》記載

汕頭八景有“中園晚棹” “香爐曉煙” “草嶼綠波” “饒山仙洞” “馬嶼觀潮” “鮀江曬網” “雞港檣林” “礐峰柱石”

中園晚棹

民國時期的汕頭舊八景


即中山公園夜晚的小舟 中山公園位於市區中心 傍月眉湖畔是一處廣袤數百畝 花卉樹木叢生的風景名勝絕境

周圍河水環繞 春夏之際 夕陽西沉 華燈初上之時 遊人三五成群 泛舟水上 輕搖槳放歌喉

舟行之時 柳舞風生 拂俗塵 忘酷暑 人間喜樂莫過於此


香爐曉煙

民國時期的汕頭舊八景



即香爐山升起嫋嫋晨靄 香爐山屹立於汕頭市南方 高冠全市

山頂有一巨石 高數丈 色如古銅 其型非方非圓 足成鼎立之狀 恰似天然香爐

破曉時 欲散之晨靄嫋嫋繚繞 恰似由香爐裡湧出的線香之煙 景象絕妙


草嶼綠波

民國時期的汕頭舊八景



即鬱鬱蔥蔥的浮島宛如綠色之波 環繞汕頭之諸山多為奇巖怪石凹凸 罕見草木

惟獨位於潮州至揭陽航道分叉處 江西南岸邊的一小島嶼 高出水平面三四丈而屹立

嶼上靈芝草色鬱鬱蔥蔥 雖歷經霜染而不變 因其奇異全由此草故命名


饒山仙洞

民國時期的汕頭舊八景



即饒山山腹之自然石洞 饒山原名太平埔 因礐光中學之南 律師饒公球之墓建於此山 故如今命名為饒山

饒山固有自然勝景 眾多奇石上廣遺古今名人字跡

山腹有一自然洞穴深約二丈 洞正面有一約闊丈餘巨石 成支柱 如屋頂狀覆蓋洞口

洞額有梅縣進士楊沅所題“自然”二字 洞內備有供坐臥之石具 夏日入洞 暑氣全然不侵 涼意深沁肺腑



馬嶼觀潮

民國時期的汕頭舊八景



即在馬嶼觀看潮水 馬嶼(注:即媽嶼)扼汕頭海運之咽喉

地勢險要 上設有炮臺及燈臺 為絕紗之境

其形如馬 市民謂之天馬行者 嶼之外為無邊無際大海 波濤洶湧 碧水連天

試披襟遠眺東方 心胸豁然開朗 尤為風雨之時 怒潮狂濤奔騰 極其雄壯 今闢為海水浴場 夏季泳客不絕甚為熱鬧


鮀江曬網

民國時期的汕頭舊八景

即於鮀江濱曬魚網之風景 汕頭原稱鮀江 盛產魚蝦 約一百多年前尚為漁民聚居地

當時此地屬一片荒野村落 散落的漁民茅舍竹籬笆上張著魚網 掛著拉索 曬於日下之情景確實別具風味 其後築有填海防波堤

後由於開放商港 漁民們遂相繼疏散轉移至郊外 現今珠池中部一帶尚遺有漁村風景 吸引遊人駐足


雞港檣林

民國時期的汕頭舊八景



即放雞港上林立的桅杆 於漁民勞作而言 潮汛為首 早出晚歸是常例

故旭日東昇 金烏西墜之時 放雞港(馬嶼之內港)海面至港內常常呈現千百魚船徐徐降帆收桅之光景

確實文如其景 桅檣林立 閉日遮陽


礐峰柱石

民國時期的汕頭舊八景



即屹立於礐峰頂之巨石 礐峰多奇石 每石均雄拔俊秀 各具獨特雅趣

其中位於峰頂之上有一巨石巍然屹立呈不啻擎天柱之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