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治療脾胃疾病中成藥選用

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大家知道“先天”的東西我們很難改變它,但是後天是可以通過我們的保養、調理、治療達到一個最佳狀態的。所以調理和治療後天脾胃,就成為很多中醫的首選,即使治療其它系統疾病,把固護脾胃也是放在要考慮的地位;一定要保證脾升胃降的正常生理功能。說白點就是能吃飯、能吸收、能正常排洩等。只要這些脾胃功能正常了,就為其它疾病的治療打好了基礎,對吧?


治療脾胃疾病中成藥選用

用於脾胃系疾病的方劑和成藥很多,特別是成藥不少,往往臨證時,一時不知道選擇那一種中成藥或方劑最為合理,患者更是知之甚少。本文試圖解開這些方劑和成藥的“密碼”,方便選擇。


治療脾胃疾病中成藥選用

一、參苓白朮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多困少力,中滿痞噎,心鬆氣喘,嘔吐洩瀉,及傷寒咳嗽。此藥平和,久服養氣育神,醒脾悅色,順正辟邪。”

組成:白扁豆、白朮、茯苓、甘草、桔梗、蓮子、人參、砂仁、山藥、薏苡仁。

功效主治:補脾胃,益肺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參苓白朮散的辨證要點是:“食少、厭食、”“進油膩食物洩瀉”次症是:肢倦乏力。

臨診新用:

參苓白朮散常用於慢性胃腸炎、貧血、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腎炎以及婦女帶下病等屬脾虛溼盛者,對肺氣虛自汗、五更瀉、糖尿病屬脾虛型等也有良好的效果。


治療脾胃疾病中成藥選用

二、健脾丸:

出自《醫方集解》。

組成:人參、白朮(土炒)各二兩,陳皮、麥芽(炒)各二兩,山楂(去核)一兩半,枳實三兩。

功效:健脾消食。

主治:主治脾虛食積證。症見食少難消,脘腹痞悶,體倦少氣,舌淡苔白,脈虛弱。

健脾丸與參苓白朮散功效主治接近,健脾丸沒有益肺氣作用,健脾丸對進食油膩食物就洩瀉效果沒有參苓白朮散好;健脾丸對食生冷食物不適、腹瀉的患者有效。


治療脾胃疾病中成藥選用

三、補中益氣丸:出自《脾胃論》

組成:黃芪(炙),黨參,甘草(炙),當歸,白朮(炒),升麻,柴胡,陳皮,生薑,大棗

功效:調補脾胃,益氣昇陽,甘溫除熱。

主治: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食少腹脹、體倦乏力、動輒氣喘、身熱有汗、頭痛惡寒、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症。

辨證要點是:主症:久瀉、脫肛;次症:食少腹脹

對診斷為直腸粘膜脫垂的患者,大便不一定乾燥,但是排便困難,粘液便、肛門部墜痛、腹脹患者也可以加減使用。

中氣是脾氣與胃氣的合稱,脾氣上升是防止內臟位置下垂的重要保證,脾氣虛弱升舉無力,可導致內臟下垂。


治療脾胃疾病中成藥選用

四、四神丸 《證治準繩》

組成:肉豆蔻(煨)、補骨脂(鹽炒)、五味子(醋制)、吳茱萸(制)、大棗(去核)。

功效:溫腎散寒,澀腸止瀉。

主治:腎陽不足所致的洩瀉,症見腸鳴腹脹、五更溏瀉、食少不化、久瀉不止、面黃肢冷。

辨證要點:五更瀉。一些非五更瀉的久瀉也可以使用。

注:古人把一晚上分為五個時段,一般是晚上7點開始到第二天早上5點,每二小時為一更。“一更關鼓閉城門、二更上床睡覺、三更半夜換日期、四更睡得最沉、五更天光開城門(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

一更對應的是戌初一刻,稱黃昏,又名日暮、日晚等;二更

對應的是亥初三刻,名人定,又名定昏;三更對應的是子時整(即子正,亦即00:00),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四更對應是在醜正二刻,名雞鳴,又名荒雞;五更對應是在寅正四刻,稱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


治療脾胃疾病中成藥選用

五、附子理中丸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人參(去蘆),乾薑(炮),甘草(炙),白朮各三兩。

功效:溫脾散寒,止瀉止痛

主治: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洩瀉,手足不溫。

辨證要點:畏寒肢冷、睆腹冷痛、嘔吐瀉利、舌淡若白滑、脈沉細遲緩。

急性胃腸炎、秋季病毒性腹瀉無熱者可以選用此方。


治療脾胃疾病中成藥選用

六、痛瀉要方

組成:陳皮、白朮、白芍、防風。

功效:補脾柔肝,祛溼止瀉,

主治:脾虛肝旺之洩瀉。腸鳴腹痛,大便洩瀉,瀉必腹痛,瀉後痛緩,舌苔薄白,脈兩關不調,左弦而右緩者。

辨證要點:腹痛必瀉,瀉後痛緩

可以說以上六個處方都可以用於“洩瀉”,根據不同情況選用不同的處方。

山西醫科大學二院薛秦教授經驗:慢性腹瀉患者(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徵、功能性腹瀉、慢性肝病、慢性胰腺疾病、部分結腸炎表現為慢性腹瀉的患者):晨起陽氣漸旺時服用補中益氣丸,升提下陷之中氣; 中午日麗中天時,服用參苓白朮散,益補脾土之運力;晚上陰氣當令時,服用四神丸,

溫助式微之腎陽。我用此法治療過部分“慢性腹瀉”患者,有不錯的效果。


治療脾胃疾病中成藥選用

七、香砂養胃丸

香砂養胃丸為溫裡劑,具有溫中和胃之功效。主治胃陽不足、溼阻氣滯所致的胃痛、痞滿,症見胃痛隱隱、脘悶不舒、嘔吐酸水、嘈雜不適、不思飲食、四肢倦怠。

木香,砂仁,白朮,陳皮,茯苓,半夏(制),醋香附,枳實(炒),豆蔻(去殼),姜厚朴,廣藿香,甘草

功 效 溫中和胃

主 治 胃陽不足、溼阻氣滯所致的胃痛、痞滿,症見胃痛隱隱、脘悶不舒、嘔吐酸水、嘈雜不適、不思飲食、四肢倦怠。

辨證要點是胃脘隱痛,嘔吐酸水、嘈雜不適。

方解:方中白朮補益中氣,脾為中土,喜燥而惡溼,醒脾開胃;半夏燥溼健脾;茯苓利水滲溼,健脾補中;又脾主健運,故以香附、木香、陳皮、厚朴、砂仁、豆蔻疏暢氣機,兼以化溼,溫中,止痛;香附疏肝,解鬱;枳實化滯解積;甘草調和諸藥,且益氣健中。諸藥合用,以溫中和胃。

成藥香砂養胃丸是在《萬病回春》香砂養胃湯基礎上化載而成。《增補萬病回春》卷二:炒香附、砂仁、炒蒼朮、姜厚朴、陳皮、茯苓各八分,人參、木香各五分,白朮一錢,白豆蔻仁七分,炙甘草(原書無量)。為粗末,加生薑、大棗水煎服。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口不知味,痞悶不舒。若脾胃寒加乾薑、官桂;肉食不化加山楂、草果;米粉面食不化加神曲、麥芽;生冷瓜果不化加檳榔、乾薑;胸腹飽悶加枳殼、萊菔子、大腹皮;傷食胃脘痛加木香、枳實、益智仁;傷食洩瀉加乾薑、烏梅、白朮;傷食噁心嘔吐加藿香、丁香、半夏、烏梅、乾薑。


治療脾胃疾病中成藥選用

八、保和丸:

叫“保和丸”處方名的古書有二種,一種是《丹溪心法》處方,一種是《古今醫鑑》處方。

目前出售的成藥保和丸是《丹溪心法》處方。

而成藥“加味保和丸”是由《古今醫鑑》保和丸去掉連翹、黃芩、黃連組成。

《證治準繩》的“保和湯”是治療“久咳肺萎”的。選用的中藥、治則完全不同於保和丸,這裡不再贅述。

(一)保和丸: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炒),麥芽(炒)

功 效 消食,導滯,和胃

主 治 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噯腐吞酸,不欲飲食 。

規 格: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1~2丸,一日2次;小兒酌減。

保和丸辨證要點是脘腹脹滿,脹滿以食後為重,不吃嘈雜、吃完脹滿。


治療脾胃疾病中成藥選用

(二)加味保和丸

組成:白朮(麩炒)、茯苓、陳皮、厚朴(姜炙)、枳實、枳殼(麩炒)、香附(醋炙)、山楂(炒)、六神曲(麩炒)、麥芽(炒)、法半夏。

功效:健胃消食。

主治:用於飲食積滯,消化不良。

保和丸與加味保和丸辯證的區別點是保和丸以上腹飽脹為主,加味保和丸以全腹脹滿、消化不良為辨證要點。我的經驗是加味保和丸除“脹”的效果比保和丸好。如果用湯劑,《古今醫鑑》的保和丸不錯。

九、氣滯胃痛顆粒、胃蘇顆粒、三九胃泰、摩羅丹:

這些現代治療胃腸疾病的成藥我們怎麼選用?其實根據成份不同,功效不同,適應證不同。


治療脾胃疾病中成藥選用

1、氣滯胃痛顆粒: 組成:柴胡 香附 白芍 炙延胡索 枳殼 炙甘草。性平偏溫。 這個處方是柴胡疏肝散去陳皮、川芎;加枳殼、延胡索而成,功效是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辨證要點是:胃脘痛、痛連兩脅,善嘆息、噯氣、疼痛與心情有關係。


治療脾胃疾病中成藥選用

2、胃蘇顆粒:組成:紫蘇梗、香附、陳皮、枳殼、檳榔、佛手、雞內金。 性溫

用於胃脘痛脹,竄及兩脅,得噯氣或失氣則舒,情緒鬱怒則加重。

辨證要點與氣滯胃痛顆粒有相似之處,本方的特點是胃脘痛是

脹痛,脹重於痛;止痛效果不如氣滯胃痛顆粒;功效主要是理氣消脹,次要是和胃止痛。


治療脾胃疾病中成藥選用

3、三九胃泰顆粒:由三亞苦、九里香、兩面針、木香、黃芩、茯苓、地黃、白芍組成。性寒。

雖然叫“胃泰”按中藥歸類應該歸於“清熱祛溼劑”,主要功效是清熱燥溼,行氣活血,柔肝止痛,消炎止痛,理氣健胃,主治是上腹隱痛,飽脹,反酸,噁心,嘔吐,納減,心口嘈雜。這是一般說明書的內容。我們要知道的是它是苦寒之劑,只能用於

溼熱內蘊,氣滯血瘀的胃脘痛,這種胃脘痛比較急、伴口乾口苦、口渴不欲飲,大便不暢舌紅、苔黃膩等熱證者。胃鏡表現為“糜爛性胃炎”的患者較好。


治療脾胃疾病中成藥選用

4、摩羅丹

組成:百合、茯苓、玄參、烏藥、澤瀉、麥冬、當歸、茵陳、延胡索、白芍、石斛、九節菖蒲、川芎、雞內金、三七、白朮、地榆、蒲黃。

功效:和胃降逆,健脾消脹,通絡定痛。

主治:用於慢性萎縮性胃炎症,胃疼,脹滿,痞悶,納呆,噯氣等。

胃鏡表現:慢性萎縮性胃炎較好,也可以用於淺表性胃炎。

治療胃腸疾病的處方很多很多,如舒肝健胃丸、木香順氣丸、開胸順氣丸等等都可以用於胃腸道疾病;今天選用一些代表方劑學習,理順各個處方的特點,力求達到辨證、快速選擇使用中成藥。

希望大家耐心看完,提出寶貴意見,糾正文中的錯誤,表明不同的見解,不惜吝教,交流提高!

作者聲明:中醫藥的單驗方雖然有很好的臨床的療效,但是也需要“辨證施治”,需要“望聞問切”(需要見面)。如需要使用中藥,請諮詢中醫醫師,謹遵醫囑。本文章不構成用藥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