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垓下之战还有10万大军,为何项羽只带800精锐骑兵逃亡?

付加苗子


仅率八百骑兵突围,是当时项羽唯一靠谱的选项。

回顾历史,只要能带回去几百精锐,项羽确实有短时间内重建大军,卷土重来的机会!

会战失利,十万大军带不出去了

如果可能的话,项羽当然不想抛下这十万大军。

只要在会战中击败汉军,即使不能如彭城之战一样大获全胜,但只要能击退汉军,项羽军就有机会有序的行动。只要可以有序行动,走得动,项羽这十万大军就有机会步步后退,寻找转机!毕竟:自己广大的占领区丢失不久,项羽有可能占据城池,恢复元气。

可是,刚刚进行的垓下会战,说明他已经无法带着十万兄弟一起走了。

在过去的激战中,项羽之所以可以常常以少胜多,靠的就是精锐部队“制造混乱”,后续大军“有组织屠杀”。

垓下决战中,韩信摆出五军阵。项羽前军猛攻,韩信淡定后退,两翼的汉军猛烈夹击项羽侧翼。

这样,即使项羽的前军一如既往的勇猛,却因韩信有序的撤退而难以制造大规模混乱,又因为两翼汉军的威胁,使得后续项羽军很难及时扩大突破口,发展前军开创的攻势。

相反,由于两翼的威胁,前军达开的口子随时会被封闭,项羽的前锋与大军之间随时被切割。

无奈之下,项羽被迫撤退,会战失利!

这次会战说明:由于汉军组织、训练水平提高,韩信部署得当,项羽“前锋猛冲制造混乱,大军有组织跟进”的套路已经起不到作用了!

项羽大军已经被死死地锁在垓下,动弹不得了!

这十万大军,项羽是带不出去了!


地盘尽失,外援、补给无望,十万大军崩溃就在眼前

韩信、英布,在来垓下之前,已经攻取了彭城、寿春等地,项羽长江以北的地盘大部丢失!

更要命的是:负责南方军政的周殷叛变,项羽军附近已经没有任何可以期待的补给了!

死守下去,不但没有希望,还分分钟饿死!

更要命的是,由于英布、韩信参战时,带来了原楚军部队(如周殷带来的九江兵),他们给楚军带来了“家乡的消息”(楚歌),“楚地尽失”的消息是纸包不住火了!

对于久经战阵楚军将士来说,也许他们不怕死,可是,家乡丢失,家人安危是他们放不下的牵挂!

现在,垓下这个地方,不但没有物质基础,也没有精神基础了!

大军崩溃,近在眼前!


保留精锐,或可迅速重建大军

楚汉战争的历史,一再表明:不缺兵。

刘邦在彭城之战中,大军灰飞烟灭!而萧何“发关中老弱至荥阳”。

这些“关中老弱”,加上刘邦沿途收集的残兵,以及韩信带来的极少精锐,汉军就“复大振”。

韩信在灭赵后,军队全部被刘邦拿走了。韩信从赵地未经招募过的百姓中招募兵员,两个月的时间,再次成军!他们,配上灌婴、曹参带来的少许精锐,就一路灭齐破楚,嚣张无比!

韩信可以两个月建出一支强军,那么,如果能带回去几百精锐,项羽为何不能期盼自己在更短时间内重建一支强军呢?

战国、秦末多年战乱中,华夏百姓普遍经历过战争洗礼,有一定的国防基础。

只要有少许精锐参与,一支新募的部队,很快就能获得极强的战斗力!

而项羽要去的江东,募兵基础更是优越!

尤其是项羽自刎处对岸的丹阳。

春秋时期的吴军,骁勇果锐,赫然争霸!后来的李陵,靠这里的几千步卒,与匈奴数十万骑兵大战,荡气回肠!后来的曹操、孙策更是在此募兵,开始三足鼎立的征程!

这种情况下,只要项羽带着少许精锐回到江东,在盛产精锐的丹阳等地重新募集起一支精锐力量,并不需要很长时间!


向刘邦同志学习:奔跑的男子

放下这十万大军,看起来不地道。

不过,这不正是刘邦同志的拿手好戏吗?

彭城战败,逃的时候,连自己儿子都要一脚踢下车去!

荥阳被围,更是丢下守军,让人顶替自己,自己化妆逃走!(刘邦逃走后,荥阳居然守住了)

当然,比起刘邦这个师傅,项羽要跑的距离要远得多。

但是,项羽并非没有机会逃走。

当时,正值隆冬,淮河正是枯水期,项羽骑兵可以浮渡,而刘邦大军正集结在垓下附近,淮河以南没有大军,项羽一路奔波,是可以带着精锐跑回江东的!

最后说一句:留下的十万大军,史载最后被刘邦“斩首八万”。大部分是战死的,他用生命,兑现了对霸王的承诺。


迷途的奔跑

看着虞姬烟气,悲伤的项羽跃马而上,回头望着自己精心挑选的八百骑兵。这八百骑兵,既是他今天突围要依赖的兄弟,更是他未来东山再起的种子!

项羽奋力地扬起马鞭,带着这八百骑兵,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最悲壮的一次奔跑!

八百骑兵杀出重围,项羽一路渡过淮河,朝着长江奔去。

刘邦、韩信知道:让项羽跑走了,事情就麻烦了!派灌婴率五千骑兵追击!

五千骑兵,是汉军骑兵的大部。汉军中,四条腿的,通通跑出来追了!

没关系,你是四条腿,我也是四条腿,项王仍然能跑!

可是,项羽在阴陵时,谜了路,又被一位老农误导,七拐八绕,才找到路,这一耽搁,就被灌婴追上了!

有朋友推测:那位乱指路的老农是汉军安排的。这确实不太可能。毕竟,项羽这一路跑了几百里,会找什么人问路,汉军怕是算不出来的。

迷路,耽误时间,项羽被汉军骑兵追上,项羽带的种子部队,再次大幅度减员。

只能说:运气!


自刎乌江

在激烈的交战、漫长的奔跑后,项羽只剩下了二十八骑。

面对汉军大部,项羽指挥二十八骑兵连续冲杀,斩杀汉军众多,却只折损了两骑。

多好的种子呀!可惜,项羽带不回去了!

对岸,就是自己的目的地。

可是,已经没有意义了。

没有种子,就算找到了田地,又有什么意义呢?

无奈之下,项羽选择了以一个军人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是的,作为争夺天下的王者,项羽是不合格的。可是,作为军人,项羽是千古一绝!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五万楚军。全歼秦军20.万,坑杀20万。

项羽在彭城之战中。以三万楚军。击败韩信、刘邦的50万大军。

有人想不通,垓下之战项羽有十万大军。为何惨败,只带了800骑逃跑。

因为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是反抗暴秦的正义之战。神勇无比的项羽破釜沉舟。才能以弱胜强。



但项羽在大封诸侯后,对于背叛他的人屠城杀降。所过之处无不剪灭。最典型的是平定齐国叛乱。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齐地被一分为三:封田市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田安济北王。因田荣数次背叛项梁,又没救赵击秦,故不封。田荣大怒,在齐地谋反,攻齐王田都,田都奔楚。田荣又诛胶东王田市于即墨,杀济北王田安。陈余又联合田荣,在赵地谋反,陈余、田荣合兵攻张耳,张耳败走归汉。陈余重新迎赵歇为赵王。项羽闻齐、赵反叛,大怒。出兵齐地平叛。战于城阳,田荣大败,走至平原,平原之民杀之。项羽烧齐城郭室屋,尽坑田荣降卒,虏其老弱妇孺。


田荣在齐地谋反,不得民心。项羽平叛本是正义之举,但坑杀降卒,至齐北海,所过多残灭。齐人原本盼望项羽这位救星,但却盼来了一个灾星。

至此,项羽在齐地彻底失信于民。齐人相聚而叛之。田横收拢昔日残兵败将,继续抵抗楚军。

项羽用武力在齐地平叛,结果是消灭一支叛军,又出现两支。二十万楚军主力被牵制在齐地。使楚军在战略上陷入被动。

楚汉争雄之初,巨大多数诸侯都忠于项羽。但屠城杀降的项羽打的胜仗越多。自己就越削弱。刘邦就越强大。

项羽连战连胜,刘邦连战连败。垓下之战时。除了雍王章邯等少数忠于项羽的诸侯。巨大多数都已经被韩信平定。

项羽和楚军将士都知道。楚军已经是瓮中之鳖。项羽虽然有十万大军。但是士气全无。已经没有丝毫战斗力了。

打败项羽的,不是刘邦。而是项羽自己。



杨朱学派


垓下之战是项羽和韩信之间展开的最有一次大决战,当时项羽带领的是十万大军,韩信带领的是五十万大军。

两个人经过厮杀一番,项羽被韩信击败。

他们双方经过厮杀之后,项羽的人员伤亡惨重,他的士兵根本没有10万大军了。

就在晚上他们休息的时候,张良又用了一个四面楚歌的计策,这个计策彻底的瓦解了项羽兵团的军心。

这种情况下,项羽想要在和韩信打仗,肯定是必败无疑的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项羽带了最忠于自己的800精锐起兵,然后在汉军的包围当中突围了出去。

他们就是想要突围出去,然后有机会的话在来一个卷土重来。

但是,在他们逃亡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他们在走到一个密林的时候,项羽迷路了。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老农,项羽就向这个老农问路。

老农告诉了项羽该怎么走,但是,他项羽说的是一个错误的道路。这个道路有很多泥泞的地段,马行走起来很是吃力。

有的地段马更本行走不了。

项羽最后不得不吃力的退出来,然后重新找新的路来走,正是在这里耽搁的时间太久了,然后刘邦的骑兵也追到了。

项羽他们尽管说也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但是,他们一直都摆脱不了刘邦的追兵。当项羽走到乌江的时候,他决定不走了。

那个时候,若是项羽想要逃走的话,他自己还是可以逃生的,因为有一个亭长,准备了一个小船在等项羽过河呢。

只要渡过长江,项羽就安全了。

但是,项羽拒绝了这个亭长,他不想在逃了,因为他觉得自己逃生,丢下昔日的兄弟们,这不是英雄所为。

因此,他想在乌江和刘邦的军队,痛痛快快的打一仗。在这一次战役当中,项羽杀了刘邦的几百人,然后在筋疲力尽的情况下,他选择了自杀。

所以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项羽走上了末路的。他先是在垓下败给了韩信,然后又中了张良的四面楚歌的计策,才导致了他最终逃无可逃,直到走向败亡这一条道路的。


史学达人


具体后面介绍,直接说原因,因为项羽是带八百骑兵“突围”。

可能有朋友要问了,至少项羽还有十万大军啊。汉军虽然三十余万但项羽当年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五万楚军大破秦军四十万。彭城之战项羽三万楚军大破刘邦五十六万联军。为什么十万打三十万就打不过了?

那我就详细解答一下,当年巨鹿之战不只有五万楚军还有诸侯的十万联军,五万楚军破釜沉舟没有后退之路往后就是死,往前冲还有机会。秦军也没想到楚军怎么猛,活捉王离,诛杀苏角,逼降章邯,章邯此后誓死追随项羽,后来被汉军用计水淹破城,章邯拔剑自刎。

彭城之战的确是三万楚军,刘邦的联军都是一群乌合之众,凑个数看着吓人 况且项羽可是一路血拼过来的精兵。可是后来诸侯就纷纷倒戈,就算。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项羽如日中天,楚军仰望项王天威,在当时项羽可以说是神一般的存在。楚军士气极高。兵不在多,而在精,也就是这个道理。

当时以韩信率领的三十万楚军围困项羽于垓下,韩信让士兵纷纷唱起楚地的歌曲。楚军将士听见纷纷潸然泪下。心里也以为汉营了有很多楚地之人。项羽也是这样想的,听见汉营传了楚歌断定楚地也已经被刘邦占领,这时候的楚军已经没有什么士气而言了,项羽见大势已去只能带八百精兵铁骑连夜突围。汉军得知后,连忙派遣五千骑兵对项羽进行追击。
项羽渡过淮水后,经过路上的消耗,身边仅仅剩下百余骑相随,在路上被田父欺骗(史记记载)耽搁了时间,到了阴陵,被汉军追上,项羽突至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手下仅剩下二十八骑。项羽率领二十八人赶来的汉军来回搏杀,,再次杀开一条血路,向南狂奔,至乌江边,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也无逃命东山再起之心了,楚军下马,用短兵器与汉兵厮杀,项羽一人 杀汉军数百人,自己身中十余伤,最后自刎而死,汉军立刻前瓜分项羽尸体。
项羽死后,汉军全歼八万楚军,楚地皆降汉,唯独项羽原封地的鲁人不肯投降,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后刘邦将项羽首级展示给鲁人看才放弃了抵抗。可怜一代英豪死后被人分尸邀赏,也着实凄凉。但垓下之战后,标志着汉帝国的开端,奠定了汉朝四百年的基业!(今项羽头颅安葬之地)


(刘邦安葬之地长陵)

此情此景应附杨慎《临江仙》一首: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如有误笔,烦请斧正!


明月清风阁


简单来说,八百骑兵是刀锋,其他军队进行配合,以求让项羽突围成功。

垓下之战,是楚汉争霸的尾声,在这场战役中,西楚霸王项羽突围失败,自刎乌江,刘邦取得了楚汉争霸的胜利,登基称帝。

这场战役是项羽人生中唯一需要突围的战役,还失败了,但从跑路这一点来说,他是远远不如他的对手刘邦的。想当年彭城之战,汉军惨败,刘邦一溜烟就跑了;被围在荥阳时,纪信假扮刘邦出城吸引火力,刘邦带着几十个骑兵就从另一个方向跑了;被围在成皋时坐着马车就跑了。

而在刘邦跟项羽交战、被包围、逃跑的这段时间内,韩信带兵荡平了魏、赵、代、燕、齐等国,拥兵索要齐王封号。

与此同时,刘邦跟项羽僵持在荥阳、成皋一线,汉将彭越在楚军后方不断袭扰补给线,导致楚军粮尽。无奈之下,项羽与刘邦议和,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签订和议后,项羽率军撤退。刘邦也打算返回关中,但被张良、陈平劝说后,立刻撕毁协议,追击楚军,并命令韩信、彭越率军与他会合,包围楚军。

结果韩信、彭越没来,刘邦被项羽反推,又一次被楚军包围。危难之际,刘邦祭出了绝招,把陈地以东直到东大海、睢阳以北至谷城的两大块土地分别封给韩信跟彭越,让他们赶紧带兵来救场子。

韩、彭二人屁颠屁颠地来了,给楚军来了个反包围,项羽被团团围困在垓下。

垓下的楚军大概有十万,这是个庞大的数字,尽管汉军的数量更庞大,多达六十万,可困兽犹斗,十万楚军逼急了也能把汉军咬得血淋淋的。更为关键的是,项羽最擅长的就是绝地反击,巨鹿之战就是如此。

巨鹿之战中楚军破釜沉舟,士气爆棚,这才在项羽的指挥下以少胜多,为此,汉军智囊团想出了一出“四面楚歌”的好戏,以此击破楚军的士气。

果不其然,就是项羽本人在听到楚歌后,反应也是大惊:“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更别提楚军小兵们了,只怕是人心惶惶了,这时候大军反推已经不现实了。

于是乎项羽来了出霸王别姬,接着竭力全力地求生,以求东山再起。

求生的第一步,当然是跑出汉军的包围圈,项羽不得不向他的老对手刘邦学习起来,琢磨怎么突围成功率更高(说是逃跑也没错)。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这八百余骑兵肯定是项羽精挑细选选出来的精锐兼心腹,吃饱喝足一起跑路。项羽不会傻到只带一支骑兵明目张胆地突围,那样目标太明显了,汉军轻易就能将这支骑兵围困吞掉。像这种突围,多路分兵干扰敌军视线是最起码的操作,而这些,也是留下来的那些楚军最后能为项羽做的了。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靳强)击项羽,以中尉破钟离眛,功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项伯)以破羽缠尝有功,封射阳侯。《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灌婴)降左右司马各一人,卒万二千人,尽得其军将吏。《史记·高祖本纪》: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帮项羽打掩护的就这三部人马:钟离眛败了,项伯反水了,左右司马战败投降了,汉军斩楚军八万,受降一万两千,这就是汉军在垓下之战的战果了。

当然,最主要的是项羽自杀了,汉军只用一晚就确定了他的突围路线,要说没人打报告,汉军的几位统帅难度是神算子不成?

跑到最后的乌江,项羽孤身一人,就算逃到江东,真的能够卷土重来吗?他不想跑了,干脆一起死算了。


平沙趣说历史


因为项羽要逃跑,所以他不可能带着十万大军一起跑,只能轻装简行地跑。

1.项羽只能逃跑,因为楚战士无力再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垓下此时,刘邦集团有多少兵?

粗略统计,韩信的齐地军团兵30万,刘邦成皋军团20万,彭越魏地军团10万,英布、刘贾的九江兵团10万,约数应该在60到80万之间。

而项羽有多少兵?

只有从成皋荥阳战场上退下来的10万疲卒。

20万龙且军团,已经被韩信团灭;西楚彭城,已经被韩信军团扫荡。

所以,除了这10万人,项羽没有也不再有支援力量。

第一次交手,韩信五军阵的大纵深布局,直接压制了项羽的雷霆攻势。

就是说,你项羽想搞重点突击、中央突破的手段,已经不可能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本就是疲敝之卒、又被重重包围,一鼓冲锋已经耗尽了十万楚军的全部心力。

而这还不算完,四面楚歌声的心理战,彻底让楚军崩溃了,曾经以一当百的楚战士已经彻底没了战心斗志。

纵横八年、历战七十的项羽,当然明白战心斗志的意义、自是明白何为死局何为僵局。所以,垓下之战已经不用打了,肯定输,而项羽只能跑。

2.项羽为何没能再次上演一幕彭城之战

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而先至,离合背乡,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也。

项羽是兵形势的登峰造极者,巅峰之作不是巨鹿之战而是彭城之战。

刘邦举五十六万诸侯联军,占彭城、定西楚。而项羽从齐地率三万精骑、千里回援,闪电一击,不出一日,便把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打得灰飞烟灭。

此时项羽有十万大军,为何不彪悍一把,再来一场彭城之战?

原因是形势不再了。

雷动风举,你得有突然性,此时还怎么突然?

变化无常,你得有大纵深,困死垓下有何变化?

轻疾制敌,你得有快速机动部队,此时的项羽估计也就八百骑兵了,还怎么快速?

而且,刘邦也不允许项羽折腾各种骚操作,大军严阵以待,挖好深沟、筑好壁垒,布置好各种远程近战的武器,你项羽还能变出什么戏法?

所以,彭城之战,只能是回忆,而垓下,只能是死局。

3.项羽没法带着十万大军一起跑

首先明确一点就是:项羽肯定不能带着十万大军跟他一起去打仗了,不仅军无战心而且事尽兵疲。

所以,项羽只能逃跑。

要逃跑就得透着跑,在百万大军汇集之地,带着几百骑兵往外跑,还是有可能的。

而带着十万大军逃跑,那就是战略撤退了,那刘邦的几十万大军肯定会在后面死命砍杀,而刘邦的骑兵部队也一定会包抄掩杀。

项羽为什么没跑出去?

刘邦不会给项羽机会的,凡是能走的路,肯定都派了部队,因为这时候刘邦没别的,就剩下兵了,要多少有多少。

别说什么死老头子有多坏,把项羽指进了泥泞死路,这条路就是项羽自己走出来的。

因为能走的大路、好路,都被刘邦站住了,乌江里面也不见得有一条船。

原因这是楚汉争霸的总决战,谁也不会再给对手以机会。

项羽800骑兵,灌婴5000骑兵,楚汉骑兵决战东城、项羽乌江自刎。


减水书生


鸿沟协议后,项羽统帅10万楚军撤退,被刘邦偷袭,有损员,击败刘邦又有损员,刘邦叫来韩信彭越英布来帮忙,项羽先跟韩信的30万齐军打了一仗,击退了韩信,又接着跟空将军费将军的军队打了一仗,顶不住败退垓下!这时候项羽实际只剩2万人了,史书说的明明白白,斩八万!剩余的可能连2万人都不到!然后“汉军及诸侯军围之数重”唱起了楚歌!项羽组织突围,带800人南去!汉军是第二天天亮才弄清方向……哲理有个疑问,项羽能做到抛弃大家秘密突围吗?两万人一起突围的成功几率大还是800人突围的几率大?汉军都是木头人?800人的骑兵队伍动静也不小了,围之数重是留了一个高速公路还没人值守吗?答案只有一个,楚军一定是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头突围,才会让汉军搞不清哪一组才是项羽,第二天天亮打扫战场,审问俘虏才弄明白!所以,说项羽弃军而逃的可以闭嘴了!事实上项羽逃到江边还剩26个随从,因为不忍独自逃生,才宝马赠亭长,步行于众将士一起做最后一战!


用户54723033985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一场战役叫做垓下之战。

这一场战役是在项羽和韩信之间展开的,只不过不同的是,韩信带领的是五十多万大军,项羽是带着十万人马。

可以说他们双方的势力是不对等的,同时,这也是规模相当大的一场战役。

项羽和韩信,都是当时少有的名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若是打仗,项羽肯定不是韩信的对手的。

项羽虽然英勇,擅长打以少胜多的战役,但是,面对韩信的时候,他的以少打多,就成为了不可能。

事实上本来项羽和韩信在垓下也打仗了,项羽是不敌韩信的。

但是,到了晚上的时候,他们还是要休战休息的。

白天打仗的时候,项羽带领的人马本来就伤亡了不少了。他原计划是想要第二天,在和韩信较量一番的。

但是,张良的一个计策,彻底的毁了项羽的这个计划。

因为在晚上的时候,张良让汉军去楚军的军营旁去唱楚歌。

不得不说这是张良用的釜底抽薪的计策,他这样做就是要让士兵去瓦解项羽的军心。让项羽的士兵都以为,所有的楚军,都投降给了刘邦。

楚军在刘邦的阵营里唱楚歌呢。

这样的话,他们没有了士气,然后在和韩信较量的时候,肯定就不能打胜仗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心理战术。

项羽一看楚军的军心都被瓦解了,这个战役肯定是不能打的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若是想要活命,想要卷土重来的,在和韩信决一死战的话,就只好先带领着自己最为信任的一些人突围出去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才选了八百精锐的精兵,然后突围出去的。

尽管说垓下之战打响的时候,项羽还是有十万士兵的,但是,经过和韩信的一战,死伤了一些,又有一些军心不定的。

他能选择的相信的人,也只有这八百精锐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选择突围出去了。当然了最后,我们都知道,项羽并没有突围成功,至少他没有逃走。

最后他被刘邦的人,围在了乌江。

在这里项羽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战,他在这里杀了汉军数百人,然后在筋疲力尽的情况下,选择了自杀。

这就是为何项羽要带领八百精锐突围而出的原因。


不才讲史


垓下之战时,项羽确实还有十万兵力,可围在他们四周的是刘邦和韩信带领下的更多兵力。这些兵力是项羽的几倍。

项羽这是在突围,是趁夜黑风高的时候,偷偷溜出去逃命的。如果把十万大军全部带上,声势太大,准被对方发觉,那就逃不出去了。

他带的这800名将士都是精选的骑兵,也只有骑兵才能跑得更快。一般的士兵带在身边的话,只能成为负担,拖后腿。项羽连自己深爱的女人虞姬都没法带着突围,又怎么能带着多余的士兵?

虞姬不想成为项羽的负担,不能成为敌军的俘虏,她不得已拔剑自刎了。项羽痛哭失声,割下她的首级,背在身上,带着800位骑兵冲出了重围。

可走到半路,他们迷路了,在路上见一位老农在田里劳作,便向前去问路。也许是老农不想楚汉再争斗下去,也许是项羽一行人问路的态度不好,农人特意把他们指向沼泽地。

陷入沼泽地将士,死的死,伤的伤,再加上部分没跟上来的将士,到达乌江时,就只剩近百人了。

项羽带着这些人,勇猛抗战,誓死抵抗,就项羽一人就杀了100多汉军将士。无奈,最后他们寡不敌众,项羽带的将士都被杀,只剩他自己时,项羽不愿过乌江回江东,选择了和他的虞姬那样拔剑自刎了。

项羽虽然战败了,却仍然是后世人心目中的英雄。我心中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月儿上山了w


因为项羽控制10万大军的指挥系统已经失灵了。

项羽能靠着个人魅力加上嗓子大声喊,指挥的动800人已经很厉害了。可以称之为大英雄了。

不信,谁试试靠个人魅力喊上八个人跟着你“勇敢赴死”去!喊得动八个人和你勇敢赴死的,已经可以成为一方大佬了,项羽比你厉害一百倍!

可惜,个人武勇在军事政治领域叫做莽夫。

垓下之战是一场总决战,兵团级总决战,这时候双方耍的是实力碾压,个人武勇甚至将帅谋略也起不了多大作用的,唯一起作用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综合政治实力”。

什么叫做“综合政治实力”?比如说有十万大军吧!

  • 1 十万大军需要统一的政治观,项羽的十万大军听首歌也想家,军心涣散,哪有什么统一政治观?没有吧!
  • 2 十万大军并不是简单十万个士兵,而是十万张嘴,十万张嘴一起吃饭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的,项羽没有萧何。
  • 而其时,张良、陈平说刘邦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十万个食尽的饿汉而已,古语云,皇帝不差饿兵,项羽怎么指挥的动十万个饿兵。组织力俱无!
  • 3 政治暴力归根结底是一种经济力,军事组织力归根结底是一种经济生产能力,一支没有生产能力的军事组织就是流寇,十万流寇而已,老大项羽再厉害,十万人也不行,很符合情理的。那些有深厚经济组织能力的政治组织,老大随便换。
  • 4 聚合流寇的聚合力只有一个,那就是胜仗,必须打胜仗,因为胜仗可以解决一切的给养、士气、组织化、执行力等问题。一个败仗也不要打,一个败仗士兵们就会士气涣散,组织瓦解,丢弃给养而四散奔逃不回头,项羽在垓下打了败仗,十万人星散而去不回头。

这个时候大英雄项羽还可以聚合起800人,多半个营的人马,可见项羽的人格魅力果然名不虚传!

李自成一十八骑败进万山沟壑。

“万古忠义”李秀成被俘之时身边百人而已。

翼王石达开率军千万,束手无策,无一死士跟随,只有引颈候刀。

齐王田横五百死士跟随。

等等......。

在中国历史中“失败英雄”名单上,齐王田横可追项羽,也是追不上,差了三百个至死追随者。

鉴湖女侠秋瑾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然也,项羽千古大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