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關羽失荊州,馬謖丟街亭,人為因素導致戰略要地失去,誰該負責?

大馬哈魚12


關羽失荊州的主要責任在關羽。

因當時劉備尚未得勢,找不到更合適的武將,且諸葛亮給關羽制定了"北拒曹操,東聯孫吳″的良策。因關羽狂妄自大,剛愎自用,關鍵時候將之拋於九霄雲外,誤己誤國,無法推責。

不過,諸葛亮也不是完全沒有責任。借荊州時曾許諾得西川后歸還,後又反覆藉故賴賬,以至失信失仁,實為小家子氣,成為他人生中的一個敗筆。如果當時採納龐統的建議,就不會有後來的火燒連營等後續諸多事情發生,歷史也該重寫了。但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如果!

馬謖失街亭。罪在馬謖,責在諸葛亮。

馬謖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然限於紙上談兵,並無獨擋一面的才能,故可做最好的參軍,不能做獨立的大將。在決定誰為據守街亭的先鋒時,諸葛亮帳下有久經戰場的老將魏延、吳壹等,但卻偏用豪無實戰經驗的馬謖,實為諸葛亮的又一敗筆!

馬謖接受守街亭的重任後,不聽實戰經驗相當豐富的副將王平反覆勸阻,一意孤行,身陷死地,以致身敗名裂。確實罪無可恕!

先主劉備評“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實為一針見血。諸葛亮於此役中既忘先主之言,又不量才而用,實無識人之明。因此,此役之敗,主要責任在於主帥諸葛亮!


四維求索


筆者的印象裡,關羽失荊州責任在於關羽,畢竟關羽作為鎮守荊州的主將,具有指揮軍隊的權利,史書大多稱讚關羽征伐襄樊,而沒有說劉備戰略攻略襄樊!

關羽之所以戰敗,在於沒能冷靜處理與東吳的關係,若兩者合計情況大有不同,加之對劉封傲慢,使之沒能及時救援,所以性格決定關羽的結局!

馬謖的情況很不同,馬謖長期作為參軍作為輔佐,在沒有統軍經驗的情況下,諸葛亮任命王平為副將,在有既定戰略的情況下,本末倒置以外行領導武將,責任應該歸結為諸葛亮。

諸葛亮的戰略其實並不穩妥,曹魏本就處於強勢,北伐只是以攻代守的冒險,但蜀漢內部早已矛盾重重,兵力少,軍糧補給不足,徒然消耗國力!

因此,關羽擁有自主權的情況下,主動出擊必須承擔兵敗的責任。馬謖遵守諸葛亮的命令,雖然更改戰略部署,但也只是彌補軍隊劣勢的補救,所以諸葛亮應當承擔責任!


多臻貴


誰該負責任?關羽失荊州,劉備和諸葛亮唄。馬謖失街亭,諸葛亮負責任。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看看關羽失荊州。最開始,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在奪取益州後,荊州是作為進攻基地存在的。在隆中對中,荊州為攻,西川為守。所以,劉備入川的時候。都帶了誰?劉備入川的時候帶了黃忠,魏延,關平和劉封。軍師是龐統。當時的關羽張飛甚至是趙雲和諸葛亮,劉備全都留在了荊州。這些頂級將帥劉備一個都沒帶。在這個時候,荊州這座劉備的金字塔是非常穩固的。後來,龐統死於落鳳坡。劉備兵困涪陵,派關平求援。萬般無奈下,諸葛亮帶了張飛趙雲等人星夜馳援。荊州就剩下關羽一人而已。這個時候,荊州這座金字塔已經岌岌可危了。我們說,關羽守荊州,足矣。但讓他連手帶攻,就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了。關羽攻打襄樊,荊州沒有了坐鎮的主將了。焉能不敗?再加上東吳的白衣渡江。關羽的失敗劉備諸葛亮應該可以預測到的。因為自從劉備拿到荊州以後,東吳從來就沒有消停過。不論東吳跟劉備的蜜月期再怎麼甜蜜。東吳始終在討要荊州。一刻也沒有停止過。不論是周瑜還是魯肅。不論是軟的還是硬的。對此,劉備諸葛亮心知肚明。因為劉備跟孫權妹妹的婚事就是討要荊州的油頭促成的。而周瑜還死在了討要荊州的路上。況且,後來孫尚香還跑回東吳去了。這麼多的預兆,劉備諸葛亮能不知道?關羽之所以丟失荊州。除了敵對方的原因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劉備在奪取益州後,戰略方針沒有及時的做出調整。這是最主要的。假設一下。劉備在奪取漢中後。讓魏延守漢中,張飛守綿陽(梓潼),馬超守成都。然後,劉備和諸葛亮帶領趙雲和黃忠坐鎮荊州。之後再放手讓關羽攻取襄樊。如此,東吳還敢白衣渡江嗎?荊州還能丟嗎?所以,關羽丟荊州。劉備諸葛亮的責任最大。接下來再說馬謖失街亭。這個好說。就是諸葛亮的錯。他哪怕用魏延也行。街亭都丟不了。謝謝。


風雨中的梅雲


這個問題,是喜歡讀三國曆史的人都考慮過的問題。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是謀士的本領,但決策者實際上是決定勝敗的主人。袁紹謀士三千兵多將廣,一樣失敗。雖說失荊州丟街亭是主將問題,但用人的劉備才是主因。


第一失荊襄。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蜀國剛立穩腳跟,關羽鎮守荊州繼續聯吳抗魏,可能出於關羽個人原因以及當時人才的欠缺,沒有配備合適的助手,以及沒能及時調換合適的守將,沒有正確經營的策略導致荊州丟失。

現在我們知道一武一文的搭配是很合理且高效的,但是,劉備集團方面機構設置不完善,沒有及時學習曹魏方面,在邊境重地是施行文官掌政事、武將掌軍事、文官節制武將的辦法。最終導致關羽一人的決策出現失誤,荊襄丟失。



第二件事馬謖失街亭。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什麼?


筆者理解,從當時情況看,一是諸葛亮年齡問題和事無鉅細都要管的行事風格以及逐漸恢復元氣有序發展的魏國讓他感到時間對蜀國不利;二是蜀國內部矛盾未能理順,劉禪治理國家能力弱,劉備留下的積蓄也不多而且夷陵之戰失敗慘重;三是老將逐漸老去,能征善戰人才奇缺;四是即便不北伐,魏國一樣會首先伐蜀;五是吳蜀聯合抗魏停擺,戰略支持失效。


北伐的蜀漢就像豬看見屠夫在磨刀一樣,想辦法掙扎。軍事行動必定會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啟用大量的人才,但人才不是短時間能培養或者獲取,尤其因需要世族勢力的幫助選人先要在名門望族中選取,導致範圍小可選餘地少。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劉備逝世前,曾經告知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諸葛亮不得已行險棋選用馬謖倉促之間出鎮街亭導致街亭丟失。


我們在這裡看一下三國時期的力量對比。

1.先說領土。魏國的領土包括幽州、冀州、青州、幷州、徐州、兗州、豫州、司州、雍州、涼州等十個州,基本相當於今天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遼寧、陝西、寧夏、甘肅,以及江蘇、安徽、湖北的一部分,可能還包括內蒙古的一部分,長江以北,盡歸魏國所有。

吳國的領土包括揚州、荊州、交州這三個州,其中揚州、荊州與魏國共有,大體而言,吳國的勢力範圍就是現在的江南和華南,包括江蘇南部、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以及越南北部。

蜀國只有一個州,益州,當然益州相當大,包括現在的陝西南部、重慶、四川,貴州、雲南,以及廣西的一部分,統稱西南。

2、人口。金文京列出了三國滅亡之時的人口數據:蜀國共28萬戶,94萬人;吳國共52.3萬戶,230萬人;魏國共66萬戶,443萬人。

3、軍隊的性質。魏國堅持中央集權,把私人武裝改編為中央直屬,同時推行軍屯制,積極組建隸屬於國家的軍隊。

吳國則相反,從表面上看,屬於中央集權,實際上近似各大豪族的聯合政權。

蜀國的軍隊,主要由流民聚合而成的武裝集團。


文刀十豆


劉備、諸葛亮有用人不明之責,關羽和馬謖有抗命不尊之罪。荊州四戰之地,能守住就不錯了,關羽竟敢在沒有劉備旨意的情況下私自動兵轉守為攻。諸葛亮交待的“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被他改為“東辱孫權北攻曹操”,罪大莫焉。馬謖自作聰明,抗命上山紮營,本意是好的想以最小的代價取得防守的勝利,卻沒想到吃喝拉撒的問題,結果黃了。如果他能拿下這個功勞,北伐首功,丞相接班人非他莫屬。


化州大叔


關羽失荊州和馬謖失街亭應該由蜀國最高決策層負責,他們沒有根據三國形勢的變化及時改變戰略,導致了這兩個事件的悲劇,而關羽和馬謖只是具體的執行者。

先說關羽失荊州。赤壁之戰後,曹孫劉三家分了荊州。孫權的隆中對和劉備的隆中對都是要佔據荊州和兩川。劉備佔領兩川后,三足鼎立已經形成,吳蜀兩國的矛盾日益嚴重,而且關羽的存在已經威脅到孫權和曹操。諸葛亮制定的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已經不適應當時的環境。赤壁之戰後,關羽和魯肅、呂蒙等在長江對峙,與曹魏也是如此,孫劉聯盟已經名存實亡。所以,劉備奪取兩川后,沒有給關羽增派援兵,也沒有與孫權談判,造成兩家失和。而隨著劉備地盤的擴大,孫權奪取荊州是必然的結果,不然天下不平衡。後來關羽發動襄樊戰役,劉備也沒有給關羽增派援軍,也沒有跟孫權溝通,最終造成關羽腹背受敵,荊州失守。

再說馬謖失街亭,主要原因在諸葛亮。第一,用人不當。馬謖沒有實際戰鬥的經驗,也不是魏將張頜的對手,此為第一失誤。其次,打法失誤。街亭無險可守,即使是當道紮營也無法抵擋魏兵。因為匆忙建立防線的蜀軍根本無法與魏軍的騎兵抗衡,況且魏軍數量還大於蜀軍。第三,諸葛亮用兵死板。馬謖被圍後,不是一觸即潰,而是奮力死戰,已經吸引住了張頜的五萬主力。這時候從全局看,諸葛亮佔主動位置。如果裡應外合,包抄魏軍,勝算比較大,因為歷史畢竟不能假設。但諸葛亮用兵死板,不懂變通,選擇了撤退,致使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失敗。

所以,我認為關羽失荊州和馬謖失街亭的主要責任在於上層的蜀國統帥部的決策失誤。




與你惺惺相惜


關羽失荊州,馬謖丟街亭是蜀漢政權的兩大軍事失利事件,前者的失利倒致<>戰略思想徹底破產,後者倒致北伐大業裹足不前。

那麼,誰該負這個責任呢?或者說,是什麼原因形成呢?

劉備集團在要被曹操消滅掉時,在赤壁來了一鹹魚翻身站住了腳。從此,開始了他們的壯麗篇章。

先是在荊州佔了一席之地,接下來,收了西川,又平定了漢中。一時間,劉備集團的發展大有一發不可收拾之狀。

戰事發展的太順利了,他們的高層一時間還沉浸在喜悅之中。他們沒有從思想上認識到威險正悄悄來臨。其次,戰線拉的過長,卻沒有足夠的人才來經營和管理。


當劉備還沉浸在漢中王登基的鼓樂聲中吋,他忘了,孫權對荊州的虎視耽耽。關羽雖然從聲望和能力上講的確是鎮守荊州的不二人選,但也僅僅是一棵大樹而己。也忘了東三郡劉封和孟達之間的齷齪不斷。

一直以來,人們總說荊州的丟失,是關羽的大意造成的,固然其中有這個原因,然而,不要忘了,假如,沒有傅士仁,糜芳的叛變斷了關羽的後路,即便,關羽失敗了,也不致於那麼慘。或者說,守南郡和公安的是趙雲和黃忠的話,呂蒙的白衣渡江能否得逞呢?


歸根結底,是劉備集團太缺乏獨擋一面的人才了。這種人才窘迫的局面伴隨了蜀漢政權一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派馬謖去守街亭同樣是如此。

所以,這兩個戰略要地的丟失,有領導階層思想上的大意,人才的缺乏才是主因。


一葉小舟168521774


劉備。

因為他手下實在沒有扶持出更多的能人。

而能人,是決定平衡與失衡的關鍵中的關鍵。

若培養個比關羽還靠譜的能臣,比馬謖還善戰的能臣,不就沒事了嗎。

他也招不來那種能人,來了也沒有人家的的空間。

龐統守哪守不了?搞沒了。

馬超打哪打不了?搞沒了。

私權害公,這就是劉的大侷限。


燚陽火


魏吳兩路傾國大軍殺向關羽,荊州丟失是正常的,因為諸葛亮和劉備不出兵,就是要借刀殺人,以免劉禪日後駕馭不了關羽。馬謖守街亭,那裡無險可守,也做不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馬謖兩萬士兵對付魏國傾國大軍,沒有後援,是必敗的結局,諸葛亮藉機除掉了馬謖。諸葛亮一生心胸狹隘,嫉賢妒能,窮兵黷武,戰略失敗……諸葛亮不是一個好軍師!


用戶9552885125178


中國的舊思想還是官大一級壓死人,基本是一把手說了算。領頭人自身因素戰敗,而且是在有優勢地形時戰敗,佔據天時、地利,還失敗,當然是人的問題。人裡最主要的就是頭的問題。當然是他們自己負責,兩個被砍頭,就是為自己的失策負責。只是犧牲了下屬,殃及池魚了。所有要跟對頭,站好隊,良禽擇木而棲,就像項羽烏江自刎,更是典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