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歷史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6個人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6個人,第5位甚至影響後世三百年

自古以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勝利的一方會建立自己的統治,但這些帝王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功高蓋主,所以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代代都會發生。

歷史上的和平年代還是有的,在每個王朝經歷波動而建設之後,新的王朝總體有一段繁榮的時候,一個好的帝王除了治理好國家還要平衡好自己的臣子。一方權力過盛,也會影響到帝王的位置。

曾經說和珅是個貪官但皇帝為什麼沒有除之而後快呢!原因很簡單,朝廷中有紀曉嵐這樣的忠臣,也要有和珅這樣的貪官,這樣才平衡,帝王才可以高枕無憂。可就算如此,依舊會有統治者失算,出現“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情。

歷史上總會有一些傀儡皇帝,或許因為年少登基沒有實權,或許因為本身上位的原因就是由他人輔佐。如果是第一種情況的話,這個皇帝登基的原因就是為了維護江山的暫時穩定,也就是他就像一個國家的象徵一樣。

而出現第二種情況的話,或許輔佐皇帝的人並非名正言順,也沒有人信服,因此才需要一個傀儡。可歷史總是紛雜變化的,或許人的野心也在一步步變大。畢竟,那個寶座象徵著權力的集中,對人如此具有誘惑力。

因為人的野心,歷史上總有一些人藐視當前的天子而企圖成為那個權力中心的人。

齊桓公

歷史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6個人

按著歷史進程來說,第一位擁有如此權力的人就是齊桓公。知道齊桓公的人都知道,他曾經是那個時代的第一位霸主。

在齊桓公之前,齊國處於並不太平的狀態,而且兩位最有力的儲君還處於漂泊狀態,生命都掌握在別人手裡。可就算如此,他們兩人見面時總會出現競爭現象,事實證明,最終還是齊桓公繼位了。

在那個時代已經處於東周的階段,當時周王朝的統治已經沒落,大國衰落以後許多小國就開始爭奪第一的位置,而齊國自齊桓公繼位以來不僅國力變得強盛,還因為任用賢臣使得國內上下一片生機勃勃。而除了這些人為的原因外,齊國當時的地位位置也是極佳的。

基於以上的種種原因,齊國又採取結盟的方式,慢慢地就成就了他霸主的地位。而同時擁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力。

趙高

歷史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6個人

秦始皇統一六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轉折點,雖然這中間殺戮過盛,但是能夠及時止損已經是最好的辦法。能夠成就如此大業,秦始皇必然有才子幫襯,而除了丞相李斯之外,最讓人耳熟能詳的就是秦始皇的身邊人趙高。

因為才華出眾被秦始皇選在身邊,而他也沒有辱沒對他的期待。可官至他的那個地位的人往往會被眼前的榮華富貴迷了眼。秦始皇大限將至,而他的大兒子扶蘇是最有利的帝王人選。可一旦他繼位,趙高的好日子也到頭了。

為了能夠讓自己長久地獲得榮耀,趙高勸說李斯結盟,最後不擇手段地將扶蘇殺死,而讓胡亥順利接位。可胡亥根本不是什麼能夠擔此重任的人,自他繼位起每天只知道飲酒作樂花天酒地。趙高見如此情況,野心似乎變得更大。

通過計謀,他將曾經的盟友李斯殺害,這時的趙高終於成為那一人之外萬人之上的人上人,而此時的胡亥彷彿是趙高的傀儡,最終將自己的江山葬送。

曹操

歷史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6個人

其實說起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從他這裡才開始說起。當時曹操需要揭竿起義,而古代的戰爭的起步大多要由頭,這時曹操手上的東漢天子就是一枚好棋。

於是,以天子的名義成立軍隊,贏得了眾多追求者。不僅如此,當時的天子其實就是一個傀儡,曹操假借天子之手發號施令,完全奉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策略,就這樣統一了整個北方。

司馬昭

歷史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6個人

司馬昭的祖先是司馬懿,眾所周知,憑藉著在三國時期穩定局面的功勞,司馬家一躍成為顯赫的世家大族。可隨之而來的就是不滿足,於是,到了司馬昭這一代,這個世家大族終於坐上了這頭一把交椅。

宇文泰

歷史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6個人

相較於其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來說,他們大多是因為權力,而宇文泰在獲得權力之後,依舊在為這個國家而努力。當時,他與高歡分為兩派,但最終高歡也兵敗於他。因為當時權力最大的江湖隊伍其中一隊已經被消滅,宇文泰自然而然成為那個權侵朝野的人。

不過權力在宇文泰手裡倒是很好,他推行“均田制”,改革軍隊制度,並且隨著他的改革,國力不僅強盛了,國家對於軍隊的管制也越來越牢靠,這些制度甚至影響了之後三百年的管理方法。

高歡

歷史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6個人

丞相的位置,經常是一個普通百姓追求的地位,但古代從來就是階級分明。高歡的祖上並不光明,被罰至成為鮮卑族漢人。當時的人一旦改變自己的地位除了才智就是軍功,這兩樣缺一不可,就這樣高歡最後官至宰相,權侵朝野。

歷史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不在少數,而最突出便是這六位,而第五位的宇文泰則更為出名。他的子孫後代建立了北周,是名副其實成為帝王的一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