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永字八法,一把進入書法大門的鑰匙,感謝分享轉發


相傳,北宋大書法家米芾小時候苦練毛筆字,但總是沒有進步,自己又找不出原因,非常迷茫。

一天,有一位進京趕考的書生住到了隔壁,米芾便前去拜訪,請書生指點。

書生說:“我可以教你寫字,但你得買我的紙,一兩紋銀一張。五天後寫一幅字帶過來。”雖然紙的價格貴的離譜,但他求成心切,就買了一張。

回到家後,米芾鋪開紙張,卻不敢輕易下筆。他把字帖翻來覆去的看,用心揣摩每個筆畫,還用手指、毛筆沾了水在桌子上反覆練習。

五天過去了,米芾再次落筆時,連自己都驚呆了,這字跟以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永字八法,一把進入書法大門的鑰匙,感謝分享轉發


書法必修課——永字八法

對於初學者來說,雖然勤奮練習,卻不一定有章法。寫字沒有進步,往往是因為沒有仔細研究基礎筆畫。

漢字雖多,但筆畫屈指可數,如果研究好橫、豎、撇、捺等書寫技巧,強化基本功練習,便能事半功倍。

漢字中,有一個字包含了書法中所有基本筆畫。只要將它拆分,根據書寫要領的提示,便能領悟運筆的技巧。這就是——“永”字。

書聖王羲之曾用幾年的時間,專門練習寫“永”字。因為它具備楷書的八法,只要寫好了“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寫好。

永字八法,一把進入書法大門的鑰匙,感謝分享轉發

臺灣著名書法教育家、社會教育家楊淑芬認為,“永字八法”如同一隻黑匣子,外表看上去沒什麼特別,但如果走入其中,就會發現別有洞天,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寶藏。

“永”字分為“點、橫、豎、撇、捺、鉤、挑、斬”幾個部分,如果將這八個基本筆畫熟練運用,就能化繁為簡,做到融會貫通。

看起來只是簡單一筆,但其中的書寫步驟、運筆技巧、重點要領還真是不少,需要仔細研究,認真揣摩。

永字八法,一把進入書法大門的鑰匙,感謝分享轉發

永,拆開來看包含了八個基本點畫,點、橫、豎、鉤、提、長撇、短撇、捺,每個點畫都有一個法則,即有八法。

掌握永字八法,不是單純為了寫好“永”字,而是以這個字為代表進行剖析,通過反覆練習來掌握八個基本點畫的寫法及其組合,然後再舉一反三地靈活運用到其他漢字上。

永字八法,一把進入書法大門的鑰匙,感謝分享轉發

永字八法,一把進入書法大門的鑰匙,感謝分享轉發

點為側。“側”指一種筆勢動作,用毛筆側面著紙,側鋒峻落,落筆不輕不重恰到好處,然後鋪毫行筆,勢足收鋒。與正鋒下筆落在紙上的圓點不同,這一點如巨石側立,險勁而雄踞,如鳥之翻然側下,靈動有力。

寫好一個點,看似簡單,練習起來卻很困難,角度和力度都要考慮好。點作為很多字的開筆,一落下就註定了整體走勢和結構。拿“永”字來說,這一點若落得太短促,會顯得整個字毫無氣勢,小氣而不協調,如果下筆太用力,筆畫拉得太長,又失了楷書的韻味,偏向於隸書寫法,有些不倫不類。

永字八法,一把進入書法大門的鑰匙,感謝分享轉發

橫為勒。所謂“勒”,原意是指馬韁的末端銜在馬口,取其不平不直,形狀相似。書寫橫畫講究左低右高,逆鋒落筆,緩去急回,保持“逆入平出,有往必收”之勢。

橫是最常見的筆畫,我們從“一二三”開始接觸漢字,寫了數年或數十年,很多人對這一筆的認識或許還只停留在落筆一拉即成的簡單筆畫。沒有任何變化寫下的一橫,只是一條單調的直線,缺失美感和生氣。書法最忌諱的就是刻板,橫畫一定要寫得一波三折,富有變化,切忌順鋒平過。

永字八法,一把進入書法大門的鑰匙,感謝分享轉發

豎為努。“努”是有力的意思,從小語文老師就教我們一豎要寫直,要像一個站立的人一樣,如果歪歪斜斜地站著整個人就沒有精神氣質。書寫豎畫的基本要求確實是要直,從上而下,一氣呵成,中間不能斷了。

但想把這一筆寫得漂亮,還得巧妙地將其寫得不那麼直,太挺直會顯得僵硬無力。手持毛筆,向上一縱爾後向下一躍,內直外曲,曲中見直,這樣才有挺進之勢。既要直又要不直,似乎有些矛盾,但這就是書法之魅力所在。

永字八法,一把進入書法大門的鑰匙,感謝分享轉發

鉤為趯[tì]。“趯”即跳躍之意。篆書和隸書中是沒有鉤的,楷書出現之後才有了這一筆,其位置決定了鉤是一個過渡筆畫,用於連貫前後筆畫,往往承接豎畫。豎畫拉到底,頓筆蓄力,然後猛然一躍而起,順勢出鋒。

從“永”字來看,鉤連接豎畫和後面要講的提,前面的豎畫決定了鉤的形態,而後面的提則決定了鉤的方向和角度。寫好這一筆,光是單方面講究筆勢是不行的,要縱觀整體,分析結構,每個字的鉤畫都有其獨特的、最佳的寫法。

永字八法,一把進入書法大門的鑰匙,感謝分享轉發

提為策。“策”本義是馬鞭,鞭子本來是比較柔軟的,只有提著勁兒揮出去,並將力送到末端,才能打到馬身上。所以書寫這一筆,發筆時要用力,收鋒時要得力。然後再來說“提”,這是一個表示動作的字,由下而上,具有方向感。所以寫這一畫時,其勢應向右上斜出,不能寫平了,要和短橫區別開來。

長撇

永字八法,一把進入書法大門的鑰匙,感謝分享轉發

長撇為掠。“掠”是什麼意思呢?如篦之掠發,狀似燕掠簷下。想象一下這兩個場景:姑娘家梳頭時篦子落到頭上,順著髮絲輕柔地從上往斜下方拉下去,不緊不慢,極其舒展;而小燕子掠過房簷下,飛行軌跡有弧度,其動作一定是極其輕盈的,且不失穩健。

書寫長撇要控制好力度的變化,落筆有力,稍作停頓後力道放輕,行筆漸漸加速,如以手拂物之表,出鋒輕捷爽利,同時力量也要送到,整個筆畫一氣呵成。

短撇

永字八法,一把進入書法大門的鑰匙,感謝分享轉發

短撇為啄。“啄”乃鳥之啄食,瞄準目標,又快又鋒利地下嘴,才能吃到食物。短撇的書寫也是如此,行筆要快,筆鋒峻利,落筆左出,銳而斜下,輕捷健勁。短撇雖然也是撇,但卻有別於長撇,長撇在於不疾不徐,輕盈舒緩,而短撇則更重於速度,以疾為勝。

捺為磔[zhé]。“磔”的意思是肢解,要先把整體結構理清楚,然後再不疾不徐地下刀。捺的寫法一直是個重難點,說重是因為它作為一個重要的筆畫決定著字的整體氣勢,說難是因為它要求“一波三折”,理論簡單動筆實踐卻不易,初學者往往掌握不好折的位置。

以折點劃開,捺可以拆分為兩部分,前半段由細到粗,後半段由粗到細,這無非就是運筆力度的變化過程,由輕到重再到輕。逆鋒輕落,右出後緩行漸重,到折點順勢放緩力度,至末處微帶仰勢收鋒,收鋒重在含蓄。捺腳的長短急緩視字形而定,只要多練就能做到收放自如,勢態自然。

八個點畫,循序漸進,詳實分析了用筆、行筆、力道、勁道及用墨等心法。難怪永字八法行世之後,會受到歷代不少書法家推崇。據說王羲之在“永”字上花了不少功夫,有“攻書多載,十五年偏攻永字,以其備八法之勢,能通一切字也”一說,其代表作《蘭亭集序》的開篇就是“永”字。

永字八法,一把進入書法大門的鑰匙,感謝分享轉發

練好永字確實重要,能幫助初學者充分了解毛筆特性,在短時間內熟悉楷書的基本運筆方法。當然,想要契入書法的無窮妙境,只寫這一個字顯然是不夠的,還要多分析各漢字的結構要領,勤練典型字,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