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什麼曹叡在諸葛亮死後變得頹廢且不再像以前那樣像個明君了?

雲飝颺9


公元235年正月,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僅僅才過去不到兩個月,魏國臣子們就發現魏明帝曹叡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從以前勵精圖治的明君變成了一個作威作福的昏君。這一年,曹叡32歲,他開始變得瘋狂起來,曹叡小時候就聰明過人,勤奮好學。曹操在世的時候就非常喜歡這個孫子,覺得曹叡有出息,認為他將來能把曹家的事業發揚光大。所以,曹丕活著的時候,就重點培養曹叡當接班人。

後來曹丕英年早逝,22歲的曹叡挑起了治理天下的重擔。開始曹叡沒有辜負曹操和曹丕的期望,把個魏國治理的井井有條,人人稱道,他在位的時候,並且成功地挫敗了諸葛亮的北伐,擊退了吳軍的多出進犯;還平定了部下孟達的叛亂。曹叡不僅有軍事才能,也有治國的本事,是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他即位後,改革官員選拔制度,讓能者上,庸者下。他還關注百姓生活和軍隊建設,親自下鄉過問農耕,曹叡還是個情商非常高,體恤百姓疾苦的好皇帝。曹丕在位時,為了防止皇族干涉朝政,皇族受封之後必須到自己的屬地,不許回京。曹叡即位後,表示非常想念他們,特許他們回京相聚,有必要的話還可以批准他們常住。 有一次黃河氾濫,中原遭災,曹叡還頒佈詔令允許囚犯(重犯除外)親屬拿錢把他們贖回。

公元232年,曹叡外出巡視,所到之處,對孤寡老人和貧困家庭發放救濟物品。 公元234年,曹叡覺得死刑犯太多,容易造成濫殺,不能體現法律的嚴肅性,也會冤枉無辜。因此下令對刑法進行修改,如果當事人覺得有冤,還可以通過上訴複審,減免刑罰,平心而論,曹叡的治國才幹和德行,不僅比曹丕厲害,而且也不比曹操遜色,諸葛亮之死也讓曹叡意識到人生的無常,繼而產生縱情享樂之心。諸葛亮為完成劉備遺志,數次興兵北伐,然而卻在途中去世。諸葛亮這般智多近妖的人物尚且無法掌握自己命運,不禁令人唏噓。

加之魏晉時期的玄學興盛,人們更願意放縱本性,追求風流。曹叡難免會覺得生命短暫,應及時行樂。曹叡大興土木,建太極殿與昭陽殿,又廣採眾女,縱情享樂。實際上,曹叡執政後期雖然為人詬病,但時期卻並不長。諸葛亮去世後僅五年,曹叡就去世了,曹叡後期行事雖然不是明君所為,但就他整個執政生涯而言,曹叡此人還是值得稱道的。他監製了《魏律》,平定了鮮卑,文治武功都值得稱道。若不是後期諸葛亮之死讓曹叡陡然墮落,他很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就。


尚未取名啊w


曹叡是曹魏政權的第二任皇帝,公元226年-公元239年在位。廟號烈祖,諡號明帝。曹叡幾歲時就展出與眾不同的才智。據魏書:武皇帝異之,曰:我基於爾三世矣。所以曹操選擇曹丕也有曹叡的因素。曹操把曹叡當作第三任接班人來培養。於是曹操就經常帶在身邊,每次朝會商量國家大事都會讓他參加。



公元226年五月曹丕臨終前立曹叡為皇太子。曹叡很少跟大臣往來,所以他繼位後。大臣很想知道曹叡咋樣。曹叡單獨接見了劉曄。劉曄評價:秦始皇、漢孝武之儔,才具微不及耳。

但必竟曹叡年輕,蜀漢東吳都不把他放在心上。公元226年八月東吳北伐。在公元226年至公元234年曹叡的表現堪稱一代名君。面對蜀漢北伐,曹叡親自坐鎮長安。面對東吳北伐,親御龍舟東征。對外多次打退蜀漢東吳北伐,對內修理內政。東吳名將陸遜評價:選用忠良,寬刑罰,布恩惠,薄賦省役,以悅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時。就是說陸遜認為曹叡比曹操更會用人治國,威脅比曹操在時還大。

但是從公元235年開始,曹叡就好像變了一個人。曹叡開始大興土木,廣選美女。據三國志及裴注:大治洛陽宮,起昭陽、太極殿,築總章觀。習伎歌者,各有千數。很多大臣勸諫,曹叡根本聽不進去。



但是我認為曹叡只是在這一段時間如此而已,並不是完全的頹廢不像明君。之後一段時間曹叡的表現,說明仍然是明君。例如1公元237年詔遼東將吏士民為淵所脅略不得降者,一切赦之。辛卯,太白晝見。2公元237年遣侍御史循行沒溺死亡及失財產者,在所開倉振救之。3公元238年派司馬懿率軍征伐四千裡外的公孫淵,群臣都反對講人馬太多糧草運輸成本太高。曹叡講:"四千裡征伐,雖雲用奇,亦當任力,不當稍計役費。司馬懿到了遼東,天降大雨。群臣建議召回司馬懿。曹叡:司馬懿臨危制變,擒淵可計日待也。



曹叡大興土木,廣選美女的記錄在公元235年。之後沒有類似相關記錄了。我覺得曹叡的頹廢就在這一兩年,之後就恢復原來了。但我認為跟諸葛亮死沒死並有沒關係,這只是一個巧合。何況蜀漢東吳尚在,東吳亦有大規模北伐。(公元236年一次,公元237年一次)蜀漢小規模北伐。遼東也不安份。我認為是跟曹叡的兒子接連早夭有關係。曹叡有三個兒子:曹冏公元226年十月去世、曹穆公元229年六月去世、曹殷公元232年去世。公元232年也才二十七歲正當盛年,日後也會有皇子。但是三年後曹叡心恢意冷了。據三國志明帝紀:公元235年八月立皇子芳為齊王,詢為秦王。曹芳、曹詢都不是曹叡的親生兒子。而且藩王兒子,收養在宮中。說明他對自已再能有皇子已經不抱希望。任何一皇帝都想把皇位傳給親生兒子的。所以我認為曹叡在這段時間才會頹廢。過了一段時間曹叡接受了現實,但心中始終有個坎。

曹叡三十五歲就掛了,我認為也許跟接連喪子之後又沒有兒子有關。只能傳位於養子。於是沉醉於酒色,色聲犬馬之中。時間一久把身體搞垮也了。主要還是跟其心態有關。從公元235年至公元239年,短短四年身體就垮了。像漢武帝寧可三天不吃飯,不可一日無女人。一樣活到近七十。像阿斗自諸葛亮死後,沒人能鎮得住他。廣選妃子、增廣聲樂、頻遊觀。一樣了六十多。


小鴻哥


大家好,我是白齊光一個熱愛歷史的學生。下面由我來回答

曹叡是曹魏政權的第二任皇帝,公元226年-公元239年在位。廟號烈祖,諡號明帝。曹叡幾歲時就展出與眾不同的才智。據魏書:武皇帝異之,曰:我基於爾三世矣。所以曹操選擇曹丕也有曹叡的因素。曹操把曹叡當作第三任接班人來培養。於是曹操就經常帶在身邊,每次朝會商量國家大事都會讓他參加。

公元226年五月曹丕臨終前立曹叡為皇太子。曹睿很少跟大臣往來,所以他繼位後。大臣很想知道曹睿咋樣。曹睿單獨接見了劉曄。劉曄評價:秦始皇、漢孝武之儔,才具微不及耳。

但必竟曹睿年輕,蜀漢東吳都不把他放在心上。公元226年八月東吳北伐。在公元226年至公元234年曹睿的表現堪稱一代名君。面對蜀漢北伐,曹睿親自坐鎮長安。面對東吳北伐,親御龍舟東征。對外多次打退蜀漢東吳北伐,對內修理內政。東吳名將陸遜評價:選用忠良,寬刑罰,布恩惠,薄賦省役,以悅民心,其患更深於操時。就是說陸遜認為曹睿比曹操更會用人治國,威脅比曹操在時還大。

但是從公元235年開始,曹睿就好像變了一個人。曹睿開始大興土木,廣選美女。據三國志及裴注:大治洛陽宮,起昭陽、太極殿,築總章觀。習伎歌者,各有千數。很多大臣勸諫,曹睿根本聽不進去。

但是我認為曹睿只是在這一段時間如此而已,並不是完全的頹廢不像明君。之後一段時間曹睿的表現,說明仍然是明君。例如1公元237年詔遼東將吏士民為淵所脅略不得降者,一切赦之。辛卯,太白晝見。2公元237年遣侍御史循行沒溺死亡及失財產者,在所開倉振救之。3公元238年派司馬懿率軍征伐四千裡外的公孫淵,群臣都反對講人馬太多糧草運輸成本太高。曹睿講:"四千裡征伐,雖雲用奇,亦當任力,不當稍計役費。司馬懿到了遼東,天降大雨。群臣建議召回司馬懿。曹睿:司馬懿臨危制變,擒淵可計日待也。

曹睿大興土木,廣選美女的記錄在公元235年。之後沒有類似相關記錄了。我覺得曹睿的頹廢就在這一兩年,之後就恢復原來了。但我認為跟諸葛亮死沒死並有沒關係,這只是一個巧合。何況蜀漢東吳尚在,東吳亦有大規模北伐。(公元236年一次,公元237年一次)蜀漢小規模北伐。遼東也不安份。我認為是跟曹睿的兒子接連早夭有關係。曹睿有三個兒子:曹冏公元226年十月去世、曹穆公元229年六月去世、曹殷公元232年去世。公元232年曹睿也才二十七歲正當盛年,日後也會有皇子。但是三年後曹睿心恢意冷了。據三國志明帝紀:公元235年八月立皇子芳為齊王,詢為秦王。曹芳、曹詢都不是曹睿的親生兒子。而且藩王兒子,收養在宮中。說明曹睿對自已再能有皇子已經不抱希望。任何一皇帝都想把皇位傳給親生兒子的。所以我認為曹叡在這段時間才會頹廢。過了一段時間曹叡接受了現實。

曹睿三十五歲就掛了,我認為也許跟接連喪子之後又沒有兒子有關。只能傳位於養子。於是沉醉於酒色,色聲犬馬之中。時間一久把身體搞垮也了。主要還是跟其心態有關。從公元235年至公元239年,短短四年身體就垮了。像漢武帝寧可三天不吃飯,不可一日無女人。一樣活到近七十。像阿斗自諸葛亮死後,沒人能鎮得住他。廣選妃子、增廣聲樂、頻遊觀。一樣 活到六十多。


龍帥林vlog


其實曹叡和孫皓很類似,在上位之初走的都是明君的副本,但走著走著,這性質就變了。今天邏輯文史姨不想從“國際形勢”分析他們的變化,咱們就從二人少年的經歷開始聊聊吧。

孫皓本沒機會當皇帝,但無奈孫休短命,又無合適的繼承人,所以廢太子孫和的兒子孫皓又被扶正。孫和也是個可憐的人,排老三的他本來也可以無憂無慮的當個小“藩王”安然的過一生,但是二哥孫慮與大哥孫登先後病亡,孫和就成為了孫權最合法的繼承人。但孫權估計怕孫和也有個三長兩短,所以就給了四兒子魯王孫霸同樣的培養模式,漸漸地,孫霸有了其他想法,就開始公然和孫和爭奪太子之位,一時間東吳內部大亂。二宮爭鬥也牽扯了超多的人,最終孫霸被殺,孫和被廢,大位歸在了孫亮手裡。

也就是說,孫皓的童年,並不幸福。孫和本為太子,卻一再的被懷疑,被孤立,孫皓可是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的。所以等到他上位後,估計他滿腦子想的都是復仇,可仇人都被孫休叔叔清理的差不多了,那麼從小沒怎麼受過恩寵的他在大成之位自然要儘可能享受。為了讓自己的地位穩固,孫皓自然在尚未初期還是遍施仁政的,等到自己的地位鞏固後,一個貪淫,嗜殺的孫皓,就出現了。

孫皓有多殘忍這裡不一一敘述,有分享見奇葩的事兒吧。孫皓不喜歡別人直視他,誰敢看他就挖誰眼睛,所以在上朝時文武百官都低著頭,一副參加追悼會的感覺…

而曹叡,也有著和孫皓類似的經歷。

我們知道曹叡的母親是甄氏,起初是袁家的媳婦,後被曹丕所納。咱們不要懷疑曹叡的DNA,人家就是曹丕和甄氏的孩子無誤。甄氏是個才女,身上有著文人的特有的那種憂鬱,但曹丕是帝王,有個三宮六院很正常,漸漸地曹丕對甄氏有所冷落,甚至稱帝后都沒有把他帶回許昌,而是更寵更為機靈的郭女王。於是甄氏就發出了抱怨,但我們不知道甄氏究竟抱怨了什麼內容能讓曹丕將其賜死。並且曹叡也不再受曹丕的疼愛。此時曹叡也十七八歲了,在那個年代不算是小孩了,我想對於他父親的做法,曹叡是不能理解的。

最終由於種種原因,曹叡還是上位了,上位之初任人唯賢,大肆放權,等到時局稍微穩定點後,曹叡就大興土木,廣採重女,最終年紀輕輕就倒下了。所以曹叡的變化,多少也和少年時期的經歷有關,這種以歡愉的方式去彌補童年陰影,醫學上有個專有稱呼叫啥來著我忘了。


悔不該耽於逸樂,至有今日…


邏輯文史游


曹叡乃曹丕之子,曹魏政權第三任帝王。他從小便被曹操寄予厚望,認為他可成大事。曹叡繼位後,果然勵精圖治。不僅多次抵禦蜀吳的進攻,還在政治和文化方面頗有建樹。

如此明君,卻在諸葛亮死後一改之前的行事風格,變得驕奢淫逸起來,這是為何呢?

諸葛亮一死,君主無能臣輔佐,群臣無能臣統領,蜀漢極可能不攻自破,曹叡也就失去動力。蜀漢君主乃是劉禪,他性情軟弱,又無見地。繼位之初,蜀國的大事小情,幾乎都是諸葛亮決斷。劉禪無帝王之姿,必須要有諸葛亮這樣的能臣在旁輔佐,否則很有可能做亡國之君。諸葛亮逝世後,蔣琬費禕等輩雖然也精明強幹,但終究不如諸葛亮足智多謀。君主平庸,又缺乏賢人輔佐,如此一來,蜀漢滅亡只是早晚而已。

蜀漢群臣矛盾重重,在諸葛亮威壓之下尚且和睦,諸葛亮一死,蜀漢內部就會分崩離析。劉禪剛剛繼位時,國內就叛亂四起。牂牁郡太守反叛,夷王高定又起兵。諸葛亮平定叛亂,又與東吳交好,這才讓形勢稍微穩定下來。就算是沒有不臣之心的部下,也各為利益,相互算計。魏延與楊儀早有矛盾,魏延又脾氣火爆,兩人更是水火不容。諸葛亮與劉備都是惜才之人,所以多為其調解。諸葛亮去世前,將部分權力交到楊儀手中。魏延不服,又無人可以再壓制他,他與楊儀短兵相接,最終被殺。群臣不和,無德高望重之輩壓制,久之便會生亂。曹叡不必過分忌憚蜀漢,自然也就變得頹廢起來。

曹叡認定諸葛亮死後自己可一統天下,心中難免自大,行事也會狂放。曹魏的政敵乃是蜀吳。吳國多次對魏作戰,但都以失敗告終。其後。孫和又與孫霸爭當儲君,內亂不止。曹叡也就越發不將東吳放在眼中。而蜀國又因為諸葛亮之死而有分崩離析之患。如此一來,曹叡統一天下指日可待。曹叡年僅三十歲左右,就有可能完成其父輩終其一生都未完成的事業,難免內心自得。

諸葛亮之死也讓曹叡意識到人生的無常,繼而產生縱情享樂之心。

諸葛亮為完成劉備遺志,數次興兵北伐,然而卻在途中去世。諸葛亮這般智多近妖的人物尚且無法掌握自己命運,不禁令人唏噓。加之魏晉時期的玄學興盛,人們更願意放縱本性,追求風流。曹叡難免會覺得生命短暫,應及時行樂。曹叡大興土木,建太極殿與昭陽殿,又廣採眾女,縱情享樂。實際上,曹叡執政後期雖然為人詬病,但時期卻並不長。諸葛亮去世後僅五年,曹叡就去世了。

曹叡後期行事雖然不是明君所為,但就他整個執政生涯而言,曹叡此人還是值得稱道的。他監製了《魏律》,平定了鮮卑,文治武功都值得稱道。若不是後期諸葛亮之死讓曹叡陡然墮落,他很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就。


鄧海春



看到這個問題時,我們首先要清楚的是曹睿的身份。曹睿即魏明帝,字元仲,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第二任皇帝(從曹丕繼位算起)。年輕時的曹睿相貌俊美,十分聰慧,博聞強識,才能讓人驚異。其祖父曹操更是因其的才能對其倍感喜愛。而曹睿在曹丕死後繼位前期也沒有讓曹操失望。但是為何其在諸葛亮死後就變得頹廢且不再像個明君了呢?個人認為有以下四點原因。


第一,從曹睿母親的死對其的重大打擊角度來分析。

據《三國志·魏書·明帝傳》記載:

帝生數歲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異之,曰:“我基於爾三世矣。

並且再每次與大臣舉行宴會時,曹操都會帶著曹睿"與侍中近臣並列帷幄。"由此可見曹睿在扒拉心中還是一個比較優秀的繼承者的。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曹操選擇曹丕當作下一任繼承者就包含了想讓曹睿做第三任魏主的意思。


但是為何曹睿在後期又會性情大變縱情享樂呢?如《三國志》所言:

文帝以郭後無子,詔使子養帝。帝以母不以道終,意甚不平。

因曹丕無子,將曹睿過繼給郭後撫養。但曹丕卻因郭後詆譭賜死生母甄氏,導致其不得善終。想必曹睿內心也是記恨文帝(曹丕)的。但甄氏死時他尚年幼,面對文帝與郭後毫無抵抗之力,自然會隱忍不發。但當他做了許久的皇帝時,根基較穩,多年的積怨一朝爆發,有此放縱行徑亦不足為奇。


第二,從曹睿生活習性、性格改變的角度來分析。

人都是會變的。從前曹睿因郭後對其不喜,未當上太子之時只能時時刻刻小心謹慎,遵守禮儀。以自己的聰慧仁愛來贏得曹丕的喜愛。但曹丕死後,曹睿做了皇帝,無人約束,他的本性自然也就暴露無遺了。大興土木,廣招妃嬪,生活奢侈,不知節儉。而曹魏大臣中大多數人又屈服於曹睿的"王位繼承者"的光環,使得曹睿更加放肆。


曹睿其實本人是非常有能力的,不然也不會有率軍大敗蜀軍,逼得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功績。但是在此時與曹魏對敵的蜀漢一大謀士諸葛亮已死,諸葛亮死後,自然削減了曹魏政權的來自外部的壓力。而卡在曹睿嗓子眼裡的那塊石頭也自然就落了地,因此曹睿自然會比之前更加的放縱自我,日益頹廢最後成為昏君。


第三,從曹睿的一意孤行不聽忠臣勸諫的角度來分析。

由《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五回可知,曹睿降旨大土木興建芳林園,而忠臣司徒董上表勸諫之時,曹睿卻大為惱怒說:

董尋不怕死耶"。仍下令大興土木,耗費了國家錢財,導致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困苦。

這與其之前的面對曹丕時的"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的仁愛表現大相徑庭。

而此時的曹睿不聽忠臣勸諫,縱情放肆,又怎麼會是明君所為呢?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曹睿卻下令斬首勇於勸諫敢進忠言的太子舍人,讓一眾臣子寒心,之後又怎麼會有人再為曹魏的安危所擔憂呢?


第四,從曹睿身體狀態不好,有可能預見到來日不多的角度來分析。

據《三國志》記載我們不難知道,曹睿繼位時年僅12歲,而其在位後期又大肆甄選民女。雖然此時曹睿正值壯年,但卻因為其的驕奢享樂身體早已被損壞,之後再加上曹魏連年征戰,國力不如以前,國庫也面臨著空虛,大臣們又紛紛的給曹睿上折陳述其中的弊處,導致曹睿的身體狀況大不如前。


而其之後卻愈來愈放肆的行為也昭示著他並沒有聽從忠臣義士的勸告,變得越來越頹廢,越來越失去民心。此時的曹睿或許已經預料到了自己已經時日無多,不再像他年幼時有那樣謹守禮法,一心為民,想做個賢明的君主了。而諸葛亮之死更讓曹睿失去了壓力,不再擔心魏國的後路,日益成為驕奢淫逸之人。


由上文提到的內容我們不難知道,曹睿自身其實只有打仗之勇,卻無治國之能。他視諸葛亮為生平大敵,而諸葛亮一死,他也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變得日漸頹廢,最終敗壞了曹魏的根基。而糾其根本,曹睿正是失去了軍事上來自諸葛亮的壓力,才會變得如此昏庸。由此觀之,壓力即是推動一個人不斷前進的動力,正是有壓力的推動,我們才能不斷的前行,風雨無阻。

你是如何看待曹睿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曹叡是魏國的第二位皇帝,其文韜武略,開疆拓土,痛擊異族。曹叡在前期為帝時的所作所為,絲毫不差於曹操。但可惜,後期的曹叡性情大變,他的一系列舉動使得他前期的英武形象盡毀。更主要的是,他還把司馬懿這個冢虎任命為輔佐大臣。

那曹叡為何會前後像變了個人呢?

其一,病情的惡化。有關資料記載,在景初二年(238年),曹叡的健康開始惡化。雖然史書對曹叡的身體情況就簡簡單單的一筆帶過,但是通過“健康開始惡化”這幾個字眼,不難猜測出,曹叡應該是換上了重大疾病。

再通過曹家上下幾代的健康情況,可以發現,曹操66歲逝世,曹丕40歲逝世,曹叡36歲逝世,而曹操和曹丕的兒子,大多數都為早夭和病逝。所以,曹家應該攜帶著某種遺傳病史。

曹叡在知道自己得病,並且無藥可醫後,便開始了放縱自己,大興土木,招納天下女子,想在有生之年盡情縱樂。

其二,渴望神靈的保佑。皇帝,是最惜命的一個物種。他們喜怒無常,又渴望長生不老。所以,他們既是最為明智的那一堆人,也是最為荒唐和愚昧的那一小撮人。

在《三國志·魏書·明帝紀》曾記載這麼一件事,說是在壽春有一農戶人家的妻子,自稱是天神所派到凡間的使者,應當居住在皇宮中,為帝家(天之子)祛災辟邪,納福增壽。而她所調製的符水,只要給病者喝下,都能痊癒。

曹叡得到這個消息後,十分激動,認為自己的病終於有救了,便把這個女子請到皇宮中,為她在後宮中大造宮殿,大肆褒獎她的才能,對她十分的寵愛。

因為當時的三國可是流傳著很多神仙的蹤跡,甚至漢末還流傳著三仙,如南華老仙,仙人左慈,以及太平道人于吉,等。這三個仙人在漢末可謂是頻頻出沒,世上流傳著各種的小道消息。其中的左慈更是有“擲杯戲耍曹操”的事蹟。

所以曹叡聽到壽春仙女的這個消息後,十分的激動,並沒有過多的懷疑。可惜終究打水一場空,當曹叡病情逐漸惡化之後,喝了這位神女的符水,並沒有得到好轉,為之大怒的曹叡只能把她給殺了。

其三,大敵已死,功德圓滿。諸葛亮可謂是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人的仇敵。諸葛亮自南陽入蜀後,便大刀闊斧的輔佐劉備,硬是把流浪的劉備打造成一位匡扶漢室的蜀漢皇帝,他的才能一度令得曹家三代人為之頭疼。

終於,這位曹家的世敵在青龍二年(234年)四月的第五次北伐中逝世於五丈原,聽到這個消息的曹叡終於洩了一口氣。因為沒有諸葛亮的蜀漢,在曹叡這位雄心大略的皇帝眼裡,就是一個軟弱的綿羊,隨時待殺。

而後,曹叡開始了政治上的變革,以及開始大權獨攬。在內發展經濟,大事生產,鼓勵生育,罷黜庸才,擢拔心向曹魏的有功之人。對外,他任用司馬懿,胡遵等人,討伐蜀國和吳國,甚至是派人刺殺鮮卑首領柯比能,穩定了北疆,同時又討伐遼東,打破燕軍,殺死公孫淵,收復遼東。

總而言之,在健康沒有惡化之前的曹叡,可謂是一個雄心大略的皇帝,文韜武略,他的一生功績完全不低於曹操。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僅在位13年的曹叡,便病逝於洛陽。


韶華傾夢


秦始皇晚年由於沒有確立繼承人,自已去世後導致秦朝內亂,難道秦始皇不是明君嗎?漢武帝晚年,寵信酷吏小人,導致巫蠱之禍發生,不僅害死了自已的太子,還害死了自已的皇后及眾多的功臣,難道漢武帝不是明君嗎?

衡量一個皇帝是否明君?是要看他是否能夠分辯忠奸善惡,是否能夠掌控朝政,是否能夠控制權力,是否能夠用人唯賢,這才是最重要的。



魏明帝曹睿一直就是個明君,直到他去世前一刻,才犯了糊塗,聽信了劉放和孫資的妄言,立曹爽和司馬懿為託孤大臣,最終導致司馬代魏,這是曹睿要負的唯一責任。

曹睿23歲即皇帝位,剛過弱冠之年,雖然他的父親曹丕給他留下了四大輔臣:曹休、曹真、陳群、司馬懿,兩位宗親+2位士族,而且重要的是四人資歷是差不多的,但是沒多久,曹睿就做到了政令由自已發出,讓四輔臣形成虛設。



曹睿即位之初,江東的孫權就趁曹丕去世,曹睿即位政局不穩之機發兵攻魏,曹睿準確的判斷出孫權只是佯攻而已,沒有派出援軍,而是僅僅讓治書侍御史荀禹趁前往前線慰勞戍邊將士之初,徵發沿途郡縣之兵,就擊敗東吳軍隊。

曹睿即位之後的頭幾年中,是曹魏政權處於外部環境最惡劣的幾年,東南有孫權,西南有蜀漢,西北有鮮卑和烏桓崛起,東北有公孫氏,全部是虎視眈眈注視著年輕的曹魏帝國,而正是曹睿一步一步的化解危機,讓曹魏的外部環境極大的改善。



正因為敵人的存在,才讓曹睿對於政事如此勤勉,上進,不敢有絲毫的怠慢,而在所有敵人中,蜀漢的諸葛亮無疑是最大威脅。

蜀漢的實力並不是最強的,為什麼諸葛亮是最大的威脅呢?

是因為諸葛亮與曹魏為敵的決心最堅決,與曹魏開戰的態度最堅定,蜀漢以漢朝延續自居,立志要首先消滅曹魏,先不論蜀漢是否有這個能力,但諸葛亮無疑有這樣的決心。



相反,江東的孫權無意北伐中原,僅有的幾次北伐,也只是走走過場,很少有更進一步的舉動,就連機會最大的石亭之戰,江東本有機會擴大戰果,無奈由於江東保守的立場,不願意擴大戰爭規模,反而沒有更大的機會。

西北的鮮卑和烏桓等外族,由於鮮卑首領柯比能的崛起,越來越接近統一鮮卑各部,也給了曹魏不小的壓力,並且諸葛亮還在北伐中曾拉攏柯比能從西北牽制曹魏,配合諸葛亮北伐,但在最初,柯比能的實力還不強。



遼東的公孫氏對於曹魏的態度是時降時叛,但由於地處偏遠,對於曹魏的威脅倒不是很大,曹魏對於遼東主要也是安撫。

縱觀曹魏周邊的敵對勢力中,唯有諸葛亮的威脅最大,因此在曹睿即位的頭幾年中,最大的敵人是諸葛亮,反而不是實力最大的孫權,因為曹睿明白,孫權無意北伐,無意統一,只是搶搶地盤而已,只有諸葛亮是曹魏最大的敵人。



從228年到234年的六年中,諸葛亮五次北伐,給曹魏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和威脅,尤其是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完全是出其不意,誰也沒有想到,經歷關羽兵敗被殺失荊州,劉備夷陵大敗之後的蜀漢,還有能力發動主動攻擊,以至於曹魏關中防備都開始鬆懈。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曹睿顯示重視,特意坐鎮長安,離前線如此之近的地方,從容指揮,努力調度,在張郃擊敗馬謖後,曹魏粉碎了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



接著諸葛亮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北伐,都被曹魏一一化解,等到234年諸葛亮病死於北伐的軍中時,曹睿終於散了一口氣,最大的敵人終於死了,曹睿緊繃了6年的神經終於放鬆下來。

能理解彈簧被壓得緊緊的很長時間後,突然放鬆的狀態嗎?就和曹睿得知諸葛亮去世後的消息是一樣的情況,當時曹睿的心中一定是這麼想的:

諸葛亮啊諸葛亮,你壓了我6年了,害得我一天到晚也不敢放鬆,弄得我都得了高度緊張病,現在你終於死了,我曹睿再也不怕任何人了,終於可以好好的放鬆,好好的享受一下了。



諸葛亮去世後,司馬懿曾向曹睿建議,發兵攻打蜀漢,一舉消滅蜀漢,但是曹睿卻沒有聽從司馬懿的建議,而是認為時機不成熟,也許並非是時機不成熟,而是曹睿有其它的想法。

於是曹睿開始享受,開始大興土木,大修宮殿,修洛陽宮、昭陽殿、太極殿,建總章觀,曹睿大興土木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為了自已以後的享受,最終的結果就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並且大臣的勸諫,曹睿也不聽,其實曹睿也不容易,當了幾年皇帝,一直處於與外界開戰的狀態,神經緊繃,好不容易才有個機會,曹睿總得放鬆一下。



同時曹睿開始沉迷酒色,但曹睿並沒有放棄政務,在享受的同時,曹睿派刺客刺死了幾乎要統一鮮卑各部的柯比能,解除了曹魏西北邊境的威脅,派司馬懿遠征遼東,殺了公孫淵,平定了遼東,解除了東北邊境的威脅。

西南邊境自從諸葛亮死去後,蜀漢基本上沒有像樣的北伐,甚至沒有北伐,反而是曹魏在曹真的建議下有一次南征蜀漢的行動,但由於天氣原因導致失敗,而曹魏的西南邊境也暫時解除威脅。

東南的孫權,在諸葛亮去世後,曹睿在位前,再也沒有一次像樣的北伐,孫權在忙於內政,曹魏東南邊境的威脅也暫時解除。



曹魏政權的外部威脅基本上全是在曹睿在位期間解決的,曹睿可以說是曹魏政權解除外部威脅功勞最大的皇帝,當威脅解除後,剩下的是什麼呢?是享受和安逸。

人都是如此,哪怕是皇帝,人一旦失去壓力,就失去了動力和上進心,曹睿就是如此,但並不是說曹睿不是明君,他同樣是明君,只是與之前的狀態有些不同了,現在安於享受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這個說法是不對的。

第一,曹睿並沒有頹廢,他只是窮奢極欲,而且從當皇帝始,就熱衷於大興土木;第二,曹睿的窮奢極欲,與諸葛亮之死毫無關係;其三,拋開曹睿的個人興趣不論,他一直是個明君。

與秦皇、漢武相類似,曹睿在個人生活上窮奢極欲,對大興土木情有獨衷。

上臺伊始,曹睿便開始大造宮殿以及母親甄氏的陵園。司徒王朗上書勸諫,勸說節省民力財力,曹睿非但沒聽,還在洛陽興建皇室祭廟,花了三年多時間才修好。

公元232年(太和六年),曹睿最疼愛的女兒曹淑夭亡。這段時間他心情低落,遂從洛陽移駕許昌,重修許昌皇宮(當年漢獻帝的皇宮),建景福殿、承光殿。

在許昌宮之後,曹睿又興修規模更大的洛陽宮,這座宮殿主體是昭陽殿、太極殿,並築一座高達十餘丈的總章觀。為了這個龐大的建築,徵調四周民夫,導致農田拋荒,無人耕種。

對此,司空陳群上書進諫,指出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會動搖國家根本。曹睿不以為然地答說:“帝王之業與帝王宮殿是並行不悖的,等到把敵人消滅之後,就不會大興土木了。”

曹睿畢竟是聰明人,道理他能不曉得嗎?只是慾望戰勝理智,無法剋制。陳群是先帝指定的輔政大臣之一,說話的份量較他人為重,曹睿雖不能全盤接受,也不能不給他點面子,稍稍壓縮下建築的規模。不過,對於建宮殿,曹睿確實像著魔一般,遇到這種有美學品味的皇帝,確實非百姓之福。

宮殿建築始終是曹睿與臣僚之間最大的問題。

在所有大臣中,反對最力者,當屬少府楊阜。楊阜寫了一道言辭激烈的奏摺,大意是說:以前堯、禹、商湯、周文王、武王這些名君,所居的宮殿都很簡單。夏桀、商紂、楚靈王、秦始皇這些的暴君大造宮臺,結果國家很快就完蛋了。陛下只關心自己的宮殿臺閣,勢必會顛覆社稷、禍害國家。最後他說,倘若我一死能補救萬分之一的過失,就算死而不朽,我已輕輕敲著棺木,沐浴更衣,等待陛下的誅殺。

這叫死諫。豁出命去。

不過,曹睿沒殺他,反而被他感動,親手寫了詔書安慰他。

玩藝術本身不是缺點,但耗費國家民力財力讓皇帝一人玩藝術,這就很糟了。


拋開這點來看,曹睿治政總體上還行。陸遜曾這樣說他:“選用忠良,寬刑罰,布恩惠,薄賦省役,以悅民心。”儘管很多大臣犯顏直諫,甚至言辭激烈,曹睿不一定改正錯誤,但不會惱羞成怒殺害忠良。從這方面看,是很難能可貴的。


君山話史


公元235年,確實是曹叡人生的一個“分水嶺”,從一個世人稱道的明君逐漸轉變成了一個驕奢淫逸的庸主,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曹叡產生了如此鉅變呢?有人說是諸葛亮死後,曹叡膨脹了,真是如此嗎?其實不盡其然。也許那個女人之死,更是關鍵!

明,庸話曹叡

公元234年八月,一代名相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鞠躬盡瘁然壯志未酬,痛惜也!當然,諸葛亮的死訊對於曹魏來說卻是天大的喜訊,曹叡心裡的一塊大石也總算是落地了。

曹叡一共在位 13年(公元226~239年),在諸葛亮未亡之前,他到底有多賢明呢?曹魏著名戰略家,漢室宗親劉曄曾這樣評價曹叡:

“秦始皇、漢孝武之儔,才具微不及耳。”

不知道有沒有誇張吧,時曹叡對內改革漢法,制訂新律,刪簡死刑條款,減少死罪;徵召文士於崇文館,大力發展文學創作,選用忠良,輕徭薄賦,深得民心。

對外方面,當蜀漢北伐之際,曹睿親自坐鎮長安。面對東吳入侵,曹叡更是御駕東征。連東吳陸遜都曾感慨:

“其患更深於操時。”

說曹叡比當年曹操還難對付!

而在諸葛亮死後僅半年,曹叡貌似換了一個人一樣,據史料記載,自公元235年三月開始,曹叡便開始大興土木,廣選美女。修建洛陽宮,太極殿,築總章觀,儘管楊阜等大臣多次進諫,但曹叡依然是無動於衷。後也因縱慾過度,英年早逝,死於公元239年正月,年僅36歲。

故後人亦多有評價曹叡荒淫之言,畢竟這個汙點是確實存在的。當然,曹叡後期之庸也不僅僅變現在貪戀美色上,其對繼承人和輔政大臣的考慮方面也是欠妥的,所以也為後來司馬懿奪權留下了隱患。

曹叡變化的原因

個人認為曹叡之所以發生如此鉅變,主要有三個原因。

其一:外患沒以前重了。諸葛亮一死,至少蜀國數年不敢進犯,蜀國不進,孫吳也不敢妄動,只有一個區區遼東的公孫淵,這就不足為患了。

其二:皇太后郭氏之死。

要說曹叡是在諸葛亮死後開始為所欲為,倒不如說郭太后死後更為恰當。郭太后病逝於235年二月,三月葬於魏文帝首陽陵澗西。說起這位郭太后和曹叡之間的關係,還真是挺微妙的,當年曹丕將曹睿過繼給郭太后,郭太后因無子對曹叡很是疼愛,而關於郭太后之死,據《魏略》記載:

“曹睿繼位後追痛生母甄氏之死,郭女王因為憂懼而暴崩。”

可見曹叡心中始終是對這位郭太后是心存芥蒂的,曹叡對其生母甄氏有著很深的感情,曹丕殺甄氏使曹叡產生了很深的心理陰影,而郭太后一死,或許曹叡可以好好釋放一番了吧。

其三:當時曹叡已絕後。我們知道曹叡臨終前,是讓養子曹芳繼位的,話說他自己沒兒子嗎?有,只不過都匆匆而逝!長子曹冏於226年去世,次子曹穆於229年去世,幼子曹殷於232年去世,所以當時曹叡是沒有後人的,這也許便是曹叡當時廣招美女的原因吧!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