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歙县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马头墙

高高的马头墙

歙县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马头墙

宏伟的老牌坊

歙县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马头墙

再加上一道令人回味无穷的臭鳜鱼

歙县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马头墙

梦里徽州的景象,跃然眼前。

晚清地理著作《皇朝直省府厅州县歌括》曰:“徽州府在省极南,所辖六县歙为首……”

位于安徽省最南端的歙(shè)县,便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

歙县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马头墙

歙县古城中至今保留着许多古迹。

牌坊,这种古代遗存下来的地面建筑,在古城中处处可见。它们矗立于歙县的大街小巷之中,诉说着徽州人的历史故事。

读书:屡败屡考不可耻

许国石坊,坊主乃明代大学士许国,这是古城中最著名的一座牌坊,也是古城人心中的骄傲。不同于其他四柱的牌坊,这座牌坊是由八根柱子围合而成,全国仅此一例。

歙县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马头墙

不过,当地人重视这座牌坊,并不是因为它的形制和规模,也不是因为这座牌坊的主人有多少成就,而是因为它记录着徽州人锲而不舍的读书之路。

许国乃歙县人,18岁那年中了秀才,但在同一年,因父亲经商失败,家中一贫如洗。本来可以专心备考的少年,只能一边教书一边准备科考。

歙县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马头墙

不过半工半读的效果并不好,十年间,三次落榜。落榜的滋味很难受,沮丧的许国想要就此放弃。

可是母亲不同意,有人考八九次才中,你考三次算什么!这么快就放弃可不行!你应该继续努力!一通教训与鼓励之后,母亲变卖了首饰,典当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继续支持他读书。

受到鼓舞的许国收拾好心情,继续他的科考之路,历经七次科考,终于金榜题名。

歙县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马头墙

后来,许国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先后出任多种职务并进入内阁工作。万历十二年,因平定云南边境叛乱有功,晋升为少保,封“武英殿大学士”,皇帝特地恩准许国回乡建了这座石坊,以表其功勋。

而这座宏伟的石坊,不仅成为许国功成名就、荣耀乡里的象征,更激励了许多当地读书人,他们往来于石坊之下,倾听着许国读书入仕的故事,他们始终坚信考试失败并不可怕,坚持不放弃才有成功的机会。

从商:不成功不罢休

在这里,除了读书入仕,还有很多人选择从商。

这是环境造成的选择。歙县所处的地方山水环绕,自古以来鲜有战争波及,于是,每逢战乱就有大批移民涌入。

但是呢,这里可耕种的田地又极少,于是就造成了粮食不够吃的状况,怎么办呢?人们便开始到外面求生计,做起生意来。

这样就产生了我们所熟知的徽商。

歙县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马头墙

江遂志是明嘉靖年间的一名徽商,从他的故事中,我们或许能一窥徽商成功的秘密。

那时,江遂志的情况比许国要差很多,父亲的早逝让整个家庭陷入困境,无奈之下他只好放弃读书,转而经商以维持家庭、供养母亲。

古城的渔梁坝是当时商贾往来的重要码头,徽商们就是从此处起航,外出经商的。江遂志也从此处登上货船,把家乡的桐油运往北方,开始了他的经商之旅。

歙县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马头墙

第一次做生意很顺利,赚了不少,然而,税吏以逃税的罪名,狠狠地敲诈了他一笔,让他的辛苦化为了泡影。

经受打击的江遂志并没有气馁,他用所剩不多的钱进行了第二次尝试,他采购了一批徽墨和歙砚,打算运往江浙贩卖,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运货的船队遭遇风暴翻覆江中,死里逃生的江遂志只好回到家乡。

歙县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马头墙

多次经商皆血本无归,老乡们都觉得他要放弃了,但是他却又一次踏上了经商之路。这一次,他更决绝,卖掉房产,卖掉田地,把全部身家都投到盐业生意中。而这一次,他终于成功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成为富甲一方的大盐商。

歙县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马头墙

“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这是徽州人常说的一句老话,意思是说第一次经营失败了,还有第二次、第三次、无数次,不成功就不罢休!这是刻在徽州商人骨子里的韧劲,就是这股韧劲让徽州商人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商海,经久不衰。

贾而好儒 修身为民

经营成功的徽商,往往会回到家乡修桥、铺路、立宗祠、兴学堂。城中的箬(ruò)岭古道便是一位名为程光国的徽商所修。

箬岭古道,是古徽州和外界联系的主要陆路通道之一,也是徽州人求学、经商的必由之路。但在历史上,这条古道并不好走,崎岖坎坷,稍有不慎便会发生意外。

歙县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马头墙

清雍正年间,那时的程光国还是一名书生,正去往南京赶考,经过箬岭古道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袭来,让本来就不好走的古道更加泥泞难行,最后耽搁了书生的行程,误了小程的科考。

后来几经辗转,程光国从科考转向了从商,并且生意做得还不错。这时候,他想起了那条误他青春的古道。

古道是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不仅走学生,还要走商人,不能让它再耽误其他人的前程了,于是程光国决定重修箬岭古道。他拿出这些年做生意挣的钱,找人在那条泥泞的小路铺上了石阶,路变得平坦好走许多。

歙县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马头墙

但由于石阶狭窄,虽然便于行走,但放不下箩筐、行李一类的东西,中途想要休息的人依然得背着重物,这对带着货物赶路的人十分不友好。

见状,程光国又开始搞设计,弄出一种叫做四担石的方法,解决了人们不能在路上随意休息的问题。但是这种设计所需的费用极高,铺设一块四担石的花费,相当于铺设百级石阶。

歙县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马头墙

然而,这位当年因路毁掉前程的书生,始终不肯放弃,修路的钱不够了,他就继续经营,等攒够了修路的费用,就继续修路。就这样一直赚钱、修路、赚钱、修路……用了整整三十年,终于把这段百里山路整饬一新。

歙县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马头墙

路修好以后,大批的茶叶、生漆、山货等,源源不断地从这条路运出去。外面的大米、油盐等,又通过山路运进来。箬岭古道成为繁华一时的交通要道。

“贾而好儒,修身为民”,读书人出身的程光国,即使不入仕,心中想的也是百姓。像程国光一样,大多数徽商都是读书人出身,“儒贾相兼”是这个群体最显著的特点,所以他们往往会在经商成功以后,做些修桥铺路建学堂等“利民”之事。

歙县古城的魅力,不只是高高的马头墙

如今,古老的徽州往事虽已远去,但他们留下的历史遗迹依旧在诉说着过去的传奇。而今天的歙县古城,也正在以它古朴的神韵书写着新时代的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

今晚20:00

锁定CCTV4

一起走进歙县古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