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歙縣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馬頭牆

高高的馬頭牆

歙縣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馬頭牆

宏偉的老牌坊

歙縣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馬頭牆

再加上一道令人回味無窮的臭鱖魚

歙縣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馬頭牆

夢裡徽州的景象,躍然眼前。

晚清地理著作《皇朝直省府廳州縣歌括》曰:“徽州府在省極南,所轄六縣歙為首……”

位於安徽省最南端的歙(shè)縣,便是古徽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徽商的主要發源地。

歙縣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馬頭牆

歙縣古城中至今保留著許多古蹟。

牌坊,這種古代遺存下來的地面建築,在古城中處處可見。它們矗立於歙縣的大街小巷之中,訴說著徽州人的歷史故事。

讀書:屢敗屢考不可恥

許國石坊,坊主乃明代大學士許國,這是古城中最著名的一座牌坊,也是古城人心中的驕傲。不同於其他四柱的牌坊,這座牌坊是由八根柱子圍合而成,全國僅此一例。

歙縣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馬頭牆

不過,當地人重視這座牌坊,並不是因為它的形制和規模,也不是因為這座牌坊的主人有多少成就,而是因為它記錄著徽州人鍥而不捨的讀書之路。

許國乃歙縣人,18歲那年中了秀才,但在同一年,因父親經商失敗,家中一貧如洗。本來可以專心備考的少年,只能一邊教書一邊準備科考。

歙縣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馬頭牆

不過半工半讀的效果並不好,十年間,三次落榜。落榜的滋味很難受,沮喪的許國想要就此放棄。

可是母親不同意,有人考八九次才中,你考三次算什麼!這麼快就放棄可不行!你應該繼續努力!一通教訓與鼓勵之後,母親變賣了首飾,典當了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繼續支持他讀書。

受到鼓舞的許國收拾好心情,繼續他的科考之路,歷經七次科考,終於金榜題名。

歙縣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馬頭牆

後來,許國曆仕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先後出任多種職務並進入內閣工作。萬曆十二年,因平定雲南邊境叛亂有功,晉升為少保,封“武英殿大學士”,皇帝特地恩准許國回鄉建了這座石坊,以表其功勳。

而這座宏偉的石坊,不僅成為許國功成名就、榮耀鄉里的象徵,更激勵了許多當地讀書人,他們往來於石坊之下,傾聽著許國讀書入仕的故事,他們始終堅信考試失敗並不可怕,堅持不放棄才有成功的機會。

從商:不成功不罷休

在這裡,除了讀書入仕,還有很多人選擇從商。

這是環境造成的選擇。歙縣所處的地方山水環繞,自古以來鮮有戰爭波及,於是,每逢戰亂就有大批移民湧入。

但是呢,這裡可耕種的田地又極少,於是就造成了糧食不夠吃的狀況,怎麼辦呢?人們便開始到外面求生計,做起生意來。

這樣就產生了我們所熟知的徽商。

歙縣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馬頭牆

江遂志是明嘉靖年間的一名徽商,從他的故事中,我們或許能一窺徽商成功的秘密。

那時,江遂志的情況比許國要差很多,父親的早逝讓整個家庭陷入困境,無奈之下他只好放棄讀書,轉而經商以維持家庭、供養母親。

古城的漁梁壩是當時商賈往來的重要碼頭,徽商們就是從此處起航,外出經商的。江遂志也從此處登上貨船,把家鄉的桐油運往北方,開始了他的經商之旅。

歙縣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馬頭牆

第一次做生意很順利,賺了不少,然而,稅吏以逃稅的罪名,狠狠地敲詐了他一筆,讓他的辛苦化為了泡影。

經受打擊的江遂志並沒有氣餒,他用所剩不多的錢進行了第二次嘗試,他採購了一批徽墨和歙硯,打算運往江浙販賣,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運貨的船隊遭遇風暴翻覆江中,死裡逃生的江遂志只好回到家鄉。

歙縣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馬頭牆

多次經商皆血本無歸,老鄉們都覺得他要放棄了,但是他卻又一次踏上了經商之路。這一次,他更決絕,賣掉房產,賣掉田地,把全部身家都投到鹽業生意中。而這一次,他終於成功了,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成為富甲一方的大鹽商。

歙縣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馬頭牆

“一賈不利再賈,再賈不利三賈,三賈不利猶未厭焉”,這是徽州人常說的一句老話,意思是說第一次經營失敗了,還有第二次、第三次、無數次,不成功就不罷休!這是刻在徽州商人骨子裡的韌勁,就是這股韌勁讓徽州商人能立足於競爭激烈的商海,經久不衰。

賈而好儒 修身為民

經營成功的徽商,往往會回到家鄉修橋、鋪路、立宗祠、興學堂。城中的箬(ruò)嶺古道便是一位名為程光國的徽商所修。

箬嶺古道,是古徽州和外界聯繫的主要陸路通道之一,也是徽州人求學、經商的必由之路。但在歷史上,這條古道並不好走,崎嶇坎坷,稍有不慎便會發生意外。

歙縣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馬頭牆

清雍正年間,那時的程光國還是一名書生,正去往南京趕考,經過箬嶺古道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襲來,讓本來就不好走的古道更加泥濘難行,最後耽擱了書生的行程,誤了小程的科考。

後來幾經輾轉,程光國從科考轉向了從商,並且生意做得還不錯。這時候,他想起了那條誤他青春的古道。

古道是與外界聯繫的重要通道,不僅走學生,還要走商人,不能讓它再耽誤其他人的前程了,於是程光國決定重修箬嶺古道。他拿出這些年做生意掙的錢,找人在那條泥濘的小路鋪上了石階,路變得平坦好走許多。

歙縣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馬頭牆

但由於石階狹窄,雖然便於行走,但放不下籮筐、行李一類的東西,中途想要休息的人依然得揹著重物,這對帶著貨物趕路的人十分不友好。

見狀,程光國又開始搞設計,弄出一種叫做四擔石的方法,解決了人們不能在路上隨意休息的問題。但是這種設計所需的費用極高,鋪設一塊四擔石的花費,相當於鋪設百級石階。

歙縣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馬頭牆

然而,這位當年因路毀掉前程的書生,始終不肯放棄,修路的錢不夠了,他就繼續經營,等攢夠了修路的費用,就繼續修路。就這樣一直賺錢、修路、賺錢、修路……用了整整三十年,終於把這段百里山路整飭一新。

歙縣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馬頭牆

路修好以後,大批的茶葉、生漆、山貨等,源源不斷地從這條路運出去。外面的大米、油鹽等,又通過山路運進來。箬嶺古道成為繁華一時的交通要道。

“賈而好儒,修身為民”,讀書人出身的程光國,即使不入仕,心中想的也是百姓。像程國光一樣,大多數徽商都是讀書人出身,“儒賈相兼”是這個群體最顯著的特點,所以他們往往會在經商成功以後,做些修橋鋪路建學堂等“利民”之事。

歙縣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馬頭牆

如今,古老的徽州往事雖已遠去,但他們留下的歷史遺蹟依舊在訴說著過去的傳奇。而今天的歙縣古城,也正在以它古樸的神韻書寫著新時代的故事。


更多精彩內容

今晚20:00

鎖定CCTV4

一起走進歙縣古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