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他早年字俗在其骨,一生经过三次改变书风,终于在晚年有所成就

欢迎关注我们,每天更新各种书画资讯!

说起书法家我们能想到很多,比如王羲之、苏轼、文征明这些,然而有一位书法家似乎被遗忘,他就是沈尹默,虽然沈尹默的书法不能超越王羲之、苏轼这些大名鼎鼎的书法家,但是与同时期的书法家相比,无出其右者。

他早年字俗在其骨,一生经过三次改变书风,终于在晚年有所成就


沈尹默的书法学习王羲之,并且以帖学为宗。在如今的书坛,学习帖学很正常,但是在沈尹默所处的书坛,帖学的发展处于一种颓势,书坛盛行碑学,从清代中期以来,碑学始终是书坛的主流审美,文人雅士追求一种古拙大气的书风。然而到了沈尹默这里,他深知帖学发展的重要,所以他以一己之力,让帖学又回到传统的审美之中。

他早年字俗在其骨,一生经过三次改变书风,终于在晚年有所成就


沈尹默把王羲之的书法和帖学书法进行了简化和拓展,对王羲之的笔法进行总结,曾写出《执笔五字法》、《二王法书管窥》、《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等等著作,让后人在学习书法上有据可循。

他早年字俗在其骨,一生经过三次改变书风,终于在晚年有所成就


其实,沈尹默早年的书法始终不得古人要领,直到晚年方才有所成就,有人曾评价沈尹默早年的书法时候这样说,他的字俗在其骨,从此他开始深入研究古人帖子,尤其是对王羲之以及晋唐名家名帖有着长时间的临摹,一步步改正自己的不足,从而走上了书法的殿堂。

他早年字俗在其骨,一生经过三次改变书风,终于在晚年有所成就


沈尹默从十二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书法,当初的他是以馆阁体作为入手书法,以黄自元的书法作为自己书法的第一任老师,所以他的书法难免有着馆阁体中的呆板之气。

他早年字俗在其骨,一生经过三次改变书风,终于在晚年有所成就


从沈尹默的书法之中可以看出他在25岁到45岁之间,这一段时间属于书法的突破期,这段时间的书法多以悬腕书写,追求一种平稳飘逸之感,也是他改掉书法之中的俗气关键时期。当他45岁之后所写书法和之前的书法有着明显的区别,不论在笔法上还是在字的结构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早年字俗在其骨,一生经过三次改变书风,终于在晚年有所成就


当沈尹默的书法到了第三个阶段的时候,才是风格形成的阶段,即45岁到65岁这二十年的时间,他把碑学和帖学相互融合,为帖学的发展找到了新的出路。这个时期的沈尹默也开始在行草书上有所拓展,由学米芾到虞世南、褚遂良再到学习王羲之和王献之,丰富了帖学的传统审美,也成就了自己的书法。

他早年字俗在其骨,一生经过三次改变书风,终于在晚年有所成就


从沈尹默的传世书法之中可以看出,他在楷书上有着很深的造诣,细笔楷书在当时首屈一指,行书有着王羲之的韵味,飘逸之中不失自然大气,字与字之间没有相连的笔画,但是前后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整体。

他早年字俗在其骨,一生经过三次改变书风,终于在晚年有所成就


在墨色的变化上也是各有不同,虽然一个字之中有相同的笔画,但是笔画浓淡不同,粗细不同,而是根据字的走势兼顾整体,左顾右盼,让字富有灵动之气。在这点上深受王羲之书法的影响,他也是王羲之书法忠实的继承者和拓展者,谢稚柳曾说数百年来书法家林立,无有出其右者,徐平羽也曾说过沈尹默的书法超越了元明清,直入宋四家,可见沈尹默的书法造诣之高。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沈尹默是自宋代书坛之后,虽然书法家众多,但是沈尹默仍然可从中占有一席之地。

他早年字俗在其骨,一生经过三次改变书风,终于在晚年有所成就


沈尹默的书法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沉寂,知道他去世多年之后再次被提及,这时候才发现沈尹默是一位被遗忘的书法大师。他对书坛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书法的表面形式上,而是对笔法的总结以及振兴帖学的贡献,直到现在,他的书法和书法理论仍然影响着很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