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在以色列的統治下,以色列籍的阿拉伯公民是如何生活的?

微笑琳----


客觀看,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均為閃族後裔,屬於血緣上非常近的兄弟民族,這方面,聖經裡面也有明確的“線索”。

因此,阿拉伯人是個人種的概念,並不等同於穆斯林的範疇,以色列國籍的阿拉伯人中,也不乏一些基督教信徒甚至是無神論者。

也就是說,以色列公民不全是猶太人,阿拉伯人也不全是穆斯林。以色列雖然號稱是單一的猶太民族國家,但實際上,其社會同樣是多元化的,除了主體民族猶太人(約為75%),和佔五分之一人口的阿拉伯人,還分佈著一定規模的亞美尼亞人(天主教徒為主)、切爾克斯人(突厥血統的高加索人,多為穆斯林)。

(切爾克斯人傳統服飾,很具奧斯曼風情)

目前,以色列籍的阿拉伯人在議會中,擁有自己的政黨和議員,也能擔任各種政府職位(當然,摩薩德等敏感部門除外)。而且,就算是猶太人或者阿拉伯穆斯林,大部分也都屬於比較世俗的老百姓,沒有特別極端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情緒。

畢竟,大多數的以色列人都是主要考慮“穿衣吃飯”的普通人。尤其是普通穆斯林,並不是咱們想象中的,一聽到“聖戰”就如同打了雞血一樣,不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瘋子。

當今的阿拉伯人族裔以色列公民有180萬人左右,約佔以色列總人口的20%,法律上和猶太人一樣,受以色列安全部隊的保護,享受以色列公民的社保、醫保和各種福利,也擁有廣泛意義上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只是在現實中,他們還是要面對一定的“鄙視鏈”——猶太人>德魯茲人>切爾克斯人>亞美尼亞人/大於非穆斯林的阿拉伯人>阿拉伯穆斯林

按順序,先說這個德魯茲人。

實際上,德魯茲人屬於阿拉伯人的一個分支,也信伊斯蘭教。只是在生活方式和對宗教的理解上,非常特立獨行,保留了較多的波斯拜火教習俗,跟一般的穆斯林區別很大——不繳納天課,不封齋,不行割禮、不朝聖,還嚴格執行一夫一妻制。因此,德魯茲人一直被阿拉伯主流社會排斥、打壓,視作“異端”,甚至遭遇過多次險些滅族的大屠殺。

講真,按咱們的眼光看,這個德魯茲族堪稱中東最正常的信教者,結果呢,千年來,竟然一直被定義成“異端”,整天被圍攻。

看來,中東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名言——異端比異教徒更應該被“消滅”,還真的很說明問題。

那麼,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猶太人與德魯茲人都因宗教問題歷史上飽受壓迫,相同的經歷和“有民無國”的淒涼讓他們對主流阿拉伯林世界有了同仇敵愾的感覺。而且,在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早期,德魯茲人也曾給過他們很多幫助,兩個民族沒有什麼歷史包袱,還有互相扶持的佳話,合作相處的還算愉快。

德魯茲族本身非常世俗,沒有狂熱的宗教情結,加上以色列的愛國主義教育和諸多的優惠政策,德魯茲人對以色列的國家認同感比其他族裔人群要明顯高得多。而且,德魯茲人也是唯一一個同猶太人一樣,適用全民義務兵制度的阿拉伯族裔(德魯茲人的兵役義務只適用於男性成員,跟猶太人的男女必須服役還有些區別)。

(2013年,德魯茲人軍官加桑·埃利安被任命為以色列最精銳的王牌軍—戈蘭旅旅長(以色列前總理沙龍曾任該旅旅長,這個職位,可以說是通向權力的捷徑)

以色列政府的德魯茲高官。

德魯茲人跟猶太人正式並肩作戰的歷史,開始於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戰爭。此時,以色列又一次面臨著“戰敗即亡國”的危險。當年的以色列遇到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他們不缺裝備,更不缺經費(全球猶太人積極募捐),唯獨缺少兵源。

這時,德魯茲人雪中送炭般的主動向國會遞交申請,要求全民義務兵制度適用於德魯茲青年。之後的數次中東戰爭表明,德魯茲人的國家忠誠度極高,戰鬥力強悍,在許多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至此,德魯茲人通過主動服兵役,成了融入以色列最為順利的少數族裔。


(高舉以色列國旗的德魯茲穆斯林教士——他們在向以色列政府和平抗議——2018年,以色列通過法案,把自己定義為猶太人的國家,這自然讓國家認同強烈的德魯茲人深感受到了冒犯)。

在以色列,德魯茲人和猶太人享有同等的軍事權力和義務。

大家千萬不要小瞧了這個“義務”。要知道,這其實也是一種權力,一種基於信任而產生的權力。而且還是以後升學、就業、享受各項優惠政策的通行證。

只是,德魯茲男性的服役的“特權”也給該族群帶來了兩性上的不平等。

在每天每時每刻都在備戰的以色列,軍隊這個大熔爐成了其團結和同化人口的主要途徑。通過服役,德魯茲男性受到了主流文化的影響,享受到了平等的公民待遇,而德魯茲女性則繼續被孤立於主流社會之外。加之,以色列把曾經服役與否,當作發放福利的一大標準,這讓鮮有服役經歷的德魯茲女性在經濟和受教育水平上面,都跟男性差距非常大,長期處於弱勢群體狀態。

還有源自高加索,帶有突厥血統的切爾克斯人。他們和德魯茲人一樣,雖然多為穆斯林出身,但主動要求服兵役,整體傾向於往以色列主流社會靠攏,對以色列有較強的國家認同感。

再看,亞美尼亞人。

現在以色列境內的亞美尼亞人,多是一戰時土耳其大屠殺倖存者的後裔。他們主要從事商業活動,自成一體,聚集在亞美尼亞社區,人口規模也不大,多信仰天主教,不強制服兵役,但可以自願申請入伍,跟猶太人沒什麼衝突,只是關係比較疏遠。

(以色列境內的亞美尼亞自治社區,他們幾乎不和猶太人通婚,也不喜歡產生什麼交集)

這鄙視鏈,再往後,就是基督徒阿拉伯人了。他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高於阿拉伯裔穆斯林,還可以選擇進入以色列的阿拉伯營當“志願軍”,享受服役後的各種福利待遇。但阿拉伯人的身份,又始終讓其難以真正融入主流社會。正如他們所說——徵兵時,叫我們“以色列同胞”,享受待遇時,我們又被看成了“他們”阿拉伯人。

最後,底層的就是阿拉伯裔穆斯林了。在以色列,穆斯林人失業率為12%,是所有族群中最高的。

他們往往從事低技能、低收入的職業,因為沒有服役的經歷,很難享受到“全套”的教育、醫療和其他福利待遇,進而又限制了他們和其後代進行自我提升的空間,這導致,該群體往往容易陷入貧困的惡性循環。

因此,阿拉伯裔穆斯林總是在抱怨,自己被壓榨成了四等公民。然而,儘管如此,他們也幾乎未曾打算過放棄以色列國籍,去“迴歸”周邊的阿拉伯國家。

很顯然,這裡的所謂“貧困”,那也是相對的,看跟誰比,不患寡而患不均嘛。

對此,以色列政府還曾沾沾自喜的宣稱——“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公民是整個中東地區最富裕和享受民主權利最多的阿拉伯人。”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眾所周知以色列以猶太人為主,但是中東地區大多數是阿拉伯國家,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始終處於敵對狀態,但是以色列境內也有很多的阿拉伯人。這些阿拉伯人一般不會和猶太人發生戰爭,以色列境內的猶太人佔75%左右,阿拉伯人僅僅佔20%,但是雙方之間也通婚。因為以色列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宗教在這個國家的影響力非常有限,如果一個社會得到了高度的發展,宗教的影響力就會大打折扣。很多以宗教為主導的國家都是因為經濟不發達,所以產生了社會嚴重的倒退。當然這也不是這些國家主動所為,由於國際環境非常的差才導致了這種現象,比如說伊朗。

以色列是一個非常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所以人們對宗教的忠誠度不是太高,而且以色列實行平等的民族政策,並不會貶低這些阿拉伯人,相反,這些阿拉伯人對以色列這個國家認同度很高,因為他們能夠得到很好的福利待遇,宗教只是一種生活瑣事而已。可以說以色列高度發展的經濟讓這個國家已經高度世俗化,人們對宗教的信仰僅僅是一種活動而已。宗教對政治的影響力非常有限,同時以色列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要知道伊斯蘭宗教中的矛盾也很多。眾所周知的就是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矛盾。而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大多都是德魯茲派,這個派別的勢力非常小,而且還屬於溫和派,但是得不到什葉派和遜尼派的承認。

在歷史上德魯茲派別的人曾經和什葉派以及遜尼派發生過戰爭,所以這些人和猶太人成了盟友,要知道在中東戰爭中,這些阿拉伯人是和以色列軍隊堅定的站在一起的。可以說高度發展的經濟讓人們的組織形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就是人們不再以宗教為依託,而是以經濟利益為依託。實際上中東地區長期的宗教戰爭,主要是這個地區長期是大國博弈的戰場,沒有辦法發展良好的經濟,最後只能利用宗教來相互保護,形成一個又一個的組織,然後這些組織之間又相互鬥爭。很多宗教都淪為西方國家的代言人,所以以色列很好的收到了這些阿拉伯人,讓宗教迴歸到世俗世界中,扮演一種單純信仰的角色。可以說以色列內的宗教是現代化國家的典範,完全沒有參與到政治生活中。


江淮聖手


以色列800多萬公民中,大約21%是阿拉伯人。絕大多數以色列阿拉伯人(大約83%)是穆斯林。以色列的阿拉伯人擁有平等的投票權;事實上,這是中東為數不多的阿拉伯婦女可以投票的地方之一。阿拉伯人目前在議會中佔有10個席位。以色列阿拉伯人也擔任過各種政府職務。

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一樣,在2018年之前一直是以色列的官方語言。那一年,以色列議會通過了民族國家法,將阿拉伯語的地位從官方國家語言降到了更為模糊的“特殊地位”

以色列猶太人和阿拉伯公民之間唯一的法律區別是,後者不必在以色列軍隊中服役。這是為了讓阿拉伯公民不必拿起武器對付他們的兄弟。

以色列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一些經濟和社會差距是由於後者沒有在軍隊中服役。退伍軍人有資格享受許多非退伍軍人無法享受的福利和工作。此外,軍隊在社會化過程中也有輔助作用。另一方面,阿拉伯人在以色列人當兵的這幾年裡獲得一些工作機會確實具有優勢。此外,建築和卡車運輸等行業也開始由以色列阿拉伯人主導。

雖然沒有制度上的隔離,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選擇了在除了少數幾個城市以外的所有城市中分開居住。以色列人都認識到,阿拉伯村莊歷來獲得的資金少於猶太地區,這影響了阿拉伯學校、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的質量。阿拉伯人在高等教育和大多數工業中的代表性也不足。

以色列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接觸少得驚人。大多數年輕人在不同的中小學學習,可能到了大學才開始接觸;到那時,許多先入為主的觀點已經形成。這種缺乏互動加劇了兩個社區之間的緊張關係。

以色列阿拉伯人作為一個猶太國家的巴勒斯坦人也面臨著自己的衝突。他們認同巴勒斯坦人民,並對以色列的猶太國家身份提出異議,但他們認為自己的未來與以色列息息相關。他們把希伯來語作為第二語言,把以色列文化作為他們生活中的額外一層。同時,他們努力實現對國民生活的更高參與度,更大程度地融入經濟,為自己的鄉鎮帶來更多的利益。

在以色列周圍建立了20個就業中心,幫助阿拉伯、德魯茲等少數民族找到工作並獲得援助。根據以色列經濟部2015年的統計,8000名新的阿拉伯、德魯茲和Circassian參與者從這些就業中心尋求幫助或幫助。這些中心總共幫助13 600名以色列少數群體成員找到了工作,併為24 000多人提供了援助。自2012年成立以來,進入就業中心的求職者中,約有68%找到了工作。

以色列外交部的學員課程於2017年3月接受了他們的第一位阿拉伯穆斯林女性。31歲的拉沙·烏斯馬尼被提名為以色列駐土耳其大使館發言人,此前曾擔任以色列駐聯合國代表團成員。以色列穆斯林男子曾擔任以色列大使,但從未擔任過穆斯林婦女。

2012年,政府啟動了一項讓阿拉伯公眾更容易接受高等教育的計劃。高等教育委員會2018年1月發佈的一項研究發現,2010年至2017年,在以色列接受各種形式高等教育的阿以學生總數增長了78.5%。

從2010年到2017年,攻讀學士學位的阿拉伯以色列人人數增長了60%。2017年,阿拉伯裔以色列人佔所有學士學位課程學生的16.1%(他們在相關年齡段的普通人口中所佔的比例為26%)。

該委員會2019年的一份報告發現,6.7%的博士候選人是以色列阿拉伯人,高於2008年的3.5%。阿拉伯博士候選人的數量翻了一番多,從2008年的355人增加到2018年的759人。2018年,這些學生中有40%在工程和自然科學領域,40%在社會科學領域。大部分在海法大學學習。

2008年至2018年間,以色列阿拉伯碩士生的數量增長更為顯著,增長了90%。

在學費最貴的私立大學,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入學率差距最大。只有12%的阿以學生就讀於私立大學,而猶太學生的比例為15%。

根據以色列教育部2016年8月的報告,2013年至2016年間,以色列國立學校的以色列阿拉伯教師人數增加了40%。根據教育部的數據,2013年,420名阿拉伯以色列人在以色列國立學校任教,而2016學年為588名。經歷最大跳躍的學校科目是英語、數學和科學,這些科目的阿以教師人數都增加了76%。在此期間,以色列阿拉伯阿拉伯語教師的人數也增加了40%。

2018年4月,以色列議會阿拉伯事務委員會批准了一項耗資560萬美元的兩年計劃,在以色列的阿拉伯城鎮內建立技術園區,以增加當地就業機會,縮小猶太人和阿拉伯以色列人之間的收入差距。另外140萬美元被指定用於修建進出這些公園的道路和交通。該計劃是2015年阿以部門和其他少數民族社區經濟發展計劃從2016年到2020年的延伸。


走進伊拉克


上篇文章講了伊朗境內的猶太人和伊朗人是如何融洽共處的,這次來探討探討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人生活如何。

我們知道,以色列從建國開始就是阿拉伯世界的公敵,被阿拉伯國家群毆了五次,每次都把阿拉伯聯軍擊退,以色列從此贏得了“中東小霸王”的稱號。特別在以色列建國的巴勒斯坦地區,衝突不斷,巴勒斯坦的哈巴斯組織更是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為終極目標。

但是,民眾的態度不盡相同,不僅伊朗境內有許多猶太人,以色列境內同樣也有許多阿拉伯人。據統計以色列境內猶太人佔75%,阿拉伯人佔了20%,是以色列境內最大的少數族裔。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阿拉伯世界都視以色列為大敵的背景下,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人生活狀態怎樣呢?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人對國家的認同感還是比較高的,同樣,以色列對於這些少數族裔也沒有區別對待。以色列是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和福利比較高,同樣以色列也是一個世俗化國家,允許阿拉伯族裔信仰自己的宗教,所以,生活在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人幸福指數還是比較高的。

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人大多數為伊斯蘭德魯茲派人,伊斯蘭有很多派別,這些派別之間水火不容,特別像德魯茲這種小教派,經常遭到什葉派和遜尼派人的輪番絞殺。德魯茲派人主要分佈在巴勒斯坦地區,因此,以色列剛到巴勒斯坦建國,德魯茲派人就和猶太人成了堅定的盟友,在歷次中東戰爭中德魯茲阿拉伯人還踴躍參軍共同對抗阿拉伯聯軍。

另外,由於以色列生活水平比較高,使得境內的阿拉伯人更加忠誠於國家。在猶太人到來之前,巴勒斯坦地區十分落後,人們生活也比較困苦,以色列的建國讓他們融入了現代社會。以色列境內各族裔關係的融洽,證明了一個道理:宗教不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人的本能還是追求和平幸福的生活。

從古到今人們奉著宗教的名義發動了那麼多戰爭,實施了那麼多屠戮,這些都不是宗教的錯。有人說,政治裹挾了宗教,我深感認同,統治者們利用宗教來控制人心,穩固自己的統治,宗教歸根結底是為政治服務的。

日本的明治維新,利用神道教建立了天皇“神”一般的地位,同樣利用神道教把日本民眾洗腦成戰爭瘋子。現在的那些極端組織無一不是利用宗教來控制人心,把人變成一顆顆人體炸彈。

因此,有國才有家,國是大於宗教的存在。不管什麼種族,不管什麼民族,不管什麼宗教,以及不管什麼團體、地域,共同把精力放在建設繁榮富強的國家上,這才是正道。


萌叔觀世界


雖然伊朗和以色列劍拔弩張,其實在伊朗的猶太人和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這兩個族群的處境與目前雙方劍拔弩張截然相反,儘管受到一定的影響,但都和本國能夠基本上其樂融融,而且還在政治上有一席之地。


以色列籍的阿拉伯人通常被稱為阿拉伯裔以色列人,不過根據他們自己的稱呼,更樂意被稱為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根據以統計局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該國的阿拉伯人口達到了189萬,佔到該國總人口比例的21%。雖然以色列的官方語言是希伯來語,但是根據相關法律,阿拉伯語也被賦予了特殊地位。


而且在政治層面上,以色列也給與阿拉伯裔以色列人一定的地位,比如目前在以議會就有拉阿木黨、巴拉德黨等阿拉伯政黨,在2019年的議會選舉當中獲得了13個席位,從而聯合成為“共同名單”聯盟,佔有一席之地。

不過如果以為這就能解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根本矛盾就錯了,因為以色列建國之初的定義就是猶太國家,再加上近年來阿拉伯人生育率遠高於猶太人,引起右翼黨派的嚴重不安,所以除了極少部分的貝都因和德魯茲阿拉伯人,對於包括巴勒斯坦人在內的絕大部分人,其實或多或少的存在歧視行為。


比如雖然以色列賦予了阿拉伯人政治地位,但是從以色列建國到如今,在議會執政聯盟當中從來沒有這些阿拉伯黨派的位置。在文化上,雖然一開始阿拉伯語是以色列的官方語言之一,但是這一決定在2018年被右翼黨派投票廢除了。

而在工作上,由於以色列是全民義務兵制,所以想要進入該國企業大多都需要有參軍背景。但是以色列對於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兵役制卻是分開的,猶太人是義務兵,而阿拉伯人則是志願兵,並且加強審核,這等於實際上給阿拉伯人關上了參軍的大門,這等於同時也給阿拉伯人關上了進入該國企業的大門,所以大部分阿拉伯人的就業率遠低於以色列人就業率,甚至不足平均水平的60%。


在教育上,以色列的資源其實也是傾斜的,儘管該國存在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兩種類型學校,但是資金分配比例是不一樣的,前者獲得的教育資金是後者的5倍以上,這導致阿拉伯人的輟學率非常高,達到了12%,而猶太人比例僅為6%。

至於在文化上就更不用說,猶太人基本不會和阿拉伯人通婚,有超過一半的猶太人認為與阿拉伯人通婚等於叛國,部分地區的以色列政府甚至從學校階段就在希伯來語學校開始宣傳警告猶太女孩和阿拉伯男性禁止約會。


由於以色列的猶太國家本質和巴勒斯坦問題尚未解決帶來的敵視矛盾,這是一種根本矛盾,很難輕易解除。


馬克觀察


150萬生活在以色列國的巴勒斯坦人民,工作、學習、生活都很好。

安全穩定。

權利平等。

連首都耶路撒冷都交給巴勒斯坦人(警察)管理。

與以色列人相處祥和融洽。

他們真心希望同胞們早日過上他們一樣的有希望有盼望的生活。

越來越多的巴勒斯坦人民渴望去以色列國去工作、學習、生活。


光明嶺


加入以色列國籍及居留在以色列國土上未加入以色列國籍的巴勒斯坦人,享受發達國家的帶來的福利,以色列政界和以色列國防軍裡不缺乏他們的身影,留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沒人希望法塔赫和哈馬斯這些組織回來。老百姓需要和平,富裕和文明體面的生活。


Kolinkolin


法塔赫,哈馬司圴為恐怖極瑞民族主義封建狂徒。為了權力私利,挑起民族戰爭。消滅這些權力浴望恐怖狂徒分子,中東和平文明進步。


毛孑4


與以色列人共享同樣的律法保障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