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35歲能夠財富自由,是妄想嗎?他們做到了:最低慾望、最高自由

我們這代年輕人渴望自由、卻又一直被慾望所奴役。35歲可以實現財富自由,可以提前退休,這應該是所有年輕人的夢想。

35歲能夠財富自由,是妄想嗎?他們做到了:最低慾望、最高自由

很多人認為沒有令人羨慕的高收入,沒有中大獎,也沒有幸運的得到大筆的遺產,那這種想法就只是妄想罷了。

此前在2017年胡潤在報告中說,如果想在北上廣深真正實現財富自由,你需要2.9億。

這個數字很可怕,也擊退了很多年輕人,可有時候你換一種思維想,也許你就會如獲新生。

在美國,有一群人他們執迷“Fire運動”,他們降低自己的慾望,選擇讓生活極簡化,讓自己不必過分透支身體,就攢夠了一筆款項,足以是生活費的25倍。

這群人可以在30出頭就毅然讓自己退休,提早過上自由的生活,他們每年有4%的理財基金,足以滿足生活開銷。

疫情期間,你們是怎麼過的呢?有沒有發現,不出門、不聚會、不工作,我們的購物慾望真的很低嗎?如果這段期間你減少了上網看別人生活的時間,增加了對自己的投資,每天所有時間都是給自己的,你真的會豁然開朗,小編認為這聽上去不難,但這就已經實現了真正的思想自由吧?

35歲能夠財富自由,是妄想嗎?他們做到了:最低慾望、最高自由

在電影《時間規劃局》中,這個未來的世界,每個人都可以一直擁有25歲的年輕外表,可你最終能活到多少歲,完全取決於你賺得了多少“時間”。

那個世界裡,把我們經常說的“時間就是生命”,變成了真實存在的,時間成了貨幣。你用努力工作來擁有“時間”,你買的每樣東西,都是你珍貴的生命,當你花光手臂上“時間”,你也就一起消失了。

在這個世界,貧民窟的人生命用“天”來計算,中產階級則是“年”來計算,而富豪是享受“百年”待遇的。

貧窮的人吃一頓飯要花費30分鐘、喝咖啡需要4分鐘、做一次大巴就要消耗2小時生命。

貧窮的人每日受到生命即將完結的威脅,大街上經常有人走著走著就死掉了。看到有人死掉,我就在想:“時間如此珍貴,為何一定要買一杯咖啡呢?

如果未來的世界裡,真的是用生命在花錢,那麼你更願意用

一小時去買一件衣服,還是讀一本書、陪伴家人、或是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一輩子很短暫,你想用辛苦努力的40年,換取物質的富足還是自由自的生活呢?

35歲能夠財富自由,是妄想嗎?他們做到了:最低慾望、最高自由

Vicki Robin

真正的富足並非花錢到手軟,而是“有閒”。

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每天哀怨世界的殘酷和現實,可我們又是怎樣對待自己的生命的呢?

物質越來越富足,卻發現生活越來越疲憊、越來越沒有了自己。

Vicki Robin是一位財經導師,也是一位人生導師,她自己的暢銷書《富足人生,要錢還是要命》(Your Money or Your Life)提出 了自己的觀點:“如果你一天可以掙得200美金,那麼當你去買一雙鞋子要花費100美金時,問問自己,這雙鞋是否值得你用半天的生命換取?

事實上,你怎樣選擇,就看得出你把自己的生命看的多重。消費品和“命”你決定留下誰?

35歲能夠財富自由,是妄想嗎?他們做到了:最低慾望、最高自由

Vicki Robin的這本暢銷書,也因此成為了美國非常火的生活方式——“Fire運動”。意思很簡單就是,財務自由、提早退休。完整說法是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Retiring Early。

想要開始這項運動需要——遠離工作的折磨和大手大腳的消費

這個運動的基礎就是,掙的不管多少,花銷不要超過50%,甚至更少。由此,當你攢下了一年開銷的25倍之後,你完全可以退休。

很多“FIRE”的實踐者,都是一直在規劃自己40年後的複利,也許是低成本的基金、房產出租的持續收益,這些都可以滿足他們的日常花銷。

不僅是美國,中國也有很多人在默默成為“FIRE”的追隨者。

35歲能夠財富自由,是妄想嗎?他們做到了:最低慾望、最高自由

他們說:“曾經家裡任何地方都堆滿東西,消費已經裹挾了我的人生。”

Moor 35歲 定居北京

目前已經退休4個月

他們如今過著兩個人閒適的小日子,在別人看來,他們生活在“鳥不拉屎”的鎮子。

距離他們北漂已經過去了恰好10年的光景。Moor說:“自己剛開始工作是運營,幾乎每天睜開眼睛,滿腦子都是壓力,多一點壓力就會讓我崩潰。”

回想她前八年的日子,她說:“那時候完全被消費主義吞噬掉,賺的越是多,錢越是不夠花,就拼了命想要更努力的賺錢,一切都在惡性循環。”

那時候的第一套出租屋,26平米,每月要1750,兩人工資加起來8000,月月光。幾乎除了工作,業餘時間都在各大商場。

物質越來越多,房子就不夠用,隨後的搬家,從開始的拉桿箱變成了兩輛貨車。

通過努力,他們的收入那時已經達到2萬,可依然月月都存不下錢。

兩個人就這樣被消費主義消磨著,為了他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他們決定搬到五環外的房子。每天車程要消耗4個小時左右,他們說:“想想那時真的像倉鼠在跑輪機裡一樣,每天不敢停歇,如果停了,心裡就滿滿的恐懼和焦慮,每月都有那麼多賬單要付,東西永遠都買不完。”


35歲能夠財富自由,是妄想嗎?他們做到了:最低慾望、最高自由

在2017 年的2月,他們終於想清楚,並開始追隨“FIRE”。他們立下家規,一樣東西30天沒用,就直接扔掉,某寶卸掉,東西買來必須替換掉家裡已有的東西。

這樣決定後他們的生活發生質的變化:家務不再繁雜,兩人可以攜手逛逛公園、在小區運動、打太極。所有的物品只要4個箱子就足夠。

最重要的是,家中的物品少了,卻發現存款多了,幸福感也爆棚。

有了一筆存款後,兩個人開始研究投資和理財,相關書籍沒少學習,也是那時候他們堅定想要早早退休享受人生。


35歲能夠財富自由,是妄想嗎?他們做到了:最低慾望、最高自由

他們夫妻倆在買得起的鎮子,擁有了他們的小家,下面是他們的計劃,供我們借鑑和參考。

他們的計劃有五步

  1. 堅持記賬、減少無必要消費,增加存款
  2. 學會投資和理財,用錢掙錢
  3. 找到他們的“最低生活成本”,每月需要多少錢可以過得很滋潤、滿足所需?如果被動的收入可以超出消費額度,就可以獲得財富自由。
  4. 說的退休並非不再有任何工作,依然可以做自由職業來體驗各種未知人生,可以將自己的興趣發揮到極致,既有收入也充滿成就感、幸福感。
  5. 在能夠承受的範圍購房

開始這對夫妻僅僅是厭倦了“早出晚歸的工作”,兩人用2年時間規劃和做準備工作。他們說:“不知道這樣的選擇是否正確,但是現在的我們真的很享受、很自由。”

其實物質慾望的根源就是——工作;錢讓我們擁有安全感也讓我們失去安全感。

近些年,脫髮、糖尿病、高血壓、各種重大疾病早已迅速在年輕人中氾濫,太多年輕人選擇用消耗自己的方式來擁有財富自由,可真正聰明的人會更加愛惜自己的身體和生活遠過於財富。

我們都在因為上有老、下有小擔憂著、焦慮者、壓迫著,可財富自由卻離我們越來越遙遠。早點清醒吧,消費主義的短暫快樂,會成為我們一生的負擔。

35歲能夠財富自由,是妄想嗎?他們做到了:最低慾望、最高自由

想知道你需要多少年,才能獲得財富自由並退休嗎?

存款率=年收入-年支出/年收入

35歲能夠財富自由,是妄想嗎?他們做到了:最低慾望、最高自由

根據文章和測試,在評論中留下你的想法和預計退休年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