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司馬懿政變的時候,長安夏侯玄的十萬兵沒有一點動靜?

驕傲的小板凳523


夏侯玄是夏侯尚的兒子,他的母親是曹真的妹妹,曹爽的姑姑,他和曹爽是表兄弟關係。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時,夏侯玄擔任徵西將軍,總督關中各路兵馬近十萬,那麼他為何無動於衷,坐看自己的表兄弟曹爽一家被誅殺殆盡?

夏侯玄雖然屬於曹魏“諸夏侯曹”宗親,和曹爽是表兄弟,但他和司馬家之間也有親緣關係:夏侯玄的親妹妹夏侯徽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他是司馬師的大舅哥,按北方傳統,他當叫司馬懿一聲伯父。

正是因為夏侯玄和曹爽、司馬懿兩位輔政大臣都有親緣關係,所以他才能平步青雲,做到了徵西將軍、假節、都督雍州、涼州軍事,手裡掌控著近十萬人的部隊。

但夏侯玄是士人出身,不僅寫的一手好字,文采斐然,還是有名的“玄學家”,但他卻沒有統領軍隊的經驗和能力。這一點曹爽和夏侯玄是清楚的,但為了進一步掌控軍隊,排擠司馬懿的勢力,他們必須把徵西將軍這個位置牢牢握在自己手裡。

為了在軍中樹立威信,公元244年曹爽和夏侯玄統率十萬大軍由駱谷進攻蜀漢,目標直指漢中。但事與願違,曹爽在興勢被王平、費禕擊潰,十萬大軍所剩無幾。這一戰讓曹爽和夏侯玄名譽掃地,遭到眾人嘲笑。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此役失敗固然和曹爽夏侯玄能力不足有關,但關中將領郭淮、鄧艾等人都是司馬懿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們未必真心實意為兩人賣命,很可能出工不出力,故意給曹爽夏侯玄挖坑,坐看兩人的笑話。

此戰過後,夏侯玄這徵西將軍不過是徒有虛名,根本指揮不動下屬,處處被郭淮、鄧艾兩人掣肘,他自己也坐如針氈。所以高平陵事變之時,夏侯玄即便有心救曹爽,也是無能為力。

249年司馬懿誅滅曹爽黨羽,並沒有殺掉夏侯玄,不過卻把他調入朝堂擔任大鴻臚和太常,剝奪了他有名無實的軍權。曹爽被誅,自己又被司馬懿調入京城控制起來,內心非常鬱悶。而司馬懿架空曹魏的行為,也被其他曹魏忠臣所不齒。

254年,齊王曹芳的岳丈張緝和中書令李豐密謀誅殺司馬師,以夏侯玄為大將軍。但計劃洩露,司馬師下令將政變參與者悉數逮捕,夏侯玄也在其中。

雖然夏侯玄是司馬師的大兄哥,但他的妹妹夏侯徽並沒有為司馬師生下兒子,並於234年早早去世,所以司馬師並沒有對夏侯玄網開一面。

254年3月,夏侯玄在東市口被處斬,終年46歲。臨刑前夏侯玄並沒有慌亂,一如平常,倒是展現出一個士人應有的風度。夏侯玄被殺,代表著諸夏侯曹勢力在曹魏的徹底倒臺,司馬氏奪權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石頭說歷史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全面掌握曹魏軍政大權。此時,“諸曹諸夏”的宗族子弟還有一人在外掌兵,就是夏侯玄,時任徵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諸州軍事,是西北地區最高軍事長官。


但是請注意:夏侯玄只是西北地區名義上的最高長官,雍涼諸州是司馬懿經營多年的根據地,軍中骨幹也都是司馬懿的親信,出於政治交換,司馬懿才不得不交出雍涼諸州的兵權,但是軍隊還是聽從司馬懿號令。夏侯玄根基不穩。


此外,在此前,夏侯玄還對蜀國用兵一次,但兵敗,在軍中威望更是驟降。


所以說,手握十萬兵馬的夏侯玄之所以沒動靜,主要是軍中根基不穩,威望不夠。他要起兵,估計還沒走出長安,就會被誅殺。


同時,這還跟夏侯玄的個人品性有關。這也是當初政治交換時,司馬懿只願意把雍涼諸州的兵權交給夏侯玄。


在三國時代,夏侯玄名氣很大,與何晏、王弼同為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清談水平很高,文采很好,他的《樂毅論》後來被王羲之手書,名揚天下。作為魏晉風度的代表人物,他容貌俊朗,《世說新語》稱其“朗朗如日月之懷”。


說白了,此人品行高潔,崇尚清談。所以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後,要把夏侯玄調回中央,夏侯霸懼怕,投奔蜀漢,邀夏侯玄一同前往,夏侯玄卻拒絕了。


此外,夏侯家與司馬家還有親戚關係,這多少對方的心理有一定的緩衝吧,


只是可惜,最後夏侯玄還是被司馬師給殺了。


猛哥V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候,夏侯玄一直沒動手,確實讓人不太理解。為什麼這麼說呢?

(高平陵政變)

一是曹爽對夏侯玄有知遇之恩。夏侯玄與曹爽是表親(夏侯玄是曹爽姑姑的兒子),而且夏侯玄在曹叡當皇帝的時候,因為得罪了曹叡,曹叡把他從黃門侍郎貶為羽林監。後來,曹叡去世,曹爽當輔政大臣的時候,才把他提拔起來,先是當散騎常侍,接著又當中護軍,再接著當徵西將軍。

二是司馬懿和夏侯玄關係不好。夏侯玄曾向作為另一輔政大臣的司馬懿提過很多好的建議,司馬懿也認為這些建議提得好,但卻認為時機不到,不能實施。顯然,因為夏侯玄威望高,司馬懿忌憚夏侯玄,才不採納他的建議。從這個角度來說,夏侯玄也應該幫曹爽。

三是夏侯玄有能力阻止高平陵政變。夏侯玄當時是徵西將軍,都督雍州和涼州兩個州的軍事。當時他正在前線,手握重兵。要想帶兵反抗司馬懿,其實是很容易,而且是可以成功的。因為夏侯玄作為皇室成員(夏侯家族和曹家是同一家族),只要站起來振臂一呼,必然一呼百應,拿下司馬懿,是輕而易舉的。

但是,夏侯玄最終並沒有這麼做。高平陵政變發生後,司馬懿把他從邊關調回去,讓郭淮代替他的職務,他就規規矩矩交出兵權,回到長安。被任命為任大鴻臚、太常這樣的閒職。後來,當司馬懿去世,司馬師主政的時候,還在“李豐政變”事件中,把他無罪殺死,誅滅三族。

(夏侯玄劇照)

夏侯玄最後的結局,可以說是他一手造成的。那麼,他當時為什麼不動手呢?我認為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第一,曹爽的態度讓夏侯玄不好主動作為。曹爽在高平陵政變中,不聽桓範的勸告,不起兵與司馬懿對抗,而是選擇束手就擒,這多多少少影響了夏侯玄的判斷。

其實,曹爽在高平陵事變發生後,是有足夠能力與司馬懿對抗的。按照桓範給他分析的,其一,他手中有天子,可以號令天下;其二,他到許昌後,許昌不但有武器庫,還有足夠的軍隊;其三,桓範作為大司農,還可以調撥天下糧草。曹爽這麼好的條件,他都不選擇和司馬懿對抗。夏侯玄畢竟是一個無直接利益的人,他有什麼必要起兵呢?

第二,夏侯玄以國家大局為重。我為什麼說夏侯玄以國家大局為重呢?因為當司馬懿徵調夏侯玄進京的調令到達後,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曾勸夏侯玄別進京,同時又對他提建議說,乾脆投降蜀國算了。當時夏侯玄說:“吾豈苟存自客於寇虜乎?”意思是說,我怎麼能夠為了保存自己而投降敵人呢?顯然,夏侯玄是以國家大局為重的。他知道,一旦自己造反,或者投奔蜀國,都將造成魏國的動亂和分裂,這對魏國肯定是不利的。

第三,夏侯玄具有名士風度。夏侯玄是一個名士,他是玄學的代表人物,是當時的“四聰”之一。作為當時的名士,講究的是一種風度(魏晉風度),就是大災大難面前,臨危不懼。當年,夏侯玄靠在柱子上寫字,天下大雨,打雷擊中了柱子,把他的衣服都燒焦了。但是,他依然談笑自若,繼續寫字。這一點,充分表現了他的名士風度。具有名士風度的人,既要泰然自若,又要光明正大,絕對不能做出起兵造反之類的事情來。

(司馬師劇照)

夏侯玄其實把什麼事都看得很明白的,但是他不想辦法,不躲避。當司馬懿去世的時候,有人對夏侯玄說,好了,威脅解除了。夏侯玄卻搖搖頭說,你說錯了,司馬懿在世,還可以憑著我和他多年的交情不殺我。他的兩個兒子,肯定不會放過我的。果然他最終被司馬師殺掉。

直到死的時候,夏侯玄依然是一副名士風度。《三國志》記載:“臨斬東巿,顏色不變,舉動自若。”這就是夏侯玄的風格。


張生全精彩歷史


夏侯玄,是徵南大將軍夏侯尚的兒子,而夏侯尚是夏侯淵的侄子。夏侯尚的妻子是德陽鄉主,是曹真的妹妹,也就是曹爽的姑姑,也就是說夏侯玄與曹爽是表兄弟。

而夏侯玄與司馬家也有親戚關係,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娶夏侯玄的姐姐夏侯徽為妻,也就是說夏侯玄是司馬師的大舅子,也就是說夏侯玄與高平陵之變的兩邊,司馬懿和曹爽都有親戚關係。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曹睿駕崩,曹芳繼位,大將軍曹爽與司馬懿同為輔佐大臣,夏侯玄擔任中護軍,曹爽為了排擠司馬懿,明升暗降,封司馬懿為太傅,實際沒有什麼權力。夏侯玄之後升任徵西將軍,假節,督雍涼兩州軍事。

也就是說,夏侯玄成為西線最高的軍事長官。公元244年,夏侯玄與曹爽徵蜀失敗,大失人心。公元249年,曹爽帶著曹芳去拜祭魏明帝的高平陵,司馬懿趁機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最後曹爽聽信許允陳泰之言,向司馬懿投降,最後曹爽被誅三族。

那麼,為什麼高平陵之變和之後,擁有十萬長安兵的夏侯玄沒有任何動作呢?而是應召入朝被剝奪兵權,擔任大鴻臚,後來改任太常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高平陵之變時間很短,消息還來不及傳到長安,而傳到長安的時候,司馬懿已經勝利,手頭上有郭太后與曹芳,如果夏侯玄此刻起兵,那就是謀逆的行為,可以參照淮南三叛的情況。

第二,雖然夏侯玄是西線最高軍事長官,但是司馬懿長期在西線與蜀漢對峙,長安城的很多將領都是司馬懿的手下,他們不見得會跟夏侯玄一起反司馬懿。

第三,夏侯玄的性格使然,當時朝廷徵夏侯霸與夏侯玄入朝,夏侯霸是夏侯淵的兒子,夏侯霸就勸夏侯玄一起入蜀,夏侯玄說怎麼可以為了活命而投降蜀國呢。由此可見,夏侯玄已接受了這個即成事實,而沒有反抗司馬懿的想法。

公元254年,中書令李豐與曹芳皇后的父親張緝打算殺掉大將軍司馬師,而讓夏侯玄代替司馬師,只是事情敗露被司馬師所知道,李豐,夏侯玄,張緝都被處死,而曹芳最終被廢黜。


歷史簡單說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為啥夏侯玄在長安的十萬大軍沒一點動靜?



具體的原因,可以找很多,但最主要的,可能是以下這幾點: 第一,對於這次政變的最終結局認識不清,或者沒有想到。政變之初,司馬懿一再聲明,只是剝奪曹爽兵權,別無他意。曹爽也不是不想反抗,但考慮到:如果反抗,司馬懿用兵如神,那麼多厲害人物都不是對手,自己如萬一失敗咋辦?放棄兵權有啥,只要率性隨意,不一樣快活任性?但曹爽根本沒有想到,司馬懿一步一步最終殺掉他兄弟幾人,全家老小數百人,斬草除根,一個不留。如果知道這結果,那曹爽就是頭豬,也肯定不幹,一定會拼死和司馬懿幹一場。但到知道這後果時,一切都晚了。



第二,因為曹爽鬧得太不像話,夏侯玄也有點看不過眼,心中希望藉此給曹爽一點教訓。曹爽開始不僅是目無司馬懿,而且目無曹芳小皇帝,曹芳雖說小,實際也不小了。當年繼位時八歲,是小孩,可已經正始十年了,起碼週歲也十七了,和劉禪繼位時差不多。事實上,曹芳心中已經有不滿,比如曹爽強遷郭太后事件。



第三,一般而言,大多數人,是沒法預知自己後事的,夏侯玄也不例外。如果夏侯玄能早預見自己將來,會和曹芳岳丈張輯、中書令李豐三人,都被司馬懿兒子司馬師滅三族,夏侯玄不說有十萬大軍,就是條件再差,也會拼死一搏。可是,人家司馬懿就是沒動他,而是隔了好多年以後,司馬懿兒子才動手。夏侯玄當時雖然軍力強大,但如果沒有小皇帝曹芳、太尉蔣濟、司徒高柔,當事人曹爽的支持,也很難成功。



第四,開始曹爽自己都沒有任何強烈反應,夏侯玄作為外蕃,不好作出太大動作。司馬懿這次政變,不是一次到位,而是鈍刀子殺牛,慢慢耗慢慢磨,等挨刀的覺得不對勁,根本來不及反抗。



比如,開始支持司馬懿的太尉蔣濟,司徒高柔,以及司馬懿弟弟司馬孚等人,完全沒料到最後的結果,就像夏侯霸,也在西部戰區,和夏侯玄一樣,直到曹爽全族被誅殺,才明白事情不簡單,自己再傻等下去,只有死路一條,夏侯霸落荒逃往蜀國,投向昔日死敵,也是萬般無奈。不過,比起最終被殺的夏侯玄,還是強過百倍!(6:19)


流譽後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其實冒著極大的風險,因為當時大部分軍權及宮廷內軍都被曹爽把持了。例如駐守雍涼之地的十萬大軍,其指揮官是夏侯玄,而夏侯玄是曹爽的表弟。那麼為什麼司馬懿發動政變的時候,夏侯玄沒有一點動靜呢?

我們先來看一看夏侯玄的兵權是如何來的,曹爽和司馬懿共同受詔託孤,司馬懿為大將軍,督管內外軍事,錄尚書事。司馬懿為侍中、持節、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兩人地位相當,都有軍權,而且兩人同時各領三千禁軍。

後來,曹爽為了取得軍事實權,和夏侯玄一起策劃了進攻蜀國的行動。公元244年,曹爽任命夏侯玄為徵西將軍,假節,督雍、涼二州軍事,算是正式取得了關中地區的兵權。那麼兩人有實力和計謀戰勝蜀國嗎?沒有,說的不好聽點,兩人純粹是胡鬧。

曹爽調用關中羌、氐居民去運送糧食,而軍隊則達八萬之眾。如此多的軍隊,運送糧食的人卻很少,這樣直接造成了軍隊缺糧吃,關中居民無糧吃。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八萬之眾到達漢中後,還沒有打一次仗就已經餓得軍心渙散了。

更可怕的是,蜀國大將軍費禕令王平率軍據守各條入蜀棧道,又切斷了魏軍的歸路。一時之間,魏軍成為甕中之鱉。司馬懿看到形勢不利,趕緊寫信勸夏侯玄,建議撤軍。

昔武皇帝再入漢中,幾至大敗,君所知也。今興平路勢至險,蜀已先據;若進不獲戰,退見徼絕,覆軍必矣。將何以任其責!”玄懼,言於爽,引軍退。

司馬懿以當年曹操入漢中艱難作戰之例規勸夏侯玄,認為蜀軍已經佔盡地理優勢,如果現在不撤軍,恐怕就要全軍覆沒。夏侯玄害怕,趕快報告曹爽,兩人引軍而退。

其實說到底,曹爽也不願意進兵漢中,只是為了奪得兵權,作秀而已。在夏侯玄之前,司馬懿先督管荊、豫二州軍事,而後鎮西大將軍曹真死後,司馬懿接替曹真坐鎮長安,督雍涼軍事。其下屬郭淮、鄧艾等將都是司馬懿細心培養起來的。

因此,曹爽想要奪得實權,必須從雍涼地區著手。而此次的伐蜀之戰雖然失敗了,但是夏侯玄也成功的替代了司馬懿,成為雍涼軍事的最高長官。

後來,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從發起到結束,也就是一個月的時間。時間非常短,夏侯玄根本沒有時間反應。如果說夏侯玄反應迅速,他能順利起事去支持曹爽嗎?還是不能,為什麼呢?

當時夏侯玄和郭淮不和幾乎是人盡皆知,夏侯玄背後是曹爽,而郭淮背後是司馬懿。雖然說夏侯玄是名義上的長官,但是郭淮自從曹操時代就一直在關中掌兵,他在軍中的地位是無人能撼動的。因此,夏侯玄根基不深,無法直接統御軍隊。這是其一。

其二是夏侯玄沒有能力統領這麼龐大的關中軍隊,夏侯玄以文學見長,在主政發麵也頗有建樹,但是在軍事方面卻幾乎是白痴水平。他和曹爽發動的伐蜀之戰就是明證,連一個費禕都打不過,何談與身經百戰的司馬懿為敵呢?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司馬懿發動政變時,夏侯玄雖然名義上是徵西將軍,督雍、涼軍事。但是實際的軍權把持在郭淮手中,而郭淮是司馬懿的人,夏侯玄根本指揮不了軍隊。退一步講,假如夏侯玄能夠指揮的動軍隊,他的指揮能力在司馬懿面前也是被碾壓的水平,根本不值一戰。曹爽被誅後,司馬懿任命郭淮為徵西將軍,取代夏侯玄,而夏侯玄則入朝擔任太常之職。和司馬懿相比,夏侯玄還是太嫩!


每日趣評


司馬懿這麼聰明的人怎麼會做沒什麼把握的事情呢?別說夏侯玄有十萬兵甲,就是有二十萬,那也是無濟於事,因為夏侯玄坐的只是一個虛的位置而已,根本沒有實權,如果知道司馬懿在京城政變,想發兵征討的話,估計活不過兩個時辰。



那麼為什麼司馬懿有這樣的能耐呢?在曹睿死了之後,魏國幾乎已經慢慢的被司馬懿掌控,近在朝廷之中,遠在邊疆領域,幾乎都是司馬懿的黨羽和親信,而且最最關鍵的是夏侯玄守地正是當年司馬懿任大都督的時候去過的,當年司馬懿帶領軍隊成功抵禦住了諸葛亮,並且把諸葛亮拖死了。



其中還有一個插曲就是當年司馬懿在任大都督時,受到大將軍曹真的迫害,說司馬懿久久不出兵和諸葛亮決戰,故意拖延時間,於是曹睿就把司馬懿招回來了,讓曹真去當大都督,但是誰不知道曹真根本沒有真本事,只是會嘴上功夫。那時候三軍大將久久不捨司馬懿離去,因為司馬懿一走,肯定又是吃不盡的敗仗,肯定又是死傷無數,可見當時司馬懿在軍中的威信已經不言而喻了。



後來司馬懿平定了諸葛亮之後,蜀國也已經沒有什麼很有威脅的伐魏動作,司馬懿也就不在帶兵打仗,但是卻幹起了另一件事情就是,奪權篡位,在宮中各地到處安插親信,幾乎朝野上下都是司馬懿的人,後來司馬懿政變,別說遠處的人不敢有動靜,就連身邊很多都是按兵不動,視而不見,所以成功往往需要準備很多東西,當然也只有司馬懿這樣謹小慎微的人才可以做的這麼好。


史中醉


夏侯玄是夏侯尚的兒子,曹爽表弟。夏侯玄是中原非常有名的名士。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後任徵西將軍、假節、都督雍州、涼州軍事。(大約在公元244年之前)高平陵之變發生在公元249年正月。司馬懿發動政變時夏侯玄沒有動靜。

原因一:因為來不及。司馬懿發動政變那天,桓範跑出城找曹爽勸說帶皇帝去許昌詔天下勤王。曹爽想了一夜,天亮時把刀一扔決定投降。所以當夏侯玄得知消息時,曹爽已投降。司馬懿父子早已控制了局勢,洛陽中軍也在撐控中。洛陽中軍有十萬左右。

原因二:夏侯玄實力不夠,長安那來的十萬人馬?就是雍涼兩州也沒有十萬。魏國一直是西守東攻,雍涼只有數萬而已。不然諸葛亮每次北伐,魏國也不用從洛陽派援軍去。

原因三:夏侯玄即使有心也無力,大局已定。雍涼將士會願意跟著他反中央?何況司馬懿的親信郭淮在隴西(後接任夏侯玄督雍涼)鄧艾任徵西將軍在南安郡。

原因四:夏侯玄無心反抗。司馬懿誅曹爽後馬上徵夏侯玄回京師。當時夏侯霸勸他一起投蜀漢吧。夏侯玄說:我怎麼能為了苟存自己而投降敵國呢?於是接受詔命前往京師。後讓司馬師處死,而司馬昭當時是反對的。

(夏侯尚的妹妹夏侯徽是司馬師的妻子。晉書講夏侯徽是讓司馬師毒死的。晉書:後知帝非魏之純臣,而後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青龍二年,遂以鴆崩,時年二十四。這個本人持懷疑態度,這時是公元234年魏明帝還活著好好的。司馬懿都未必敢有不臣之心,司馬師就會敢有?)




小鴻哥


夏侯玄保持名士的高風亮節。

一,夏侯玄的軍事能力不行。曾與曹爽策劃駱谷之役,卻失敗告終而大失人心,為人所嘲笑。高平陵政變時,夏侯玄擔任徵西將軍(負責對蜀作戰)。但從夏侯玄的軍事能力來看,即便發兵征討司馬懿,未必是其對手。更何況曹爽最終沒有聽取桓範的計策,而是選擇歸降司馬懿。

二,夏侯玄為“四聰”之一,曹魏名士,開創魏晉玄學先河。對於名士而言,名節高於一切,雖然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但沒有明確反曹,而且那時候曹氏勢力大於司馬氏勢力,因此夏侯玄不會舉起討伐司馬懿的大旗。

高平陵政變後,夏侯玄被奪兵權,任大鴻臚,後改任太常。由於遭到司馬氏的壓制,鬱郁不得志。

後受到李豐政變的牽連,被殺且誅滅三族。


五味社


我想反問一個問題:諸葛亮突然回師成都誅殺了劉禪身邊的奸宦黃皓,鎮守南中的霍弋會起兵討伐諸葛亮嗎?


夏侯玄就面臨這種情況。


因為曹爽之前改革得罪了許多曹魏上下許多人,尤其是像王凌、陳泰這種兩朝、三朝老臣都因為曹爽的改革靠邊站了,而曹爽和夏侯玄之前發動的伐蜀之戰又以慘敗而告終,這就更加深曹魏元老重臣“曹爽乃禍國小人”的印象。


所以司馬懿雖然違背承諾誅殺了曹爽以及支黨三族,手段是比較酷烈,但是一來司馬懿的承諾這件事當時未必人人都知曉,尤其是夏侯玄在外領兵的人,他不見得知道;二來,司馬懿並沒有“非刑殺人”,誅殺曹爽也是走了程序的,所以從程序上來說,司馬懿也沒什麼飛揚跋扈的地方。


司馬懿打著旗號是“奉太后詔書”,而且又有元老支持,夏侯玄在這種情況系下搞不清楚“誅殺曹爽”究竟是司馬懿個人專權還是元老們的集體反擊。


至少他沒辦法判斷情況有多惡劣。


其次就是司馬懿這個人真是奧斯卡影帝,之前在曹魏表現的太好了,我多次說過,在高平陵事變以前,司馬懿給曹魏上下的印象就是“我們這邊的諸葛亮”,誰會懷疑諸葛亮會謀反呢?


前面說了,司馬懿誅殺曹爽並支黨三族,這在夏侯玄看來可能是元老重臣們共同商量的結果,而不是司馬懿獨斷專行。


正如我前面反問的那樣,如果諸葛亮回成都殺了黃皓,並且大肆誅殺黃皓黨羽,鎮守南中的霍弋會認為諸葛亮是圖謀不軌嗎?他肯定不會這麼認為啊。


然後就是夏侯玄本人和司馬懿以及司馬家都有很深厚的交情,彼此還是姻親,司馬懿是他的長輩,他從小就被司馬懿表揚長大的,他的親妹妹又嫁給了司馬師,這種關係之下夏侯玄認為司馬懿不會對他怎麼樣,也是情有可原的。


最後就是之前徵蜀失敗實在太致命了,關中的曹魏軍隊上下正對夏侯玄“瞎指揮”導致曹魏被蜀漢姜維擊敗充滿了怨念,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夏侯玄一意孤行要起兵討伐司馬懿,關中十萬魏軍究竟有多少人願意跟著這個“瞎指揮”、“沒本事”的夏侯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