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汉武帝之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汉宣帝),为何要灭霍光家族?

苛就辰叶玖铣


汉宣帝能够顺利地灭掉霍光家族,其实他在之前已经做好了良好的铺垫。最后灭掉霍光家族,也就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汉宣帝剧照)

那么,汉宣帝的哪些铺垫做得好呢?

一、确立自己皇帝的正统性。

汉宣帝虽然被扶起来当皇帝了,但这并不表明他就能坐稳皇位。他坐不稳皇位,似乎更有理由。一是之前有刘贺被废的例子,也就是说,汉宣帝也有可能随时被废。二是汉宣帝是刘据的孙子,刘据当年因为造反被汉武帝杀掉了。虽然很多人都同情刘据,觉得冤枉。但不管冤不冤枉,刘据造反这个是事实。也就是说,汉宣帝是出自于反叛作乱的家族。三是汉宣帝是囚徒出生,是霍光把他从一个囚徒提拔起来的。

所以,汉宣帝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确立正统性。作为正统性,他有两方面需要确立。一是确立自己作为刘家嫡传后人的正统性。二是确立汉家天下的正统性。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汉宣帝才努力为饱受诟病的汉武帝上庙乐,确立他的伟大功绩和历史地位。而汉宣帝做了这件事后,他的皇位就变得非常稳固了,不容易被霍光给废了,霍光也不敢太擅权了。同时,朝中大臣也比较支持汉宣帝了。

二、留下掀翻霍氏家族的证据。

汉宣帝掀翻霍氏家族的重要证据,就是霍光的老婆霍显毒杀汉宣帝的皇后许平君。这件事,汉宣帝当时也是有很大怀疑的。但是,他极力隐忍下来,既没有立刻追究,同时还接受了霍光的女儿霍成君,把霍成君立为皇后。

汉宣帝没有打草惊蛇的做法,让他把证据很好地保存了下来。这个证据一直留到汉宣帝想铲除霍光家族的时候。果然,当霍光死后,汉宣帝就立刻追查这件事。在证据面前,霍光家族完全无话可说。

(霍成君剧照)

三、放松了霍光家族的警惕性。

在霍光执政的六个年头里,汉宣帝一直韬光养晦,绝不和霍光对抗。就算霍光提出要还政给他,虽然他已经成年了,有独立处理政事的能力了,但是他头脑十分清醒。他明白,霍光这样做,并不是真的想还政给他,只不过想试探一下他而已。如果他当时欣然接受,那样的话,霍光一定会提防他,并因此想办法打击他。说不定会找到他的不是,像当年撤换刘贺那样,撤换他。

他不但不接受霍光的还政请求,而且还下达命令,所有要交给他看的奏章,要汇报的事情,都要先交给霍光看。霍光没有意见了,再交给他同意就是了。

霍光把他的儿子及侄儿安插在朝廷之中,同时再让他们掌控兵权,使得整个霍光家族的人在朝廷中盘根错节。就算是这样,汉宣帝也并没有做脸做色。因为汉宣帝知道,霍光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他刘病已是皇帝,只要不引起霍光家族的警惕,他要想夺了霍光家族的权,其实是很容易的。

四、把握好了铲除霍光家族的节奏。

在什么时候铲除霍光家族,节奏很重要。汉宣帝选择铲除霍光家族的节点,就是在霍光去世以后。早动手,霍光没死,会反弹,汉宣帝达不到目的。迟动手,霍光家族形成气候,就动不了了。毕竟霍光的后人与霍光是不一样的,他们更有野心,更鲁莽。所以,在霍光一死就立刻动手,是最好的选择。

(霍光剧照)

五、掌控打击霍光家族的力度。

汉宣帝力度把握得最好的,就是杀掉霍光的子侄、老婆及女儿,对霍光家族连根拔除。但是,他却肯定了霍光的历史功绩。这一点非常重要。毕竟那时候霍光已经去世,打不打击他,都无关紧要。而肯定他,却能让汉宣帝赢得一个好名声,也减小了霍光家族的反弹。

因为汉宣帝这些事情都把握得好,考虑得很到位,因此,他几乎轻松写意就解决了霍光家族的问题,可以说,这算得上是历史上皇帝铲除权臣势力的成功案例。


张生全精彩历史


刘病已灭霍光全家是霍光驾鹤西去后的事。

1.霍光生前作为权臣,对汉王朝有貌似不忠的行为。刘弗陵英年早逝后,霍光处心积虑地物色了昌邑王刘贺来当傀儡皇帝以便自己独揽大权,而刘贺年少轻狂,快马加鞭赶到京城后,不仅没对有恩于己的霍老感恩戴德,还要“励精图治”,到处安插亲信,甚至要收回霍老的兵权,这触碰了霍老爷子的底线。


所以,霍老暗中联系有实权的朝臣,经亲示皇太后——自己的亲外孙女后,把上任27天的刘贺废黜了!尽管史书上说刘贺是因为骄奢淫逸、行为荒诞而被废的,但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就事实来看,霍老虽没篡位,但对大汉皇帝任意废立,显然十恶不赦,罪不可恕;刘病已心知肚明!

2.霍光生前,霍夫人瞒着霍老爷子,毒杀了刘病已的皇后许平君;许广君是刘病已流落于民间时的结发妻子,刘病已君临天下后,霍光曾要把女儿嫁他当皇后,刘病已却向朝臣谈起了自己曾有一把宝剑流落于民间了,心有灵犀的朝臣知其意,找来了许广君,刘病已就立许广君为皇后了(故剑情深来源于此);霍夫人敢毒杀汉宣帝感情深厚的皇后,这触碰了刘病已的底线,尽管霍光没参与,但最低说明家风不正,刘病已得知真相后,隐忍不发,还接受了霍氏女为皇后,显然内心已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3.霍光死后,霍氏家族在霍夫人的鼓动下,想谋反,搞叛乱。霍夫人鉴于自己毒杀许皇后的事迟早是要败露的,到时汉宣帝绝对饶不了自己,所以,霍夫人暗中联合朝中大臣欲废除汉宣帝,另立新君。


结果,被汉宣帝先发制人,霍光家被灭族。


希望星晨58298869


这个问题也是很多人讨论,主要原因大概有三个方面:

1、霍光后人意图谋反。霍光在世时,霍光儿子霍禹、霍去病之孙霍云(霍云是过继给霍去病继承香火和爵位的)皆为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为奉车都尉,根植朝廷,霍家不仅掌控着天下兵马,还手握皇宫禁卫,尤其是皇宫禁卫,关系到皇帝的安全,虽然霍光没有反叛之心,但汉宣帝内心肯定颇为忌惮。


待霍光死后,汉宣帝为收回兵权,对部分霍家子弟进行外放,通过一系列的人事变动来削弱霍家在朝廷的权力。霍氏族人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危机感,举家忧愁之下,霍山,霍禹终于决定铤而走险,准备先下手为强。先以设宴的名义邀请朝中重臣,在席间发难诛杀政敌,然后起兵废掉皇帝。不料事情败露,霍氏被灭族。

2、汉宣帝需要巩固自己的政权。

汉宣帝的父亲和爷爷因为陷入巫蛊之祸自杀,汉宣帝从小孤苦无依,流落民间的时候还蹲过几年牢房。本身即皇帝位于他没有任何可能,汉昭帝去世后,昌邑王刘贺已经登基,后因荒淫无度被霍光联合朝臣废除,之后霍光提名刘病已,才有了后来的汉宣帝,也算是咸鱼翻身了。



而也正因为这样,加上年幼,政事上基本对霍光言听计从,以致最后霍光权倾朝野,霍家势力盘根错节。霍光死后,汉宣帝只要不想做傀儡,自然要收回大权,但手段其实相对平和,只是一系列的人事变动吓到霍氏了,以致于霍氏直接反了。

3、霍光老婆害死了许皇后。


霍光想让女儿霍成君嫁给汉宣帝做皇后。但汉宣帝不愿意抛弃糟糠之妻,于是演了一出“故剑情深”的好戏,顺利立了许平君为皇后。

霍光老婆为了扶自己的女儿上位,背着霍光找人毒死了许皇后,霍光起初是不知情的,后来知道了碍于夫妻情面帮忙掩盖过去了,虽然没有事发,想必皇帝应该心里有数。只是碍于霍光的权势和颜面没有揭穿而已。

那么既然霍氏已经造反并且已被灭族,为什么霍光还能位列麒麟阁之首呢?汉宣帝为什么没有秋后算账?



第一、霍光辅佐汉武帝三十余年,未曾出过任何差错,深得汉武帝信任,临终更是将年幼的昭帝托孤于他。


辅佐昭帝期间尽心尽力,期间大赦天下,鼓励农业,于民休养生息,国力逐步恢复,才有了文景之治后面的昭宣中兴。昭帝时期所有政策均出自霍光之手。

整个西汉经济得以从汉武帝穷兵黩武的困境中走出来,霍光居功至伟。

第二、 霍光虽然权倾朝野,大权独揽,但未曾有过不臣之心,从未想过篡权夺位。加上为人正派,出发点多是以大局为重,功在社稷百姓。家族反叛也是在其死后,与其并无直接干系。


霍氏家族的势力已经瓦解,过分追究反而不利于自己的名声,再有,汉宣帝本身也是心胸开阔之人,没有理由去为难一位过世的功臣。

第三、承认霍光,就是承认汉宣帝自己。前面有说到,汉宣帝本来只是一个流落民间的皇家子弟,没人管的流浪儿,他能成为皇帝全是因为霍光。
因此要保证霍光迎立自己的合法性,霍光的人设就不能崩,如果全盘推翻霍光,甚至会招来世人对于自己帝位合法性的质疑。


读古今社会


汉宣帝属于大气晚成。

说白一点,在市井混过的皇族,远比霍家子弟更具备政治能力。

汉宣帝:



汉宣帝从小生活在监狱中,耳染目睹的都是如何生存,如何战胜敌人的技巧,出狱之后又见识了民间疾苦,娶得平民女子,再接受正规教育,个人能力非常出众。

被霍光选择为皇帝后,汉宣帝牢固做了三件事情以确保自己的地位:

一、假意奉承霍光。甚至霍光老婆杀害原配许平君,霍光女儿多次想毒杀儿子刘奭,汉宣帝都隐忍不发,以求暂避锋芒。

霍光继妻霍显:



二、为祖父戾太子刘据追谥,同时派人查询废帝刘贺动向。就是向天下宣布,自己才是汉武帝正牌嫡子刘据唯一子孙。

三、常宿昭帝庙。汉宣帝的皇帝法统来自于叔祖父汉昭帝,所以在霍光掌握政权时期,汉宣帝常夜谒汉昭帝庙,跪坐祈福至天亮,从而掌握了政治主动权。

霍光死后,汉宣帝终于控制了政权,霍光老婆儿子发觉毒杀许平君事泄,也就企图乘汉宣帝夜谒汉昭帝庙时发动政变,挟持汉宣帝后另立皇帝。汉宣帝发现后雷霆一击,族灭霍家,并废霍成君。

霍成君:



在这里要说明,霍光继妻显出身低微,是霍光原配的媵女,甚至连姓都没有记录,后因儿子的原因被霍光扶为继妻。所以霍显、霍显儿子霍禹、女儿霍成君均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德不配位,终遭族灭幽闭。


四川達州


汉宣帝将霍光灭族是皇权与权臣斗争结果。在中国古代有这样现象,只要大臣废立皇帝成为权臣,那么就两种结局:一种是权臣及其家族篡位登基,建立新王朝如曹操家族、司马懿家族、刘裕、萧道成、陈霸先、李渊等,一种是皇权战胜权臣并将权臣家族诛杀,如汉宣帝诛杀霍光家族、汉恒帝诛杀梁冀、宋文帝诛杀傅亮谢晖等。秦始皇建立绝对皇权制度,使皇帝拥有绝对权力,这种权利在皇帝有能力掌握时候是绝对维护皇权的。但任何制度都有自己内在缺憾,绝对权力使皇权失去制约,但当皇帝没有能力掌握皇权,实际掌握权利权臣便呼之欲出。权臣一般都是趁皇帝年少无知或者王朝虚弱时,通过各种手短获得皇帝绝对权力,而皇帝此时就是牌位。当皇帝有能力有需要掌握皇帝权利时,皇权和权臣不可调和矛盾便爆发了。这就是一个你死我活的斗争,赢者通吃,失败的本人甚至整个家族甚至王朝都要跟着殉葬。所以三国演义种的曹操曹丕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是不能退缩的,只要掌握了绝对权力就不可能全身而退,要么篡位,要么灭族。


大块头看古今


霍光,字子孟,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市)人。他是西汉中叶权臣、政治家,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是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汉武帝在临终时,拜他为大将军、大司马。霍光受命辅政,被封为博陆侯。之后霍光辅佐汉昭帝,消解了上官桀拥立刘旦的阴谋。昭帝死后,霍光废立昌邑王刘贺,拥立汉宣帝即位,掌权摄政,权倾朝野。

本始元年(前73),大将军霍光向宣帝叩请还政于君,宣帝谦让再三,仍委霍光以大任,并对群臣论功行赏。本始三年(前71)正月癸亥日,皇后许平君去世。本始四年(前70)三月乙卯日,宣帝立霍光之女霍成君为皇后,赦天下。

地节二年(前68)三月,霍光病逝,宣帝与上官太后亲自临丧,并按萧何故制厚葬霍光。四月,宣帝开始亲政。因念霍光的功德,宣帝委任霍光侄孙、乐平侯霍山领尚书事总揽朝政。但他还令群臣常向皇帝报告工作,以便皇帝掌握下情。当时宣帝每五天一听事,使自己始终处于政治核心区域,并未因放权给霍家就让自己失势。

班固曾赞叹曰:"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这是将霍光比作周公旦和伊尹,赞誉不可谓不高。"

汉宣帝刘询也评价说:"故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宿卫孝武皇帝三十有余年,辅孝昭皇帝十有余年,遭大难,躬秉谊,率三公、九卿、大夫定万世册,以安社稷,天下蒸庶咸以康宁。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复其后世,畴其爵邑,世世无有所与,功如萧相国。博陆宣成侯光宿卫忠正,勤劳国家。"可为何汉宣帝最终还是要亲自埋葬立下如此功勋的家族?

其一霍光大权在握,危及皇权。司马迁说:"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霍光专权太长时间,而且多置亲党于朝廷,极大地威胁到了皇权。

其二霍光妻子霍显,毒死皇后许平君。霍显一直想让她的小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便买通御医淳于衍,在汉宣帝即位三年之后毒死了已经怀孕的许皇后,由此被汉宣帝记恨。班固所说的:" 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才三年,宗族诛夷,哀哉!"说的便是霍显。

其三霍氏家族胡作非为。霍光死后,霍显不但私自扩大霍光陵墓,大兴土木,最后还不守妇道与外人私通。霍家的家奴冯子都在霍光生前很受霍光宠信,没想到霍光一死,霍显竟与他私通淫乱。在当时流传甚广的一首乐府诗《羽林郎》中便有如下诗句:"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其子霍山、霍禹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四,霍家发动政变,意图谋反。霍光死后,宣帝已经下定决心除去霍家这一心病。起初他并没有追究许皇后的死因,而是先进行了一系列人事变动。宣帝调整了霍氏亲信的职位,明升暗降,削夺了他们的实权。眼看着大权旁落,霍家人开始有了危机感,与其让皇上灭掉自己,不如先下手为强。

霍家谋划要利用太后设宴的机会,将丞相魏相、平恩侯许广汉等召来,再让范明友、邓广汉等人用太后的旨意将他们处斩,然后废掉皇帝,立霍禹为帝。但是,这个阴谋被宣帝发现了,除了霍山、霍云自杀之外,其余霍家人均被斩首弃市。因与霍家有关联而被定罪诛灭的达数千人。

至此,这个显赫一时的家族被连根拔起。著名历史学者蔡东藩曾评价霍光道:"伊尹能使太甲之悔过,而霍光徒毅然废立,专制成事,其不如伊尹多矣!然以后世之莽操视之,则光犹有古大臣风,与跋扈者实属不同。善善从长,光其犹为社稷臣乎?"论功绩,霍光是不折不扣的大汉功臣,这足以让他走上巅峰。

司马光也曾说:"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乃复任之以政,授之以兵,及事丛衅积,更加裁夺,遂至怨惧以生邪谋,岂徒霍氏之自祸哉?亦孝宣酝酿以成之也。昔椒作乱于楚,庄王灭其族而赦箴尹克黄,以为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夫以显、禹、云、山之罪,虽应夷灭,而光之忠勋不可不祀;遂使家无噍类,孝宣亦少恩哉!"霍光虽然有功劳,但他背后的霍家却是仗势欺人、为所欲为。因而可以说,宣帝最想对付的不是霍光本人,而是飞扬跋扈的霍家。

自古权臣难以简单评价,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临危受命辅佐,拥立昭、宣二帝,延续中兴盛世,功不可没。可其废立昌邑王非人臣之礼,把持朝政总揽大权,朋党势力满天下,约束家族不利,其族人为非作歹,及至谋反,又罪不可赦。宣帝及长,自然要铲除阻碍其亲政的外戚权臣。霍光薨逝得以善终,而其族人贪恋权柄,不识时务,胡作非为,被宣帝明升暗降,再一一贬斥分化而最终一举抄没,也是他们自己的一番造化。


高会民


  第一个皇后:许平君  公元前88年或者公元前89年,许平君出生。  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年轻时在昌邑王府做事。后来武帝出游,从长安至甘泉宫,许广汉是随驾人员之一,或者出于紧张,拿了别人的马鞍放到自己的马背上。这是“从驾而盗”的大罪,本该判死刑,刘彻则让他受了腐刑。于是许广汉便做了宦者丞。公元前80年,上官桀发动政变未遂,这时许广汉正负责部索。上官桀值守的庐内有绳子数千,许广汉偏又找不到,被其他人发现。于是许广汉又被判处做鬼薪,即苦工一类职务。后来逐渐升迁,直到暴室啬夫。而这时,刘询已由祖母史良娣的娘家搬到掖廷读书。  许平君本来许配给内谒者令欧侯氏的儿子,就在结婚前夕,对方病故。  许平君与刘询(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儿子刘据的孙子)于公元前75年成婚,前74年生下后来成为汉元帝的刘奭;,同年汉昭帝驾崩,刘询被拥戴为皇帝,许平君进宫为婕妤。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在霍光家族的威逼下要求让霍成君当皇后,“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但刘询没有忘记与自己患难与共的许平君,他下了一道“寻故剑”的诏书,要寻寒微时的一把剑。朝臣们见风转舵,便都联合奏请立许平君为后。依例,皇后的父亲一定要封侯,但霍光却始终不允。后来才封了个“昌成君”。  而霍光的妻子霍显一心想让女儿成君作皇后。本始三年,许平君再度怀孕,生下一个孩子。皇后分娩之后,霍显命御用女医淳于衍(掖廷护卫淳于赏的妻子)在所进的丸药中加入附子,让许平君在坐月子时服用。许平君服用后不久毒发逝世。汉宣帝非常悲痛,追封她为“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也称少陵)。  毒害皇后事发,淳于衍被捕,霍显听说后十分惊恐,便将此事告诉了霍光。霍光无奈,只得全力遮盖此事,这才勉强过关。霍成君如愿以偿当上皇后,她飞扬跋扈,挥金如土,与许后提倡的节俭、贤德完全违背。刘询装作对她千依百顺,而霍成君也没有为刘询生下子嗣。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刘询为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葬礼。地节三年(前67年),汉宣帝封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为平恩侯,立与许平君在民间所生的刘奭为太子。霍显非常恼怒,甚至“恚怒不食,呕血”,并授意霍成君伺机毒杀刘奭。但因为太子的保姆常先试菜验毒,所以几次下手均未成功。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霍家发动未遂政变,招致族灭,霍光子霍禹,霍云,侄子霍山,妻子霍显都被杀或者自杀。八月,汉宣帝以阴谋毒害太子为由,废掉霍成君,令其迁往上林苑的昭台宫;十二年后的五凤四年(前54年)再度令其迁往云林馆,霍成君自杀。葬于蓝田县昆吾亭东。废后诏书原文: 皇后荧惑失道,怀不德,挟毒与母博陆宣城侯显谋,欲危太子,无人母之恩,不宜奉宗庙衣服,不可以承天命。呜呼伤哉,其退避宫,上玺绶有司。至此,刘询终于为发妻许平君报仇。  在刘询落难时,许平君对刘询不离不弃,当上皇后之后,细心打理后宫,而刘询能够力排众议立平君为皇后,还能为其报仇。对于许平君来说,相比班婕妤、卫子夫等人,她已是十分地幸运。  霍成君(前83年左右—前54年),西汉名臣霍光的小女儿,汉宣帝刘询的第二位皇后,史称霍皇后。本始三年(前71年),汉宣帝的元配许平君皇后被霍成君的母亲霍显毒死后,霍光将霍成君送入宫中 为婕妤,次年本始四年(前70年)正式册封为皇后。婚后帝后感情燕好(关于这一点是一个令人争议的话题,有人说宣帝这样做是在欺骗霍成君,利用她,很无耻;也有人说宣帝是忍辱负重。不论如何以宣帝当时的处境确实是迫不得已,据说霍成君也一直未有生育,此事是否和宣帝有关有争议)。霍成君由于是豪门出身,再加上有一个愚蠢的母亲,所以出手很大方,她给下人的赏赐往往很多,与许后时的节俭相比甚为悬殊。霍光的长女嫁与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为妻,而上官太后正是霍光长女的女儿,也就是说霍成君是上官太后的亲小姨。  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地节三年(前67年),汉宣帝封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为平恩侯(此前,霍光一直不同意给许广汉封侯,认为他是“刑余之人”,所以封他做了“昌城君”,但官职也是相当大的),立与许平君在民间所生的刘奭为太子,霍显非常恼怒,甚至“恚怒不食,呕血”,并授意霍成君伺机毒杀刘奭。但因为太子的保姆常先试菜验毒,所以几次下手均未成功。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霍家发动未遂政变,招致族灭,霍光子霍禹,霍云,侄子霍山,妻子霍显都被杀或者自杀。八月,汉宣帝以阴谋毒害太子为由,废掉霍成君,令其迁往上林苑的昭台宫;十二年后再度令其迁往云林馆,霍成君自杀。葬于蓝田县昆吾亭东


zkfum825


刘病已是太子刘据的孙子,巫蛊案被牵连。只有几岁的刘病已就进了监狱。本来要处死的,被人藏匿了起来。汉武帝知道错杀了,太子刘据以及党羽,不是关押就流放了。皇后卫子夫上吊自杀。汉武帝知道被人蒙骗,也有些后悔。这是有人把刘病已推出来。汉武帝让他入了宗谱。

巫蛊案影响太大,没人愿意接近刘病已。经常出去,也没有人关注。最后流落在外面了。之后认识了许平君,成了患难夫妻!

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在汉武帝死后,慢慢把持朝政。感觉新皇帝刘贺不听话,就废掉刘贺,给一个海昏侯就打发掉了。

知道在外流落的无依无靠刘病已,立他为傀儡帝。刘病已知道自己一个光杆皇帝,不是霍光的对手,只能韬光养晦。霍光要什么就给什么。不停给霍光加官进爵!

霍光要立自己的女儿为皇后。刘病已不松口。最后霍光就毒死了刘病已的结发妻子许平君。搞得隐忍刘病已差点暴走。等到霍光一死,就爆发了。找霍家讨债去了。 然后还立了许平君的儿子为储。驾崩的时候没有进祖陵,而是在郊区建了杜陵,与许平君合葬。

不过很多霍光实行比较好的政令,并没有废除。最终刘病已成了一代明君。文治超过汉文帝、武功追汉武帝。


天天爆开心


因为有昌邑王刘贺的例子在前,史书上说刘贺是骄奢淫逸,行为荒诞,但其实只是一面之词,更像是霍光的欲盖弥彰之词。

刘贺舒服日子过惯了是不假,但也绝不至于因此就被废!

解铃还须系铃人,刘贺的这出闹剧,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捧他的人叫—霍光!

高高捧起,重重摔下,霍光既然能把刘贺立为皇帝,自然是有他深思熟虑的考量的,换句话说,对于老奸巨猾的霍光来说,谁听话,谁能更受控制,谁就可以当皇帝,至于是不是你刘贺,无所谓!

坏就坏在刘贺实在是太嫩,打小诸侯王府自由野蛮的生长,让他完全不了解政治的险恶,他天真的以为当了皇帝就可以真正君临天下,一言九鼎,唯我独尊了,所以,皇帝位置还没坐热,就开始大肆的撤换原来霍光的人马,换成自己的心腹,连一点回寰的余地都没有给自己留。

这对于大权独揽得霍光来说,自然是不可容忍的,加上刘贺确实也是多有劣迹,行为礼法不端,当然,这其中也有老狐狸霍光给设的套,到不管如何,刘贺确实给人留下了把柄。

所以,菜鸟刘贺的结局也就不可避免了!

刘病己就是在刘贺悲剧后才被霍光扶立起来的,对于霍光的专权霸道岂能没有想法,只是羽翼未丰,反抗过甚反而容易成第二个刘贺,但埋藏在心底的怨恨肯定是越积越深的!

最重要在于,汉宣帝不是刘贺,所以专横过甚的霍光身后事也就不可避免了!


小哥烩史


其实算下来,霍光与汉宣帝都属于西汉时期的卫霍集团,这里面的卫霍自然指的是卫青与霍去病,而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刘病已是卫子夫皇后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孙子。

有的人认为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想要清除卫霍外戚,这个是很没有道理的,因为如果要清楚外戚,没有办法将刘据也一并清除,另外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得到器重,也是因为他是霍去病的弟弟。

如果汉武帝真的要清除卫霍外戚,是不可能让霍光成为顾命大臣的,不可能将年仅八岁的汉昭帝刘弗陵交给霍光的,主少国疑,那么霍光显然是大权在握的。

汉昭帝只活到了二十一岁就病逝了,因为汉昭帝无子,所以就从汉武帝的孙子里面去找,找到了昌邑王刘贺,刘贺是原来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刘髆的母亲是李夫人,舅舅是李广利与李延年。

为什么霍光要选择这个刘贺为皇帝,这个不大好说,因为史书没有说明这个问题,但是刘贺只当了二十七的皇帝就被废,史书给出的理由是刘贺做了太多的坏事,高达一千一百多起。

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按道理说这个刘贺这么坏,霍光应该之前就知道了,既然知道了,怎么又会迎立他为皇帝,然后又废黜他这个皇帝呢?毕竟废黜这个皇帝的风险还是十分之大的。

个人觉得有一种可能,霍光废黜刘贺,就是为了迎汉宣帝为帝的,但是在汉昭帝病逝的时候,霍光不太合适迎立汉宣帝,毕竟他是造反的戾太子刘据的孙子,所以霍光就先立刘贺,之后再废刘贺,再迎汉宣帝。

霍光死后,汉宣帝之所以要灭霍光的家族,这个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霍光的儿子们要造反,所以就被灭全族了,但是霍光并没有被受牵连,而且在麒麟阁十一功臣里,霍光仍然名列第一。

由此可见,霍光家族被灭,主要原因还是霍光子孙出现了问题,如果霍光家族像金日磾家族那样低调从事,也想七世不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