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一支枪两种射速,捷克ZK383冲锋枪:第一代冲锋枪的佼佼者

核心内容提要


一支枪两种射速,捷克ZK383冲锋枪:第一代冲锋枪的佼佼者



1933年,前捷克斯洛伐克的约瑟夫(Josef)和弗兰蒂斯克·库凯(Frantisek Koucky)共同设计出ZK383 9mm冲锋枪,并取得了相关专利。该枪最大的特点是配用可迅速更换的枪管和与众不同的枪机,其枪机上有一个可拆卸的、质量为170g的调节块。当这个调节块安装在枪机上的时候,ZK383的射速为500发/分;不安装调节块时,其射速就会提高到700发/分。


第一代冲锋枪中的常青树



第一代冲锋枪(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1930年代生产的冲锋枪)一般都采用费时费料的机加工制造,ZK383冲锋枪也不例外,这使其一方面由于产量很低而变得价格昂贵,另一方面又因为做工精良而经久不衰。

从1930年代后期到1945年,ZK383冲锋枪在二战中的欧洲战场被广泛使用。战后,它又出现在前捷克斯洛伐克国营布尔诺兵工厂的产品目录上。因此,ZK383冲锋枪的生产和使用时间比绝大多数第一代冲锋枪都要长。ZK383冲锋枪曾经在南美委内瑞拉、波利维亚和巴西销售。1930年代中期,它还曾被德国党卫军采用并改名为“MP383”。另外,比利时军队也曾使用过这种冲锋枪,直到1960年代中期比利时卫国军还在使用,而比利时警察部门使用到更晚些时候。其使用时间如此长久,在世界范围内,只有意大利的伯莱塔M38系列、西班牙阿斯特拉900系列和美国的汤姆逊系列冲锋枪可与之比肩。


三款不同时期的ZK383



ZK383冲锋枪在生产和使用中出现了3种截然不同的款式,但这3种款式均拥有以下共同的部件:机加工机匣、木质枪托、带有可拆卸调节块的双射速枪机、安装在枪托内部的复进簧和。

第一款的枪管上有散热片,枪上安装有一个与枪管垂直的前握把。该款冲锋枪产量很小。


一支枪两种射速,捷克ZK383冲锋枪:第一代冲锋枪的佼佼者


第二款ZK383冲锋枪左视图和右视图。注意折叠起的两脚架


第二款的枪管上设有护筒,取消了散热片和垂直前握把。该款冲锋枪大多带有两脚架,平时折叠贴附在护手下方,使用时可以打开。这种款式的极少数还带有刺刀。那些没有两脚架的为“警用版”,并被命名为ZK383P。警用版取消了军用版特有的100~800m可调式照门,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简易的L型翻转式照门。


一支枪两种射速,捷克ZK383冲锋枪:第一代冲锋枪的佼佼者

第三款ZK383冲锋枪。下图为弹匣向上折叠起来的状态


第三款是在二战结束后才开始出现。与前两款相比,其具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前两款的弹匣都是平行安装在机匣左侧,而第三款的弹匣是垂直安装在机匣下方,且弹匣可以向前折叠,携带更为方便。紧急时刻,装好枪弹的弹匣可以立刻向下旋转到位并做好射击准备。由于折起的弹匣占据了枪管下方的位置,该款冲锋枪取消了两脚架。该枪同样使用L型翻转式照门。前两款都采用可快速更换的枪管,而第三款舍弃了这种造价昂贵的设计结构。

这三款ZK383皆由机加工生产,所有的金属部件都是由经验丰富的工人精心制造出来的。

1939年,德国占领前捷克斯洛伐克,并且接管了生产ZK383冲锋枪的兵工厂。该兵工厂的名称也由“国营布尔诺兵工厂”(zbrojovka Brno)改为“伯布鲁诺兵工厂”(wafen werke Brunn A.G.)。在德国监督下生产出的ZK383一般带有“H SS PF”的标识,也有些产品标识为“VZ9”。


设计理念融会贯通



ZK383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开膛待击射击方式。这种射击方式由雨果·希买司发明,并被使用在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MP18 Ⅰ冲锋枪上。

ZK383冲锋枪的复进簧及复进簧导杆安装在枪托内部,枪机连杆铰接在枪机尾端。枪机后坐时,通过枪机连杆作用在复进簧导杆及复进簧上,压缩复进簧。1924年,法国的圣·艾迪安军火公司(MAS)生产的MAS M1924机枪采用了包括“复进簧内置于枪托”在内的多种具有创新性的设计,被公认为是一件十分成功的作品。1926年,前捷克斯洛伐克也生产了采用“复进簧内置于枪托”设计的CZ26机枪,它与MAS M1924十分相似,明显受到了该枪设计理念的影响。毫无疑问,这些武器为库凯兄弟设计ZK383冲锋枪提供了灵感。后来,尤金·斯通纳在他的AR15/M16系列枪械中也采用了这种“复进簧内置于枪托”的设计方式。


一支枪两种射速,捷克ZK383冲锋枪:第一代冲锋枪的佼佼者

ZK383冲锋枪的快慢机拨到“30”时为连发模式,拨到“1”时为单发模式。扳机上方的按钮为手动保险。向内按压时,只能锁定扳机而不能限制枪机


ZK383冲锋枪的弹匣容弹量为30发,采用双排双进弹匣,这种弹匣是路易斯·希买司(雨果·希买司的父亲)设计M1897伯格曼手枪时发明的,该弹匣可以在不使用装弹器的情况下轻松装弹。而且这种设计减少了上膛时枪弹与弹匣内壁的摩擦,当有污垢进入弹匣时,双排双进弹匣一般不会被卡住。

ZK383冲锋枪操作舒适,人机工效佳。该枪全枪长仅为876mm,全枪质量也只有3.96kg。该枪的枪托近似直形,抵肩位置接近枪管轴线,连发射击时,枪身后坐的翻转力矩较小,枪口上跳比较容易控制。

ZK383冲锋枪的拉机柄安装在机匣左侧。快慢机也位于机匣左侧、扳机上方,便于操作。当右手紧紧握住武器时,左手可方便地选择火力模式:“30”表示连发发射模式,“1”表示单发发射模式。

前文提到,该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枪机上的调节块。当安装上调节块后,经验丰富的射手在连发模式下可以进行点射。在500发/分的射速下,即使是连发状态,射手也可以通过扣动扳机进行单发射击。这种设计非常实用——当需要节省枪弹或只需发射1发枪弹就足够时,可以在这种模式下进行单发射击。

该枪采用横闩式手动保险,向右推为保险状态,但只能锁定扳机而不能限定枪机的移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保险状态下,若跌落或意外震动,枪机会因惯性而后坐,若枪机未后坐到位而复进时,就会推弹上膛并击发,从而造成走火事故。


快速拆解



第二款ZK383采用可以快速更换的带护筒的枪管取代了带散热片的枪管,枪管可以迅速更换或取下进行清洁。首先取下弹匣并检查弹膛,确认没有实弹。然后向后拉位于枪管上、准星后边的枪管连接销,并把准星和枪管向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向前拉出枪管,就可以从机匣上将枪管拆卸下来。


一支枪两种射速,捷克ZK383冲锋枪:第一代冲锋枪的佼佼者

在拆下快慢机之前,先要把快慢机杆拨到垂直线所示“1”和“30”的中间位置


下面的拆解步骤,三款冲锋枪相同。

将快慢机转到“30”和“1”之间的位置,然后,从另一面向内按快慢机,稍稍推进一点,抓住快慢机杆向外拉,直到拉不动为止。一只手抓住枪托,另一只手抓住机匣,将机匣向前拉大约6mm,这时该枪就可以像一支单管霰弹枪那样被打开,可以看到枪机连杆的末端。抓住枪机连杆,把枪机向后拉出机匣。

也可以将复进簧和复进簧导杆作为独立的部件从枪托后部拆下。首先,按压枪托底板连接销的按钮(安装在枪托后部顶端),向上旋转枪托底板,这时会露出一个很短的金属杆。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金属杆,就可以取下复进簧和复进簧导杆。

结合按相反步骤进行即可。


结语



前捷克斯洛伐克的ZK383冲锋枪很好地体现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枪械的设计风格,其使用枪机调节块实现射速控制的设计在冲锋枪中是极少见的。

ZK383冲锋枪具有射速快、精度高的特点,对于迅速机动的士兵而言非常有效;当与敌人不期而遇时,其卡宾枪式的枪托可以使士兵快速、准确地先敌开火;如果装上枪机调节块,较慢的射速又有助于节省枪弹。

虽然ZK383冲锋枪生产了很多年,但是随着性能更优的冲锋枪的问世,ZK383和其他第一代冲锋枪一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本文发表于《轻兵器》2008年第6期上半月刊,公众号文章有删改)




校对:王晓涛 魏开功

轻兵器官方微博:@轻兵器

轻兵器快手号:QBQ__2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