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明朝大将蓝玉为什么敢霸占蒙古王妃?

世界人文通史


朱元璋的心头之患

明朝初年,虽然明朝已经在中原建立了统治,但对于朱元璋来说,自己的皇位并不踏实:因为虽然明朝建立了,但是,元朝事实上并没有完全灭亡:元朝只是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权,长城以北以及西域等很多地区,依旧在北元以及北元的盟友——蒙古其他汗国手里——著名的《丝路山水地图》,其原名为《蒙古山水地图》,因为在明朝人眼里,当时的西域,还是蒙古人的天下。


因此,朱元璋在登基后,不断发兵北伐,剿灭北元的势力,目的就是防止有一天北元会卷土重来,危及到明朝统治。

蓝玉的奇功

明朝洪武二十年(西历1387年),明朝大将蓝玉在奉命讨伐北元的战役中,突袭北元皇帝脱木思帖木儿所在的捕鱼儿海。由于是突袭,因此北元方面毫无防备,最终,除北元皇帝以及身边少数随从得以侥幸逃亡外,其余的北元朝臣、嫔妃、公主,都成为明军的俘虏。因此有历史爱好者将捕鱼儿海一战,称之为“北元版的靖康之变”。

这一战,明朝给北元王朝以重创。捕鱼儿海之战,标志着北元朝廷再也无力反攻回中原,灭掉明朝。从这一点说,蓝玉对明朝堪称有盖世奇功。


不过,从蓝玉的人生轨迹来说,这一战,是蓝玉人生的巅峰,同时也是衰败的开始。

北元皇后与蓝玉的命运

蓝玉在俘虏北元皇帝的嫔妃、公主后,强行霸占了北元皇后。北元皇后在遭到玷污以后,含恨自杀。

这一事件,也震惊了在南京的朱元璋:虽然金灭北宋之时,金人曾经玷污北宋嫔妃、公主,但是,金人这么做,也充分说明了金人的野蛮和不文明。明朝以正统、王师自居,而王师如果学当年金人在汴京的行为对待北元嫔妃,等于将大明蛮夷化,佐证了大明是个蛮夷王朝。


因此对于蓝玉的行为,朱元璋很是愤怒,但愤怒之余,朱元璋也没有追究蓝玉的责任:毕竟,蓝玉之前立下了旷世奇功。

不过,从玷污北元皇后开始,蓝玉开始愈发狂妄起来,可谓居高自傲,最终,在六年后的洪武二十六年,被朱元璋诛杀。

蓝玉玷污皇后的动机

在当时北元的卫生条件下,北元皇后虽然尊贵,但身上也少不得有些不好的气味。更何况,当时北元皇后已经有过生养,属于中年妇女,加之北元风土因素,想必不能和中原女子相比。一般来说,对于蓝玉而言,这样形象的女子,实在让人很难滋生欲望。


但是,蓝玉玷污了这个形象不大好的中年大妈,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个中年大妈具有另一个身份——北元皇后。对于蓝玉来说,霸占北元皇后,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彰显出一种优越感,于是,蓝玉选择了玷污北元皇后。

当然,蓝玉也考虑过明朝朝廷里会不会有人针对这件事来诟病自己,不过,蓝玉更知道,捕鱼儿海堪称旷世奇功,朱元璋不会因为这点事追究自己。于是,蓝玉有了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勇气,也拉开了人生悲剧的序幕。


藤树先生


蓝玉带兵15万北伐,在捕鱼儿海(今天中蒙两国共有的贝尔湖)大败蒙古主力,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逃亡。不过,北元皇室被明军一窝端,抓住皇子、公主、嫔妃一大堆……

不得不说,蓝玉是洪武朝后期最厉害的武将,并且人脉关系还相当不错,因此深受朱元璋的器重。然而,蓝玉为人相当不低调,常常会干下出格的事情,居然强行霸占脱古思帖木儿的嫔妃,可怜的女人事后自尽。

这事让朱元璋非常不爽,蓝玉凯旋回朝之日,就是被当面训斥之时。原来,当时明朝的国策是善待北元降者、战俘,希望以笼络人心,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蓝玉霸占王妃,毋庸置疑造成很坏影响,给朱元璋抹了一把黑。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造就蓝玉的“专恣暴横”?这4个字是《明太祖实录》里形容蓝玉的品行,意指他专断蛮横、任意妄为。

比如,蓝玉夜过喜峰关,守关小吏依法闭门不开,结果蓝玉派兵毁关而入。这件事情特别典型,其骄横到目无王法,这简直是对皇权的挑衅。另外,蓝玉还侵占东昌府的百姓田,御史找上门替百姓说话,却被蓝玉叫人乱棍打出。在日常礼仪上,蓝玉也多有僭越之举,家里用金龙装饰、以金爵为杯具,马坊、廊房都采用九五样式。

上面的3件事情,无不反映出蓝玉的出格行为,按照明朝法律是件件死罪。到后来,蓝玉甚至占用国家盐引、参与“胡惟庸谋反”,蹊跷的是朱元璋都忍住不下杀手。

下面来揭秘一下蓝玉,有3个主要方面的因素,让他飞扬跋扈而忽视皇帝的不满……

在人情关系上,蓝玉的姐夫是开平王常遇春、蓝玉的女儿是皇子朱椿的王妃。朱元璋即使不记老友的感情,他也会心系儿子,谁都知道他对子孙特别偏爱。

在皇权政治上,蓝玉尽管犯下大大小小诸多过失,但毕竟是难遇的将才。朱元璋还指望他攘外安内,继续为新生的大明帝国效力,这也是宽恕蓝玉的重要因素。

在人事安排上,蓝玉是朱元璋准备留给太子朱标的预备人才,朱标在群臣、皇子中的威望甚高,还是能够管住蓝玉。品性不端、战场悍将,朱元璋拿两者一对比,果断忽略品性。

不过,最终蓝玉还是被朱元璋处死,还特地扩大案情,前前后后杀掉2万多人。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动蓝玉呢?

事情要回到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这是蓝玉死前第2年,他被派出讨伐叛乱的原来元朝的降将月鲁帖木儿。出师之前,朱元璋设宴为蓝玉及其部将饯行,酒席上发生不愉快的画面。朱元璋让部将们先下去,连呼三声都没有人响应,蓝玉一挥手他们才乖乖下去……

这场景在中国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一旦出现无不让独裁君主感到失落,也无不产生杀将的冲动。毕竟将士不听皇帝的话,只服从大将的命令,岂能安心?

朱元璋还有心结,那边蓝玉又出事,他在前线居然私自动兵。如果说在军情紧急之下,那么还可以理解,然而蓝玉是擅自发动战争。这一前一后,朱元璋就有点受不住了,军队的不轨是帝王的大忌……

没多久,大明朝发生1件天大的事,太子朱标死了。这样一来,蓝玉的地位就发生重大转变,他本来可以是朱标的人才,现在这么嚣张反而成为皇太孙朱允炆的威胁。蓝玉这边也闻到不祥的味道,他积极联络自己的亲信军官,有意准备谋反。

由于,谋逆的消息被告密,朱元璋抢先一步将蓝玉逮捕斩杀。为震慑众人,朱元璋下令剥下蓝玉的人皮,在大明境内巡回展览。纵观整个脉络,我们可以看到:蓝玉霸占北元王妃,源于他的性子;蓝玉被杀,也源于他的性子。只不过,前者他还有大的利用价值,后者是时势之下丧失价值……


子屠龙


据史书记载,蓝玉霸占蒙古王妃一事发生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当时,蓝玉率军在捕鱼儿海大败北元,俘获人口7万余人,其中就包括了蒙古的王妃、公主等人。

乘此机会,蓝玉就急不可耐地品尝了一下蒙古王妃的味道。此事后来被人告发,朱元璋忍了下,暗暗记下了这笔账。

蓝玉敢于霸占蒙古王妃,和他的身份、地位和性格有关。

一、身份。蓝玉是安徽定远人,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与朱元璋算得上是一省的同乡。其早年随常遇春南征北战,取得了许多功勋。后来,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太子朱标,蓝玉也就成了太子妃的舅舅。

所以,蓝玉可以算是皇亲国戚。

二、地位。蓝玉的出身可谓是根正苗红。而蓝玉本人也十分争气,在元末战争中屡立奇功,很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将领。尤其是洪武二十一年的捕鱼儿海一役,打得元主只带了几十个人逃跑。朱元璋高兴得甚至把蓝玉比为卫青、李靖,封其为凉国公。

至此,蓝玉的地位达到了顶峰。

三、性格。蓝玉为人本来就比较张扬,性格狂傲,有了身份、地位这二张牌作为背书,便更加狂傲起来。在古代,女人是战利品的一部分。在蓝玉看来,立了大功之后,玩一下蒙古妃子才多大点事啊。

可他不知道的是,蒙古王妃固然是战利品,但所有权不是他的,而是皇帝朱元璋的。女人、金钱和权力这三件东西是皇帝的禁脔,谁也不能碰,哪怕是亲生儿子都不行,何况你蓝玉?

蓝玉虽然能征善战,胆略过人,但实在缺乏政治头脑。随着时间的流逝,朱元璋对他的不满在心中一点点累积。到了后来,朱元璋终于以谋反之名将蓝玉抄家灭族。

如果早知是这样的结局,在捕鱼儿海的那一天,我想蓝玉无论如何也不会对蒙古王妃下手了吧。


鄣南煮史


蓝玉为什么敢霸占蒙古王妃,这个事件影响很大,蓝玉应该知道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但是蓝玉依旧我行我素,我觉得有以下两个原因。

1、国仇家恨

当时明朝虽收复大都,但是北元的势力依旧很大,朱元璋先后曾派出徐达、常遇春、傅友德等大将多次出击,虽然削弱了北元的势力,但仍未解决根本问题。

公元1387年9月,朱元璋任命蓝玉大将军,唐胜宗、郭英为左、右副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塞。1388年3月,蓝玉率军北上,4月,才走到捕鱼儿海。蓝玉等明军在大漠寻找一个多月,都没找到北元军队,蓝玉以为敌人发现自己早就跑了,再加上漠北环境恶劣,昼夜温差极大,部队时刻存在着断水的可能,一度想退兵回朝,再做打算。定远侯王弼说:“我们率军十多万人,深入漠北,毫无所获,就这样班师回朝的话,我们怎么去向皇上复命呢?”在王弼的劝阻下,蓝玉选择坚持,他下令官兵在地上挖洞煮饭,避免被敌军发现,可以说蓝玉为了这一战吃了很多苦。

4月10日,探马回报,在捕鱼儿海东北方向80里处发现北元主力,于是蓝玉率大军包抄过去,当时风沙四次,北元并没发现明军,被明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此役,北元主力几乎被全歼,俘虏就达7万7千人,北元皇室成员、达官贵人共计两千九百多人被俘。

蒙古灭掉宋朝之后,原属地的汉人待遇很差,元世祖竟让妖僧杨琏真珈挖掘南宋皇陵,并将宋理宗头骨制成酒器,直到朱元璋驱赶走蒙古人,重获宋理宗头骨,下令重新葬回永陵墓。

对待前朝皇陵尚且如此,对待民间百姓更不用说了,因此民间反元情绪一直很高,元朝末年更是民不聊生。蓝玉等将领大多遭受过元朝的压迫,所以,想方设法想要报仇,于是,当看到蒙古王妃颇有姿色时,蓝玉国仇家恨一起报,便霸占了蒙古王妃。


2、蓝玉个人膨胀

要说以蓝玉的地位,美女也见得多了,不可能轻易犯法。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蓝玉个人膨胀,换句话说就是蓝玉飘了,蓝玉是常遇春妻弟,就是小舅子,常遇春很欣赏蓝玉,一直很提拔他,多次向朱元璋推荐他。无奈明初猛将辈出,蓝玉只能算小字辈,蓝玉虽然多次出征,但是大多都是作为副将。

但是到了1388年的时候,像徐达、常遇春等第一代名将大多物故,剩下的将领如傅友德也都垂垂老矣,也不大能经受起北伐的重任。于是,蓝玉就是新一代将领中的佼佼者,威望极高,他知道朱元璋需要他去维护国家稳定,觉得国家少不了自己。

蓝玉在建此大功后,知道朱元璋一定会封赏自己,一个蒙古王妃朱元璋也不会在意,于是便做出越格之事。

果然,蓝玉在班师南返时,由于守将开门不及时,蓝玉纵兵毁关,朱元璋知道后很不高兴,但是也没有说什么。当得知蓝玉霸占蒙古王妃后,导致元妃含羞自杀,朱元璋狠狠责备了蓝玉。并将要封给蓝玉的梁国公的“梁”改为“凉”,以示警醒。但是蓝玉并没有就此约束自己,随着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害怕蓝玉成为皇孙朱允炆统治的威胁,便将他下狱,剥皮而死。


山人维屏


《明史》记载,蓝玉在北征蒙古返回时,到喜峰口时已经天黑,所以收关将士按照规定不肯开门,结果蓝玉强行攻入关口,加上有人降朱元璋举报,蓝玉私下强奸了北元的妃子,对方最后自尽,朱元璋召见了蓝玉,对他严厉责备,原定封蓝玉为梁国公,最后也改封为凉国公。

说起来,这两件事,显然第一件更严重,不过朱元璋也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并未真的把蓝玉怎么样。这样蓝玉自然也不在乎霸占下蒙古王妃了。

而蓝玉这个底气,除了他本身脾气比较骄横外,更重要的是蓝玉和太子朱标关系极好。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一直被当做接班人培养,同时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人都辅佐过朱标。

蓝玉善战,而和朱标的关系又很好,朱元璋自然也是把蓝玉当做朱标的班底看待,自然是格外宽厚。然后蓝玉居功自傲的性格最终还是害了自己,朱标死后,朱元璋担心孙子朱允文不能驾驭蓝玉,所以最后借谋反案将蓝玉处死。


不沉的经远


个人严重怀疑,蓝玉所“私幸”的这位美人就是正牌皇后,至于她何时羞愤自尽,蓝玉是否因为她才被朱元璋贬斥等等问题,至今仍是团团迷雾。我们能够肯定的只有一点,蓝玉的确胆大包天,把北元皇帝的女人拉上了自己的床,朱元璋诛杀了蓝玉后,曾做《逆臣录》警醒群臣,其中就提到了这件事。

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作战勇猛有胆有识,常遇春经常在朱元璋面前推荐他。朱元璋经过考察,发现常遇春说的没错,蓝玉的确是个打仗的好手,于是屡次重用并提拔蓝玉,蓝玉也因功被封为永昌侯。

朱元璋登基当了皇帝,元朝残余势力退守蒙古本部,双方仍攻伐不休。为了彻底打残北元势力,朱元璋命蓝玉为大将军,于1387年带领大军进攻北元政权。蓝玉派出大量谍报人员搜寻北元残部所在地,最后侦察到他们就驻扎捕鱼儿海(贝尔湖,在今天的俄罗斯境内)一带,蓝玉的大军悄无声息地昼夜兼程,在敌方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逼近捕鱼儿海。

当时北元的皇帝是脱木思帖木儿,这家伙一点也没有黄金家族的勇武善战,看着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大军,慌忙带着太子等几十个人骑马逃跑,明军不费吹灰之力大获全胜。

蓝玉这一掌打得漂亮至极,战术运用得当而且收获巨大。北元皇族成员共有120多人被擒,其中就包括皇帝的次子地保奴、皇帝的后妃和公主等人。俘虏中还有北元官吏3000人、士兵和平民7万人、牛马羊等牲口15万头,至于各类机密文件、图章印玺等更是所获甚多。

这时的蓝玉志得意满,开始有点飘了,“私幸”元妃的事不出意外地发生了。

正史上没有详细记载这个过程,不过野史却说的有鼻子有眼,故事性很强。大概经过是:蓝玉获胜之后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于是让部下搞了一个小型的献俘仪式,他老人家在高台上异常荣耀。被俘虏的北元贵人们屈辱地走过高台,蓝玉看到其中一个女人时,瞬间觉得自己找到了真爱,这位女子体态妖娆美艳绝伦,是人间少见的尤物,一下子就把看惯美女的蓝玉迷得七荤八素。他手下自然不缺有眼色的人,见蓝玉如此模样,哪还能不明白其中的关节所在,当天晚上就把这位美人送上了蓝玉的床。

围绕这位美人的问题就出现了。

首先是这位美女是谁?正史上并未记载其姓名,野史说此女名为乌云琪格,是北元皇帝脱木思帖木儿的妃子。但我严重怀疑这位美女并不是皇妃,而是北元皇帝的正牌皇后。北元皇帝带着长子逃跑,并没有带走任何的后妃,其皇后必然就在俘虏之中。以蓝玉的德性,只有把皇后这样的尊贵人物拉上床,才能满足他已经膨胀的欲望。虽然没有查到关于北元皇后的记载,但以理推断这个可能性很大。

其次这位美女因为受辱而自尽了吗?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这位美女性情刚烈,当即就因为受辱而羞愤自尽了。但也记录说后来有人告发了蓝玉之后,朱元璋大怒之下处置蓝玉,这位美女是因为羞惭和恐惧而自杀的。综合各种情况看,这位美女自杀是肯定的,但自杀的时间却是谜团,她也有可能是被蓝玉带在身边,在事情被桶出来之后,才自尽身亡的。

最后一个问题,蓝玉是因为“私幸”北元皇帝的女人,才被朱元璋处置的吗?这个答案是明确的,朱元璋绝不会因为这个处置了蓝玉。蓝玉之于朱元璋,本是难得的猛将和臂膀,而且因为常遇春的关系,蓝玉是天然的太子(朱标)阵营的核心人物,朱元璋怎么可能为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而将蓝玉处死并且还要抄家灭族大肆株连呢?



朱元璋杀蓝玉,只有一个理由:蓝玉已经成为皇权的威胁,继任的太孙朱允炆根本无法驾驭这样的庞然大物,只能杀了他朱元璋才放心。不过朱元璋的确狠毒,杀人也就算了,居然把蓝玉给剥皮处死,还将人皮在天下轮流展览,可谓狠毒到了极点!


李飞叨


明朝大将蓝玉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多年,在大明王朝最终建立后,却被朱元璋以谋反之罪处死。在追缉蒙古残党,获缴俘虏时,见蒙古王妃姿色艳丽、娉婷动人,就毫不犹豫地霸占了蒙古的王妃。后来蓝玉因谋反罪被朱元璋处死,是因为私自霸占了蒙古王妃吗?

如果问蓝玉敢不敢霸占蒙古的王妃,答案当然是敢了,为什么不敢?我堂堂大将追杀你一个旧朝残党,战局胜负已定之际,这天下的权力即将到谁手上,还不是昭然若揭?所以你残党成员无论是王妃也好、官兵也好、前统治者也好,到了我手里都是一视同仁的俘虏。既然是俘虏,已经谈不上人权不人权了,要怎么对待都得听我的。

不过虽说如此,正因为蓝玉的一番举动,也暴露出了他膨胀的嫌疑。其实按理来说蓝玉应该不敢随便处置俘虏才对,因为所俘获的前朝残党,按道理应该交给朱元璋处置。这天下易主之后,朱元璋就是新的皇帝,蒙古王妃就算不杀掉,也得交由新的皇帝处理。

况且,自古以来帝王霸业,要征服一片土地,不仅要用武力强压,更要以德服人。朱元璋本准备在建国之后,推行一系列促进两民族平等的抚慰政策,以安民众百姓的心,促进改朝换代,避免原元朝忠民谋反。但蓝玉这么一抢占,已经破坏了朱元璋本来的计划,实属令人恼火。

归根结底,要问蓝玉敢不敢,答案肯定是敢的。但蓝玉敢于僭越行事,就是因为“飘了”。蓝玉跟随朱元璋打一番天下,觉得自己军功无数,新的朝代建立都是自己的功劳,所以“恃功而骄”,从眼底开始无视朱元璋的存在。除了私自霸占蒙古王妃一事,蓝玉其他的一些行为举止都透露出了对朱元璋的漠视和目中无人。有一次出兵打道回府,路上经过喜峰关。由于天色太晚,想要早点入关休憩,蓝玉便命令守城卫兵速速开门。结果却觉得开门太慢,是自己被看不起了,率兵直接突入半开的城门中,强攻以入城。

所以说蓝玉后来被处死,不能说是因为霸占了蒙古王妃,而是因为他打心底地自我膨胀了。毕竟朱元璋好歹也是个要当皇帝的,还算是心思比较诡的皇帝,怎么能容忍这样一个目中无人的大将相伴左右呢?虽说如此,朱元璋也不是没有旁侧敲击地提醒过蓝玉,比如说把封号改得难听一点之类的,毕竟蓝玉的确有功于大明,至少立下过赫赫战功,也是这帮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之一。

但蓝玉不知是因为真的太飘还是太傻,最终还是没能像刘伯温那样看出朱元璋的寓意,后以谋反罪被处以凌迟之刑。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历史,就关注那样的历史挺有趣吧,还有不定期抽奖送红包哦。


那样的历史挺有趣


明朝名将蓝玉,他是常胜将军常遇春的小舅子,深得常遇春兵法的真传。如果说常遇春是一个高傲的人,那蓝玉则可以说是一个狂傲的人。

蓝玉作为一个英明神武的大将军,却因为自己狂傲的性格和肆意妄为让自己丢了性命,确实让人扼腕叹息。

蓝玉到底干了些什么荒唐事让朱元璋痛下杀手呢?

一、霸凌北元王妃

蓝玉在攻陷北元王朝后,他以胜利者的姿态肆虐一切。牛羊战俘无数,连元主的老婆也被他欺负了。怎奈这位北元王妃也是性情刚烈之人,被霸凌后的王妃羞愧自尽而死。

按理说,哪怕元朝是战败者,但对于战败方的王妃,将领不是应该把她们交给朱元璋定夺吗?

蓝玉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倚仗军功无视朱元璋,而且此举也违背了朱元璋下达的民族政策。因为朱元璋不仅要征服元朝统治者,更要征服元朝人的心。

蓝玉的行为简直就是在给朱元璋和明朝抹黑,对此朱元璋当然是非常愤怒。但是考虑到蓝玉的功劳实在太大,朱元璋并没有过多的责罚他。

二、蓝玉班师回朝强攻自家城门

得胜班师的蓝玉不可一世,由于蓝玉的北伐大军班师回到喜峰关的时候已是深夜,他嫌守城将士开门慢了,直接让自己的将士强攻城门,对自己的城池破门而入还引以为傲。

这种行为在朱元璋看来简直是丝毫不能容忍,连自家城门都等不及要强攻了,保不定蓝玉哪天会不会强攻京城呢?

所以朱元璋就此下定决心要除掉蓝玉,本来准备要封蓝玉为梁国公的,也变成了凉国公,这是朱元璋要对他下手的预警。

蓝玉是个百年难得一见的优秀将领,但他太过于居功自傲,认为拿下了元朝,霸占一个王妃似乎没什么大不了。可这在皇帝看来可是绝对的原则问题,因为君和臣的关系绝对不可逾越。

笔者认为蓝玉之所以敢肆无忌惮的霸占蒙古王妃,一是因为他居功自傲,以为朱元璋不会拿他怎么样。另一个原因则是在于蓝玉的性格,说白了他还是一个鲁莽的粗人,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丝毫不考虑后果。班师回朝的蓝玉张狂到什么地步呢?

他曾公开对朱元璋表达不满说:

我不堪太师耶?

意思就是说,朱元璋给他封的官职不够大,以他的功劳和能力难道不应该当个太师吗?

朱元璋忍无可忍,最终命令锦衣卫找机会以谋反的罪名除掉了蓝玉。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此言不虚。蓝玉因其狂傲和鲁莽的性格,行事骄纵不法,从一代名将到位及人臣,再到身败名裂,最终被凌迟处死灭三族,死后还被朱元璋录入《逆臣录》,真是让世人嘘唏不已。


醉爱侃足球


1.作为能征惯战的统率,蓝玉带兵15万北伐,在捕鱼儿海(贝尔湖)大败蒙古军主力,除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成漏网之鱼,北元皇室被明军一窝端了,皇子、公主、嫔妃悉数成俘虏,又一次证明蓝玉的能力,蓝玉不免志得意满,倨功自傲!


在他看来,这是前无古人的壮举,堪比霍去病的封狼居胥,所以,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蓝玉膨胀起来了,居然强奸了脱古思帖木儿的嫔妃,导致了这位可怜的女人自杀,直接破坏了明中央关于优待少数民族的政策。

2.与蓝玉的性格不无关系,作为冲锋陷阵的将领,长期的戎马倥偬生活养成了飞扬跋扈的作派,也是此次,他率军凯旋时,夜过喜峰关,守关小吏依军令闭门不开,蓝玉纵兵毁关而入,这是目无王法,挑衅皇权。

蓝玉还有侵占东昌府的百姓田地的过往,御史替百姓说了几句话,蓝玉却叫人乱棍打出;性格决定命运体现在蓝玉的悲惨人生里,这是他敢于霸占王妃的个性基础。


3.蓝玉是皇亲国戚,有恃无恐,他的姐夫是开平王常遇春,而蓝玉的女儿嫁给了皇子朱椿;朱元璋对子孙特别待见,所以蓝玉敢于肆无忌惮;他自认为:朱元璋还指望他攘外安内呢,继续为大明帝国效力呢,相比之下,蒙元的一个女人何足挂齿?


希望星晨58298869


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蓝玉自己认为自己的功劳已经大到可以挑战朱元璋的权威了,换句话说,蓝玉觉得不管自己做什么,朱元璋都会拿自己没有办法,所以他才敢大胆的霸占蒙古王妃。

蓝玉是继徐达之后,明朝第一猛将,数次率军深入大漠,打击北元势力,大获全胜。其实在中国古代,战败国君没有尊严,蒙元战败,女人被俘,被蓝玉霸占,这本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想当年的成吉思汗,霸占了多少女人,恐怕连他自己都算不过来了。

但问题是蓝玉霸占的是蒙古王妃,从理论上来说,这个级别的俘虏,将军是无权处置的,必须交给皇帝朱元璋来处置。蓝玉正是因为觉得自己功劳太大,大到可以凡事不必向朱元璋请示,自己决定就好,才独享了蒙古王妃。

而朱元璋在得到这个消息后,感到愤怒的并不是一个王妃没有被送到自己身边来,而是自己的权威在受到挑战,这是不能容忍的。所以,一个女人只是后来“蓝玉案”的引子,真正让蓝玉被抄家灭族的是他对皇上的态度。

事实上,蓝玉有没有霸占蒙古王妃,对朱元璋而言无关紧要,他需要的是绝对听话的将领,而不是任何事情都擅自作主的将领。更何况,从多种渠道朱元璋已经得知,蓝玉不仅是抢夺蒙古王妃,同时还有其他不轨行为,包括私藏金银珠宝,纵容士兵闯关,不听上级号令,自作主张等等罪行。

这是朱元璋所无法忍受的,明朝初年,因为天下刚定,北元势力尚在,他必须依靠这些悍将。而当天下初定之后,这些自以为是的骄兵悍将就成了为大明朝的眼中钉,肉中刺。

不止是蓝玉,还是很多长年在战场上打仗的将领,可以说完全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仗着年轻时和朱元璋一起称过兄,道过弟,以为自己犯点什么错,朱元璋看在兄弟的面子上还不得网开一面。

蓝玉回京之后,居然跟朱元璋提出想当太师,而不想做朱元璋封的太子太傅。更让朱元璋不能忍受的是,想当太师的想法,居然是蓝玉明着讲出来的,毫不避讳。再加上这个时候,太子朱标去世,皇孙朱允炆被立为太子。朱元璋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孱弱的朱允炆如何斗得过这些悍将。

于是,这才有了后来的蓝玉案,朱元璋以蓝玉试图谋反为借口,大肆屠杀明朝开国功臣和大将,前前后后被杀者超过一万五千人。蓝玉本人被剥皮处死,也许就在那一刻,他明白了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他,为什么要以他霸占蒙古王妃的名义来杀他,这些不过是朱元璋杀人的借口,真正让自己走向死亡的是自己的骄傲自满,目中无人。

可是,一切都晚了,刽子手的屠刀举起,就必然要人头落地,一代名将就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在他之前,更有胡惟庸案,那更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朱元璋靠这两件案子总算给皇孙朱允炆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执政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