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领导针对我,我要辞职”,高手都擅用这3招,让领导心服口服

同事小刘下班了向哭诉,自己又被领导单独叫出去批了一顿,我问他:“领导为啥无缘无故批评你?”。

他苦笑道:“就因为我交给他的数据表格,里面有一个标点符号,标错了,他劈头盖脸的骂我了至少半小时,不就一个标点符号他至于吗?你说领导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我拍拍同事的肩膀说:“你真的想多了,领导的性格你还不知道吗?他最在意员工工作不认真,不注重细节,你这是踩了他的底线。”

其实我这位领导是出了名铁面无私,做事情从来是对事不对人。

只不过有些人不明白罢了,这样的领导才是真的为你好。

其实不只是领导,我们在与同事的相处中,在工作的沟通中都要做到“对事不对人”。

职场上,真正的高手,都是对事不对人。

“领导针对我,我要辞职”,高手都擅用这3招,让领导心服口服

一、真正的高情商,是对事不对人

马东曾说过:自己公司招聘过很多员工和实习生,但是他评价他们的时候,会很看重一个细节,那就是这个人有没有“事在人先”的感觉。

其实是事在人先和对事不对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表示,面对冲突的时候解决冲突,面对困难的时候解决困难,不把情绪带进去,工作的事情排在个人情绪前面。

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必定用事说话,而那些情绪化遇事先责人的人内心必定不够强大。

就像奇葩说里说到的:“对人是一种本能,对事是一种本事”。

(1)成熟,就是“不针对”

奇葩说选手席瑞说:“对事不对人的意义是黑白分明、真假分明,任何事出来了,都选择求真务实地去看它本身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不把人的因素牵扯进判断里。”

这让我想起了我之前的一个同事。

因为我刚来不久,和她有工作上的对接。

但是不管从电话沟通还是微信聊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是不是在什么时候得罪过她。整个对接工作总是很难友好沟通下去。

当你我请教问题的时候,她会不耐烦的告诉你“请教别人,这个问题都看不懂?”

并会附之以尖酸刻薄的嘲讽。

当你工作中有些许差池的时候,随之而而来的,就是劈头盖脸的指责和嘲弄,好像一直在等这一刻的名正言顺的指责。

为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我只能找她私下里找她沟通,并询问自己是否在哪里做的不够好?

结果,答案出乎所料,竟然是因为,她第一次见我没主动和她打招呼,她觉得我趾高气扬,所以对我印象就不好。

每个人面对周边的人和事,都会用自己的主观印象去判断,从而忽视了事件本身,使得工作无法顺利进展对人也存在刻板误解。

但是,成熟的人,会抛开主观判断处理问题。

第一印象通常只会用做参考,对一个人往往是在长久接触,深入了解之后才会做出评价。

平凡者,对人不对事;优秀者,对事不对人。

(2)职场最大的公平就是,事在人先

《正义论》的作者罗尔斯做过一个思想实验:

首先我们想象这样的场景:假设我们所有人都在一道“无知之幕”之下,我们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是男是女,是健康还是体弱多病,是老板还是打工族,是读完博士还是小学辍学……

总之,我们都是白纸一张。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让你去提出一条社会应该遵循的原则,你会提出什么?

我想你肯定不会提出“重男轻女”,因为大幕拉开的时候,你也有可能是一名女性。

你肯定也不会像希特勒那样,认为日耳曼民族是高贵的,认为犹太人就应该被杀害,因为大幕拉开时,你也有可能是一个犹太人。

也就是说,当我们所有人都无法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之前,我们肯定不会选择“对人不对事”。

因为一旦这么选,吃亏的很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总想着自我利益为先,而真正公平的前提就是做到“对事不对人”。

比如我们培训新人的时候,会有文章评分。

我们从来都是盲打文章,不会看这篇文章是谁写的,也不会因为你和我关系好就多给几分,更不会看文风认人。

我们有流程化的打分标准:一篇文章从框架、标题、素材三个方面综合打分。

谁也不偏袒一视同仁,这就是对待新人最大的公平。

对事不对人,才是每个职场人的必修课。

“领导针对我,我要辞职”,高手都擅用这3招,让领导心服口服

二、职场中,我们怎样“对事不对人”?

任何事情都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人和事根本分不开更别谈做到公平。但这并不代表不正确,我们总是要做点什么才能让自己心安理得不愧对他人。

那么在职场上我们该如何做到对事不对人呢?

(1)少关注情绪,多关注事情

明代剧作家冯梦龙有句话说的好,“怒中之言,必有泄漏”。

带着情绪去做事,大概率是会有纰漏的,在追求严谨的职场,这显然是最大的忌讳。

所以,与其花时间纠结那些让你不开心的东西,不如聚焦手中的任务。

让情绪为工作让路,也让工作掩盖情绪。

在工作中,我们要照顾到对方的情绪,也要关注自己的情绪,但不要把重点都放在情绪上。

遇到问题沟通要说出具体的事情,并且越具体越好,让对方知道我们真的在“对事”,有利于接下去对话的开展。

比如你和同事共同做一个方案,但是领导却不满意成果。

这时候我们不能埋怨说:“真后悔和你一组,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

而是要稳定双方情绪,注重事情本身解决问题。

你可以说:“领导说的这几个点我们确实没想到,今天再加个班我们找出问题出在哪里,尽快让方案通过,对我们都有利”。

职场上90%的问题都是情绪问题。

但是,职场人切记要戒掉情绪,把情绪带到工作里面来,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没有人有义务要为你的情绪买单。

(2)少评价结果本身,多提供反馈

遇事的时候我们很喜欢马后炮的说:“我就知道会这样,我当初说的没错吧。”

然后揪着对方一顿指责。

事已经成定局,就不要再去归咎责任,这已经不再重要。

关键是如何弥补,向对方提供后续反馈,并且这些反馈要有助于未来的改善。

一味的抱怨只会让情绪走向极端,多提供反馈弥补过错事情才有回旋的余地。

(3)少炫技,多行动

《论语》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用大白话说呢,就是:君子对空话不做事的行为感到羞耻。

很多人把“对事不对人”挂在嘴边,行动上却依然是“对人不对事”。

然而,对事不对人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某个人可以的标签。

它应该是贯彻到自己的行动当中,更不是向对方强调的一句话。

很多领导都是打着“对事不对人的旗号”心安理得的批评下属。

这句话应该是贯彻到行动中,成为自己个人品牌的一个证明,这样更有利于我们自己与他人的协作。

比如领导不会轻易发火,而是就事论事;

不会轻易听信别人谗言,而是相信自己所看到的。

更不会用自己的权利来排挤下属。

我们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更令人信服。

“领导针对我,我要辞职”,高手都擅用这3招,让领导心服口服

三、写在最后

职场上,你如果真的学着用“对事不对人”的思维去工作,你会发现自己在职场进阶的更快。

最后用一段我很喜欢的话结尾,黄执忠说:对人不对事才是最残酷的。

其实最容易给自己贴标签的人是自己,最难宽容自己的人也是自己。

偷过一次懒被抓住,从此相信自己是个“懒惰的人”的孩子,以后就会永远懒惰下去了;

上台说错一次话被笑,从此相信自己就是个笑柄,以后永远不敢再上台。

但其实被笑的说错话这件“事”,下次不再做这件事,就不会再被笑。

只有理解了对事不对人,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对事不对人,才是最大的温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