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夏侯玄手握十萬大軍,為何卻不戰而降?

丿魚丶尕灬羙


別說夏侯玄手握十萬大軍,就是手握二十萬大軍,也不敢有什麼動作。當然夏侯玄學也不是不戰而降,不存在投降之說 ,只是按部就班,履行自已徵西將軍的職責而已。

高平陵政變發生在公元249年正月,大將軍曹爽帶著自已的兄弟、親信,陪同皇帝曹芳前往皇家陵墓高平陵去祭拜前朝皇帝魏明帝,已經裝病近兩年的司馬懿聯合朝中重臣太尉蔣濟、司徒高柔、太僕王觀、侍中許允、尚書陳泰、殿中校尉尹大目,以郭太后名義下詔,要求罷免曹爽及其兄弟所有官職,保留爵位歸家,迎回天子車駕。



曹爽在得知了司馬懿的行動後,沒有聽取大司農桓範挾制天子到許昌的建議,而貪圖富貴,輕信司馬懿的話,選擇了投降,從司馬懿發動政變,到曹爽投降不超過一個月時間。

曹爽投降後,回到京城洛陽自已的官邸,司馬懿派人時時監視,並在次月以謀反罪將曹爽極其同黨、親信全部誅殺,牽連人數達到五千多人,自此曹氏一族的勢力完全衰弱,司馬懿掌握了魏國朝政。



從司馬懿發動政變到曹爽被殺,不超過2個月時間,同年二月,司馬懿就被任命為魏國丞相,獨攬大權。

夏侯玄是曹爽的表弟,徵南大將軍夏侯尚的兒子,當時任徵西將軍,假節,都督雍州、涼州軍事,是魏國的西部戰區司令,坐鎮長安,當時魏國在整個關中地區的駐軍人數應該沒有十萬人,就算夏侯玄有十萬人,也不可能起兵反對司馬懿。



為什麼?

1、出乎不意,未作準備。

司馬懿發動政變,別說夏侯玄不可能料到,就是在朝中的曹爽及朝廷大臣都沒有料到,夏侯玄想幹涉卻毫無準備。軍隊出征不是一件小事,要做好諸多準備,糧草、兵器、物資補給等等 。

2、時間太短,信息不暢。

從司馬懿發動政變到曹爽投降,不過短短二十天,這麼短的時間,夏侯玄可能連消息都沒有得到,等 他得到朝中的消息,曹爽投降,不久連同親信全部被誅滅三族,根本來不及作出任何反應。



3、政歸司馬,出師無名。

司馬懿高平陵政變是打著郭太后的旗號下詔書,司馬懿都知道出師要有個名號,夏侯玄得到朝中的消息時,曹爽已死,司馬懿已被皇帝任命為丞相,而控制了太后和皇帝,夏侯玄以什麼名義起兵,都不可能得到支持,反而會是謀反,夏侯玄要是敢出兵,司馬懿能號令天下兵馬誅殺,到時候死的還是夏侯玄。

況且司馬懿發動政變,是得到了太后及曹魏大部分重臣的支持,像太尉蔣濟、司徒高柔、太僕王觀、侍中許允、尚書陳泰、殿中校尉尹大目,之所以支持司馬懿,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曹爽作死,曹爽在朝中排斥這些大臣,只重用自已的親信,也從側面說明曹爽不得人心,曹爽都不得人心,夏侯玄拿什麼起兵?



4、能合虛聲,而無實才。

從夏侯玄的人生經歷來看,其為人如同曹操的兒子曹植一般,文學能力很強,實際能力很差,曾經在244年與曹爽策劃徵蜀之戰,大敗而歸,其之所以能夠升作徵西將軍,只是因為他是夏侯尚的兒子,夏侯玄在文學、經學方學成就很高,但在軍事、政治上剛近乎平庸,這樣的夏侯玄是不敢,也不可能起兵反叛司馬懿的。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你要說曹爽還有點機會的話,夏侯玄在曹爽跪了以後除了等死能做啥?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以後,就開始逐步清除曹爽的親信。夏侯玄和曹爽交往密切,又是徵西將軍,都督雍涼軍事,手握重兵,因此司馬懿徵召夏侯玄入朝。夏侯霸曾經勸夏侯玄一起出逃,但是夏侯玄拒絕,還是回京,最後被司馬師所殺。夏侯玄乖乖服從命令回京,也是無奈下的選擇。

首先,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就當時的局勢來說,並非是要篡權,而是清君側。曹爽的能力很平庸,而為了爭權,他一再排擠司馬懿,還發動了對蜀對吳的戰事,結果全部失敗,魏國國力大損,朝堂上下對他都很不滿。也正因為如此,司馬懿發動政變時大多認為這是撥亂反正,郭太后和朝中大臣多予以支持。在這種情況下曹爽也不得不認輸,夏侯玄在政治上根本沒有任何理由起兵反抗。

其次,夏侯玄並非軍事人才,雖然都督雍涼軍事,但是並不能完全掌控部隊。夏侯玄是一個名士,寫點文章做做學問還行,帶兵打仗的能力就差的多了。特別是曹爽的伐蜀之戰,夏侯玄也是參加了的,結果兵敗而歸,在軍中威信不高。而在夏侯玄之前,司馬懿也曾經都督雍涼軍事,在這兩地有很多舊部,夏侯玄即使起兵,也不會有多少人響應。

第三,出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夏侯霸出逃以後迷路,一度陷入困境,“糧盡,殺馬步行,足破”,幸虧遇到來接應的蜀軍才得以生還。夏侯霸好歹從軍多年,能跑能打還混成這個樣子,夏侯玄不過是個名士,讓他跑路受這罪顯然不可能。

所以夏侯玄乖乖回朝也就不奇怪了,雖然他也知道結局必然不會好,但是真的沒什麼選擇餘地。


不沉的經遠


說夏侯玄不戰而降,是高看夏侯玄了,夏侯玄不是不想戰而是沒有能力一戰。

武將手握重兵,身居高位,並不代表他就有造反的實力,想要造反他還要有充足的準備,過人的能力,巨大的威望,夏侯玄顯然三點都不具備。

要說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之後最有能力反抗的是夏侯玄的表哥曹爽。



曹爽身居輔政大臣,兄弟掌握洛陽周邊的部隊。恆範逃出洛陽城的時候還把大司農的大印偷偷帶了出來,方便調集糧草,最大的王牌就是曹爽手裡還有小皇帝曹芳,“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他爺爺曹操的拿手好戲,可惜曹爽沒學到。並且司馬懿只是控制了洛陽城,洛陽周邊軍隊還在觀望或者根本不知情,曹爽中軍別營就在城南,管理天下錢糧的洛陽典農的治所也在城外,到許昌也不過兩天,許昌武庫足夠的武器儲備,有錢,有兵,有皇帝,有傢伙事。曹爽竟然選擇投降做富家翁。

卿與天子相隨,令於天下,誰敢不應也!
範又謂羲曰:“卿別營近在闕南,洛陽典農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詣許昌,不過中宿,許昌別庫,足相被假;所憂當在穀食,而大司農印章在我身。”

在司馬懿的誆騙下,曹爽帶著做富家翁的美夢被活活逼死。


夏侯玄當時的職務是徵西將軍,雖然手握十萬大軍但是這支部隊是司馬懿的老班底,在曹爽掌權的時候,任命夏侯玄掌握這支部隊就是為了斷開司馬懿和他軍界老班底的聯繫,現在司馬懿掌權,夏侯玄就反過來坐在了火上口上。

徵西將軍在曹魏主要是負責和蜀漢作戰,在夏侯玄之前,特別是曹真,曹休去世之後,這支部隊長期受司馬懿節制,部隊的高級將領在對諸葛亮的戰爭中培養出了深厚情誼,甚至一些將領存在對司馬懿個人的人身依附,因此,曹爽在架空司馬懿的過程中,派親信,表弟夏侯玄任徵西將軍。


在夏侯玄任徵西將軍任上,曹爽為了樹立個人威信,在心腹的鼓動下發動了駱谷之役,夏侯玄為主要執行者,這一仗打下來,不僅沒能取得半點成就,反而白白損失了大量的糧草,牛馬,使原本就空虛的關中更加艱難,夏侯玄在這一戰後也名聲掃地,現在就算他想發動兵變,估計手下將領也不願聽從。

而且高平陵之變事出突然,僅僅一天曹爽就投降,被罷免幽禁,夏侯玄也來不及準備發動叛亂。貿然行動,只會授司馬懿口實,到時候,司馬懿只需派一使者帶著一輛囚車,就會有人將夏侯玄綁好送進去。


對於自身處境,夏侯玄及其黨羽心知肚明,因此,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聽說被徵召,第一想法也不是擁兵自重,而是逃跑投靠蜀漢,只是夏侯玄自恃祖上和司馬家交好,不願意投敵,奉詔進京,自此身價性命被司馬家掌控。


醉美木瀆


三個方面的因素,第一,曹爽自己都放棄了,夏侯玄師出無名;第二,夏侯玄沒有啥軍事才能,在軍隊內威望不足;第三,夏侯玄和司馬家有姻親關係,對司馬家還心存幻想。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司馬懿乘曹爽和魏少帝曹芳離開洛陽至高平陵掃墳的時機,發動了政變,控制了洛陽城。曹爽在得到司馬懿不殺自己的保證後,放棄抵抗投降,司馬懿控制了皇帝后立刻翻臉無情,誅殺曹爽三族。

高平陵之變時,夏侯玄是曹魏的曹氏和夏侯氏中在外掌握最大兵權的人。夏侯玄當時擔任徵西多年,統帥雍州、涼州前線大軍。徵西將軍全面主持對蜀漢和西北諸胡的戰事,手下擁有曹魏京城外四隻大軍團之一。用大家更熟悉的人類比,夏侯玄此時的地位,類似於諸葛亮北伐時的司馬懿。

曹爽在掌握著皇帝的情況下,如果自己沒有選擇放棄,司馬懿無法完全掌握中央名分,各地地方實力派至少會選擇觀望。夏侯玄這類肯定忠於曹魏政權的力量,要遠大於司馬懿掌握的實力。曹爽掌握皇帝號召討伐司馬懿的情況下,夏侯玄起兵響應才有勝利的可能性。

曹爽自己就放棄了,夏侯玄起兵就是地方叛亂,司馬懿能調動曹魏全國的力量對付夏侯玄,夏侯玄基本沒有機會。

夏侯玄是一位風度無雙的名士,一直到東晉還有很多士族懷念他的風姿,夏侯玄也是魏晉玄學的開創者之一。不過名士夏侯玄在軍事方面能力不足,在軍隊體系內沒多大威望。作為徵西將軍期間,沒有打過大的勝仗,反而慘敗卻有一次,正始五年(244年)進攻蜀漢在漢中被蜀漢大將王平大敗。相反司馬懿曾經在雍涼前線任職多年,軍中遍佈舊部。夏侯玄師出無名強行起兵的話,有多少人聽他指揮是個很大的問題。

夏侯玄雖然屬於在曹魏有類似於宗室地位的夏侯氏,肯定天然忠於曹魏,但夏侯玄和司馬家其實有很親密的親戚關係。夏侯玄的妹妹夏侯徽,是司馬懿長子司馬師的妻子。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年輕時,和夏侯玄也是親密的好友。有這層關係,夏侯玄有司馬家起碼會保全自己性命的幻想很正常。

高平陵事變後不久,司馬懿控制的朝廷就解除夏侯玄徵西將軍職務徵召夏侯玄入朝,夏侯玄也乖乖接受了徵召。司馬懿生前,夏侯玄勉強還能保得性命,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繼承司馬懿的位置,不久後就找藉口殺了自己的大舅子夏侯玄。


仁勇校尉


這就是司馬懿“狼子野心終暴露”的著名事件——高平陵事變!根據當時司馬懿所籌劃謀反的“高平陵事變”,說的誇張一些,就算多給夏侯玄10萬雄兵戰將,夏侯玄也不見得能夠戰勝司馬懿,挽救曹魏大統。莫不說夏侯玄為何不戰而降,就算夏侯玄果真頗具實力、膽敢和司馬懿碰上一碰,依照史上的“高平陵事變”,當時的夏侯玄也是趕不上的!難道身為人臣的夏侯玄非要在曹芳已經禪位、曹爽已經落寞之際,將自己的家底全都賠上與司馬懿背水一戰嘛。

曹芳曹爽不是曹操,夏侯玄也不是夏侯惇、夏侯淵!論其曹家關係和夏侯家關係來說,大家也許早就有所耳聞了。但是到了曹爽和夏侯玄這一輩,似乎”主僕關係+兄弟關係”就顯得不是那麼太層次分明瞭。曹爽和夏侯玄是典型的表兄弟關係,但是曹爽和夏侯玄又都是極其平庸之輩,曹爽身為曹魏大將軍,手中是握有實實在在大權的,曹爽又極其信任夏侯玄,將曹魏三分之一的兵權都全權交於夏侯玄。誰曾料想到,夏侯玄竟然在曹爽臨死之前面色未改、紋絲未動!

其一:10萬大軍?名存實亡!

10萬大軍名存實亡的真正內涵是,看似夏侯玄手中握有調動10萬大軍的兵符,但是此兵符放在夏侯玄手中早已是名存實亡,因為夏侯玄在軍中鮮有威望。那麼為何如此呢?不知道讀者還記不記得曹爽和夏侯玄二人在之前的那場大敗?那便是駱谷之戰,在此戰役之中,曹爽和夏侯玄兩個不懂兵法的人自詡清高,親率10萬大軍進取漢中,結果輕而易舉被蜀漢以“破敵陣”大破之,10萬旌旗尚存數人,這可是繼曹操赤壁之戰最為慘敗的一次了。由此之後,即便夏侯玄在曹爽擁護之下,仍然掌握曹魏大權,但是其名聲早已在魏軍當中名存實亡了,如今碰上司馬懿的精兵悍將,莫不說夏侯玄手下這10萬大軍抵不抵得過,夏侯玄本人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其二:曹爽無道,天下唾棄

曹爽身為輔政大臣,又是皇帝曹芳的叔叔,但是曹爽野心很大,很快便憑藉著曹睿生前對他的寵幸而變得權傾朝野,慢慢地,曹爽更是變本加厲地走上了“架空曹芳和郭太后”的叛逆道路。如果曹爽能夠同祖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一般,那也可以!就算比不上曹操,如果能和父親曹真相提並論,那也可以!但是就是如此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草包,硬是活生生地架空曹芳,簡直是自以為是。反觀司馬懿,司馬懿是同曹爽一樣,都是被曹睿留下來輔佐曹芳的,沒曾想到的是,曹爽竟然做出如此忤逆之事來。莫說是曹魏文武大臣,就連天下人都為曹爽無道行為而不齒!曹爽都敗壞到如此地步了,名存實亡的夏侯玄怎麼去救?


歷史課課代表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氏家族趁曹魏宗室陪同魏帝曹爽前往高平陵祭掃祖墳時發動兵變,控制京城洛陽,誅殺以曹爽為代表的曹魏宗室,曹氏江山自此由司馬氏做主,史成高平陵事變。

事變之時,與曹氏一體的夏侯家族的夏侯玄擔任徵西將軍,手握十萬大軍,為何不起兵反抗,而是乖乖回到京城洛陽投降。落墨君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01

以曹爽為代表的曹魏宗室乖乖就範投降

夏侯玄受曹魏宗室尤其是曹爽的態度影響

魏明帝曹叡死後,曹爽和司馬懿同為託孤大臣,曹爽是曹魏宗室最有權力的人物。

司馬氏發動兵變之時,曹魏宗室其實有很大機會挽回危局,消滅司馬氏。但是以曹爽為代表的曹魏宗室實在是蠢得不能再蠢了,忠於曹魏的謀臣桓範曾向曹爽提出對策:挾天子前往曹魏舊都許昌,然後以天子名義調集兵力對抗司馬氏,同時號召忠於曹魏的勢力起兵勤王。

這其實是一條非常正確的、也是唯一的道路,但是曹爽、曹曦兩兄弟卻膽小如鼠、蠢如豬狗,妄想投降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桓範氣得悲痛大哭道:曹子丹(曹爽、曹曦之父曹真)這樣有才能的人,卻生下你們這群如豬如牛的兄弟!沒想到今日受你們的連累要滅族了。

曹爽等曹魏宗室乖乖向司馬氏投降,交出了所以權力,回到洛陽城被控制起來。而此時的夏侯玄擔任徵西將軍,都督雍州、涼州軍事,手握十萬大軍。

此時的夏侯玄完全可以放手一搏,起兵討伐司馬氏,但是夏侯玄卻乖乖回到了洛陽。夏侯玄之所以這樣選擇,很大程度是受到以曹魏宗室特別是曹爽的影響。

夏侯玄曾經因為失言為朝廷貶謫,曹爽掌權後,重新啟用夏侯玄為徵西將軍。可以說曹爽是夏侯玄的恩人、伯樂,同時夏侯玄的母親是曹爽的姑姑,兩人是表兄弟關係。

曹爽對高平陵事變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夏侯玄,如果曹爽聽從桓範的建議,挾天子到許昌對抗司馬氏,那夏侯玄肯定會起兵響應。

然而,曹爽沒有做任何抵抗,就乖乖投降了,夏侯玄受到曹爽影響,交出兵權回到了洛陽。

02

司馬氏並沒有廢掉魏帝曹芳

夏侯玄以忠臣自居,不願背上亂臣賊子的罵名

高平陵事變後,雖然司馬氏取代曹氏掌權,但是並沒有廢掉魏帝曹芳。曹芳仍然是魏國名義上的天子、最高統治者。

如果夏侯玄起兵討伐司馬氏,司馬氏必定會以天子的名義宣佈夏侯玄為亂臣賊子。夏侯玄為人清高,又以忠臣自居,不想背上亂臣賊子的罵名。

03

對時局判斷失誤

妄想回到朝廷與司馬氏爭權

夏侯玄對時局判斷失誤,他想回到洛陽聯合曹魏宗室剷除司馬氏。即使不能剷除司馬氏,他也認為自己能保住性命,這點和曹爽十分相似。

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當司馬氏掌權的朝廷召回夏侯氏在外掌兵權的人時,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十分清楚的認識到回到洛陽性命難保,於是投奔了蜀漢。夏侯霸勸夏侯玄一同投奔蜀漢時,夏侯玄沒有聽從。

04

即使起兵討伐司馬氏,勝算也很小

夏侯玄雖然身為徵西將軍,掌握雍州、涼州的十萬大軍,但雍州、涼州的這十萬大軍有很多是司馬氏的勢力,真心願意跟隨夏侯玄討伐司馬氏的人並沒有多少。

以這樣的軍隊去對抗司馬氏掌握的數十萬大軍,無異於以卵擊石,勝算非常小。

結語:高平陵事變之時,能夠力挽狂瀾的只有曹爽,可惜曹爽的水平實在不怎麼樣,白白將江山送給司馬氏。以曹爽為代表的曹魏宗室屈服後,區區一個夏侯玄是不可能有什麼作為的。不過事實證明,向司馬氏低頭換來的是自己人頭落地,曹爽、夏侯玄地下有知,定會後悔當初沒有放手一搏。


風雅齋


夏侯玄是司馬懿長子司馬師的大舅子,夏侯玄的妹妹夏侯徽是司馬師的結髮妻子,為司馬師生了五個女兒。

年輕時的夏侯玄有名望,儀表出眾,時人目之以為“朗朗如日月之入懷”。在政治上,提出了“審官擇人”、“除重官”、“改服制”等建議,司馬懿認為“皆大善”。夏侯玄博學多識,才華出眾,尤其精通玄學,是著名的玄學家文學家。



夏侯玄與司馬師都是少年得志,是惺惺相惜志趣相投的好友,加上司馬師是夏侯玄的妹夫,兩人關係親上加親。
公元226年,司馬師18歲時曹丕去世,他的父親司馬懿成為了託孤重臣之一,這時候的司馬師是人生中少年得志、風光一時,晉書記載司馬師“雅有風彩,沈毅多大略,少流美譽”,也就是氣質不凡、內涵豐富、名聲遠揚,這時的司馬師算是春風得意,前途無量。

公元232年,曹叡在位時期有名的浮華案,司馬師和夏侯玄同時受到牽連,所謂浮華黨更類似於一個政治團體甚至是學術沙龍,他們聚在一起時討論了很多屬於時政、學術相關的話題。最後遭到曹魏老臣的忌恨,同時引起曹叡的不快。 24歲的司馬師被罷職,在家蹲了7年後,因為他的父親司馬懿又當上了輔政大臣,而他也被提拔為中護軍,才重新出仕。7年的時間,司馬師變得冷酷、殘忍甚至是變態。

根據《晉書》記載,夏侯徽知道丈夫司馬師不是曹魏的忠臣,司馬師也對出身夏侯家族的妻子非常顧忌。青龍二年(234年),心狠手辣的司馬師毒殺23歲的妻子夏侯徽,可以說司馬師與夏侯玄有殺妹之仇,夏侯玄與司馬師已經由親戚變成了仇人,那麼高平陵政變時夏侯玄為什麼不起兵幫助表哥曹爽反抗司馬懿司馬師父子呢?

首先,曹爽兄弟主動投降束手就擒,夏侯玄討伐司馬懿父子名不正言不順。

公元249年,曹爽兄弟陪同魏主曹芳到洛陽郊外的高平陵祭祀曹叡。乘此機會,原先一直裝病的輔政大臣司馬懿,突然發難,以太后的名義發動了針對曹爽集團的政變。

司馬懿父子控制了洛陽以後,曹爽兄弟嚇得不知所措。從城中逃出來的大司農桓範勸曹爽,立刻帶著曹芳都許昌,挾天子令諸侯,下令各地將領起兵勤王、討伐司馬懿,但曹爽猶豫不決。

就在曹爽猶豫不決時,司馬懿派太尉蔣濟寫信給曹爽,蔣濟以四朝元老的身份稱曹爽只要投降,一定可以保他性命,而且後半生照樣是榮華富貴。

不僅如此,侍中許允也按照司馬懿的命令,前往曹爽處力勸曹爽投降,許允跟曹爽說,司馬懿指洛水為誓,絕對不會傷害曹爽的性命,只要曹爽能投降,即便不能再做官了,但以後還是富家翁。

仍然留戀洛陽嬌妻美妾花花世界的曹爽兄弟缺乏與司馬懿集團拼一個魚死網破的勇氣,自尋死路投降了司馬懿集團,結果曹爽集團七千多人全部被殺。

曹爽兄弟向司馬懿集團投降,意味著承認了司馬懿集團發動高平陵之變的合法性,如果夏侯玄起兵討伐司馬懿,那就意味著叛亂。與擁有絕對合法性的司馬懿集團相比,絕對是以卵擊石。

其次,夏侯玄在關中軍隊中的威望遠不如司馬懿。夏侯玄無法調動全部關中軍隊征討司馬懿 。

曹叡統治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多次北伐,對曹魏構成了很大的軍事威脅,曹魏只有司馬懿能抗衡諸葛亮。所以曹叡只好啟用司馬懿坐鎮關中,抵禦諸葛亮。

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乃使帝西屯長安,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統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費曜、徵蜀護軍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討亮。《晉書·宣帝紀》

從公元231年到公元237年這幾年的時間裡,司馬懿一直是曹魏關中軍隊的最高領導,司馬懿以領兵抵禦諸葛亮為契機,長期鎮守關中,使得他在關中的根基非常深厚,關中將領基本都是司馬懿一手提拔的,司馬懿對這些將領有提攜之恩,對他們的影響力也是非同一般。

曹爽執政後,為了消除司馬懿對關中的影響力,提拔表弟夏侯玄為西將軍、假節、都督雍州、涼州軍事,曹爽此舉就是為了控制關中、削弱司馬懿在關中的政治勢力。

但是夏侯玄屬於空降關中,儘管他名義上也是關中軍隊的最高領導,但他在關中軍隊裡面只有叔父夏侯霸與他一條心,並不能完全控制關中軍隊。

第三,夏侯玄以曹魏政權的大局為重。

當司馬懿徵調夏侯玄進京的調令到達後,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曾勸夏侯玄別進京,同時又對他提建議說,乾脆投降蜀漢算了。當時夏侯玄說:“吾豈苟存自客於寇虜乎?”意思是說,我怎麼能夠為了保存自己而投降敵人呢?顯然,夏侯玄是以曹魏政權的大局為重的。他知道,一旦自己造反,或者投奔蜀漢,都將造成曹魏政權的動亂和分裂,這對曹魏政權肯定是不利的。

第四,夏侯玄是文學家玄學家,政治軍事才能非常平庸。

夏侯玄出身名門,才華橫溢。但他善於談玄,是曹魏後期的清談高手,他跟當時的清談名士都有往來,他本人也是魏晉名士的代表人物。 夏侯玄作為文采風流的魏晉名士,坐而論道是他的強項,但是對於帶兵打仗,他幾乎一竅不通。

夏侯玄在坐鎮關中之前,一直過的是養尊處優的生活,和各種名士坐而論道,從來沒有在軍隊歷練過。即便到了關中,還是顯示出他和軍旅格格不入。

公元244年,曹爽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就和當時坐鎮關中的夏侯玄一起,出兵征討蜀漢,但是在駱谷之役中遭遇慘敗,損兵折將、丟盔棄甲。成為曹魏朝野的笑柄。

可見,夏侯玄的軍事才能非常平庸。這樣一個人,怎麼能對抗老奸巨猾的司馬懿呢?

如果夏侯玄起兵討伐司馬懿,結局可能是不戰自潰,還沒遇到司馬懿,夏侯玄就眾叛親離。

第五,夏侯玄具有高風亮節的名士風度。

夏侯玄是一個曹魏名士,他是玄學的代表人物,是當時的“四聰”之一。作為當時的名士,講究的是一種超凡脫俗的風度,就是天災人禍面前,處變不驚。當年,夏侯玄靠在柱子上寫字,天下大雨,打雷擊中了柱子,把他的衣服都燒焦了。但是,他依然談笑自若,繼續寫字。這一點,充分表現了他的名士風度。具有名士風度的人,既要臨危不懼,又要光明磊落,絕對不能做出起兵叛亂這樣大逆不道的事情來。

夏侯玄其實對在劫難逃的命運看得非常清楚但又無可奈何。公元251年,司馬懿病死,侍中許允對夏侯玄說:“威脅解除了,你沒有可以憂慮的了!”夏侯玄卻嘆息道:“士宗(許允字),你怎麼看不清時事呢?此人(指司馬懿)尚且能夠以世代的交情善待我,而子元(司馬師字)、子上(司馬昭字)是不會容忍我的。”

因為司馬師殺害了夏侯玄的妹妹,司馬師與夏侯玄已經由親戚變成仇人,司馬師不可能放過曾經的大舅子夏侯玄。

公元254年二月,中書令李豐與張皇后的父親光祿大夫張緝密謀殺大將軍司馬師,讓夏侯玄代替他為大將軍,張緝則為驃騎將軍。

司馬師秘密得知了他們的計劃,於是請李豐來相見。李豐去後,立即被殺。司馬師又下令逮捕了夏侯玄、張緝等人。

夏侯玄、張緝等都被誅滅三族,其餘的親屬遷到樂浪郡。三月,夏侯玄在東市被處斬,臨斬時,仍然神色不變,舉動自若,從容受刑,時年45歲。

在暗無天日的亂世,像孔融、夏侯玄這樣高風亮節的正直名士,因為政治軍事才能不如曹操、司馬師這些心狠手辣的奸雄,最終被他們滿門抄斬,不僅是個人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


厚德載物49847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候,夏侯玄一直沒動手,確實讓人不太理解。為什麼這麼說呢?

(高平陵政變)

一是曹爽對夏侯玄有知遇之恩。夏侯玄與曹爽是表親(夏侯玄是曹爽姑姑的兒子),而且夏侯玄在曹叡當皇帝的時候,因為得罪了曹叡,曹叡把他從黃門侍郎貶為羽林監。後來,曹叡去世,曹爽當輔政大臣的時候,才把他提拔起來,先是當散騎常侍,接著又當中護軍,再接著當徵西將軍。

二是司馬懿和夏侯玄關係不好。夏侯玄曾向作為另一輔政大臣的司馬懿提過很多好的建議,司馬懿也認為這些建議提得好,但卻認為時機不到,不能實施。顯然,因為夏侯玄威望高,司馬懿忌憚夏侯玄,才不採納他的建議。從這個角度來說,夏侯玄也應該幫曹爽。

三是夏侯玄有能力阻止高平陵政變。夏侯玄當時是徵西將軍,都督雍州和涼州兩個州的軍事。當時他正在前線,手握重兵。要想帶兵反抗司馬懿,其實是很容易,而且是可以成功的。因為夏侯玄作為皇室成員(夏侯家族和曹家是同一家族),只要站起來振臂一呼,必然一呼百應,拿下司馬懿,是輕而易舉的。

但是,夏侯玄最終並沒有這麼做。高平陵政變發生後,司馬懿把他從邊關調回去,讓郭淮代替他的職務,他就規規矩矩交出兵權,回到長安。被任命為任大鴻臚、太常這樣的閒職。後來,當司馬懿去世,司馬師主政的時候,還在“李豐政變”事件中,把他無罪殺死,誅滅三族。

(夏侯玄劇照)

夏侯玄最後的結局,可以說是他一手造成的。那麼,他當時為什麼不動手呢?我認為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第一,曹爽的態度讓夏侯玄不好主動作為。曹爽在高平陵政變中,不聽桓範的勸告,不起兵與司馬懿對抗,而是選擇束手就擒,這多多少少影響了夏侯玄的判斷。

其實,曹爽在高平陵事變發生後,是有足夠能力與司馬懿對抗的。按照桓範給他分析的,其一,他手中有天子,可以號令天下;其二,他到許昌後,許昌不但有武器庫,還有足夠的軍隊;其三,桓範作為大司農,還可以調撥天下糧草。曹爽這麼好的條件,他都不選擇和司馬懿對抗。夏侯玄畢竟是一個無直接利益的人,他有什麼必要起兵呢?

第二,夏侯玄以國家大局為重。我為什麼說夏侯玄以國家大局為重呢?因為當司馬懿徵調夏侯玄進京的調令到達後,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曾勸夏侯玄別進京,同時又對他提建議說,乾脆投降蜀國算了。當時夏侯玄說:“吾豈苟存自客於寇虜乎?”意思是說,我怎麼能夠為了保存自己而投降敵人呢?顯然,夏侯玄是以國家大局為重的。他知道,一旦自己造反,或者投奔蜀國,都將造成魏國的動亂和分裂,這對魏國肯定是不利的。

第三,夏侯玄具有名士風度。夏侯玄是一個名士,他是玄學的代表人物,是當時的“四聰”之一。作為當時的名士,講究的是一種風度(魏晉風度),就是大災大難面前,臨危不懼。當年,夏侯玄靠在柱子上寫字,天下大雨,打雷擊中了柱子,把他的衣服都燒焦了。但是,他依然談笑自若,繼續寫字。這一點,充分表現了他的名士風度。具有名士風度的人,既要泰然自若,又要光明正大,絕對不能做出起兵造反之類的事情來。

(司馬師劇照)

夏侯玄其實把什麼事都看得很明白的,但是他不想辦法,不躲避。當司馬懿去世的時候,有人對夏侯玄說,好了,威脅解除了。夏侯玄卻搖搖頭說,你說錯了,司馬懿在世,還可以憑著我和他多年的交情不殺我。他的兩個兒子,肯定不會放過我的。果然他最終被司馬師殺掉。

直到死的時候,夏侯玄依然是一副名士風度。《三國志》記載:“臨斬東巿,顏色不變,舉動自若。”這就是夏侯玄的風格。


我們的三國


夏侯玄是夏侯尚的次子,是曹爽的姨表兄弟,父親夏侯尚死後夏侯玄繼承了他的爵位,曹爽為削弱司馬懿權力,重用他出任徵西將軍,坐鎮長安;但司馬師的原配夫人是夏侯玄的親妹,他是司馬師的大舅子,與兩邊親近關係幾乎等距離,而夏侯玄無縱橫馳騁於沙場的經驗,只是一芥文官,缺乏軍事和政治手腕,“才”不配位。


在高平陵之變時,曹爽六神無主,得知了司馬懿的軍事事變行動,仍不聽取大司農桓範的建議:挾持曹芳至許昌,效仿魏武帝“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作法,再號召各路諸侯起兵勤王;他貪圖富貴,目光短淺,輕信“洛水之誓”,導致自己身敗名裂。


司馬懿是三國時的一流人才,高平陵事變前做的滴水不漏,而事變後到曹爽被殺2個月時間不到,這對手握兵權的夏侯玄來說真是猝不及防,他來不及應對;而足智多謀的司馬懿洛水之誓有人情味和迷惑性,就是沒有真實性,發現是謊言時,機會已經遛走了!


況且, 曹爽大權獨攬期間,任人唯親、排除異己、弄得朝廷烏煙瘴氣,早已引起公憤,司馬懿師出有名,他“清君側”,僅清除曹爽一黨而已,還受到太后及文武大臣的支持!


這時,司馬懿已是丞相,拉籠了太后,控制了皇帝,有號令天下兵馬的權力,縱使文官夏侯玄起兵,能是足智多謀、久經沙場的司馬懿的對手?夏侯玄回京後,謹言慎行,明哲保身是正確的處世行為。


希望星晨58298869


魏晉清談之風,就是起源於魏,而夏侯玄就是個清談家。

夏侯玄是曹爽的表弟,徵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事,也就是關中軍區的司令員。其實他本質上是個清談家,而不是軍事家,打仗並不是他的長處。

在公元244年,在曹爽親信李勝、鄧颺等人鼓動下,夏侯玄上書請求發動伐蜀之戰。對於這一戰,司馬懿是明確反對的,後來曹爽、夏侯玄等人果然吃了大虧。由此可見,夏侯玄的打仗水平,與司馬懿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何晏對夏侯玄的評論是:“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就是說,夏侯玄有思想深度。魏晉清談之風,就是從何晏、夏侯玄、荀粲、王弼等人開始的。夏侯玄是個思想家,思想家往往不是行動家。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後,把曹魏政權捏在手心。夏侯家與曹家關係親密,夏侯玄本人與曹爽的交情也不錯,為什麼他沒有起兵反叛呢?大家想想,面對司馬懿的政變,連大將軍曹爽都沒有抵抗便認輸,夏侯玄更不可能去與朝廷對抗,何況他雖名為徵西將軍,其實那三腳貓的功夫,別人不知,司馬懿能不知嗎?

很快,朝廷一紙令下,徵召夏侯玄與夏侯霸入京。夏侯霸是夏侯玄的叔叔,一看大勢不妙,勸夏侯玄一起逃到蜀漢。夏侯玄畢竟是清談大師,把風度面子看得比命都重要,怎麼能投降敵人呢?於是他拒絕了,前往京師。

司馬懿在世時,夏侯玄還算平安無事。當時司馬懿考慮到夏侯玄畢竟不是曹爽集團的核心成員,老爹夏侯尚曾是魏國徵南大將軍,便手下留情,沒有殺夏侯玄。公元251年,司馬懿病逝,夏侯玄的好友許允興沖沖地跑來說:“現在您不必再擔心了。”豈料夏侯玄雙眉緊鎖嘆道:“你也太不明事理了。司馬懿尚能看老朋友的情面上對待我這個晚輩,司馬師與司馬昭必不會容我。”

公元256年,中書令李豐與皇帝曹芳關起門私聊,司馬師懷疑他有圖謀,拿刀柄把李豐砸死了。然後司馬師疏理李豐的人脈圖,與李豐往來最密切的兩個人,一個是皇帝的岳父張緝,一個是與曹爽集團頗有瓜葛的夏侯玄。

於是,夏侯玄等人被捕入獄,以謀反罪遭到夷三族的悲慘下場。作為清談大師,夏侯玄在生死麵前,也表現得從容灑脫。直到被綁赴刑場處決,仍面不改色,神情自若,視死如歸,用這種方式捍衛人生的尊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