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霍光有足夠實力,為什麼不篡漢?

小學究


從漢宣帝即位至霍光去世,漢代朝政是一種二元化的政治態勢。漢宣帝劉詢與霍光為首的霍氏家族的關係,在西漢君臣關係史上頗具典型意義。漢宣帝與霍光彼此都有求於對方,政治上二人有一定程度的配合,共同推行一系列有助於穩定時局的政策;但雙方又有不同的利益訴求,暗中的鬥爭也是極為激烈的,對王朝的穩定也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影響。

(霍光)

霍光有擁立宣帝之功,然而死後不足三年 ,霍氏家族卻罹滅族之禍。 究其原因,與當時政局的複雜多變有關,漢宣帝劉詢與大將軍霍光及其家族的關係,也經歷了一個複雜的變化過程。

昭帝去世後,霍光在旬月之間廢立兩帝,可見其權勢之盛。因此初登大寶的漢宣帝,對霍光頗為忌憚,在謁見高廟時,“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漢宣帝深知,想坐穩皇位,就不能冒犯霍光的權威。因此,漢宣帝對霍光十分客氣,“光每朝見,上虛己斂容,禮下之已甚”,封霍光食邑一萬七千戶,使得霍光權勢益重。而處在風口浪尖的霍光,為表示自己不專斷國是,也有意識表現出一定的讓步。比如丞相楊敞死後,霍光謝絕了讓他出任丞相的建議,以御史大夫蔡義為丞相,表現出一副自己不專擅朝政的姿態。但是大家都知道蔡義是霍光的親信,實權還是在霍光的手中。

(漢宣帝)

漢宣帝十分注意在汲取被廢的昌邑王劉賀的教訓。劉賀所以能被霍光立為皇帝,是霍光認為他比另一個侯選人廣陵王劉胥更容易控制。而劉賀的被廢 ,也不完全在於其行為昏亂、荒淫失道,而是這個年輕的皇帝上任伊始就迫不及待的與霍光爭權。早在劉賀進京之初,他的手下、昌邑中尉王吉就告誡過劉賀,對霍光要: “事之,敬之,政事壹聽之,大王垂拱南面而已。”但是劉賀並沒有聽從王吉的告誡,急於想讓自己手下的昌邑群臣取代朝臣,這才引起霍光的警覺,促使霍光采取措施廢黜了劉賀。

至少從表面上看,漢宣帝和霍光相處十分融洽。本始四年四月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很多人都認為這是霍光專權,侵迫陰陽,天文失度造成的。但是宣帝主動站出來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又是下罪己詔,又是要求群臣奏陳自己的過失,讓地方舉薦賢良方正之士,並推行德政,素服避正殿以思過,盡最大可能消除地震給霍光帶來的消極影響。

那麼漢宣帝是不是一個沒用的老實人呢?當然不是。只不過宣帝汲取了劉賀的教訓,所以採取一種極其隱晦的手段來發展自己的勢力罷了。

漢宣帝身份特殊,他雖然是漢武帝的曾孫,但其祖父是死於“巫蠱之禍”的衛太子劉據。受到祖父的牽連,宣帝是以庶人的身份,在宮外長大的。所以宣帝即位時,朝中沒有任何可以憑藉的勢力,比帶著眾多昌邑舊臣進京的劉賀更顯得勢單力薄。在這種情況下,政事聽霍光的安排,是宣帝惟一正確的抉擇。

宣帝的帝位繼承關係,在合法性與正統性方面也都存在著極大欠缺;同時宣帝與宗室之間的關係也比較疏遠,所以他在尊崇、禮敬霍光的同時,不斷施恩宗室,以期得到宗室的認可與支持。此時的宗室雖然手上無權,但是在法統上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他們的支持,在必要時也是一股強大而重要的力量。

對於霍光的親信,宣帝也時刻不忘拉攏。車騎將軍張安世是霍光的副手,位高權重,宣帝便有意識地拉攏張安世。宣帝即位後,以定策之功將張安世的食邑增加到一萬零六百戶,將張安世的三個兒子都任命為中郎將或者侍中,張安世漸漸地與宣帝結下了君臣之誼。

對於置身於霍氏集團的包圍之中的宣帝而言,他如果需要培植絕對忠誠於自己的力量,那麼提拔自己的外戚,是一個最便捷的辦法。

宣帝即位後,霍光有意讓他的小女兒霍成君當皇后,可是宣帝在即位前便有正妻許平君。但是宣帝知道自己不能公然違背霍光的意願,於是下詔“求微時故劍”,以表明自己不忘糟糠之妻的心意。朝中大臣們讀懂了詔書後面的意思,有不少人想到一旦霍光死後,宣帝便要親自執政的,為了以後的仕途,許多大臣紛紛上書,請立許平君為皇后。由於眾議難違,霍光只得在元平元年,立許平君為皇后。

對於在“巫蠱之禍”中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那些宗室大臣和外戚們,宣帝也對他們進行平反,將他們納入到自己的陣線之中,逐漸壯大了自己的實力。

漢宣帝這種溫水煮青蛙的作法,霍光也是有所警覺的。但是宣帝每一步都邁得不大,讓霍光抓不到什麼反對的理由。霍光十分清楚政治鬥爭的殘酷,他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是一個圍繞在自己身邊龐大的利益集團。他必須抓住權力,否則這個龐大的利益頃刻間就會遭到滅頂之災。對於處在權力巔峰的霍光來說,權力是不能放棄,也無法放棄的,這是他的宿命。所以他必須對宣帝作出反制。

在宣帝為當年死於“巫蠱之禍”的祖父劉據定諡號時,霍光指使親信、丞相蔡義將劉據的諡號定為“戾”,這是一個惡諡。按《逸周書·諡法解》上的解釋:“不悔前過曰戾。”定下這個諡號,意味著朝廷對衛太子的平反是有限度的,也是變相否定了宣帝劉據這一脈在法律意義上的父子系。這種做法的好處在於,從禮制上確認了漢宣帝是昭帝的後人,在禮法上說,確保了皇權傳承系統的穩定,最為關鍵的是,不承認讓宣帝的母家和祖母家是皇室外戚,他們僅獲得了諸侯王外戚的待遇,也就不能名正言順地進入政治中心,成為宣帝的左膀右臂。這一招十分高明,任何人都找不出反駁的理由。

宣帝的母族和祖母一族當不了外戚,還不能讓霍光放心,因為許平君是名正言順的皇后,她的家人外戚身份是連霍光也無法否認的,這也是一股讓霍光不放心的力量。於是在本始三年,霍光的夫人利用許皇后臨產前得病的機會,指使女醫淳于衍暗中除掉了皇后許平君。

史載“皇后免身後,衍取附子併合大醫大丸以飲皇后,有頃曰:“我頭岑岑也,藥中得無有毒?”對曰:無有。遂加煩懣,崩。”

皇后暴斃,那些醫生全部被捕,特別是女醫淳于衍遭到連續的拷問。霍夫人把實情告訴了霍光,而霍光的反應是:“光大驚,欲自發舉,不忍,猶與。會奏上,因署衍勿論”。這段話的意思是,霍光知道自己的老婆毒殺了皇后,大驚之下,準備造反,後來想了想,又忍住了。後來他在給淳于衍定罪時,堅持醫生無罪,認為皇后死於難產,是正常死亡。宣帝見霍光如此堅持,此時自己羽翼未豐,也不敢再深究,只好放了淳于衍。

許皇后死後不到一年,霍光的女兒霍成君名正言順地做了皇后,宣帝想倚重許氏外戚的願望又成了泡影。

霍光當政之初,實行內結宗室,外聯群臣的方針,得到了大多數大臣們的支持。但是隨著漢宣帝逐漸培育自己的勢力,霍光也感到了心慌。他在輔政時,一改之間的寬鬆政策,突然“遵武帝法度,以刑罰痛繩群下”,就是不自信的表現。他殺掉了有轉投宣帝陣營嫌疑的廷尉王平、少府徐仁及左馮翊賈勝胡等人,接連任命唯自己馬首是瞻的張敞、蔡義、韋賢等人為丞相,也將一些大臣們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上。

車騎將軍張安世也是三朝元老,擁立重臣,在霍光過分集權、為政嚴酷之際,他十分擔憂霍光會對自己下手,除掉自己震懾宣帝,所以義無反顧的轉投到宣帝的陣營之中。而正是由於張安世的支持,漢宣帝才能將霍光的大女婿長樂衛尉鄧廣漢、二女婿羽林監任勝、三女婿度遼將軍範明友、姐夫光祿大夫張塑、孫女婿中郎將王漢調出京師,由張安世為擔任衛將軍,掌握長安十二門的警衛部隊和北軍。霍光見勢已至此,嘆曰“霍氏世衰,張氏興矣”。

總之,宣帝即位後,表面上與霍光相處頗為和睦,但暗中雙方的權力博弈卻相當激烈。但是宣帝擴權的手段綿密而細緻,又對霍氏家族嚴加防範,使霍光在對其心生疑忌之時,又意存希冀,讓霍光始終下不了叛亂之決心。當後來張安世、杜延年、丙吉等人都倒向宣帝時,霍光再想反叛已無可能,從而為宣帝在霍光死後,清除霍家勢力贏得了時間。


笑語千年


霍光有足夠的實力,是從得到漢昭帝的信認,鬥倒政敵以上官桀集團開始獨掌朝政。這時的霍光培育自己的親信,安插自己的親戚任朝中重職,霍光雖然培育自己的勢力,但還不夠有篡漢的實力。漢昭帝死後,霍光獨攬朝政大權,顯然有足夠的實力取而代之,為什麼不篡漢自立呢?


第一,霍光感恩漢武帝,霍光經兄長霍去病推薦入朝為官,二十年入一日謹慎敬業忠厚,得到漢武帝的認可,受令輔佐幼主漢昭帝,霍光也沒有辜負了武帝的重託,一直兢兢業業地輔佐幼主,秉政執法,以國家社稷為重。正因為秉公辦事,才得罪輔臣上官桀父子的憎恨,從這裡看出霍光是真心輔佐幼主,報達武帝重用之恩。

第二,霍光在漢昭帝的幫助下鬥倒上官父子集團後,獨掌朝政大權,開始培育自己的親信和親戚,這時的霍光可是權傾朝野,甚至控制了漢昭帝,後來昭帝死後,霍光為什麼不篡漢自立呢?我認為霍光雖然得到權力的頂峰,但是他知道前朝呂后家族是怎麼誅滅的,劉邦也有“非劉氏為王者,天下共擊之”的誓言。以霍光謹慎的性格而言,他不敢拿自己和家族去冒險,只想做一位有實力的權臣。這一點從昭帝死後,霍光立無靠山無實力的劉賀看出,他認為立了無實力皇帝好控制,自己照樣說了算,從輔佐昭帝中找到了經驗,真正當家的是自已,他也不願意落個罵名或被誅的罪名而取而代之。



總之,1,霍光不篡漢是因為報達武帝重用之恩。2,霍光也沒有哪野心的性格,他是真心當一位有實力的權臣而矣。


趣談漢史


我們提到霍光,人們通常想起商朝的伊尹,因為二人都廢立過皇帝,所以後世常常以“行伊霍之事”來指權臣攝政廢立皇帝。霍光是漢朝的三朝元老,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廢黜皇帝劉賀,立漢宣帝劉詢,他大權獨攬,權頃朝野,為什麼不取而代之呢?是因為他不敢,還是實力不夠,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呢?

要了解霍光不篡漢,就要從霍光其人談起,

出身外戚,少年得志

霍光,字子孟,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是漢武帝朝驃騎將軍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弟。有了這個實力派弟弟的平臺,從小就比別人見多識廣,所以進入朝廷,先是為郎,後又遷為侍中,後來又得顧命之託,任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長達20年,離不開他與霍去病的特殊關係。

守正出奇

守正——隨著兄長霍去病的去逝,霍光的仕途變也得艱難起來。他曾任奉車都尉二十多年,雖身為帷幄近臣,但不能參與政事,沒有實權,一直沒有得到升遷。由於失去了靠山,霍光只得規規矩矩辦事,開始變的小心翼翼,性格沉穩小心謹慎,連上朝入宮時都走同一路線,甚至停步的位置都固定不變。霍光的做法使滿朝文武十分佩服,同時也逐漸深得漢武帝的信任。

漢武帝病危之際,任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受遺沼,輔佐幼帝。因霍光掌權前的,“小心謹慎”、“資性端正”,掌政後的霍光,也正是依靠這一點,逐漸在漢中央政府中樹立了自己的威信,並得到了多數人的擁護。

出奇—— 漢昭帝駕崩時,沒有子嗣,霍光迎立昌邑王劉賀即位,但27天之後就以淫亂無道的理由廢除了他。

受儒家思想影響,忠於臣王

漢朝建立後,統治階級所面臨的主要任務是恢復生產,穩定封建統治秩序。因此,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經濟上實行輕徭薄賦。 經過漢文帝漢景帝之後,國家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迎來了”文景之治“。

漢武帝繼位後,通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統治手段,並吸收了法家、道家、陰陽家等各種不同學派的一些思想,把儒術與刑名法術相糅合,形成“霸王道雜之”的統治手段,以加強統治。而儒家思想正是適用於國家安定的狀況,讓人民安居樂業,安守本分,這與符合了當時的歷史發展潮流。


霍光深受儒家三綱五常思想的影響,而“忠”是儒家傳統的核心要義之一,在專制等級社會,“忠”往往意味著臣子無條件效忠君王。霍光可以二十年小心謹慎,謹小慎微,即是對漢武帝的知遇之恩的報答,也與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權力位極人臣,不越雷池半步

漢高祖早就說過,非劉姓不可以封王,非建功不可以封侯。霍光被封為博陸侯,這已經是最大的榮耀了,他不可能封王,自然不能加九錫行禪讓。此外漢武帝託孤之時還安排了上官桀、金日磾等人,這些人對他是一種牽制。

霍光雖然權力熏天,但畢竟不能一手遮天,不能完全掌控朝廷。霍光心裡清楚前朝呂后,雖有軍隊又實控朝政,但還是在陳平、周勃等大臣,以及地方諸侯王的聯合打擊下失敗,自己地位還不如呂后,怎麼能夠篡漢成功呢。

綜合以上,可以看出霍光雖然權力很大,但還不足以一手遮天,還有多方面顧忌,還不足以篡漢。


四哥聊歷史


霍光雖然是權臣,總覽大權,但是權臣篡權是一個歷史課題,直到西漢末年在壟斷了朝廷大權兩代數十年的時間,才被王家的外戚二代王莽攻克,而在霍光時代顯然不具備權臣篡權的條件。

首先霍光的底蘊不夠,根基太淺

霍光出身的十分低微,而且從他追隨漢武帝,到他成為西漢第一權臣,僅僅是他個人的奮鬥,也就是說,霍光是霍家創業的第一代,而不是根基深厚的類似於後來的王莽、司馬炎那樣的富二代、富三代。

霍光的老爹霍仲孺僅僅是平陽縣的縣吏,而且很可能是一個編外人士,他在工作之中,與衛少兒熱戀,並且偷嚐了禁果,生下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就是後來歷史上大名鼎鼎威震海內外的霍去病,不過霍仲孺與衛少兒沒有修成正果,後來衛少兒的妹妹衛子夫被漢武帝看上,帶入皇宮後來更成為了皇后,衛家一下子雞犬升天,衛少兒與西漢開國功臣陳平的孫子結婚,而狠狠拋棄了霍仲孺,很受傷的霍仲孺此後也回到故鄉,娶妻生子,有了自己另外一個兒子霍光。

後來成為驃騎大將軍冠軍侯的霍去病終於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利用戰爭間隙,專門去拜訪了自己的生父,不僅給老爹買房置地,還真正的認祖歸宗,而此後受到霍仲孺託付,年幼的霍光被霍去病帶到了長安,進入西漢帝國的頂級社交圈。

霍去病是霍光同父異母的親哥,是霍光的人生領路人

後來雖然霍去病英年早逝,但是漢武帝對霍光也是分外看重,而霍光本人也是心機頗深,而且霍去病去世後,他與衛家的聯繫也基本上中斷,也正是這樣的原因,他能夠後來的“巫蠱之亂”中,仍然安然無恙,並且仍受到漢武帝的信任。並最後成為漢武帝的託孤之臣。

霍光的成功,僅僅由霍去病作為引路人,剩下的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漢武帝的信任,所以霍家根基太淺。並不具備篡權的威望和實力。

其次西漢龐大的皇族勢力,仍舊是霍光不敢有非分之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西漢建立之後,漢高祖劉邦充分吸取了秦朝滅亡中秦朝皇族勢力單薄的教訓,開始大封劉姓宗室來強化皇族的力量,後來更是消滅所有的異姓諸侯王,並與臣子定下了非劉氏不得封王的白馬之盟。

後來呂后死後,在剪滅呂氏一族篡權的鬥爭之中,西漢的王朝的兩大政治派別功臣系和劉姓皇族諸侯王都起到了巨大作用,不過後來劉姓諸侯王勢力過大也引發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

漢武帝時期,後來進一步削弱諸侯國的實力,漢武帝接受大臣主父偃的建議,頒佈了推恩令,取消了諸侯王中嫡子繼承製,而宣佈諸侯王的所有兒子都有繼承權,這樣的結果導致就是諸侯國不斷變小,到西漢末年這些諸侯國已經分散,對於中央政府毫無威脅。

但是在霍光時代,推恩令雖然已經頒佈實施,但是還沒有到達西漢末年的效果,各諸侯國仍是一支龐大的政治力量,所以霍光是不敢輕視這些劉姓皇族力量的

霍光死後,儘管霍家遭到清算,但是仍被漢宣帝尊為麒麟閣第一功臣


霍光的權力完全來源於漢武帝的信任,他沒有其他的政治根基,因此沒有滅亡漢朝而自立的理由。正像後來的曹操和司馬懿一樣,雖然掌握大局,但是他們權力的來源都是打著匡扶朝廷的旗號,這也是他們為了專權尋找的所謂正義性。而沒有了這樣的正義性,他們篡權就成為眾所周知的竊國大盜。


大東北的小豆包


霍光的本族已經被漢武帝清理得差不多了,他憑個人能力再次受到漢武帝的青睞,並且被任命為輔政大臣之一。漢武帝死後,霍光迅速憑藉運氣以及手段成為漢昭帝的唯一輔政大臣,漢昭帝死後他又行廢立之事,成為漢朝實際的最高統治者。與此同時,他已經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勢力網——《漢書》記載:

自昭帝時,光子禹及兄孫雲皆中郎將,雲弟山奉車都尉侍中,領胡越兵。光兩女婿為東西宮衛尉,昆弟、諸婿、外孫皆奉朝請,為諸曹大夫,騎都尉、給事中。

下面這個名單則可以更清楚地羅列以霍光為代表的外戚勢力:

霍光之子:中郎將霍禹。

霍光之孫:奉車都尉侍中霍山、中郎將霍雲(與霍山一起被過繼給霍去病),霍皇太后(外孫女)。

霍光之婿:長樂衛尉鄧廣漢奉車都尉金賞,騎都尉、光祿大夫趙平,度遼將軍、未央衛尉範明友,諸吏中郎將、羽林監任勝,給事中光祿大夫張朔(外甥女婿),中郎將王漢(孫婿)。正是“黨親連體,根據於朝廷”。

但是霍光並沒有篡位,其最重要的原因應該在於他不想篡位,或者說時機未到,不如先做“周文王”。在霍光之前,諸呂勢力以及衛霍勢力被徹底消除,這場血雨腥風他怎能忘懷?

但是霍光也忽略了兩個最致命的問題:第一、身居高位數十年,他的手太不乾淨了,他給當今的皇帝留下了一個非常不好的印象,以至於漢宣帝每次見到他都感覺後背發涼啊!第二、自己的子孫不爭氣啊,如果有一個和他才能相似的子孫,那漢朝就真的要改名換姓了。


國史通論


確實,當時的霍光,權傾朝野,他也確實有實力篡漢。若是換成別人,恐怕漢朝真的在霍光這裡就會易主,但是霍光卻並沒有這麼做。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還要從霍光本身說起。

霍光是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市)人。大司馬霍去病異母弟、漢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漢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漢朝從漢高祖劉邦時就實行了”非劉姓不封王”,”封建功不封侯”。而霍光在漢昭帝二年就被封為博陸侯,確實風光無兩。

霍光當年在霍去病的提攜下,侍奉漢武帝20年,在後元二年(前87年),漢武帝臨終之時令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輔佐時年八歲的漢昭帝。

霍光非常感恩先帝的信任和重用,忠心輔佐。期間,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謀反,最終全部被滅了族。

從此,霍光得到漢昭帝的全面信任,獨攬大權。他勵精圖治,採取休養生息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勵農業,使得漢朝國力得到一定的恢復。

這段時期和後來的宣帝朝被合稱“昭宣中興”,史家認為西漢自文景之治後,被武帝窮兵黷武政策所耗空的國力在這段時間得到了恢復。這期間,霍光居功至偉。

元平元年(前74年),漢昭帝駕崩,他沒有兒子,霍光就迎立了漢武帝孫昌邑王劉賀即位,但二十七日之後就以其淫亂無道為由廢除了他。

霍光又從民間迎接武帝曾孫劉病已(後改名劉詢)繼承帝位。這就是漢宣帝。

漢宣帝即位初,朝廷事務的決策仍先經過霍光過問再稟報皇帝。

此時的霍光,可以說權傾朝野,獨霸朝綱。

地節二年春三月庚午(前68年4月21日),霍光病重逝世。

霍光死後沒多久,家族謀反被團滅,這是後話,不多作贅述。

霍光本人,也確實因為以上所說的獨霸朝綱,行廢立君王之事為人詬病。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忠於的那個大漢王朝。

作為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霍光不負漢武帝臨終所託,不負兄長的提攜之恩。他的初心就是扶漢室、救黎民,忠心耿耿,輔佐朝政,繼而國泰民安,他也這樣做了,不忘初衷,致力於恢復國力,使人民富足,漢朝終進入了全盛時代。

這裡插個題外話,實在是說到霍光,這件事是如何也繞不過去的。

每次讀史,到了此處就會氣憤不已,不是因為別的,而且因為霍光的老婆,演繹了教科書般的坑老公,還差點把霍光勵精圖治的那點功績也從歷史上徹底抹去。

這件事的起因,是由於漢宣帝即位後,沒有依照群臣提議立霍光之女霍成君為皇后,而是委婉的表示要立自己的元配妻子許平君為皇后,當時霍光並沒有反對。

但是霍光的繼室對女兒霍成君沒有成為皇后一事大為不滿,買通醫生淳于衍,最終毒死了漢宣帝最疼愛的許皇后。霍光得知此事後雖無比震怒,但最終還是礙於夫妻情分替其掩蓋了過去,霍成君也被立為皇后。

但是這件事,就成為了霍光斷子絕孫的最重要的導火索。

真的有病!可憐了許皇后……

為什麼我們還要插一下霍光妻子那點爛事呢?是因為漢宣帝最愛的女人被這麼算計而死,而且霍光死後其後代謀反,終被滿門誅殺。霍家做了這一件件死一萬次都不夠的蠢事,漢宣帝也最終沒有說霍光一個不好。他死後依然是那個麒麟閣十一位功臣中排位第一的國之重臣,這,也許就是歷史對霍光最好的評價,也是帝王對於霍光為漢室立下不世功業最大的認可。

霍光,對漢朝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一直都是一個善始善終的人,這在中國的漫長曆史上也是非常少見的。

一個如此老謀深算、權傾朝野,做事又心狠手辣的人,卻有著超過年輕人數倍的熱血情懷,實在是極為可愛。

說了這麼多,霍光的形象也就躍然紙上了。即使有能力,他也不會篡位,因為他奉行的正是”食君之祿,為君分憂”。

霍光有冷酷的政治手腕,不管這種政治手腕多麼被後人質疑,但是正因為他的這種無敵的政治手腕,才使得漢王朝迎來了另一個全盛時代,那個令萬世國人引以為豪的雄偉王朝才能繼續綿延下去。

漫漫黃沙掩埋了歲月,但是閃耀著光芒的黃金,卻仍然在迸發著無與倫比的輝煌,霍光的一腔熱血不會被掩埋,他正穿過歲月,讓今人看到了那個歲月的巨人,怎樣踐行著自己的信仰,開拓了偉大的功勳……


歷史是個大葫蘆


霍光有足夠實力,為什麼不篡漢?

  西漢時期的霍光,在人們的眼裡,是能與商朝大佬伊尹並稱的一代權臣,一代能臣,他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在他輔政的漫長曆程裡,曾經主持過立劉賀廢劉賀的大事,生前死後都極盡榮寵民,史上難得一見。

  霍光手裡有足夠的權力,兵力篡漢自立,但是他為什麼沒有這麼做呢?

  個人感覺和當時人們的觀念,和霍光個人的操守,有很大的關係。

  在霍光生活的時代,人們普遍認為,天下只能是劉家人的天下,皇位只能是姓劉的人來坐,其他的人靠邊站!這一點,哪怕是到了漢末三國,也依然有市場,咱們想想曹操為什麼不當皇帝就知道了。

  霍光是個相當小心的人。咱們都知道,衛氏一系的人們,從出生似乎就負有使命,比如衛子夫生太子助漢武固皇位,衛青霍去病,生來就是為了打匈奴安漢家的,霍光要幹什麼呢?他要輔佐漢昭帝,直到扶漢宣帝上位,完成衛太子一系的使命。

  霍光的小心,由來已久:

  乃將光西至長安,時年十餘歲,任光為郎,稍遷諸曹、侍中。去病死後,光為奉車都尉、光祿大夫,出則奉車,入侍左右,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謹慎,未嘗有過,甚見親信。

  霍去病對霍家人,還是很看重的,在他風光無限的時候,就把霍光這個異母弟弟安排到了漢武帝身邊,做漢武帝的侍從官,咱們都清楚,做侍從,可不是光長得好看就夠,還得有實力保護帝王,十多歲的霍光,有什麼天生異秉天授神力?沒有,明眼人都清楚,霍去病的目的,漢武帝也知道。霍光雖是榮寵無比的霍去病的弟弟,卻沒有什麼特別張揚的地方,他跟著武帝進出宮闈二十多年,從來都沒有過犯錯的時候,哪怕就是小錯,這是怎樣的一種謹慎?

  在史書上,對霍光多年的行程有一句描述,可資佐證:“每出入下殿門,止進有常處,郎僕射竊識視之,不失尺寸。”怎樣?他進出殿門,連每一步,每步走多少都掌控得一模一樣,這一堅持,就是幾十年,這功夫,幾人做得到?

  在漢武身邊的所有人,或多或少的,都會犯錯,可是,霍光在漢武一朝,平安一輩子,這份謹慎無人能及。咱們都清楚,漢武不是無能之君,相反,他雄才大略,眼光毒,心也狠,在他身邊,只有謹慎,肯定是幹不好差事的。可是霍光能被他看中做為託孤大臣,不簡單。

  後元二年春天,漢武快駕崩了,霍光淚眼婆娑,問漢武,“如有不諱,誰當嗣者?”漢武曰:“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漢武要立劉弗陵,霍光不知道嗎?其實是知道的,因為當時沒合適的人了。漢武要讓他當週公,霍光不知道嗎?霍光其實也是知道的,因為還是在很早以前,漢武就派了黃門畫者畫了一幅周公負成王成王朝諸侯的畫給霍光,可是霍光就是這麼小心,一定得問問回光反照時的漢武,確定是不是。得到肯定回覆後,他還表態自己不如日磾——估計他拍著胸脯說自己能行,漢武恐怕會交代人,把他帶到極樂世界繼續當秘書,金日磾當然也不傻,說自己是外國人,肯定不如霍光當得合適。就這樣,霍光成了大司馬大將軍,如金日磾為車騎將軍,太僕上官桀為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統統接受遺詔輔佐少主。咱們看這排名,就很能說明,在漢武帝的心中,沒有誰比霍光合適,這既是能力的肯定,也是對他人品的肯定。

  以後許多年,霍光都一直小心謹慎,哪怕是上官桀等人聯合劉旦等人一再出招,他也都一一化解。靠的,不僅是帝王的信任,更是他自身行止的不越矩。

  昭帝一朝,君臣相得。

  咱們當然都清楚廢立劉賀的過程,但是細看史書就會明白,霍光並沒有一人獨斷,而是在與眾人商議後,牽了個頭,從皇太后那裡討得旨意再行事,再扶漢宣帝上位,程序沒有問題,也是他職責所在。

  當然了,霍光活著的時候,霍家難免成了超級大樹,但是單看霍光本人,能,也忠,所以他死後,極盡哀榮。只是萬事萬物,都逃不過盛極而衰的定律。霍光死後,霍家被族誅,為什麼呢?宣帝不算毒,是霍家出了喪門星,霍光的妻子霍顯(真名是不是不重要,反正史書都這麼稱呼她)行事太不著調,她為了女兒上位毒死許皇后,還要加害太子,這就是作大死了。

簡單說幾句,祝朋友們平安,盼關注。


葉之秋


前言:

霍光是名將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弟弟、漢昭帝皇后上官安的外祖父、漢宣帝皇后霍成君的父親。他是西漢著名的政治家,一生服侍了幾代君王,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廢帝、漢宣帝,時間長達五十年。

霍去病去世之後,霍光開始得到漢武帝的重用,一直侍奉漢武帝左右。漢武帝臨終之前,任命霍光、金日磾(mì dī)、桑弘羊、上官桀為託孤大臣,輔佐漢昭帝劉弗陵。並且指定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位列四位託孤大臣之首。

後來,金日磾病逝,霍光又利用漢昭帝的信任搬倒了桑弘羊和上官桀。從此,四位託孤大臣就剩霍光一個,他得到漢昭帝的全面信任,開始專權。

漢昭帝死後,由於沒有兒子,在霍光的主持下,昌邑王劉賀繼承了皇位。後來,因為劉賀試圖削弱霍光的權力,霍光就把他廢了,另立劉病已為帝,也就是後來的漢宣帝,劉賀只當了27天的皇帝。

漢宣帝即位之後,霍光一直把持著朝政。當時漢宣帝對霍光十分的忌憚,就連霍光表示要還政於他,他也不敢接受,朝廷的事情仍舊是先讓霍光過目再稟報皇帝。當時,霍光的老婆把漢宣帝的原配妻子許平君給毒死了,也沒有受到懲罰,最後,他的女兒霍成君還被立為了皇后。

霍光死後,漢宣帝掌權,此時多年的怒火如火山迸發,霍家一族遭到滿門抄斬。女兒霍成君也被廢處昭臺宮。

霍光專權的時候,權力大到可以廢立皇帝,就連皇帝都要聽他的話。他的權力如此之大,為什麼不選擇篡位自立呢?

一、霍光沒有篡位的想法

早在漢武帝時期,在兄長霍去病的幫助下,霍光就得到了漢武帝的信任和重用,臨終前,漢武帝還將年僅八歲的漢昭帝託孤於他。

漢昭帝時期,桑弘羊和上官桀等人上書誣陷霍光,打算把霍光殺掉。但是,漢昭帝非常信任霍光,對此不予理睬,還下令對上書毀謗霍光的人追究到底。最後,為了穩定朝政和保護漢昭帝,霍光把桑弘羊和上官桀給殺了。

對於兄長的幫助和皇帝的信任,霍光是非常感恩的。所以後來雖然他把持著朝政,但他對朝廷也是盡心盡力的,並沒有禍亂朝綱。他實行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多次大赦天下,並且鼓勵農業,使得漢朝國力得到一定的恢復,國家出現了“昭宣中興”的景象。

漢昭帝去世之後,作為獨攬朝政的權臣,霍光是完全有機會自立的,但是他沒有,而是先立劉賀,後立劉病已。而且,漢宣帝即位之後,霍光還表示要還政於帝,只不過漢宣帝害怕而沒有接受。

所以,不難看出,霍光可能並沒有篡漢自立的想法。

二、霍光沒有篡位的條件

漢武帝時期就已經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早已經深入人心。而霍光作為漢朝的臣子,如果篡漢自立的話,勢必會受到很多人的反對,遭遇強大的阻力。

而且,王朝的更替一般都伴隨著昏君的荒淫無道、奴役百姓。而此時的漢朝,國家安定,老百姓安居樂業;皇帝也是勵精圖治,並沒有出現橫徵暴斂、驕奢淫逸的情況。這樣的社會環境和作為並不利於霍光篡位。只有國家大亂,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才有篡位自立的機會。

三、霍光沒有篡位的必要

霍光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廢帝、漢宣帝,時間長達50年,如果他想要篡漢自立的話,也不是沒有機會。漢昭帝死後,沒有兒子,霍光這個時候是獨攬朝政的權臣,他完全可以立一個年齡幼小的劉氏後代做傀儡皇帝,再取而代之。此時他的兒子、侄子、侄孫、女婿等,分別在朝廷擔任著不同的重要職務,而且他的外孫女又是皇后,對他篡位是非常有幫助的。

但是霍光並沒有這麼做,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上面所說的他沒有篡漢的想法,另一方面他也沒有必要篡漢自立。因為當時天下安定,老百姓安居樂業,這個時候篡位的話,先不說劉漢宗室答不答應,還有可能會激起民憤。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個時候篡漢自立的話風險非常大,弄不好還會丟了身家性命,甚至禍及家人,得不償失。而且霍光本身已經權傾朝野,控制著整個朝廷,甚至可以左右皇帝的繼位,何必冒著誅滅九族的風險去篡奪帝位呢。

總結:霍光之所以不篡漢自立,一方面是因為霍光本身就是個忠於大漢的忠臣,並沒有篡位的想法。另一方面,篡漢自立的話風險太大,在當時來說,條件還不完全具備,弄不好會招致殺身之禍。而且,霍光已經權傾朝野,權力已經夠大了,大到可以廢立皇帝,他沒有必要冒著風險去篡奪帝位。


李小新吖


對於霍光為什麼不篡位,很多人在討論霍光的心理時,認為他是權臣不是奸臣,認為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託孤大臣制約,沒有篡位的可能。其實霍光應該定位於忠臣,他是一個對漢室忠心耿耿的大臣。

  霍光是霍去病異母兄弟,霍去病是漢武帝鍾愛的戰將,一生征伐匈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徵伐匈奴勝利,回鄉認父,順便把異母弟霍光帶到長安為官,從此開啟了霍光的從政之路。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後,霍光官至奉車都尉、光祿大夫之職,已經進入漢武帝的核心領導班子。

  霍光深得漢武帝的寵愛,即使漢武帝晚年發動“巫蠱之禍”時,霍光作為衛子夫這邊的親戚,並未受到牽連,他眼看自己的表弟劉據被殺,卻依然被漢武帝的信賴。以漢武帝識人能力,如果霍光有一絲奸詐與想法,那漢武帝不可能留他。

  事實證明,霍光對漢朝很忠誠。因為霍光的出道,得益於哥哥霍去病提攜,沒有霍去病,便不可能有霍光。在哥哥霍去病忠誠威名的光環下,霍光不可能去做篡位之事。這是一個大的前提。

  先帝重託不能辜負

  剛才我們講了漢武帝託孤共有四名大臣,霍光是其一,但霍光也是託孤大臣裡最有權力的,相當於託孤大臣的帶頭人。因此,霍光感受到更多的是忠誠、道義和責任,他不可能背棄漢武帝重託而把漢昭帝趕下臺,以霍光的能力還達不到,他也沒有這種想法。

  從霍光的履歷來看,他更多是在漢武帝身邊工作,也因此得到漢武帝的厚愛。這帝臣之間的感情,只有霍光能體會到。而作為內臣,霍光更多的要維護漢室江山權威。漢武帝駕崩後,漢昭帝年齡小,霍光要做的工作首先是穩定,讓漢室江山在皇帝接替中平穩過渡。

  公元前91年,漢武帝命令宮中畫師畫了一幅《周公輔成王朝諸侯圖》賜給霍光,這幅畫的含義很深,漢武帝暗示霍光要像周輔成王那樣輔政。把霍光比喻成周公,這樣的地位提的很高,霍光不敢有一絲一毫對漢朝非分之想。

  從當時霍光的處境看,他並不是漢朝最有權力之人,雖然霍光與託孤大臣金日磾和上官桀都有聯姻關係,除了金日磾外,上官桀對霍光並不服氣,想謀殺霍光。上官桀聯合燕王劉旦,另一名託孤大臣桑弘羊,想廢掉漢昭帝,殺掉霍光,但政變計劃洩漏,霍光殺了上官桀和桑弘羊等人,終於穩定了漢室,保住了漢昭帝的皇位。可見在漢武帝死後,漢昭帝繼位未穩之際,霍光為漢武帝重託和鞏固自己的權力做鬥爭,責任使他不可能去想篡位之事。

  皇親關係不能隔斷

  如果霍光是一個奸臣的話,他有很多機會可以篡位當皇帝。比如漢昭帝死後無子,此時漢朝皇位空缺。霍光先選了昌邑王劉賀為帝,但劉賀酒色無度,沒有禮儀,霍光不得不廢掉劉賀,為漢室江山在找皇帝。此時霍光完全可以發動一次政變,宣佈自己為帝。但霍光沒做,而是選了劉據的兒子劉病已繼位。

  這一系列的變化中,霍光有大把的機會,但他都沒有去做。霍光選劉詢為帝,也是名正言順,因為劉詢是前太子劉據的兒子,與情與理當皇帝都沒有爭議。最重要的劉詢與霍光也有一層親緣關係。如果霍光想篡位,他完全可以找另外一個皇子繼位,沒必要讓劉詢當皇帝。以霍光與劉詢關係,他不可能在親情上下手。那樣霍光真就成了一個不仁不義之人了。

  並未形成強大勢力

  霍光雖然是漢朝初年最有權力的一個權臣,連皇帝繼位都能左右。但如果霍光真想發動政變篡位當皇帝,他有一定權力,放在全漢朝來說,霍光還沒有那種一手摭天的地步。漢朝很多劉姓親王,各有封國,如果霍光發動政變,各個封王必然聯合起來攻打他,那霍光的勝算不大。

  霍光雖然是權臣,但並非開國大臣。雖是權傾一時的大臣,但其威信並不能服眾,即使當了皇帝也很快會被拉下臺。這一點霍光可能看得比誰都清楚。

  還是司馬光評價的霍光最為恰當:“霍光之輔漢室,可謂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執之,久而不歸,鮮不及矣。以孝昭之明,十四而知上官桀之詐,固可以親政矣,況孝宣十九即位,聰明剛毅,知民疾苦,而光久專大柄,不知避去,多置親黨,充塞朝廷,使人主蓄憤於上,吏民積怨於下,切齒側目,待時而發,其得免於身幸矣,況子孫以驕侈趣之哉!雖然,向使孝宣專以祿秩賞賜富其子孫,使之食大縣,奉朝請,亦足以報盛德矣;乃復任之以政,授之以兵,及事叢釁積,更加裁奪,遂至怨懼以生邪謀,豈徒霍氏之自禍哉?亦孝宣醞釀以成之也。昔椒作亂於楚,莊王滅其族而赦箴尹克黃,以為子文無後,何以勸善。夫以顯、禹、雲、山之罪,雖應夷滅,而光之忠勳不可不祀;遂使家無噍類,孝宣亦少恩哉!”

  霍光是忠臣,但權傾一時,為自己家人及後代埋下隱患,後代謀取權位但無能力,最後家族被漢宣帝誅殺,但霍光的忠勳不能忘記。


跨越三八線的重逢


大家好,這裡是南嶺說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霍光,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權臣之一,常拿來和商朝的伊尹以及周朝的周公組成一對忠臣“CP”。

為求長生不老的漢武帝劉徹到達生命的盡頭後,霍光成為輔政大臣之一,武帝希冀他成為漢朝的周公能夠輔佐幼主。到漢昭帝時期,他除掉一同輔佐朝政的大臣上官桀、金日磾以及桑弘羊等人,一人獨攬朝政。

“以光為大司馬大將軍,日磾為車騎將軍,及太僕上官桀為左將軍,搜粟都尉桑弘羊為御史大夫,皆拜臣人內床下,受遺詔輔少主。”--《漢書》

權傾朝野之時,他先後廢(海昏侯劉賀)立(漢宣帝劉病已)。但為什麼不篡位自立呢?

我認為原因有三:

1、霍光是個忠於漢室的忠臣。

同位輔臣的上官桀、金日磾等被殺,看似霍光得以獨攬大權,但其實這是幾人在元鳳元年圖謀叛逆欲立武帝之子燕王劉旦為帝才會遭來殺生之禍。

“鄂邑長公主、燕王旦與左將軍上官桀、桀子票騎將軍安、御史大夫桑弘羊皆謀反,伏誅。”--《漢書》

霍光粉碎這次陰謀其實是維護漢武帝立幼子為嗣的遺詔,武帝屍骨未寒上官桀等人罔顧遺命,妄圖顛覆實為奸,霍光為忠。

漢昭帝元鳳三年,泰山有大石自協起立,上林苑的枯柳又重萌新葉。符節令眭(kui)孟認為這些異狀別有深意,他託在朝為官的友人上了一道奏疏:

“漢家堯後,有傳國之運。漢帝宜誰差天下,求索賢人,禪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週二王后,以承順天命。”。簡單的說就是要當朝皇帝禪讓給賢能之人。

這時候的漢昭帝不過是十四五歲的少年,霍光完全可以利用來為自己篡位製造條件,但他沒有,而是把晆孟抓起來處死了。

“時昭帝幼,大將軍霍光秉政,惡之,下其書廷尉,奏賜孟妄設妖言惑眾,大逆不道,皆伏誅”。--《漢書》

另外廢海昏侯劉賀之事。假使霍光真的要做篡位的事情,劉賀在位是最合適不過的,各種“不法”之事,顛覆帝王形象。霍光完全可以放任劉賀任意為之,令漢室失去民心,待到無法收拾的時候樹立仁義忠臣形象,數劉賀罪狀,命人上書行禪讓事就可。但霍光做的是僅僅27天表現出來的“昏庸”就把皇帝廢了,很明顯是為了漢室江山能有一個好的皇帝。 

“王受皇帝璽綬,襲尊號。即位二十七日,行淫亂。大將軍光與群臣議,白孝昭皇后,廢賀歸故國,賜湯沐邑二千戶,故王家財物皆與賀。及哀王女四人各賜湯沐邑千戶。”-《漢書》

2、漢武帝遺命的作用。

漢武帝年老病情越來越嚴重,考慮立嗣衛子夫皇后太子已死,燕王廣陵王兩兒子都做了很多不法之事。武帝準備立最小的兒子劉弗陵為帝,叫來了霍光,送給他一副周公揹著成王的畫,讓霍光如周公一般輔佐年幼的皇帝。

是時,上年老,寵姬鉤弋趙婕妤有男,上心欲以為嗣,命大臣輔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上乃使黃門畫者畫周公負成王朝諸侯以賜光。後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宮,病篤,光涕泣問曰:“如有不諱,誰當嗣者?”上曰:“君未諭前畫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漢書》

漢武帝的遺命給霍光定義是周公這樣的忠臣,假使霍光行不軌之事,必然會遭到唾棄和討伐。對於篡位的可能性會極大的降低。

3、朝野情況不是時機。

昭宣之時,雖然前有武帝末期造成的國庫空虛,這時候已施行漢初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在霍光的輔佐下,百姓生活比以前較為富裕,出現了中興穩定的局面。漢高祖劉邦曾留下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霍光篡位在利於漢室的情況下自然是對己不利,必然會失敗。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純屬個人看法,這裡是南嶺說史。希望答案有所幫助。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