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 國家中心城市的競爭——中國城鎮體系的“塔尖”

國家中心城市是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層級之上出現的新的“塔尖”,集中了中國和中國城市在空間、人口、資源和政策上的主要優勢。誰能爭得國家中心城市,便是在政策和資源優勢上搶先一步。在未來發展中也會有長足的動力和後勁。

2010年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10—2020年)》明確提出五大國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的規劃和定位;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先後發函支持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下圖為九大國家中心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的競爭——中國城鎮體系的“塔尖”

北京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國家中心城市的競爭——中國城鎮體系的“塔尖”

天津直轄市之一,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

國家中心城市的競爭——中國城鎮體系的“塔尖”

上海直轄市之一,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

國家中心城市的競爭——中國城鎮體系的“塔尖”

廣州廣東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國家中心城市的競爭——中國城鎮體系的“塔尖”

重慶直轄市之一,全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

國家中心城市的競爭——中國城鎮體系的“塔尖”

成都四川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的競爭——中國城鎮體系的“塔尖”

武漢湖北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國家中心城市的競爭——中國城鎮體系的“塔尖”

鄭州河南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

國家中心城市的競爭——中國城鎮體系的“塔尖”

西安陝西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業基地

從總體上看,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分別引領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發展;重慶、成都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平臺,是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撐代表了西南地區;武漢輻射帶動中部和長江中游地區,支撐長江經濟帶發展;鄭州引領中原發展、支撐中部崛起;西安輻射帶動西北地區發展。

本文從國家戰略和政策角度思考和分析未來國家中心城市的擴展。

目前有很多城市正在積極準備競爭國家中心城市,假設未來還將擴展三個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名額,那麼瀋陽,南京,濟南三座城市的可能性會比較大。

在推進東北振興的國家戰略背景下,以及從偌大的東北地區目前尚無國家中心城市考慮,瀋陽最有可能成為第十個

國家中心城市的競爭——中國城鎮體系的“塔尖”

瀋陽 遼寧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

中國佔總人口數和GDP總量比重最高的華東地區,目前僅有一箇中心城市上海,顯然不是很夠,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雙重國家戰略下的南京,顯然成了非常有力的競爭對手,江蘇省也已經支持南京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的競爭——中國城鎮體系的“塔尖”

南京 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最後,結合最新的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從連接京津冀與長三角,帶動山東省及其周邊一億多人口角度考慮,濟南最有可能。山東省明確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1月5日《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指標體系》和《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同時發佈,使濟南成為唯一一個在國務院批覆之前就發佈建設計劃的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的競爭——中國城鎮體系的“塔尖”

濟南 山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務院批覆確定的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黃河下游中心城市,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

此外,廈門,青島等城市由於是計劃單列市,財稅自用比極高,對省內財政貢獻較小,況且目前國家中心城市僅有省會與直轄市,其定位本身偏離國家中心城市,如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青島建設上合組織示範區等。

長沙與中部地區的武漢,鄭州戰略重疊。杭州與南京,上海戰略重疊,暫時不做考慮。

本文僅是表達個人的觀點與分析,不免有所偏頗,望請諒解。歡迎各抒己見,希望大家求同存異,各自表達觀點,其實誰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都有可能,也都有各自的優勢所在,希望不要引戰,祝願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富強和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