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婚後四年,移情好友女兒,英年早逝,髮妻感嘆:辜負了好時光

他是《中國史綱》的作者,學生時代,他曾在《學橫》雜誌發表處女作:《老子生後孔子百餘年之說質疑》,大膽的針對梁啟超對老子事蹟的考證提出了異議,清華師生大為震動,此舉也得到了得到了梁啟超的賞識。

他就是與夏鼐、吳晗和錢鍾書並稱“清華文學院四才子”;被吳宓稱為“梁任公第二”;被梁啟超讚歎為“天才”的張蔭麟。

婚後四年,移情好友女兒,英年早逝,髮妻感嘆:辜負了好時光

張蔭麟(左一)

張蔭麟,1905年​出生於廣東東莞石龍鎮,家境殷實,自幼讀書,父親去世後家道中落。1921年,16歲的張蔭麟考入清華學堂,從此開始了他在清華的八年求學生涯。

在清華的學習生活,張蔭麟受益良多,他廣泛地參加當時學術界的許多討論,他所發表的文章多發表於《大公報》、《學衡》、《燕京學報》、《清華學報》。

張蔭麟文筆犀利流動,富於批判精神,內容涉及文、史、哲三界。經他批評或表揚的著名學者有胡適、馮友蘭、蘇雪林、衛聚賢、朱希祖等。

而經他批評的學者大家,都無不讚揚他的才華。張蔭麟在對梁啟超關於老子的事蹟提出疑問後,梁啟超就​對張蔭麟評價頗高,嘆為天才,認為他將來必有所成就。

也是在這段時間,張蔭麟遇到了自己的結髮妻子倫慧珠,倫慧珠的父親倫明是東莞當地著名的藏書家,當時張蔭麟在探討學問、寫文章之餘還兼職做家教,他擔任倫慧珠的國文老師,張蔭麟的才華深深地吸引了倫慧珠,而張蔭麟對這位性格內斂、安靜的女學生漸漸也有了不一樣的情愫。

當張蔭麟對倫慧珠表達愛意後,倫慧珠卻陷入長久的猶豫與糾結中,也許在倫慧珠的心裡,仰慕是一回事,戀愛是另外一回事。

張蔭麟面對倫慧珠的冷漠沒有退縮,他一封接一封地寫信向倫慧珠表達愛意,但是均石沉大海,有的信件倫慧珠沒有打開便放在一旁。

婚後四年,移情好友女兒,英年早逝,髮妻感嘆:辜負了好時光

張蔭麟

女人心海底針,面對倫慧珠的逃避,張蔭麟曾有一段時間相當鬱悶,不免得影響到了學業。這個時候,張蔭麟的好友容庚勸他趕緊放下兒女私情,努力做好學問,成就一番事業。

面對好友的勸說,張蔭麟終於知道自己不能再沉浸在兒女情長的痛苦中,畢竟他有自己的責任與奮鬥的方向。

​1929年夏,張蔭麟由清華畢業,隨即赴美國留學,他在斯丹福大學先學習西洋哲學,後改習社會學,並立志以史學為終身職業。

正當張蔭麟在美國全身心投入到學問中時,大洋彼岸的倫慧珠又重新進入到他的生活中,這次反而變成了倫慧珠主動。

當倫慧珠得知張蔭麟放下感情赴美留學後,心中反而對張蔭麟開始掛念起來,在張蔭麟到達美國後,倫慧珠也開始給張蔭麟回信了,信中的那句:“一別數日,甚是想念……”直接表達了倫慧珠對張蔭麟的愛意。

感情的事有時就是這樣,窮追不捨反而越追越遠,當放下了的時候愛情卻不期而遇。

隔著一個太平洋,兩人開始鴻雁傳書,彼此傾訴衷腸。1934年,張蔭麟回國,次年二人在北平結婚,結束了6年的愛情長跑。

婚後二人育有一兒一女,生活甜蜜而幸福。

但是安靜的婚後生活卻被突如而來的戰爭打亂,戰爭年代,張蔭麟去西南聯大執教,而倫慧珠只能帶著一雙年幼的兒女回東莞老家。

婚後四年,移情好友女兒,英年早逝,髮妻感嘆:辜負了好時光

張蔭麟的好友容庚夫婦

正是在這段異地的生活裡,張蔭麟喜歡了他人,這個女孩不是別人,正是上文提到的好朋友容庚的女兒容婉。

容庚雖然是張蔭麟的朋友,但是容庚年長張蔭麟11歲,所以張蔭麟與容婉的年齡差距倒也沒有那麼懸殊,但無論怎樣,張蔭麟終究是長輩的人物,面對自己女兒喜歡張蔭麟的這個事情,容庚極力反對。

而容婉是一個活潑開朗、極具才華的女生,對張蔭麟極其仰慕,兩人常在一起探討文學,修改文稿,共同經歷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這段感情對張蔭麟是一種痛苦和煎熬,他不僅是有婦之夫,而且還是一雙兒女的父親,在巨大的道德壓力面前,張蔭麟退縮了。他給倫慧珠寫信,讓她帶兒女來團圓,以此來遏制住自己移情別戀的苗頭。

但是事實並不如願,夫妻二人團聚後經常因瑣事爭吵,倫慧珠本是大家閨秀不擅長做家務,也不懂理財,可是在戰時的大後方,物資匱乏,生活上的事必須事必躬親,平日忙於工作的張蔭麟一看她做不好這些事,便總是指責她。

在爭吵中,張蔭麟愈發的懷念與容婉曾經共話文學的時光。終於,張蔭麟向妻子坦白了一切……。

1939年,張蔭麟與倫慧珠離婚,4年的婚姻畫上了句號。在結婚時、婚禮上,海誓山盟以為此生愛情永不變,可是當一個人出現後,愛就沒有了,其實愛沒有變,只是很輕易的就轉移了。

離婚後的張蔭麟再次找到容婉,可是容婉卻告訴他自己已有未婚夫。原來張蔭麟在選擇迴歸家庭後,容婉也及時地止住了自己的感情,選擇了奔赴北平和表兄在一起。

婚後四年,移情好友女兒,英年早逝,髮妻感嘆:辜負了好時光

容婉(上排右一)一家與父母合影

妻子、愛人,轉瞬間已形同陌路,張蔭麟的心情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在鬱悶的心情下,他的身體每況日下。

在生命的倒數時刻,他愈發想念與妻子倫慧珠,他給她寫了很多信,卻從未寄出,而是獨自焚燬。

1942年,張蔭麟因病逝世,年僅37歲。隨著張蔭麟的去世,倫慧珠也對他恨意全無,她曾在悼文中如此寫道:

我們把有限和寶貴的韶光辜負了,他憎恨著我,我仇視著他,以為還有個無限的未來給我們鬧氣呢,結果彼此抱憾終身!

這本來應該是一個美好的結局,卻以遺憾收場,也許世間的感情本就經不起誘惑和推敲,能讓彼此偕老的與其說是感情,不如說是責任與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