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宰相被貶,拉著木箱上路,皇帝帶人檢查,打開一看潸然落淚

宰相被貶,拉著木箱上路,皇帝帶人檢查,打開一看潸然落淚

宰相被貶,拉著木箱上路,皇帝帶人檢查,打開一看潸然落淚

自古伴君如伴虎,天子眼裡,是容不得半點背叛和欺騙的。除了在帝王面前小心謹慎,還要時時提防同僚的誣陷和彈劾,所以古代官員得到善終可謂是三生有幸。

南宋期間,有這樣一位宰相,被貶之後依然受到皇上的猜疑,結局卻出乎意料,重新被朝廷啟用,病逝後被追贈太師,他就是南宋著名宰相張浚。

宰相被貶,拉著木箱上路,皇帝帶人檢查,打開一看潸然落淚

張浚一生也算大起大落,他生於宋哲宗年間,是張九齡之弟張九皋的後代,可惜身世悽苦,四歲便成了孤兒。自幼被視為可成大器之人,行為端正,於宋徽宗年間登上仕途。

張浚在南宋初期被奉為宰相典範,他知人善任,在苗劉兵變時及時看清叛軍形勢,同韓世忠等人聯名助宋高宗趙構復辟,功成後被封為宣撫處置使,前往川陝一帶進行防守。

在苗劉兵變之前,南宋朝廷在抗金問題上一直是投降派與主戰派爭鋒相對,各勢力矛盾重重,宋高宗從兵變中獲得警醒,開始重定賞罰標準,調整官制,以適應抗金戰爭。

張浚曾向趙構進言:

"中原是天下的根本,希望修葺東京、關陝、襄鄧以待巡幸。"

高宗為此召見他,贊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是可以輔佐自己之人,可見當時的張浚備受皇帝信賴。

宰相被貶,拉著木箱上路,皇帝帶人檢查,打開一看潸然落淚

世事無常,秦檜專權後,由於政治立場不同,張浚被貶到零陵。為了斬草除根,秦檜及其黨羽借題發揮,誣告張浚隨身攜帶的箱子裡有密謀造反的書信,宋高宗聞知大怒,親自帶著人馬前去查驗,可是箱子十分破舊,裡面除了一些衣物,還有書籍書信,信裡字字句句表達的都是張浚憂國忠君的心情。

宋高宗感動之餘慚愧萬分,他沒想到堂堂一朝宰相盡如此清貧,自己卻對他心存疑慮,著實委屈,於是當場派人前去送給張浚三百兩賞金。這在張浚看來,無非是身正不怕影子斜,自己的堅守初心救了自己一命。

但秦檜一黨經過此事並不善罷甘休,甚至更加囂張。他派人快馬加鞭,故意放出消息,皇上要下令賜死張浚,以期望張浚手腳大亂又或是露出不利於自己的把柄。誰知消息傳到零陵,張浚的家人聽聞都失聲痛哭,覺得大難臨頭,張浚卻鎮定自若,他還告訴家人,自己如果真的造反,被賜死也是情理之中,不必為此傷心。

宰相被貶,拉著木箱上路,皇帝帶人檢查,打開一看潸然落淚

隨後他又得知前來複命的使者是曾經的部下楊存中的兒子,因而確信自己無性命之憂。畢竟如果皇上真的要賜死自己,肯定不會派自己的親信,果不其然,使者送來的是賞金,而不是賜死聖旨。

張浚總算躲過一劫,在零陵的度過了一段安穩日子。

公元1155年,秦檜去世,南宋朝廷又是一番大清洗,張浚也被重新啟用,他仍然主張抗金到底,宋高宗多年受到主和派汪伯彥、王倫等人的影響,加之自身在苗劉兵變後對武官極其不信任,因而重文輕武,一位求和,主戰派受到打壓,岳飛被處死,韓世忠等人也先後被罷官。張浚雖上奏請求出兵抗金,旋即受到秦檜黨羽湯思退等人的不滿,第二年十月,張浚再次被貶。

宰相被貶,拉著木箱上路,皇帝帶人檢查,打開一看潸然落淚

宋孝宗即位後,張浚被複為樞密使,雖率軍北伐抗金,但調度不利,符離之戰以失敗告終。張浚的抗金措施屢屢受到對手排擠,加之宋高宗干預,無奈一番抱負得不到施展,張浚被罷免宰相之位,以求隱退。

公元1164年8月,張浚病逝,宋孝宗悲痛不已,追贈他為太保。

縱觀張浚的一生,浮浮沉沉,後世有人認為他雖主戰,但能力平平,有急功近利之嫌,紙上談兵居多,不追求實際,因而不算有功之臣,但因為張浚的忠心護主,所以結局還算圓滿。

宰相被貶,拉著木箱上路,皇帝帶人檢查,打開一看潸然落淚

古人對其評價也是兩極分化,明太祖朱元璋曾將其列為功臣三十七人之一,為他配備帝王廟,明成祖也將他的事蹟載入《永樂大典》,可見影響深遠。

而朱熹卻諷刺他:

"雖大義極分明,而全不曉事。扶得東邊,倒了西邊;知得這裡,忘了那裡。"。

不論如何,筆者認為張浚總體是功大於過的,至少和岳飛並列,是"抗金英雄",在南宋朝廷上是主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學術上也有所成就,如所著《紫巖易傳》、《雜說》等,是名副其實的中興賢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