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垓下之戰還有10萬大軍,為何項羽只帶800精銳騎兵逃亡?

付加苗子


僅率八百騎兵突圍,是當時項羽唯一靠譜的選項。

回顧歷史,只要能帶回去幾百精銳,項羽確實有短時間內重建大軍,捲土重來的機會!

會戰失利,十萬大軍帶不出去了

如果可能的話,項羽當然不想拋下這十萬大軍。

只要在會戰中擊敗漢軍,即使不能如彭城之戰一樣大獲全勝,但只要能擊退漢軍,項羽軍就有機會有序的行動。只要可以有序行動,走得動,項羽這十萬大軍就有機會步步後退,尋找轉機!畢竟:自己廣大的佔領區丟失不久,項羽有可能佔據城池,恢復元氣。

可是,剛剛進行的垓下會戰,說明他已經無法帶著十萬兄弟一起走了。

在過去的激戰中,項羽之所以可以常常以少勝多,靠的就是精銳部隊“製造混亂”,後續大軍“有組織屠殺”。

垓下決戰中,韓信擺出五軍陣。項羽前軍猛攻,韓信淡定後退,兩翼的漢軍猛烈夾擊項羽側翼。

這樣,即使項羽的前軍一如既往的勇猛,卻因韓信有序的撤退而難以製造大規模混亂,又因為兩翼漢軍的威脅,使得後續項羽軍很難及時擴大突破口,發展前軍開創的攻勢。

相反,由於兩翼的威脅,前軍達開的口子隨時會被封閉,項羽的前鋒與大軍之間隨時被切割。

無奈之下,項羽被迫撤退,會戰失利!

這次會戰說明:由於漢軍組織、訓練水平提高,韓信部署得當,項羽“前鋒猛衝製造混亂,大軍有組織跟進”的套路已經起不到作用了!

項羽大軍已經被死死地鎖在垓下,動彈不得了!

這十萬大軍,項羽是帶不出去了!


地盤盡失,外援、補給無望,十萬大軍崩潰就在眼前

韓信、英布,在來垓下之前,已經攻取了彭城、壽春等地,項羽長江以北的地盤大部丟失!

更要命的是:負責南方軍政的周殷叛變,項羽軍附近已經沒有任何可以期待的補給了!

死守下去,不但沒有希望,還分分鐘餓死!

更要命的是,由於英布、韓信參戰時,帶來了原楚軍部隊(如周殷帶來的九江兵),他們給楚軍帶來了“家鄉的消息”(楚歌),“楚地盡失”的消息是紙包不住火了!

對於久經戰陣楚軍將士來說,也許他們不怕死,可是,家鄉丟失,家人安危是他們放不下的牽掛!

現在,垓下這個地方,不但沒有物質基礎,也沒有精神基礎了!

大軍崩潰,近在眼前!


保留精銳,或可迅速重建大軍

楚漢戰爭的歷史,一再表明:不缺兵。

劉邦在彭城之戰中,大軍灰飛煙滅!而蕭何“發關中老弱至滎陽”。

這些“關中老弱”,加上劉邦沿途收集的殘兵,以及韓信帶來的極少精銳,漢軍就“復大振”。

韓信在滅趙後,軍隊全部被劉邦拿走了。韓信從趙地未經招募過的百姓中招募兵員,兩個月的時間,再次成軍!他們,配上灌嬰、曹參帶來的少許精銳,就一路滅齊破楚,囂張無比!

韓信可以兩個月建出一支強軍,那麼,如果能帶回去幾百精銳,項羽為何不能期盼自己在更短時間內重建一支強軍呢?

戰國、秦末多年戰亂中,華夏百姓普遍經歷過戰爭洗禮,有一定的國防基礎。

只要有少許精銳參與,一支新募的部隊,很快就能獲得極強的戰鬥力!

而項羽要去的江東,募兵基礎更是優越!

尤其是項羽自刎處對岸的丹陽。

春秋時期的吳軍,驍勇果銳,赫然爭霸!後來的李陵,靠這裡的幾千步卒,與匈奴數十萬騎兵大戰,蕩氣迴腸!後來的曹操、孫策更是在此募兵,開始三足鼎立的征程!

這種情況下,只要項羽帶著少許精銳回到江東,在盛產精銳的丹陽等地重新募集起一支精銳力量,並不需要很長時間!


向劉邦同志學習:奔跑的男子

放下這十萬大軍,看起來不地道。

不過,這不正是劉邦同志的拿手好戲嗎?

彭城戰敗,逃的時候,連自己兒子都要一腳踢下車去!

滎陽被圍,更是丟下守軍,讓人頂替自己,自己化妝逃走!(劉邦逃走後,滎陽居然守住了)

當然,比起劉邦這個師傅,項羽要跑的距離要遠得多。

但是,項羽並非沒有機會逃走。

當時,正值隆冬,淮河正是枯水期,項羽騎兵可以浮渡,而劉邦大軍正集結在垓下附近,淮河以南沒有大軍,項羽一路奔波,是可以帶著精銳跑回江東的!

最後說一句:留下的十萬大軍,史載最後被劉邦“斬首八萬”。大部分是戰死的,他用生命,兌現了對霸王的承諾。


迷途的奔跑

看著虞姬煙氣,悲傷的項羽躍馬而上,回頭望著自己精心挑選的八百騎兵。這八百騎兵,既是他今天突圍要依賴的兄弟,更是他未來東山再起的種子!

項羽奮力地揚起馬鞭,帶著這八百騎兵,開始了他一生中最後,也是最悲壯的一次奔跑!

八百騎兵殺出重圍,項羽一路渡過淮河,朝著長江奔去。

劉邦、韓信知道:讓項羽跑走了,事情就麻煩了!派灌嬰率五千騎兵追擊!

五千騎兵,是漢軍騎兵的大部。漢軍中,四條腿的,通通跑出來追了!

沒關係,你是四條腿,我也是四條腿,項王仍然能跑!

可是,項羽在陰陵時,謎了路,又被一位老農誤導,七拐八繞,才找到路,這一耽擱,就被灌嬰追上了!

有朋友推測:那位亂指路的老農是漢軍安排的。這確實不太可能。畢竟,項羽這一路跑了幾百裡,會找什麼人問路,漢軍怕是算不出來的。

迷路,耽誤時間,項羽被漢軍騎兵追上,項羽帶的種子部隊,再次大幅度減員。

只能說:運氣!


自刎烏江

在激烈的交戰、漫長的奔跑後,項羽只剩下了二十八騎。

面對漢軍大部,項羽指揮二十八騎兵連續衝殺,斬殺漢軍眾多,卻只折損了兩騎。

多好的種子呀!可惜,項羽帶不回去了!

對岸,就是自己的目的地。

可是,已經沒有意義了。

沒有種子,就算找到了田地,又有什麼意義呢?

無奈之下,項羽選擇了以一個軍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是的,作為爭奪天下的王者,項羽是不合格的。可是,作為軍人,項羽是千古一絕!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項羽在鉅鹿之戰中,以五萬楚軍。全殲秦軍20.萬,坑殺20萬。

項羽在彭城之戰中。以三萬楚軍。擊敗韓信、劉邦的50萬大軍。

有人想不通,垓下之戰項羽有十萬大軍。為何慘敗,只帶了800騎逃跑。

因為項羽在鉅鹿之戰中,是反抗暴秦的正義之戰。神勇無比的項羽破釜沉舟。才能以弱勝強。



但項羽在大封諸侯後,對於背叛他的人屠城殺降。所過之處無不剪滅。最典型的是平定齊國叛亂。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齊地被一分為三:封田市為膠東王;田都為齊王;田安濟北王。因田榮數次背叛項梁,又沒救趙擊秦,故不封。田榮大怒,在齊地謀反,攻齊王田都,田都奔楚。田榮又誅膠東王田市於即墨,殺濟北王田安。陳餘又聯合田榮,在趙地謀反,陳餘、田榮合兵攻張耳,張耳敗走歸漢。陳餘重新迎趙歇為趙王。項羽聞齊、趙反叛,大怒。出兵齊地平叛。戰於城陽,田榮大敗,走至平原,平原之民殺之。項羽燒齊城郭室屋,盡坑田榮降卒,虜其老弱婦孺。


田榮在齊地謀反,不得民心。項羽平叛本是正義之舉,但坑殺降卒,至齊北海,所過多殘滅。齊人原本盼望項羽這位救星,但卻盼來了一個災星。

至此,項羽在齊地徹底失信於民。齊人相聚而叛之。田橫收攏昔日殘兵敗將,繼續抵抗楚軍。

項羽用武力在齊地平叛,結果是消滅一支叛軍,又出現兩支。二十萬楚軍主力被牽制在齊地。使楚軍在戰略上陷入被動。

楚漢爭雄之初,巨大多數諸侯都忠於項羽。但屠城殺降的項羽打的勝仗越多。自己就越削弱。劉邦就越強大。

項羽連戰連勝,劉邦連戰連敗。垓下之戰時。除了雍王章邯等少數忠於項羽的諸侯。巨大多數都已經被韓信平定。

項羽和楚軍將士都知道。楚軍已經是甕中之鱉。項羽雖然有十萬大軍。但是士氣全無。已經沒有絲毫戰鬥力了。

打敗項羽的,不是劉邦。而是項羽自己。



楊朱學派


垓下之戰是項羽和韓信之間展開的最有一次大決戰,當時項羽帶領的是十萬大軍,韓信帶領的是五十萬大軍。

兩個人經過廝殺一番,項羽被韓信擊敗。

他們雙方經過廝殺之後,項羽的人員傷亡慘重,他的士兵根本沒有10萬大軍了。

就在晚上他們休息的時候,張良又用了一個四面楚歌的計策,這個計策徹底的瓦解了項羽兵團的軍心。

這種情況下,項羽想要在和韓信打仗,肯定是必敗無疑的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項羽帶了最忠於自己的800精銳起兵,然後在漢軍的包圍當中突圍了出去。

他們就是想要突圍出去,然後有機會的話在來一個捲土重來。

但是,在他們逃亡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因為他們在走到一個密林的時候,項羽迷路了。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老農,項羽就向這個老農問路。

老農告訴了項羽該怎麼走,但是,他項羽說的是一個錯誤的道路。這個道路有很多泥濘的地段,馬行走起來很是吃力。

有的地段馬更本行走不了。

項羽最後不得不吃力的退出來,然後重新找新的路來走,正是在這裡耽擱的時間太久了,然後劉邦的騎兵也追到了。

項羽他們儘管說也找到了正確的道路,但是,他們一直都擺脫不了劉邦的追兵。當項羽走到烏江的時候,他決定不走了。

那個時候,若是項羽想要逃走的話,他自己還是可以逃生的,因為有一個亭長,準備了一個小船在等項羽過河呢。

只要渡過長江,項羽就安全了。

但是,項羽拒絕了這個亭長,他不想在逃了,因為他覺得自己逃生,丟下昔日的兄弟們,這不是英雄所為。

因此,他想在烏江和劉邦的軍隊,痛痛快快的打一仗。在這一次戰役當中,項羽殺了劉邦的幾百人,然後在筋疲力盡的情況下,他選擇了自殺。

所以說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項羽走上了末路的。他先是在垓下敗給了韓信,然後又中了張良的四面楚歌的計策,才導致了他最終逃無可逃,直到走向敗亡這一條道路的。


史學達人


具體後面介紹,直接說原因,因為項羽是帶八百騎兵“突圍”。

可能有朋友要問了,至少項羽還有十萬大軍啊。漢軍雖然三十餘萬但項羽當年鉅鹿之戰破釜沉舟五萬楚軍大破秦軍四十萬。彭城之戰項羽三萬楚軍大破劉邦五十六萬聯軍。為什麼十萬打三十萬就打不過了?

那我就詳細解答一下,當年鉅鹿之戰不只有五萬楚軍還有諸侯的十萬聯軍,五萬楚軍破釜沉舟沒有後退之路往後就是死,往前衝還有機會。秦軍也沒想到楚軍怎麼猛,活捉王離,誅殺蘇角,逼降章邯,章邯此後誓死追隨項羽,後來被漢軍用計水淹破城,章邯拔劍自刎。

彭城之戰的確是三萬楚軍,劉邦的聯軍都是一群烏合之眾,湊個數看著嚇人 況且項羽可是一路血拼過來的精兵。可是後來諸侯就紛紛倒戈,就算。最重要的原因是當時項羽如日中天,楚軍仰望項王天威,在當時項羽可以說是神一般的存在。楚軍士氣極高。兵不在多,而在精,也就是這個道理。

當時以韓信率領的三十萬楚軍圍困項羽於垓下,韓信讓士兵紛紛唱起楚地的歌曲。楚軍將士聽見紛紛潸然淚下。心裡也以為漢營了有很多楚地之人。項羽也是這樣想的,聽見漢營傳了楚歌斷定楚地也已經被劉邦佔領,這時候的楚軍已經沒有什麼士氣而言了,項羽見大勢已去只能帶八百精兵鐵騎連夜突圍。漢軍得知後,連忙派遣五千騎兵對項羽進行追擊。
項羽渡過淮水後,經過路上的消耗,身邊僅僅剩下百餘騎相隨,在路上被田父欺騙(史記記載)耽擱了時間,到了陰陵,被漢軍追上,項羽突至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手下僅剩下二十八騎。項羽率領二十八人趕來的漢軍來回搏殺,,再次殺開一條血路,向南狂奔,至烏江邊,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也無逃命東山再起之心了,楚軍下馬,用短兵器與漢兵廝殺,項羽一人 殺漢軍數百人,自己身中十餘傷,最後自刎而死,漢軍立刻前瓜分項羽屍體。
項羽死後,漢軍全殲八萬楚軍,楚地皆降漢,唯獨項羽原封地的魯人不肯投降,楚懷王曾封項羽為魯公,後劉邦將項羽首級展示給魯人看才放棄了抵抗。可憐一代英豪死後被人分屍邀賞,也著實淒涼。但垓下之戰後,標誌著漢帝國的開端,奠定了漢朝四百年的基業!(今項羽頭顱安葬之地)


(劉邦安葬之地長陵)

此情此景應附楊慎《臨江仙》一首: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如有誤筆,煩請斧正!


明月清風閣


簡單來說,八百騎兵是刀鋒,其他軍隊進行配合,以求讓項羽突圍成功。

垓下之戰,是楚漢爭霸的尾聲,在這場戰役中,西楚霸王項羽突圍失敗,自刎烏江,劉邦取得了楚漢爭霸的勝利,登基稱帝。

這場戰役是項羽人生中唯一需要突圍的戰役,還失敗了,但從跑路這一點來說,他是遠遠不如他的對手劉邦的。想當年彭城之戰,漢軍慘敗,劉邦一溜煙就跑了;被圍在滎陽時,紀信假扮劉邦出城吸引火力,劉邦帶著幾十個騎兵就從另一個方向跑了;被圍在成皋時坐著馬車就跑了。

而在劉邦跟項羽交戰、被包圍、逃跑的這段時間內,韓信帶兵蕩平了魏、趙、代、燕、齊等國,擁兵索要齊王封號。

與此同時,劉邦跟項羽僵持在滎陽、成皋一線,漢將彭越在楚軍後方不斷襲擾補給線,導致楚軍糧盡。無奈之下,項羽與劉邦議和,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

簽訂和議後,項羽率軍撤退。劉邦也打算返回關中,但被張良、陳平勸說後,立刻撕毀協議,追擊楚軍,並命令韓信、彭越率軍與他會合,包圍楚軍。

結果韓信、彭越沒來,劉邦被項羽反推,又一次被楚軍包圍。危難之際,劉邦祭出了絕招,把陳地以東直到東大海、睢陽以北至谷城的兩大塊土地分別封給韓信跟彭越,讓他們趕緊帶兵來救場子。

韓、彭二人屁顛屁顛地來了,給楚軍來了個反包圍,項羽被團團圍困在垓下。

垓下的楚軍大概有十萬,這是個龐大的數字,儘管漢軍的數量更龐大,多達六十萬,可困獸猶鬥,十萬楚軍逼急了也能把漢軍咬得血淋淋的。更為關鍵的是,項羽最擅長的就是絕地反擊,鉅鹿之戰就是如此。

鉅鹿之戰中楚軍破釜沉舟,士氣爆棚,這才在項羽的指揮下以少勝多,為此,漢軍智囊團想出了一出“四面楚歌”的好戲,以此擊破楚軍的士氣。

果不其然,就是項羽本人在聽到楚歌后,反應也是大驚:“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更別提楚軍小兵們了,只怕是人心惶惶了,這時候大軍反推已經不現實了。

於是乎項羽來了出霸王別姬,接著竭力全力地求生,以求東山再起。

求生的第一步,當然是跑出漢軍的包圍圈,項羽不得不向他的老對手劉邦學習起來,琢磨怎麼突圍成功率更高(說是逃跑也沒錯)。

《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

這八百餘騎兵肯定是項羽精挑細選選出來的精銳兼心腹,吃飽喝足一起跑路。項羽不會傻到只帶一支騎兵明目張膽地突圍,那樣目標太明顯了,漢軍輕易就能將這支騎兵圍困吞掉。像這種突圍,多路分兵干擾敵軍視線是最起碼的操作,而這些,也是留下來的那些楚軍最後能為項羽做的了。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靳強)擊項羽,以中尉破鍾離眛,功侯。《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項伯)以破羽纏嘗有功,封射陽侯。《史記·樊酈滕灌列傳》:(灌嬰)降左右司馬各一人,卒萬二千人,盡得其軍將吏。《史記·高祖本紀》:使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斬首八萬,遂略定楚地。

幫項羽打掩護的就這三部人馬:鍾離眛敗了,項伯反水了,左右司馬戰敗投降了,漢軍斬楚軍八萬,受降一萬兩千,這就是漢軍在垓下之戰的戰果了。

當然,最主要的是項羽自殺了,漢軍只用一晚就確定了他的突圍路線,要說沒人打報告,漢軍的幾位統帥難度是神算子不成?

跑到最後的烏江,項羽孤身一人,就算逃到江東,真的能夠捲土重來嗎?他不想跑了,乾脆一起死算了。


平沙趣說歷史


因為項羽要逃跑,所以他不可能帶著十萬大軍一起跑,只能輕裝簡行地跑。

1.項羽只能逃跑,因為楚戰士無力再戰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

垓下此時,劉邦集團有多少兵?

粗略統計,韓信的齊地軍團兵30萬,劉邦成皋軍團20萬,彭越魏地軍團10萬,英布、劉賈的九江兵團10萬,約數應該在60到80萬之間。

而項羽有多少兵?

只有從成皋滎陽戰場上退下來的10萬疲卒。

20萬龍且軍團,已經被韓信團滅;西楚彭城,已經被韓信軍團掃蕩。

所以,除了這10萬人,項羽沒有也不再有支援力量。

第一次交手,韓信五軍陣的大縱深佈局,直接壓制了項羽的雷霆攻勢。

就是說,你項羽想搞重點突擊、中央突破的手段,已經不可能了。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本就是疲敝之卒、又被重重包圍,一鼓衝鋒已經耗盡了十萬楚軍的全部心力。

而這還不算完,四面楚歌聲的心理戰,徹底讓楚軍崩潰了,曾經以一當百的楚戰士已經徹底沒了戰心鬥志。

縱橫八年、歷戰七十的項羽,當然明白戰心鬥志的意義、自是明白何為死局何為僵局。所以,垓下之戰已經不用打了,肯定輸,而項羽只能跑。

2.項羽為何沒能再次上演一幕彭城之戰

形勢者,雷動風舉,後發而先至,離合背鄉,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者也。

項羽是兵形勢的登峰造極者,巔峰之作不是鉅鹿之戰而是彭城之戰。

劉邦舉五十六萬諸侯聯軍,佔彭城、定西楚。而項羽從齊地率三萬精騎、千里回援,閃電一擊,不出一日,便把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打得灰飛煙滅。

此時項羽有十萬大軍,為何不彪悍一把,再來一場彭城之戰?

原因是形勢不再了。

雷動風舉,你得有突然性,此時還怎麼突然?

變化無常,你得有大縱深,困死垓下有何變化?

輕疾制敵,你得有快速機動部隊,此時的項羽估計也就八百騎兵了,還怎麼快速?

而且,劉邦也不允許項羽折騰各種騷操作,大軍嚴陣以待,挖好深溝、築好壁壘,佈置好各種遠程近戰的武器,你項羽還能變出什麼戲法?

所以,彭城之戰,只能是回憶,而垓下,只能是死局。

3.項羽沒法帶著十萬大軍一起跑

首先明確一點就是:項羽肯定不能帶著十萬大軍跟他一起去打仗了,不僅軍無戰心而且事盡兵疲。

所以,項羽只能逃跑。

要逃跑就得透著跑,在百萬大軍彙集之地,帶著幾百騎兵往外跑,還是有可能的。

而帶著十萬大軍逃跑,那就是戰略撤退了,那劉邦的幾十萬大軍肯定會在後面死命砍殺,而劉邦的騎兵部隊也一定會包抄掩殺。

項羽為什麼沒跑出去?

劉邦不會給項羽機會的,凡是能走的路,肯定都派了部隊,因為這時候劉邦沒別的,就剩下兵了,要多少有多少。

別說什麼死老頭子有多壞,把項羽指進了泥濘死路,這條路就是項羽自己走出來的。

因為能走的大路、好路,都被劉邦站住了,烏江裡面也不見得有一條船。

原因這是楚漢爭霸的總決戰,誰也不會再給對手以機會。

項羽800騎兵,灌嬰5000騎兵,楚漢騎兵決戰東城、項羽烏江自刎。


減水書生


鴻溝協議後,項羽統帥10萬楚軍撤退,被劉邦偷襲,有損員,擊敗劉邦又有損員,劉邦叫來韓信彭越英布來幫忙,項羽先跟韓信的30萬齊軍打了一仗,擊退了韓信,又接著跟空將軍費將軍的軍隊打了一仗,頂不住敗退垓下!這時候項羽實際只剩2萬人了,史書說的明明白白,斬八萬!剩餘的可能連2萬人都不到!然後“漢軍及諸侯軍圍之數重”唱起了楚歌!項羽組織突圍,帶800人南去!漢軍是第二天天亮才弄清方向……哲理有個疑問,項羽能做到拋棄大家秘密突圍嗎?兩萬人一起突圍的成功幾率大還是800人突圍的幾率大?漢軍都是木頭人?800人的騎兵隊伍動靜也不小了,圍之數重是留了一個高速公路還沒人值守嗎?答案只有一個,楚軍一定是分成若干個小組分頭突圍,才會讓漢軍搞不清哪一組才是項羽,第二天天亮打掃戰場,審問俘虜才弄明白!所以,說項羽棄軍而逃的可以閉嘴了!事實上項羽逃到江邊還剩26個隨從,因為不忍獨自逃生,才寶馬贈亭長,步行於眾將士一起做最後一戰!


用戶54723033985


我們都知道歷史上有一場戰役叫做垓下之戰。

這一場戰役是在項羽和韓信之間展開的,只不過不同的是,韓信帶領的是五十多萬大軍,項羽是帶著十萬人馬。

可以說他們雙方的勢力是不對等的,同時,這也是規模相當大的一場戰役。

項羽和韓信,都是當時少有的名將。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若是打仗,項羽肯定不是韓信的對手的。

項羽雖然英勇,擅長打以少勝多的戰役,但是,面對韓信的時候,他的以少打多,就成為了不可能。

事實上本來項羽和韓信在垓下也打仗了,項羽是不敵韓信的。

但是,到了晚上的時候,他們還是要休戰休息的。

白天打仗的時候,項羽帶領的人馬本來就傷亡了不少了。他原計劃是想要第二天,在和韓信較量一番的。

但是,張良的一個計策,徹底的毀了項羽的這個計劃。

因為在晚上的時候,張良讓漢軍去楚軍的軍營旁去唱楚歌。

不得不說這是張良用的釜底抽薪的計策,他這樣做就是要讓士兵去瓦解項羽的軍心。讓項羽的士兵都以為,所有的楚軍,都投降給了劉邦。

楚軍在劉邦的陣營裡唱楚歌呢。

這樣的話,他們沒有了士氣,然後在和韓信較量的時候,肯定就不能打勝仗了,這也就是所謂的心理戰術。

項羽一看楚軍的軍心都被瓦解了,這個戰役肯定是不能打的了。

在這種情況下,他若是想要活命,想要捲土重來的,在和韓信決一死戰的話,就只好先帶領著自己最為信任的一些人突圍出去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才選了八百精銳的精兵,然後突圍出去的。

儘管說垓下之戰打響的時候,項羽還是有十萬士兵的,但是,經過和韓信的一戰,死傷了一些,又有一些軍心不定的。

他能選擇的相信的人,也只有這八百精銳了。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得不選擇突圍出去了。當然了最後,我們都知道,項羽並沒有突圍成功,至少他沒有逃走。

最後他被劉邦的人,圍在了烏江。

在這裡項羽迎來了自己人生的最後一戰,他在這裡殺了漢軍數百人,然後在筋疲力盡的情況下,選擇了自殺。

這就是為何項羽要帶領八百精銳突圍而出的原因。


不才講史


垓下之戰時,項羽確實還有十萬兵力,可圍在他們四周的是劉邦和韓信帶領下的更多兵力。這些兵力是項羽的幾倍。

項羽這是在突圍,是趁夜黑風高的時候,偷偷溜出去逃命的。如果把十萬大軍全部帶上,聲勢太大,準被對方發覺,那就逃不出去了。

他帶的這800名將士都是精選的騎兵,也只有騎兵才能跑得更快。一般的士兵帶在身邊的話,只能成為負擔,拖後腿。項羽連自己深愛的女人虞姬都沒法帶著突圍,又怎麼能帶著多餘的士兵?

虞姬不想成為項羽的負擔,不能成為敵軍的俘虜,她不得已拔劍自刎了。項羽痛哭失聲,割下她的首級,背在身上,帶著800位騎兵衝出了重圍。

可走到半路,他們迷路了,在路上見一位老農在田裡勞作,便向前去問路。也許是老農不想楚漢再爭鬥下去,也許是項羽一行人問路的態度不好,農人特意把他們指向沼澤地。

陷入沼澤地將士,死的死,傷的傷,再加上部分沒跟上來的將士,到達烏江時,就只剩近百人了。

項羽帶著這些人,勇猛抗戰,誓死抵抗,就項羽一人就殺了100多漢軍將士。無奈,最後他們寡不敵眾,項羽帶的將士都被殺,只剩他自己時,項羽不願過烏江回江東,選擇了和他的虞姬那樣拔劍自刎了。

項羽雖然戰敗了,卻仍然是後世人心目中的英雄。我心中頂天立地的好男兒。





月兒上山了w


因為項羽控制10萬大軍的指揮系統已經失靈了。

項羽能靠著個人魅力加上嗓子大聲喊,指揮的動800人已經很厲害了。可以稱之為大英雄了。

不信,誰試試靠個人魅力喊上八個人跟著你“勇敢赴死”去!喊得動八個人和你勇敢赴死的,已經可以成為一方大佬了,項羽比你厲害一百倍!

可惜,個人武勇在軍事政治領域叫做莽夫。

垓下之戰是一場總決戰,兵團級總決戰,這時候雙方耍的是實力碾壓,個人武勇甚至將帥謀略也起不了多大作用的,唯一起作用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綜合政治實力”。

什麼叫做“綜合政治實力”?比如說有十萬大軍吧!

  • 1 十萬大軍需要統一的政治觀,項羽的十萬大軍聽首歌也想家,軍心渙散,哪有什麼統一政治觀?沒有吧!
  • 2 十萬大軍並不是簡單十萬個士兵,而是十萬張嘴,十萬張嘴一起吃飯是一個很大的系統工程的,項羽沒有蕭何。
  • 而其時,張良、陳平說劉邦曰:“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十萬個食盡的餓漢而已,古語云,皇帝不差餓兵,項羽怎麼指揮的動十萬個餓兵。組織力俱無!
  • 3 政治暴力歸根結底是一種經濟力,軍事組織力歸根結底是一種經濟生產能力,一支沒有生產能力的軍事組織就是流寇,十萬流寇而已,老大項羽再厲害,十萬人也不行,很符合情理的。那些有深厚經濟組織能力的政治組織,老大隨便換。
  • 4 聚合流寇的聚合力只有一個,那就是勝仗,必須打勝仗,因為勝仗可以解決一切的給養、士氣、組織化、執行力等問題。一個敗仗也不要打,一個敗仗士兵們就會士氣渙散,組織瓦解,丟棄給養而四散奔逃不回頭,項羽在垓下打了敗仗,十萬人星散而去不回頭。

這個時候大英雄項羽還可以聚合起800人,多半個營的人馬,可見項羽的人格魅力果然名不虛傳!

李自成一十八騎敗進萬山溝壑。

“萬古忠義”李秀成被俘之時身邊百人而已。

翼王石達開率軍千萬,束手無策,無一死士跟隨,只有引頸候刀。

齊王田橫五百死士跟隨。

等等......。

在中國歷史中“失敗英雄”名單上,齊王田橫可追項羽,也是追不上,差了三百個至死追隨者。

鑑湖女俠秋瑾曰“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然也,項羽千古大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