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成都VS重庆:前世今生和竞合趋势,谁能成西部第一,中国第四城?

中国行政区划概念中的西南地区,包含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5省区市,除了西藏外,其它4省市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非常接近,在重庆未从四川省独立出去提升为直辖市之前,我们对于西南地区简称为云贵川,就像把黑吉辽俗称东三省一样,这足以说明这些地区的亲密性、相似性、融通性。


成都VS重庆:前世今生和竞合趋势,谁能成西部第一,中国第四城?

重庆市地形图

重庆市,1997年6月18日被正式升格为中央直辖市,同时也创造了新的记录,是新中国最年轻、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国家层面之所以要做出如此安排,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国家立项的世纪工程“三峡工程”,实在是太重要太庞大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纷繁复杂,只有在中央直接管理和领导的情况下,才能有效整合、协调各方资源,提高行政效能,按照中央既定方针目标落实执行到位。

二是,通过查看重庆市的地形图,可以了解到,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的最东边,地形地貌是山地和丘陵为主,几乎没有平原。长江北边是大巴山和巫山,东南边是与两湖交界的武陵源大山区,南边是和贵州接壤的云贵高原,只有西边有一小片的四川盆地丘陵,总体来说,地理地貌条件是非常的恶劣,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民生活困难,建市之前,大部分地区属于国家贫困县市,属于国家帮扶和救济的对象。

重庆直辖市的设立,承担了中央赋予的一项重要任务,即作为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经验田,为以后全国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提供参考经验,主要思路就是,大城市带动大农村,探索城乡统筹发展,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是:三农问题、打破城乡制度差别的问题、统筹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同步发展的问题等。重庆直辖市的设立,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带领周边贫困地区的脱贫。

三是,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优化行政区划和管理效能,并成为西部新的经济增长极之一。旧的四川省实在是太大了,当时的第一人口大省,一亿多人口,25个地级行政单位,200多个县级单位,56万多平方公里,民族众多,情况复杂,对于四川省的行政管理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以原重庆市为主,把四川省的万州市、涪陵市、酉阳地区一同划入,经人大批准于1997年6月18日挂牌正式成立,一个人口超3千万新的重庆直辖市就诞生了,简称”渝“。


成都VS重庆:前世今生和竞合趋势,谁能成西部第一,中国第四城?

成都市行政区划图

成都市,简称”蓉“,位于四川盆地腹地,地势平坦,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西部战区总部所在地,西南地区高新产业基地,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交通枢纽中心,科教发达,重要的中心城市。

一、成都、重庆政治级别对比

成都: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重庆: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

总结,重庆市和四川省是同一个级别,正省部级别,成都市为副省级,比重庆市低了半个级别。中国的国情是,行政级别和权力决定了政策和资源匹配的程度。

重庆市是受中央直辖管理,在政策制定支持和资源协调方面,是站在全国的角度和层面来统筹规划的,也就是说,背靠整个国家。

而成都市是受四川省管理和节制的,所能享受到的支持和资源,大部分只能来自于四川省,国家层面的支持比较有限,除非是被国家赋予重大责任和任务,才有可能享受到国家支持。

二、两地主要经济数据指标对比

成都VS重庆:前世今生和竞合趋势,谁能成西部第一,中国第四城?

成都 重庆主要经济数据对比

首先要说明,重庆是以省的体量规模和成都对比,是非常被动和吃亏的。

1、在人口和GDP总量方面,重庆是领先的,但人均产出要比成都低不少。

原因在于重庆市农村和山区面积占大部分,农业人口比重过大,拉低了平均值,实际主城区产值对比,是基本相当的。

值得注意的是,据了解,2018年重庆市的经济增长率只有6%,而成都市达到了8%,这是一个值得重庆市重视的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这与重庆的经济结构有关。

一是重庆是有名的汽车城,汽车产值占比过大,这两年国内的汽车市场不景气,导致重庆汽车产业制造和销售逞下行,遇到了瓶颈,销售无法扩大,导致与汽车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也停滞不前;

二是重庆外向型的电子加工贸易,受到了美国发起的贸易战的波及,进出口数据明显回落,引起了产业链和人民收入降低的连锁反应。

目前,关键是要找出阻碍和拉低经济的根本原因,制定对应的政策方针,及时有效的调整经济结构,还是要通过经济高速发展解决更深层次的矛盾。

2、外贸进出口产值,体现出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交往的关系格局。总体是重庆稍微领先,但因受贸易战的拖累,回落明显,领先成都的优势不大。

3、三大主体税收方面,成都领先重庆,说明成都的经济结构组合更合理,产业级别更高,可持续发展性更强。

4、本外币存款和人均支配收入方面,成都均领先重庆。

本外币交易量和存量多,说明成都的金融活力强,金融中心地位是要高于重庆的;人均支配方面重庆落后成都,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庞大的农业人口和人口基数。

5、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数量,成都明显领先重庆。

说明了成都的经济结构和质量明显领先和优于重庆,经济竞争力和活力比重庆强。所以,重庆必须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加大力度。

三、交通和区位优势对比,重庆明显定位要高于成都

重庆:国家明确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西南地区综合交通中心和通道,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等。

成都:国家明确定位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西南地区铁路交通运输中心,国家级航空枢纽

重庆明显定位要高于成都。定位高,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就会倾斜,从长远看,重庆的交通地位和通达程度要会好于成都。

四、科教实力比拼

毫无疑问,成都市本身科教实力就十分强悍,再加上背后四川省地它地方的高校支撑,在学校数量和在校生方面,成都是完胜的

具体到成都,拥有“985”大学两所,分别是”四川大学和中国电子科技大学“,还有三所“211”大学,分别是”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其中”四川农业大学“的本部在雅安,成都有两个校区。

反观重庆,只有一所“985”大学,那就是”重庆大学“,还有一所“211”大学”西南大学“。

五、产业布局和优势产业

成都: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产业、石油产业、航天航空、冶金建材、食品产业、家具、制鞋、生物医疗、等,其中形成优势支柱产业已形成集群的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

重庆:形成集群比较突出的产业就是电子信息、汽车业、材料产业、消费品产业、化工产业、装备产业、医药产业、摩托车产业、能源产业等。其中形成集群的产业有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化工医药。

所统计,汽车产业和电子信息都是两地最大的集群和支柱产业,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但重庆的汽车产业和上下游产业链更强些,成都在电子信息的研发和层次方面要优于重庆。综合产业结构和层级,成都要优于重庆。

六。成都VS重庆,是”互相竞争“还是”合作共赢“?


成都VS重庆:前世今生和竞合趋势,谁能成西部第一,中国第四城?

成渝经济区

相同的人文,共同拥有四川盆地这个天府之国。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是一家人的两地,当初分家,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但时势变化莫测,中国经济从单个的城市竞争上稓发展到了城市群或经济圈的抱团竞争,在大的趋势和经济格局下,为了国家的总体利益,两地的统一规划和携手合作就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2011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同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会议指出,在新形势下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分别以成都、重庆为核心城市,科学规划,共同带动支撑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快速发展,对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中的成渝经济区面积20.6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267 万人,有效可利用的劳动力资源总数达6900 万人,专业技术人员超过210 万人。总共有各类高等院校135 所,职业技术学校789 所,在校学生280 万人以上。科研机构众多,科技活动人员约30 万人

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自从成渝经济区规划实施以来,两地在交通规划、产业错位布局、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到能力得到了加强,有效地带动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和进步,综合竞争力得到了加强,基本符合国家要求预期。在不远的将来,很有可能成长为中国区域经济的第四极。

分家是为了发展,重新组合也是为了发展。话天下大势,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此一时,彼一时,乃势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