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實用至上,英雄必配稱手兵器!古典時代軍隊近戰都用什麼?

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關於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場面,很多時候會予以簡化,要麼就是清一色的長矛手,要麼就是清一色的劍盾兵,戰術往往也是一窩蜂地衝上去廝殺。然而,現實戰爭中,古代軍隊在選擇使用的武器上,往往會與戰術緊密配合,某種意義上來說,通過其使用的主要武器,是可以判斷出大致的戰術的。

實用至上,英雄必配稱手兵器!古典時代軍隊近戰都用什麼?

配備登德拉鎧甲的士兵

以古典時代的希臘軍隊為例,目前能有實際考古支持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邁錫尼時代,邁錫尼國人可能不熟悉,不過在著名的特洛伊戰爭的故事中,希臘聯軍的主帥阿伽門農就是傳說中的邁錫尼國王。在大約公元前1400年的邁錫尼時代,希臘人其實也發明出了覆蓋全身大部分位置的重裝甲,根據發明地點命名的這套鎧甲被稱為登德拉鎧甲。不過,雖然在那個時代有這套鎧甲的士兵並不需要盾牌,不過由於活動不便,絕大多數士兵任以盾牌為主要防禦裝備。

另外,那個時代的希臘士兵,除了使用人類文明最常見的長矛作武器外,也使用短劍,甚至還配備有長劍武器,從這一點來看,就與後面的羅馬軍隊存在差異。

實用至上,英雄必配稱手兵器!古典時代軍隊近戰都用什麼?

古希臘士兵裝備圖

而到了著名的希波戰爭期間,希臘人的武器中將長劍淘汰了出去,因為這一時期,希臘人發明了“方陣”戰術,士兵不再單打獨鬥,而是與戰友組成隊列,以方形陣型向敵人發動進攻,為了保護自己、同時掩護戰友,士兵們大多左手配備重型盾牌,右手使用長矛進行戳刺攻擊,並且由於方陣隊形的緊密型,因此無法使用武器進行揮砍,所以,較長的長劍便首先被淘汰了。因此,影視作品中如果出現不好好掄矛而是持刀個人衝鋒的人,大概率事後要被軍法處置的。

不過,在有取捨的對武器更新換代後,方陣戰術的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特別是針對未發明方陣戰術的異族人,例如波斯人,在同等數量的對抗下,波斯軍隊全然不是配合有序、戰力強勁的方陣的對手,無論是馬拉松會戰還是普拉提亞戰役,波斯軍隊,尤其是波斯步兵,根本無法在正面擊敗希臘人。

實用至上,英雄必配稱手兵器!古典時代軍隊近戰都用什麼?

希臘的方陣戰術在正面戰場壓倒性強於波斯人

希臘人的以方陣戰術為基礎的裝備,一直持續到了馬其頓王國崛起。馬其頓王國在腓力二世時期崛起,戰術上,腓力將原本的方陣更加極端化發展,原本就不短的長矛長度更加誇張,一度長達3-4米多長,戰法也由持盾衝鋒轉變為矛陣緩慢推進,這就是著名的馬其頓方陣,而盾牌則被輕裝化,被固定在了左臂而不是繼續持握,這樣才能讓士兵用雙手拿穩超長矛。超長矛構成的矛陣,使得方陣的正面幾乎無人能突破,在喀羅尼亞戰役中,發展到頂點的希臘傳統方陣在馬其頓方陣面前全然不是對手,而在伊蘇斯會戰和高加米拉會戰中,數量佔壓倒性優勢的波斯人也無法突破馬其頓方陣。但是,在第二把武器的選擇上,馬其頓人依舊選擇的是短劍。密集的隊列,短小的刀劍,固定在左臂的盾牌,為馬其頓方陣流出了一個巨大的缺陷,那就是對近身肉搏的不堪一擊,這也為馬其頓方陣被徹底淘汰埋下了伏筆。

但馬其頓人的騎兵部隊卻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儘管他們也揮舞起了如同步兵一樣長度的長槍,但在佩劍的選擇上,卻選用了長劍,一方面是是因為他們不太需要考慮陣型,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從戰馬上揮舞刀劍,自然也需要較長的劍,這樣才能攻擊到敵人。

實用至上,英雄必配稱手兵器!古典時代軍隊近戰都用什麼?

馬其頓方陣是希臘戰術的極端化發展,但也帶著希臘人走進了死衚衕

不過,在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死後,馬其頓方陣的發展再次走了希臘傳統方陣的老路,盾牌和鎧甲都被重型化,雖然對於弓箭、標槍、投石等遠程武器的防禦得到了加強,但是重要的機動性卻更加削弱,隨著方陣兵裝備的極端化,馬其頓方陣與其裝備也開始迎來了被淘汰的一天。

而在希臘人忙著讓方陣兵更重、更硬、更不靈活的同時,他們西邊的羅馬鄰居卻被迫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道路。羅馬這個民族堪稱是希臘的最忠實學生,除了文化以外,羅馬人在這一期間,軍隊風格以及武器裝備與希臘人如出一撤。早期羅馬軍隊同樣不怎麼裝備刀劍,主要武器同樣以長矛為主,這樣的武器裝備,導致羅馬人的戰術與希臘人也相差無幾,也採用了典型的方陣戰術,然而很快,羅馬人就發現希臘戰術的問題了,那就是水土不服。

實用至上,英雄必配稱手兵器!古典時代軍隊近戰都用什麼?

使用長矛的早期羅馬人

對於方陣戰術,一個很重要的要求,就是陣型必須保持完整性,但是意大利地區起伏不斷的地形,卻導致方陣很難保持完整,一旦出現空隙,就能被敵人利用打擊,特別是羅馬人在意大利地區的死敵薩莫奈人,對方陣戰術進行了一定改進,因此他們比羅馬人更擅長山地作戰。對此,羅馬人的選擇,是放棄方陣戰術,選擇更加靈活的小隊戰術,於是,羅馬軍隊中,第一次大規模出現了使用刀劍為主的戰士。在單打獨鬥和移動的綜合考量下,劍盾士兵有著比槍盾士兵更強的綜合能力,可是,羅馬人也沒有完全放棄長矛,包括壯年軍、預備軍這樣的兵種,依然會配備長矛,而主要使用短劍的青年軍,也配備有標槍。

順帶一提,即使是不以短劍為主要武器,這些手持長矛的士兵,同樣也擁有佩劍,所以,很多影視作品中士兵無論何時都使用長矛的景象,很多時候不大可能出現。另外,那個時代的士兵,還有一點與現代人認識不同,那就是他們的佩劍懸掛的位置,一般和慣用手同一邊,普通人佩劍的位置因此大多在右側而不是左側。

實用至上,英雄必配稱手兵器!古典時代軍隊近戰都用什麼?

羅馬人的短劍最終擊垮了馬其頓人的超長矛

採取短劍為主、實行小隊戰術的羅馬軍隊的存在,在方方面面都成為了希臘軍隊的剋星,在狗頭山會戰以及彼得那會戰中,採取從側面的打擊的方式,輕而易舉地攻入了馬其頓方陣之中,湧入方陣中的羅馬士兵,利用短劍大量收割馬其頓士兵的性命,面對對手的攻勢,馬其頓人全然不是對手,雖然同是短劍,但他們的劍比羅馬人的更加短小,而且固定住的盾牌也非常不便於使用,數米的長矛更是完全不能用於近身作戰,因此,僅僅在多個羅馬小分隊的突襲下,馬其頓方陣很快就瓦解了,自此,馬其頓方陣在戰場上徹底走向了終點。

短劍的大規模崛起發生在羅馬軍團大規模改革以後,在凱撒的姑父馬略的努力下,經過“馬略改革”的羅馬軍隊,終於以我們最熟悉的姿態出現了。這一時期,所有的羅馬軍團士兵裝備被統一化,軍團士兵統一配屬盾牌、標槍和短劍,長矛被從標準武器中剔除。不過,這一時期的羅馬士兵的短劍,與早期士兵的短劍略有不同,早期羅馬士兵的短劍模仿自意大利南部的希臘殖民城邦,而改革後的短劍則參考了西班牙蠻族的武器。

實用至上,英雄必配稱手兵器!古典時代軍隊近戰都用什麼?

不列顛蠻族被羅馬軍團輕而易舉擊潰

由於這一時期的騎兵尚處於缺乏優秀馬具的狀態,因此儘管沒有長矛,羅馬軍團士兵依然可以只需標槍和盾牌構成的龜甲陣進行列陣抵抗,實際上,在凱撒與宿敵龐培的決戰中,凱撒的高盧老兵,就是通過揮舞標槍戰勝了龐培的騎兵,從而從右翼打破了戰鬥的僵局,為凱撒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而對於敵人的步兵,羅馬軍團的短劍和盾牌完全可以抵擋住對方的衝鋒,並且通過更精良的近身對決擊垮敵人。在尼祿時代的布狄卡起義中,布狄卡軍隊的最後一戰-華特林大道戰役中,羅馬方只用了1萬軍團士兵,便通過單純的步兵近身戰擊潰了數倍於己方的不列顛蠻族軍隊,事實證明,這一時期羅馬人的短劍-盾牌-標槍組合遠勝蠻族的長劍-盾牌組合。

而這一時期的蠻族,無論是高盧人還是不列顛人或者是之後的日耳曼人,在近身武器上,大多還是選擇長矛和長劍,儘管他們也配備有盾牌,但是由於缺乏陣線戰術,採取一窩蜂的打法,因此全然不是羅馬軍隊的對手,當然,從他們大量裝備長劍這一點來看,也能說明此時的蠻族人對於陣型作戰還是知之甚少,實際上,儘管羅馬帝國末期蠻族開始取得對羅馬軍隊的勝利,但那會的羅馬軍隊已經很蠻族化了,所以並不能說蠻族人終於掌握了擊敗標準的羅馬短劍-盾牌體系的方法。

實用至上,英雄必配稱手兵器!古典時代軍隊近戰都用什麼?

晚期蠻族化的士兵使用起了蠻族常用的武器

而在羅馬帝國末期時,愈發蠻族化的羅馬軍隊,在武器裝備上,再次走了回頭路,許多士兵重新拿起了過去曾被淘汰的長矛而不是標槍,短劍也被蠻族人更熟悉的長劍所取代,這一時間,羅馬軍隊本身的實力大幅度下滑,自詡的紀律性和組織性大幅降低,對於蠻族士兵而言,過去羅馬軍隊需要依靠紀律和戰術才能發揮最大威力的短劍-盾牌-標槍體系成了累贅。

不過,要是說帝國末期全然沒有一絲亮點,當然也是有誤的,實際上,羅馬人在三世紀危機後的戴克裡先時代,開始逐漸裝備弩箭這一新式武器裝備,同時,在騎兵方面,羅馬人也對長期被西方忽視的騎兵進行了充分的發揚,薩爾瑪提亞人的龍旗被引入軍中,據說這種龍旗可以用於騎射手判斷風向。另外,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前百年,還為分裂的羅馬帝國西部,就已經出現了不少的羅馬重騎兵,不過有意思的是,除了盔甲和馬具外,這一時期的羅馬騎兵的武器其實變化並不大,要說最主要的改變,應該就是武器與步兵相同,同樣蠻族化了。

實用至上,英雄必配稱手兵器!古典時代軍隊近戰都用什麼?

文藝作品中的武器註定要和現實武器存在差距

縱觀古典時代的士兵武器變化,其實可以發現一點,那就是士兵的武器,往往是根據軍隊的戰術以及軍隊成員而發生改變的,而不是根據兵器本身來選擇的,從這一點來看,歷史上各國軍隊武器的極端相似,其實反而是現實導致的最優選擇,不過對於影視作品而言,對於小兵這種表現太過於複雜,而對於一些類似主角的重要人物而言有過於簡單,這或許就是文藝表現和現實註定要有的差距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