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隋煬帝五貴中唯一在唐朝得到重用的裴矩,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引言

中國歷史上有一些朝代總是被人們一同提起,秦漢和隋唐就是其中的代表。這主要是因為作為中國實際統一者的秦王朝和隋王朝持續時間過短,並且他們對於之後的漢唐都造成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在隋唐交接之際,真正在唐朝政府謀得職位的隋朝臣子是很少的,而其中的前朝權貴就更加罕見了。在隋煬帝在位時期,曾經有五名大臣成為了楊廣最為倚重的大臣,被稱為"五貴",這五個人中蘇威和裴矩都度過了隋末亂世,但只有裴矩得到了唐朝的任用,蘇威則連求見李世民都被拒絕,這證明裴矩有著獨特的過人之處。

隋煬帝五貴中唯一在唐朝得到重用的裴矩,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隋煬帝楊廣

裴矩作為隋朝臣子,在平陳等戰鬥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勞,這也是他躋身高位的基礎。而其對於西北少數民族的瞭解可能才是其受到唐朝政府重用的原因。因為當時如何處理好與西北少數民族的關係也終是困擾中原政府的大問題,他們急需這樣一名有著豐富經驗的官員。除此之外,與蘇威不同,裴矩為官期間他一直保持著清廉的作風,為人忠心不二,這讓唐朝政府能夠給予其足夠的信任,這也是他能在新王朝再次被啟用的重要原因。

隋煬帝五貴中唯一在唐朝得到重用的裴矩,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隋朝重臣裴矩



裴矩在隋朝早期做出的突出貢獻

裴矩出生於北齊,其在年幼的時候就顯示出了超群的才智,當時的他熱愛文學,文筆極佳。不過他的父親看出其有著更高的天賦,不應該侷限於文辭之中,便建議他學習治世之道,自此之後裴矩便開始留心時務,培養了出色的政治能力。

在北齊滅亡之後,楊堅發現裴矩有著出色的才能,便將其招募到自己身邊,成為了其重要的幕僚之一。無論楊堅去到哪裡任職,都會將裴矩帶在自己身邊,為自己處理文件,提供建議。在楊堅掌權之後,裴矩也參與到了更多的政務之中。在平陳之後,裴矩和高熲被楊廣安排整理南陳的地圖和民戶手冊,後來楊堅派其巡撫嶺南,瞭解那裡的戶籍狀況。但是在裴矩出發之前,那裡發生了叛亂,楊堅認為裴矩現在前往太危險,便希望其稍後再走,但是裴矩卻請求立即出發,楊堅只得答應他。

隋煬帝五貴中唯一在唐朝得到重用的裴矩,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裴矩領兵攻城

在裴矩到達南康的時候,他在當地募集了三千餘名士兵,繼續向南進發。當時王仲宣在廣州起兵,他派出部將周師舉圍困了衡州城。裴矩和大將軍鹿願前往解圍,擊敗了周師舉,之後又一路前進,收復了二十餘州,並且在這些城鎮中安置了官員,來負責當地的治理,這讓王仲宣難以再次侵犯這些地方,逐漸失去了供給,最終走向了敗亡。楊堅聽說此事之後,對裴矩大加讚賞,之後除了文書處理之後,裴矩也承擔了更多的軍事任務。楊堅對於裴矩的稱讚在《隋書》中有如下記載:

"及還報,上大悅,命升殿勞苦之,顧謂高熲,楊素曰:'韋洸將二萬兵,不能早度嶺,朕每患其兵少。裴矩以三千敝卒,徑至南康。有臣若此,朕亦何憂!'"

在隋朝開皇末年,突厥人的達頭可汗進犯邊境,裴矩跟隨史萬歲一同出征,擊敗了突厥軍隊,並且追擊百餘里,立下了大功。但是史萬歲在之後惹惱了楊堅,被處以極刑,裴矩的戰功也因此被埋沒。因此在文帝一朝裴矩的地位並沒有十分尊崇,雖然深受楊堅信任,但是卻一直沒有進入到國家的權力中心。

隋煬帝五貴中唯一在唐朝得到重用的裴矩,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隋朝洛陽城平面示意圖

在隋煬帝即位之後,裴矩又承擔了修建東都洛陽的任務,裴矩在三個月內就完成了這個規模龐大的任務,獲得了隋煬帝的讚揚。

裴矩在其政治生涯早期雖然更多地是跟著楊堅承擔文書處理工作,沒有立下太大的功勞,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裴矩卻收穫了楊堅的信任。我們知道楊堅在隋朝建立之後,對於功臣的猜忌也是十分嚴重的,裴矩能夠在文帝一朝保全自己也是依靠這一點。而且作為一名文官出身的大臣,裴矩也顯示出了自己出色的軍事才能,這樣全面的能力也為其之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隋煬帝五貴中唯一在唐朝得到重用的裴矩,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裴矩畫像

西域百事通,裴矩對於隋朝民族政策的巨大幫助

在隋煬帝登基之後,他立志於擴大隋朝的影響力,這讓他十分注意少數民族問題的處理。但是當時隋朝政府對於西域諸國的信息知之甚少,因此不能制定出有效的計劃。裴矩當時看出了隋煬帝對於民族問題的關注,他每逢西域各國使節入京,或者有商人前來做生意的時候,他就會邀請這些使節與自己攀談,藉此瞭解西域各國的風土人情。

在經過長期的準備之後,裴矩撰寫了一部《西域國記》,在裡面詳細記載了西域各國的詳細信息,雖然可能有疏漏和錯誤的地方,但這對於隋朝來說已經是十分難得的資料了。因此在裴矩將《西域圖記》獻給楊廣的時候,楊廣十分滿意,並自此開始重用裴矩,讓其處理西方少數民族問題。

隋煬帝五貴中唯一在唐朝得到重用的裴矩,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隋軍平定吐谷渾

裴矩在向楊廣介紹了吐谷渾等國的富庶情況之後,堅定了楊廣開拓疆土的信念,不久之後隋朝大將宇文述就帶兵佔領了吐谷渾的國土,這加強了隋朝政府與西域各國的聯繫,而裴矩就具體負責隋朝政府與西域各國的外交事宜。

裴矩對於隋煬帝楊廣有著比較正確的認識,他知道楊廣喜歡盛大的場面,於是在楊廣西巡的時候邀請各國使節前來覲見,並且在燕支山腳下佈置了盛大的歡迎儀式。讓當地的人民都盛裝出席,贏得了楊廣的歡心,也向西域各國彰顯了隋朝的強大國力。

隋煬帝五貴中唯一在唐朝得到重用的裴矩,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撰寫《西域國記》的裴矩

在此之後,裴矩又安排了第二次盛大的集會,在楊廣去往東都的時候,他向楊廣建議在端門街佈置盛大的集市,邀請全國各地的藝人前來,在裡面進行表演,並且在長街兩側佈置宴席。然後裴矩邀請西域各國派遣使節入京觀賞,胡人只要前來就可以隨意入座,免費食用。這樣的集會持續了一個多月之後才停止,這樣的場面讓西域各國的代表們十分震驚,紛紛將隋朝稱為神仙之國。這讓隋朝在這些國家中的威望大大提高,民族問題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此事在《隋書》中有如下記載:

"其冬,帝至東都,矩以蠻夷朝貢者多,諷帝令都下大戲。徵四方奇技異藝,陳於端門街,衣錦綺、珥金翠者以十數萬。又勒百官及民士女列坐棚閣而縱觀焉。皆被服鮮麗,終月乃罷。又令三市店肆皆設帷帳,盛列酒食,遣掌蕃率蠻夷與民貿易,所至之處,悉令邀延就坐,醉飽而散。蠻夷嗟嘆,謂中國為神仙。"

隋煬帝五貴中唯一在唐朝得到重用的裴矩,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隋煬帝時在洛陽舉辦的盛會

筆者認為裴矩能夠躋身隋煬帝時期五貴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其在民族問題上做出的貢獻,在他的努力之下,隋煬帝才確定了向西發展的策略,幫助隋朝開疆拓土的同時,也與西域各國也建立了穩定的外交關係,讓隋朝的經濟文化都得到了發展。而且其對於西域的瞭解也是其能夠在唐朝政府獲得位置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唐王朝對於西域各國也是十分重視,像裴矩這樣的西域百事通在當時還是十分可貴的。

位高權重不改清廉本色,帝王昏庸不生不臣之心

在隋煬帝執政後期,由於他連續遭遇了楊玄感叛亂,遠征高句麗等事件的打擊,這讓曾經積極進取的隋煬帝變得消沉,不再用心處理政事。這讓隋朝的權力出現了鬆動,以虞世基,裴蘊為首的隋朝重臣在這個時候開始用各種方法攫取權力,隋朝朝堂之中出現了激烈的權力鬥爭,這讓本就搖搖欲墜的隋朝政府變得更加混亂。

隋煬帝五貴中唯一在唐朝得到重用的裴矩,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隋唐時期高句麗地圖

不過在這個時候同樣身居高位的裴矩卻彷彿置身事外,只關心自己的本職工作,並沒有結黨營私,也沒有收受賄賂,在那個已經沒有監管的時候依然能夠保持清廉的本色是十分難得的。此事在《隋書》中有如下記載:

"於時皇綱不振,人皆變節,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內史侍郎虞世基等用事,文武多以賄聞。唯矩守常,無贓穢之響,以是為世所稱。"

除此之外,即使隋煬帝已經成為了昏君,可是裴矩依然沒有生出二心,對其忠心耿耿,當時楊廣不喜聽到關於農民起義的消息,因此朝中大臣也沒有人敢向楊廣進諫,只有裴矩依然向楊廣彙報軍情,得到了朝中人的敬重。因此在宇文化及等人起兵造反的時候,他們看到裴矩之後也不予加害,而是禮敬有加,這與被殺的虞世基,裴蘊等人形成了顯著的差別。

隋煬帝五貴中唯一在唐朝得到重用的裴矩,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宇文化及劇照

之後裴矩便一直跟隨著宇文化及的叛軍,後來宇文化及被竇建德擊敗,裴矩被竇建德抓獲,依然對其十分尊重,讓其擔任吏部尚書,之後更是讓他幫助制定了朝堂禮儀。不過在竇建德失勢之後,裴矩就不知所蹤。直到唐朝建立之後他才再次響應唐朝政府的徵召入朝,最終也做到了民部尚書的位置。

筆者認為裴矩在隋煬帝前往江都之後的表現。可能是其能夠得到唐王朝尊敬和任用的另一個原因。由於隋煬帝在其執政後期的表現不佳,其朝中重臣也紛紛作出了違法亂紀的事情,只有裴矩能夠在這個時候獨善其身,這充分說明裴矩是一個對自己有著嚴格要求的官員,而且他又深明大義,忠心耿耿,李淵自然也不用擔心任用他之後對唐朝政府造成不良的影響,也許高尚的品行就是他和其餘隋末重臣最大的區別吧。

隋煬帝五貴中唯一在唐朝得到重用的裴矩,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唐高祖李淵對於裴矩也十分敬重



結語

隋唐雖然是緊鄰的兩個大一統王朝,但是兩朝的政治局勢已經政治氛圍有著很大的區別。尤其是在隋煬帝一朝晚期,政治風氣以及趨於崩壞,這讓當時隋朝政府中的臣子們或多或少都被汙名化了。不過在這些人中,裴矩卻獨善其身,成為了當時難得的臣子標杆,而他的這種品行也讓他受到了唐政府的認可,成為了這個新興政權的重臣。

除了個人品性的原因之外,裴矩能夠得到唐朝政府肯定的另一個原因是裴矩對於西域諸國的瞭解。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他們平定了境內的農民起義和多股軍事力量,這樣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讓國內的潛在威脅被基本肅清,因此國家最大的威脅就是邊境上的少數民族。

唐朝政府為了處理好少數民族問題,需要一個有外交經驗,並且對異族有了解的高官,而裴矩自然是最完美的人選。因此裴矩之所以能夠在隋唐兩朝都做到高官的位置之外,除了其優秀的個人品質之外,當時的政治需求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參考文獻

1《隋書》

2《舊唐書》

3《資治通鑑》

文章內容來自益儒歷史100%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