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一代妖人”袁天罡之死,历史上袁天罡到底是怎样的人?

白宫里的黑色少女


不同于最佳拍档李淳风,袁天罡的标签较少,而且说起他的相术,大多与仕途有关,也有人曾经问过他的仕途将会如何,听了他的回答顿觉凄凉之外不乏洒脱。

袁天罡是历史上以为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著作相对单一,只在天文、风水、相术方面多有涉猎,令人称道的还是他高超且精准的相术和堪称不二之言的《推背图》,即便是《旧唐书》这样的史籍重作也对他盛赞有加。

袁天罡,成都人,隋代就有官职在身,到了大唐年间曾任县令,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被唐太宗知晓,遂被纳入核心智囊团,后预知风险,自请降职,回到了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火井县担任县令一职。

袁天罡当初首次进入洛阳的时候,因为他的相术超群,就引来很多找他相面算命之人,其中有三人较为特殊,通过给他们相面,也印证了袁天罡玄妙的相术,以后他的名声就越来越大,这三个人就是杜淹、王硅和章挺,三人慕名而来,也有文献说是四人因缘同宿一旅,总是,是四个人凑到了一起,而且三人此前是直到袁天罡的超绝相术的。

当时袁天罡对三人说:

“杜淹是兰台学士,学识以广博著称,所以今后会以文章扬名于天下,王珪在十年之内官至五品”因预测章挺的职位较低,所以只说“当为武职。”

三人的前程果然被袁天罡言中,又因三人都是官员,所以一传十十传百,袁天罡的相术更为世人所推崇。

更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是袁天罡与幼年武则天的偶遇以及预知武则天入宫而提前恢复其县官原职了。

对于袁天罡来说,游历本是常事,他由成都出发到长安的路途中,经过都督武士护的私宅,武士护当然听说过袁天罡的大名,所以邀请他入私宅为一家人看看前程,尤其是家中的几个孩童。

先是武士护的夫人,袁天罡批语:骨相非凡,必生贵子。

前妻的两个儿子:官至三品,但作为不大,承袭家业无虞。

小女儿(韩国夫人):贵不可言,必嫁王侯,但不利夫。这是客气的说法,直白说就是有些克夫。

这时候,一岁的“武则天”以男装闪亮登场,为何男装呢?武士护有“招弟”的念想。

袁天罡陈默良久,又让家人扶着“武则天”走了几步,犹豫间断言道:

“龙瞳凤颈,日角龙颜,极贵之相也!此儿若是女儿身,将来必为天子!”

武士护高兴的不得了,急忙问:真的么?

而袁天罡则不敢再说了,只是敷衍道:有幸见到如此贵人,三生有幸。

不待武士护多问,离座而去。

曾经请求袁天罡推算的三人杜淹、王硅和章挺皆因李建成而被牵连获罪,等到李世民将他们召会的时候,从他们的口中得知有袁天罡这位奇人,急召入宫,问袁天罡:溺毙严君平如何?袁天罡适时拍了个马屁,说是君平生不逢时,而我恰逢明主。于是,袁天罡就此留在李世民身边,成为其智囊团中的一员。

根据《旧唐书》所述:

《秘记》有言,唐主三代之后,会有女主出现“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大惊,命令李淳风密查,李淳风则说:据我推算,这个征兆已成定局,此人不但已经降生,而且就在您的后宫中,自即日算起不到三十年,就会变成她的天下,唐氏子孙被杀戮殆尽。

李世民问:如果我把有嫌疑的人都杀掉会怎样呢?

李出风说:上天自有安排,肯定没有成功躲避的可能,正主是死不了的,只能殃及无辜,而且现在大局已定,又在宫中,而且是陛下的眷属。

“往后过三十年,她就老了,人老以后会多些仁慈,虽然大局不改,但是皇帝的子孙或许损害的不会太严重,如果杀掉她,她还会以其他方式复生来完成她的任务,那时候年轻的她只会更狠毒,而杀起皇室子孙,会毫不留情,肯定一个不剩。”

随着此事渐渐临近,袁天罡心不安稳,隐隐觉得要有祸事发生,所以向太宗请辞,不求任何官职,但太宗还是委任他为火井县县令,算是“官复原职”,好在离开了中枢,袁天罡心里安稳不少。

到了贞观十九年,丞相高士廉自己也没什么可问,便问袁天罡:您最终会做什么官呢?

袁天罡好不容易退下来,肯定是不会再回中枢机构了,对此并不在意,其实他自己也算过自己的前程,直接告诉丞相:

“今年的四月我就寿尽了。”也无所谓什么官职了。

如袁天罡所说,他在四月死于火井县任上。

传说总是很有趣,但有趣之余我们要深入了解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做为显著人物标签之一,大家都说《推背图》是李淳风、袁天罡合作而成,这是真的么?

其实说法有三:李淳风、袁天罡、李袁合作。

自南宋起,到底是李淳风所作,还是袁天罡编纂,一直都有争议,而李袁合作的说法是自明代以后才出现的。

在《旧唐书》中,所谓的秘记与袁天罡并无丝毫联系,各类文献也查不到踪迹,所以只能推论,最早《推背图》的作者,都认为是李淳风,而后来因为民间传说的原因,使得二者合一,因为他们所处的年代相符,研究方向也有部分重合,而且又都是著名人物,所以民间将他二人列为《推背图》的联合作者。

还有一点,可能也是出于无奈,因为众多文献、笔记中,有的写李淳风,有的则写袁天罡,这样的写法做不到统一,也没有正式的文献表明《推背图》的真正作者,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所以最终将二人合为作者,这样方便统一,少些无谓的争执。

实际上,学者们大多推论,《推背图》是假托二人之名而已,并非二人所做,只是为了有效的快速传播,所以加上了二人的名字,其中以李淳风为先,而袁天罡为后,本就无从考证,又想避免无谓争执,所以干脆把《推背图》定论为联合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