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皖·游记」许村:百年廊桥上遗落的“古徽州”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

1993年,一本《廊桥遗梦》,让有着上百年历史的麦迪逊廊桥开始声名鹊起,古旧暗红的廊桥,弥散着深蕴悠长的光华。时光倒流回麦迪逊廊桥建起的三百年前,许村村头西溪上,也横跨起一座廊桥,带着古徽州的遗梦,款款而来。

「皖·游记」许村:百年廊桥上遗落的“古徽州”

廊桥无言 跨越千年

何为珠联璧合?“廊桥”会是一个非常形象的回答。一座石桥,桥上盖成房子模样,可遮风挡雨,也可休憩闲聊。在我看来,她最实际的功用,就在于让经过这里的人,有一个落脚喘息的所在。

「皖·游记」许村:百年廊桥上遗落的“古徽州”

关于高阳廊桥的设计,许村民间流传着诸多佳话。如桥墩双孔,意示许村西溪两岸的二支许氏兄弟和睦相处,两孔各成一个圆形,平顶又像一个大写的一字,表示兄弟相连,一心一意,同心同德,许村的兴旺,家族的团结。桥身的长廊,为宋代官帽造型,则是寄希望于许氏后代刻苦攻读,高官显宦,功成名就。官帽型廊桥东西两边各有上圆下方的廊门,意为天圆地方,双桂齐芳的祈祷。

一座美国的麦迪逊廊桥,讲述着一段温馨凄美的爱情;一座中国的高阳廊桥,却是见证了近半个世纪的徽州历史和徽商文化。

「皖·游记」许村:百年廊桥上遗落的“古徽州”

过去,这是许村通往山外世界的通道,徽商远行,父老妻女在此送亲人出走远门,薄酒一杯,依依惜别,苦涩离愁。桥上设置的观音菩萨,则是供远行和送客人拜跪,祈福之用。同样,游子巨贾显贵,衣锦还乡,亲友则在此拱手相迎、接风。

「皖·游记」许村:百年廊桥上遗落的“古徽州”

所以,高阳廊桥也是离合桥,有离的悲凉,更有聚的欢喜,世代相识。

廊桥遗梦 一寸光影

岁月烟云湮没于僻野乡村,却留下了这座桥。连接山水的廊桥,也连接起过去和未来。

桥廊内光线黝黯,透过一方方小窗,桥廊外的黑瓦白墙,绿树碧溪,犹如一方景框悬挂于廊桥侧璧上,更似一面秀丽的屏风镶嵌在溪水一侧。河面景物尽入眼底,偶遇一帆廊桥下过,自己便有凌云遨游的味道了。

「皖·游记」许村:百年廊桥上遗落的“古徽州”

窗外,富资溪水蜿蜒而入一片葱郁的乡野,远山露出妩媚的剪影,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徽州山村小景。古民居、古树、古道,黑白的素颜,那是徽州的符号,没有艳丽的色彩,总是浓淡相宜。从桥上的“窗口”处往外随便拍一张,都是优美的徽州水乡画。

闭目,听流水声、鸟鸣声、捣衣声。枕流、漱石,的确素雅得紧。脚下便踢踏出诗词一般平平仄仄的韵律,我默默地读着这些深远而来的词句,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在安静中倾刻间涌动起来了,时光在岁月的风雨中缓缓慢慢地流流淌淌,把一个深藏已久的故事告诉每一个过路人。于是,开始想象着百年前许村,他们又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容姿从我身边经过。

「皖·游记」许村:百年廊桥上遗落的“古徽州”

那一抹烙入徽州人骨髓里的人文情怀便一溜烟地从我的体肤中侵入,缠绕上心头。或是趣闻轶事,也或是千古风流,我们都只能在这廊桥之中去感受那份云烟了。

廊桥岁月 古村生活

也是午后,携友两三人复游,见一八旬翁桥上歇坐。交流中知,老人是个手艺人,出村回家都要经过廊桥,每每小憩一番,久而久之,便和廊桥有了感情。他说,现在即便不再出门讨要生活,也在隔三岔五地从家里出来,走上三五里路,到廊桥上坐一坐,然后再辗转回家。

「皖·游记」许村:百年廊桥上遗落的“古徽州”

一个耄耋老人的背影,和他身后的廊桥,互相映衬着属于许村的岁月。风霜布满了他们的体驱,却也依然温柔如旧。

百年的风,浸透凝重与潮湿。廊桥的瓦片老去了,被岁月摩挲的石砖仍然昏睡,随着时光的流逝,古道也消失殆尽,但覆盖在瓦片底下的许村,却从岁月深处活了过来,散落在许村中的屋宇楼阁、轩榭廊桥,开始缓缓诉说往事。

「皖·游记」许村:百年廊桥上遗落的“古徽州”

阳光走完瘦骨嶙峋的街道,朱门微启,高堂金玉,雕梁画栋。白墙青砖冷峻,一如层层叠叠的马头屋顶,坚硬地如一张张胶片,记录下岁月的模样。

老屋、青砖、蓝天、明月,随着夕阳而起的炊烟,亦如百年前的模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