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羅隱寫詩替西施“平反”,都說西施是“紅顏禍水”,真是這樣嗎?

現如今我們在說到美女的時候,人們可能想到的是各種各樣的讚美,但是每當我們在提起古代的女子之時,想到的絕大多數都是“紅顏禍水”四個字,越是漂亮的女子越是危險也越命薄。在很多朝代覆滅的歷史之上,我們隱隱約約都能夠在其中看到女子的身影,比如說妹喜、比如說妲己、再比如說褒姒,似乎這些美麗的女子除了美之外,唯一的作用就是禍國殃民。


羅隱寫詩替西施“平反”,都說西施是“紅顏禍水”,真是這樣嗎?

雖然說現在我們都知道,那些朝代的滅亡並不是因為一個女人造成的,更多的是君王的不作為,是朝廷長久的虧空。但是在封建社會人們的眼中,卻是這些美貌女子在作祟,似乎沒有她們朝廷就會長治久安一樣。比如說西施,在古代人們的心中,這就是一個禍國殃民的女子,沒有她,吳就不會滅亡,所以很多詩人在寫到她時,也都是在批判。但是有一位詩人卻是例外,他就是羅隱,他曾為西施寫過一首詩,專門為她來“平反”,接下來我們就欣賞一下這首詩。


西施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羅隱寫詩替西施“平反”,都說西施是“紅顏禍水”,真是這樣嗎?


這首詩是羅隱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也是一首詠史詩,在這首詩中,他推翻了紅顏禍水、美色誤國的說法,並且直接指出國家的滅亡自有其定律,與某個小女子無關,不得不說他的想法當真是非常新潮的,和我們現如今的觀念不謀而合。關於這首詩具體創作於何時我們並不知曉,但是但是詩人敢於與其他人唱反調的這種勇氣,就值得我們讚賞。

西施是春秋時期那個年代最美麗的女人,可是女人在那時又哪有什麼地位呢,她們唯一能夠做的只是聽從別人的安排。依照越王勾踐當時的實力,憑真本事要打敗吳王其實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他只能選擇使用美人計去麻痺對方,而西施也只能聽令照做,幫助勾踐完成理想。如果站在勾踐的角度來說,西施反而是一名功臣才是。

羅隱寫詩替西施“平反”,都說西施是“紅顏禍水”,真是這樣嗎?

在這首詩的前兩句中,我們就能夠感到詩人對於西施的那種同情,那時候的人都怨恨西施,覺得如果不是因為她,吳國也不能夠被滅。於是詩人非常直白的就表明了自己的觀點,他告訴人們,國家的興亡都自有定數,是有很多原因綜合造就而成的,可是你們為什麼又要將這責任強行加之於一個女子身上。而在詩文第2句的“何苦”兩個字中,我們既能夠感受到他的勸誡,另一方面也能夠感受到他的諷刺。

緊接著在這首詩的後兩句中,詩人繼續為西施說話,一種非常超前的辯證性思維。詩人說到,倘若西施知道怎樣讓一個國家滅亡的話,那麼他又何必去以身赴險去受那些折磨呢,現如今越國也已經滅亡了,那這又能去怪誰呢?難道還有另一個西施嗎?

羅隱寫詩替西施“平反”,都說西施是“紅顏禍水”,真是這樣嗎?


不能不說,讀到這首詩之後,我們真的是很容易被羅隱的那種正義感說打動,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他本人其實是一個非常倒黴的詩人,他原本並不叫這個名字,參加了10次科考之後,都沒能夠中榜,這才灰心的另改名字,也是命運弄人了。

羅隱寫詩替西施“平反”,都說西施是“紅顏禍水”,真是這樣嗎?

就像羅隱這首詩裡面所說,吳國滅亡怎麼可以怪一位美麗的弱女子?難道不是那位“吳王宮裡醉西施”的沉迷女色的吳王夫差嗎?而羅隱一生十數次科舉考試都未中舉,是因為羅隱的才學不濟?還是因為朝廷當權者害怕羅隱的言論呢?這時候羅隱或虛假就是詩裡面的那位西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