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從朱祁鎮九歲成王為切入點,探析明朝的皇位繼承製度

前序

宣德年間,孫嬪為明宣宗誕下長子朱祁鎮,母憑子貴晉為貴妃,

是明宣宗體弱,朱祁鎮不過四個月大,冊立為皇太子,尊其母妃為皇后。八年之後,明宣宗駕崩,繼皇太子朱祁鎮為新帝,次年改元正統,孫氏尊為皇太后。

新君年幼,九歲有餘,難以令眾臣信服,請太皇太后及皇太后一同垂簾聽政。張氏身為太皇太后地位尊貴,雖為女流但在處政用人上有極佳的眼光。從不重用自家人,甚至不許外戚干涉前朝的政事。曾有伺候朱祁鎮的太監王振,明宣宗時期得先皇器重封為東宮局郎,作為太子貼身太監,明英宗即位後,升王振為司裡監掌印太監,他以防備大臣罔上為由,勸英宗以重典治國。

從朱祁鎮九歲成王為切入點,探析明朝的皇位繼承製度

朱祁鎮畫像

張氏得知後,三不五時將王振叫去訓誡,削弱了王振的銳氣,使得王振在太皇太后垂簾聽政時不敢幹預朝事。當時王振並未顯露出自己的私心,可見張氏很早就對其防備,眼光甚遠。張氏重用舊臣,重用楊士奇、楊榮、楊溥歷史上稱為三楊,擔任內閣輔臣期間,三人輔助張氏與皇帝,安定邊防,整頓官吏,發展經濟,是大名朝發展鼎盛的重要功臣。

根據明朝《玉堂叢語》中有:“正統間,文貞(楊士奇)為西楊,文敏(楊榮)為東楊,因居第別之。文定(楊溥)郡望,每書南郡,世遂稱南楊。西楊有相才,東楊有相業,南楊有相度。故論我朝賢相,必曰三楊。”

從朱祁鎮九歲成王為切入點,探析明朝的皇位繼承製度

《玉堂叢語》史料

張氏與三楊共同治國,國家發展欣欣向榮,但好景不長,張氏與三楊接連去世,無人鎮壓的宦官王振出現,在皇帝朱祁鎮前興風作浪,加之皇帝年少輕狂,政治一直走下坡路。明太祖在世時驅逐韃虜,平定中原,遷都於北京,方便驅逐防備漠北一代。元順帝逃回漠北之後,北元一分為二,形成瓦剌和韃靼,互爭高低。正統年間瓦剌逐漸強大,經常騷擾明朝邊境,前往明朝使者也對明朝不敬。

當時的權臣王振對其頗有不滿,藉此鼓動皇帝御駕親征,削一削他們的銳氣。朝中大臣多番勸阻,皇帝不聽,一心效仿父親御駕親征,大展拳腳。但當時朝廷軍隊都遠在關塞,只能從京師附近組成臨時軍隊共二十餘萬人,號稱五十萬大軍御駕親征。臨走前立長子朱見深為皇太子,並讓皇弟朱祁鈺監國。

大軍出征並不順利,大雨連綿,到了大同附近發現到處橫屍遍野,又傳來後方糧草供應不足,皇帝有心撤軍,但王振以皇家臉面為由,建議繞道蔚州。大軍按照原路撤退,大軍退到懷來附近,原地待命等待輜重進度。就在懷來城外土木堡之處,瓦拉大軍追趕到明軍,皇帝等人困在土木堡中,瓦拉圍攻數日,借談和之名,發動總攻,皇帝朱祁鎮被俘,王振、國公、兵部尚書等大臣戒備殺害,

歷史上稱為土木堡之變。

從朱祁鎮九歲成王為切入點,探析明朝的皇位繼承製度

土木堡之變

一.封建社會的皇位繼承製度

瓦拉借皇帝之名,嚮明朝索要財物。國不可一日無君,以于謙為首的大臣附議孫太后,擁護郕王朱祁鈺為皇帝,遙尊遠在瓦拉的朱祁鎮為太上皇,同時下令不與瓦拉接觸,即便用太上皇作為要挾也不用搭理。次年改元景泰,八月,距離太上皇被俘已有一年,瓦拉見明朝不搭理自己,戰事上屢次打敗,派人南下求和。景帝派楊善前往查探。

“於時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見中國無釁,滋欲乞和,使者頻至,請歸上皇。大臣王直等議遣使奉迎,帝不悅曰:‘朕本不欲登大位,當時見推,實出卿等。’謙從容曰:‘天位已定,寧復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萬一彼果懷詐,我有辭矣。’帝顧而改容曰:‘從汝,從汝。’先後遣李實、楊善往。”

從朱祁鎮九歲成王為切入點,探析明朝的皇位繼承製度

楊善影視劇形象

楊善趁機將太上皇接回,《明實錄》中有

“帝迎見於東安門,駕入南宮,文武百官行朝見禮。”但回京後,太上皇被鎖南宮,整整七年。景泰帝在位期間,重用於謙等臣子治理國政,雖無政績,但國序有然。但他軟禁太上皇,執意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被人詬病。彼時,原朱祁鎮門下多位大臣開始密謀擁立太上皇,正月十七日凌晨,闖南宮大門,跪倒在太上皇朱祁鎮面前,請陛下登位,朱祁鎮復位,改元天順,史稱南宮復辟。

景泰帝遭人詬病,舊臣擁護太上皇朱祁鎮,都與中國封建社會的世襲君主制有關,皇位繼承是以血緣關係維繫君主專制,萬世一統的政治制度,是皇權一脈承襲的唯一途徑,是歷代王朝世襲君主制的核心。現從皇位繼承製度的淵源,繼承的形式,繼承者的培養幾個方面,來分析明朝皇位繼承製度的利弊。

從朱祁鎮九歲成王為切入點,探析明朝的皇位繼承製度

南宮復辟場景

皇位繼承製度的前身為西周的宗法制度,由原始社會末期的父系家長制度演變而來,是以嫡長子繼承製度為特點的權力分配製度。在封建君主專制確立後,皇帝獨佔權力,皇位的繼承成為了國家的核心問題。這關乎皇權能否在本家延續,國家一日沒有君主掌權,一日岌岌可危。《漢書·叔孫通傳》中記載:“太子,天下本。本一搖,天下振動。”歷代皇室都將子嗣和立太子,視為國家大事。

漢代正式確立皇位繼承製度,主張“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故嫡長子成為確立君主繼承人的首要標準。皇帝在位時就會預立太子,為國家的儲君。作為國家大事,冊立太子會有很隆重的儀式,選定節日,祭祀先祖宗廟,受文武百官奉迎朝拜,並昭告天下。冊立太子,目的在於保證政局的安穩,保障皇權在本家交替,是君主煞費苦心想要鞏固的皇位繼承製度。

從朱祁鎮九歲成王為切入點,探析明朝的皇位繼承製度

秦朝皇位繼承製度

二.皇儲繼位制度的幾種形式

自古封建君主專制將皇位繼承的問題看得極重,為了皇權血統能夠延續,保證皇儲繼位定國安民,古代的皇儲繼位制度演變形成了幾種形式。

  • (1)立嫡立長

古代實行一夫多妻制,皇帝的正妻為皇后,但後宮嬪妃成百上千,自古為皇位爭奪反目成仇的事情層出不窮,為穩定皇室內部的秩序,避免皇帝諸子反目成仇,沿襲宗法制度確立嫡長子繼承製。

《大明令·戶令》規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廕襲,先盡嫡長子孫,其分析家財田產,不問妻、妾、婢生,止依子數均分;奸生之子,依子數量半分;如無別子,立應繼之人為嗣,與奸生子均分;無應繼之人,方許承紹全分。”

也就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皇帝的正妻皇后被稱為嫡,其餘的嬪妃為庶。皇位需由嫡妻的長子繼承,天生賦予光環,至於嫡長子是否賢能,並不考慮。如嫡長子早殤,首立其子,也就是皇太孫。如若嫡長子早殤也無兒子,才由嫡次子按照順序繼承。如若正妻無子,則考慮冊立貴妾庶出之子。

從朱祁鎮九歲成王為切入點,探析明朝的皇位繼承製度

《大明令·戶令》史料

  • (2)兄終弟及

兄終弟及制,冊立皇帝弟弟為皇位繼承人,即皇太弟為儲君,具有繼承皇位的權力。在歷史上,兄終弟及並不少見,以宋太宗趙光義繼承其兄,宋太祖趙匡胤為帝。

  • (3)立子殺母

皇位繼承影響江山社稷,為避免節外生枝,皇帝會採取斷然措施。漢武帝在晚年患有嚴重的疑心病,佞臣江充製造無辜,逼得戾太子自殺身亡。戾太子死後,漢武帝為冊立儲君之事反心,最後人選鎖定在晚年所得的幼子劉弗陵。幼子年幼,漢武帝擔心他的母親日後會干涉朝政,動搖劉氏江山,於是立下遺囑,立劉弗陵為太子,並殺其生母。

後北魏道武帝效法,將明元帝拓跋嗣生母賜死後說:“昔漢武帝將立義子而殺其母,不令婦人後與國政,使外家為亂。汝當繼統,吾故遠同漢武,為長久之計。”後因這種制度太殘酷,後世未見使用。

從朱祁鎮九歲成王為切入點,探析明朝的皇位繼承製度

漢武帝為畫像

三.繼承製的培養

既定皇子之後,需培養太子才德,為其繼承皇位做準備。設立東宮府僚,賦值太子政治勢力。皇儲才能和性情,關係封建王朝的穩定,所以培養皇儲也是為江山社稷的穩定做準備。

培育皇儲分為兩個方面:

其一,封建禮制和歷史知識教育,主要學習的內容為儒家經典,推崇儒家仁義治理天下,仁政易得人心;

其二,皇帝統治國家經驗的傳授,在皇儲習得禮制和儒家思想後,皇帝通過實踐的方式,教導皇儲自己的統治經驗。

除理論上的論述外,也要加強皇儲的實戰能力,在未繼位前給太子實政的機會,從實踐中熟悉政情,鍛鍊治國仁政的才能。通常都會讓皇儲旁聽或參與議政,皇帝出巡或親征時,由皇儲監國,短時間內全權處理朝中一般事務,是很好的歷練方式。也有皇帝出巡時,皇儲一同出巡,親身體驗百姓民生。

從朱祁鎮九歲成王為切入點,探析明朝的皇位繼承製度

古代太子府

四.皇位繼承製度的利與弊

皇位繼承製度的存在,保證了皇權政權平穩過渡,使民心安穩,政權穩固,是符合封建社會現實的一種繼承製度。立嫡立長的制度,也避免了後宮太子之位的爭奪,守護皇宮內部的安穩。但是制度上的缺憾,導致這項制度也存在諸多弊端。

改朝換代多為皇位爭奪,是封建君主專制的必然產物,皇帝一人獨掌天下大權,無數皇子嬪妃覬覦太子之位,雖有嫡子長子的約束,但是皇子早殤的案例層出不窮。每到皇子爭太子之位,朝廷各種勢力分為多派,謀逆亂黨趁機而起,製造混亂。

另外遵循立嫡立長,不考慮皇子是否賢良。所選者並非皆為賢良德才兼備。從歷史的事實來看,除少數開國之君或守成之主能令國運昌盛以外,歷數世代皇帝皆為昏君庸主,造成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太子從小隻培養封建禮制和儒家思想,自幼嬌生慣養,對社會和民生一無所知,更是不懂得文韜武略,實在是治國無力。

從朱祁鎮九歲成王為切入點,探析明朝的皇位繼承製度

朱祁鎮影視劇形象

結論

經歷七年軟禁,朱祁鎮奪回屬於嫡子長子的皇位。以謀逆罪處死於謙、王文,景泰八年二月乙末,皇帝廢朱祁玉為郕王,以同樣的方式將其軟禁在西苑,在其死後賜其諡號為戾。兩次在位,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八年幽靜生涯,朱祁鎮的事實是皇位繼承製度的最好體現。

朱祁鎮算不上有才能,按照立嫡立長的規矩立為太子,自幼嬌生慣養,先帝逝世後以皇儲身份繼位。後又按兄終弟及的方式繼位給朱祁鈺,雖然最終兄弟兩人還是為了皇帝之位互相折磨,但不論是朱祁鈺繼位之後不肯讓出皇位,還是朱祁鎮靠老祖宗的法制,獲得老臣的支持奪回皇位,這一切都是封建君主專制和皇權繼承製的產物。

參考文獻:《大明令·戶令》、《玉堂叢語》、《明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