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呂蒙為什麼殺關羽?

育兒交流學堂


當年,江東帝業的首倡者之一週瑜,在勸孫權莫送質子入朝時,就以楚國九百年基業為喻,告訴孫權當以江南為基礎,最終“南面稱孤”。

但從歷史上來看,蜀、吳、楚從來都是勢不兩立的,歷數楚國九百年曆史,最兇險的敵人不是佔據了長江上游巴蜀的秦國,就是長江下游的吳國,而從來不是北方的齊晉!

從春秋中晚期吳國開始崛起,吳楚之間便爭鬥不斷,陸陸續續長達百年之久,直到公元前505年,三萬吳軍長驅直入,大破二十萬楚軍,並一舉攻破了楚國首都“郢都”,也就是現在的荊州首府江陵。而後楚雖在秦的支持下成功復國,但長江上游的秦和長江下游的越仍是楚地最大威脅,等到楚好不容易滅了越,秦國又沿漢水攻下了南郡,並倚仗江漢平原發達的水系,源源不斷地朝楚國派兵,直到滅亡了楚國。

另外,還有一位也在江東立國的吳王夫差,更是傻傻的不滅越、也不削楚,反跑去北方與齊晉爭霸,結果竟被楚越聯手搞死。還有項羽西楚政權的失敗,也跟沒能控制住東楚之地有關(當時王陵佔據南陽,共敖佔據南郡)。這些慘痛的歷史教訓,對江東而言難道還不夠深刻嗎?

況且,呂蒙認為,劉備關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三國志 呂蒙傳》載呂蒙在周瑜死後對孫權所言)。而今關羽更以三萬水軍佔據長江黃金水段,如果再讓他佔據漢水上游的襄陽,那麼將對東吳產生巨大的威脅,為了東吳的地緣安全,必須對其未雨綢繆,早做籌劃。

事實上,早在前一年(建安十四年),劉備曾表孫權為徐州牧,鼓勵孫權北取徐州,但呂蒙研究了歷史後,就對此表示了反對,楚國擁有江東和壽春兩淮之地,但項梁擋住王翦了嗎?沒有!項羽擁有彭城兩淮之地,但他擋住劉邦了嗎?沒有!《孫子兵法》說:“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曹操註解說:“小利之地,方爭得而失之,則不爭也。“伍子胥也曾勸夫差說:“今我伐齊,獲其地,猶石田也,不如早從事也于越。“夫差要去爭齊國的地,伍子胥勸夫差不要去,應該先去滅了越國。吳越都是南方船行之地,吳滅越,得了越國之地,又能守住,也好管理。取多了北方齊國的地,沒什麼用,也守不住啊。可惜夫差不聽,最後反被越國滅了,多可惜。

所以,呂蒙當時就勸孫權說:“今操遠在河北,新破諸袁,撫集幽、冀,未暇東顧。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騁,不利水戰,縱然一鼓而得,亦用軍七八萬守之,猶未可保。不如先取荊州,全據長江,別作良圖。此為上策。“孫權雖然認為呂蒙說得很有道理,但尚不想跟劉備翻臉,所以主攻方向還是徐州的合肥,不料不僅沒有”一鼓而得“,反而被張遼狠狠教訓了一通,孫權也就徹底老實了,呂蒙成為他唯一選擇。


千古名將英雄夢


公元219年,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一舉切斷圍攻樊城的關羽後路。此時,關羽聽聞荊州丟失,無奈退兵。呂蒙大軍在荊州秋毫無犯,傳到關羽營內,關羽大軍士氣低落,大批士兵逃亡。關羽敗走麥城,於臨沮被馬忠擒獲,不久被殺。

關羽之死,和呂蒙脫不了干係,正是由於呂蒙奇襲荊州,才導致關羽被擒殺的。可是呂蒙並沒有下令斬殺關羽,下命令的是孫權。那麼孫權為何一定要殺死關羽呢?難道他不怕劉備報復嗎?

個人認為孫權殺死關羽,有下列四個原因,分析如下。

其一,孫權斬殺關羽,是為了斬斷劉備左膀右臂。

關羽是蜀漢老大劉備的結拜兄弟,名副其實的劉備集團二把手,地位可能超過軍師諸葛亮。劉備集團在沒有奪取漢中時,只有荊州、益州兩個地盤,而荊州相對更加富饒。因此,荊州對於劉備來說,非常重要,不但是發源地,更是進可攻退可守的軍事要塞。

而劉備把這麼重要的地方,交給了關羽打理。由此可知,劉備是非常信任關羽的,並委以重任。孫權招降關羽失敗,只能斬殺,斬斷劉備的左膀右臂。

其二,孫權斬殺關羽,是為了更好地收服荊州。

公元209年,赤壁之戰後,劉備集團佔據了荊州的大部分地盤。從此,荊州就納入了劉備集團的統治區域,還是根據地。公元211年,劉備應劉璋之邀,進入益州,防禦漢中張魯,不久與劉璋決裂,龐統戰死。他只能從荊州增兵,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主力入川。荊州只剩下了關羽,關羽也成為了荊州的最高統帥。這一年是公元214年。

而關羽被擒,是在公元219年,從劉備佔據荊州209年算起,劉備集團在荊州經營了整整十個年頭了,從關羽獨自鎮守荊州214年算起,也有5年了。劉備集團及關羽個人,在荊州有著很深的基礎。雖然孫權擒獲了關羽,佔領了荊州,可是並不是一刀一槍打下來的。此時的荊州老百姓,還是心向劉備,心向關羽,心向蜀漢的。

再加上江東孫吳和荊州劉表是世仇,幾十年間,雙方征戰多年,荊州黃祖斬殺東吳孫策,而黃祖又被孫權所殺,雙方解不開的仇恨。因此,孫權不得不斬殺關羽,來消除關羽在荊州的影響,更好地統治荊州。

其三,孫權斬殺關羽,是因為關羽曾羞辱過孫權。

孫權斬殺關羽,而不是囚禁起來,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關羽曾經羞辱過他。在關羽伐魏前夕,孫權為了收回借出去的荊州,他相處了聯姻的計策。早年聽從周瑜計策,他把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不但沒要回荊州,還把妹妹給搭了進去,被諸葛亮譏笑為“周郎妙計安天下,丟了夫人又折兵。”這次,孫權想聰明瞭,他準備和鎮守荊州的關羽聯姻,為自己的兒子求取關羽的女兒。這次,孫權是求取方,不是嫁女兒,是不會賠本的。

他特意派遣重臣諸葛瑾,前去和關羽提親。諸葛瑾興致勃勃地到了荊州後,和關羽剛剛說完,就被劈頭蓋臉地罵了一頓。關羽大怒道,我的虎女怎麼會嫁給犬子,如果不是看在你是軍師諸葛亮的兄長的面子上,就斬殺你了,現在快點滾吧。諸葛瑾是何等人物,啥時候受過此等委屈,被關羽毫不留情地趕了出來,只能據實向主公孫權稟報。

孫權聽了,當時很想立刻揮師討伐關羽,用武力奪回荊州。這麼看來,孫權對關羽是非常記恨的,記恨關羽看不起自己,說自己的兒子是犬子,這也就是罵他了。所以,他斬殺被俘虜的關羽,還是有那麼一點公報私仇的味道。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雲長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斬汝首!再休多言!” 遂喚左右逐出。瑾抱頭鼠竄,回見 吳侯;不敢隱匿,遂以實告。

其四,孫權斬殺關羽,是為了成全關羽的忠義之心。

當年,曹操圍困關羽於土山之上,他沒有強攻,而是派出張遼勸降。張遼也不辱使命,成功勸降關羽。關羽雖然表明“降漢不降曹”,可是曹操是當時的丞相,關羽事實上已經歸順曹操了。這也就是一塊遮羞布,明眼人都知道,關羽向曹操屈服了。後來古城相會中,張飛差點要了關羽的性命。如果不是關羽騎著曹操贈送的赤兔馬,護送兩位嫂嫂過五關斬六將,脫離曹操,他的冤屈可能就一輩子洗不清了。

現在,輪到孫權擒獲關羽了,他勸降關羽無果,就想下一步該怎麼辦。好吃好喝招待,關羽也會和當年一樣,再來一次過五關斬六將,逃到益州。這樣的情況,孫權還不如斬殺關羽,成全他的忠義之心。

總結:一般來說,兩軍交戰,生擒活捉敵方大將,是不會斬殺的。因為活的比死的值錢。呂蒙擒獲關羽後,東吳方面可以用關羽要挾劉備,索取好處,也可以和曹操做交易,換取利益。總之,一個活的關羽,孫權可以利益最大化。然而,由於以上四個原因,孫權無情地將俘虜關羽斬殺,將其首級送給曹操。


魁哥說歷史




呂蒙為何殺關羽

呂蒙子字子明,東漢末年吳國著名將領,汝南富陂人(安徽阜南呂家崗),據《三國志》記載,呂蒙早年依附姊夫鄧當,追隨孫策為將,以膽氣著稱,累封別部司馬,自孫權繼任後,逐漸受到重用。歷任橫野中郎將、廬江太守、左護軍、虎威將軍、大都督等職位。



呂蒙受人關注並不是因為他官場得意,而是他意氣風發殺死了不可一世的萬人敵關羽,無論後人是敬重呂蒙,還是唾棄、仇恨呂蒙,這都讓呂蒙聞名海內。呂蒙究竟與關羽有何深仇大恨,非要對關羽痛下殺手,就連吳侯也攔不住,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第一:關羽孤傲,藐視天下群雄,並對孫權嗤之以鼻,拒絕與孫權聯姻,讓東吳對關羽深惡痛絕。關羽藐視東吳群雄,尤其是孫權,在關羽眼裡,孫權只不過是個坐享其成的紈絝子弟、平庸之輩,根本算不上什麼英雄。並且詆譭孫權,說孫權的眼睛是綠眼珠,高鼻樑,不像是孫家的長相,很可能是私生子。

後來孫權欲與荊州聯姻,派人下聘禮迎娶關羽之女,關羽大怒,呵斥迎親之人:虎女焉能嫁於犬子。關羽詆譭蔑視孫權,不但讓孫權恨之入骨,整個東吳都對關於義憤填膺。想來東吳趁關羽攻打樊城的時候,偷襲了荊州,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第二:赤壁之戰東吳傾舉國之力贏得戰爭,但劉備、諸葛亮巧使妙計,奪得荊州,東吳懷恨在心,早就對荊州垂涎三尺。孫權以周瑜、程普為左右督軍,率軍三萬,與劉備合力,在赤壁大破曹軍,並追至江陵。諸葛亮趁周瑜在江陵圍攻曹仁,順手牽羊,巧奪荊州,帶周瑜回軍,荊州已被劉備佔領。



劉備又表劉琦為荊州刺史,迅速拿下武陵、長沙、貴陽、零陵四郡,這樣荊州大部分區域歸劉備。周瑜惱怒萬分,發誓要拿下荊州。後來劉琦病死,推劉備為荊州牧,東吳討要說法,劉備只推脫說是借荊州。荊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西進可以取西川,北可以拒曹操,因此東吳與荊州必有一戰,也就是說關羽坐在了定時炸彈上,早晚必有一劫。



第三:東吳多次討要荊州無果,劉備雖然答應歸還,但關羽呵退前來上任的東吳官吏,並且單刀赴會態度強硬。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無果,便派呂蒙率軍攻取長沙、零陵、貴陽三郡。劉備得知後,派關羽奪回三郡,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



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邀請關羽江東相見,意圖與劉備商議平分荊州,並暗伏刀斧手,關羽單刀赴會,英雄氣概,力壓群雄,在酒宴上對於歸還荊州隻字不提,也不允許魯肅提及,最終挾持魯肅安全脫險。由此也表明了關羽的態度,那就是拒不歸還荊州,東吳將士也是恨得咬牙切齒,一場荊州偷襲戰不斷醞釀。可見關羽對東吳的強硬態度,也是導致被殺的主要原因。



第四:諸葛亮三氣周瑜,最終導致周瑜箭傷復發,一命嗚呼,臨死前呼喊:既生瑜何生亮,呂蒙一生追隨周瑜,暗自發誓,要奪取荊州,誅殺關羽。周瑜是東吳南天一柱,竟然被諸葛亮活活氣死,最住要的是,周瑜最終死在了荊州爭奪戰上。



周瑜想假借伐西川之名,偷襲荊州,卻不料被諸葛亮識破,並暗自埋下伏兵,周瑜進軍城下,趙雲、張飛、關羽從三面合圍,周瑜難以抵抗,打敗潰逃,諸葛亮有休書一封,稱不願與東吳結怨,更不願為難周瑜,只要周瑜撤兵,就可以和好如初。周瑜知技不如人,遂撤退。撤軍的路上,周瑜艱難的下車,望了最後一眼荊州,隨後不治身亡,呂蒙發誓定與荊州不共戴天,誅殺關羽、諸葛亮,可以說呂蒙是恨透了關羽。



第五:呂蒙世受東吳知遇之恩,官場順風順水,奪荊州殺關羽,成為他報答吳侯、周瑜必做之事,況且殺了關羽,呂蒙更可以名揚天下。呂蒙在東吳屢屢受到重用,可以說吳侯對他恩重如山,後來又屢次受到周瑜的提拔愛護,呂蒙感恩戴德,必取荊州回報。



再者呂蒙也想讓周瑜九泉之下瞑目,因為周瑜畢生的心願就是奪取荊州。呂蒙自作主張殺了關羽,如果不殺關羽,呂蒙也害怕落下一個不敢殺關羽的罪名,殺了關羽,必然讓天下英雄敬佩,從此聲名遠揚。然而事情並非如此,那些敬重關羽的人,對呂蒙更是唾棄,就連曹操也說關羽英雄蓋世,卻死於無名鼠輩之手,但不管怎樣,呂蒙還是出名了。

關羽因孤注一擲、夜郎自大、四面樹敵,最終被殺,呂蒙也成了三國中膾炙人口的名字,你是如何看待呂蒙殺關羽?

歡迎關注三國逐鹿,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呂蒙在麥城用計活捉了關羽,其實呂蒙並沒有馬上就斬殺了關羽,呂蒙有勸降關羽的,只是關羽並沒有降,然後才被呂蒙殺了的。在呂蒙殺關羽之前,孫權有派人來和呂蒙說不要殺關羽,但是呂蒙並沒有聽從就是了。

是什麼理由讓呂蒙一定要殺關羽的呢?其實呂蒙也是知道關羽對於孫劉抗曹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呂蒙殺關羽其實有幾點,一、關羽曾公然的看不起呂蒙,如果不是關羽自大,關羽也不會被呂蒙打敗。二、關羽間接的罵過孫權。三、呂蒙不僅恨關羽,劉關張趙孔明呂蒙無不對恨之入骨,因為呂蒙的大恩人周瑜就是被他們害死的,周瑜對於呂蒙有知遇之恩,甚至呂蒙都是周瑜一手提拔起來的,呂蒙對於周瑜的死一直是耿耿於懷的,所以不僅是關羽如果劉關張找或者孔明當中有一人落入到呂蒙的手裡都會被呂蒙殺了,當然呂蒙在殺了關羽的時候也是被關羽的魂魄給殺了,歷史上對於呂蒙的死有很多種的解釋,那麼呂蒙的真正死因是什麼呢?歡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平安綜合金融oo輝古


其實關羽投降過好幾次,比如投降過袁紹,呂布,曹操,只不過前面幾次是跟著劉備一起的,所以算起來應該是算劉備的,而關羽只是跟著劉備投降的,但後面那次投降曹操就完全不一樣了。

在三國演義,張遼勸說關羽投降的時候,說了三個理由,第一,關羽與劉備結拜,說好了同生共死,而關羽不能獨死先死。第二,劉備的家眷還在,如果關羽死了,就沒有人照顧。第三,關羽一直想匡扶漢室,如今大志未酬,怎可死?

關羽就跟張遼約了三事,第一,降漢不降曹,第二,妥善照顧劉備的家眷,第三,如果知道了劉備的去處,就立即離開。

歷史上沒有這麼多事,其實很簡單,就是劉備和張飛跑了,關羽被曹操給抓了,然後就投降了曹操。不過,當時,群雄逐鹿中原,再加上劉備之前確實是投奔過曹操的,大家也比較熟,所以關羽投降曹操也沒什麼。

另外,關羽投降曹操,也確實是權宜之計,就是暫且寄身於曹操處,曹操也發現關羽沒有久留之意,就讓張遼去問關羽,關羽也實話實說了,曹操雖然厚待於我,但是劉備與我共生死,我肯定要再去找他的,只是我現在找機會報答曹操。

果然,關羽斬顏良之後,就將曹操的賞賜封存之後,就直接離開去找劉備了,左右的人建議去追關羽,曹操說不用了。

那我們再來看看呂蒙這一次,殺關羽的不是呂蒙,必然是孫權。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先是一個假投降,然後藉機逃出去,只是又被吳軍抓獲,孫權有勸降過關羽,關羽直接拒絕了,孫權只能將關羽給殺了。

有的人會認為,孫權其實沒有必要殺關羽,因為這樣會遭至劉備的報復,但其實,孫權已奪下荊州,劉備也必然要攻打東吳,孫權也不可能將關羽送回蜀漢,那麼就會是關羽率蜀軍來攻打東吳了。

另外關羽沒殺于禁,而殺了龐德,原因也很簡單,于禁投降了,龐德不投降,關羽的情況也大概類似,要是關羽投降,孫權也不會殺關羽的。


歷史簡單說


三國中期,為什麼呂蒙非要殺關羽,根據相關史料的記載,原因可能有:


第一私恨。眾所周知,關羽經常把江東諸將貶為江東鼠輩,這自然也包含了呂蒙。而呂蒙則是江東諸將中的典型鷹派人物,為人處世十分強悍。一個堂堂七尺男兒,三國名將又怎會讓關羽三番五次的侮辱? 而關羽自已自恃才高,武藝高強,更是斯無忌憚,對呂蒙是百般的瞧不上眼。關羽的高傲行為,呂蒙都刻骨銘心的記著呢,決心一定要教訓一下這個關羽,以洩心頭之恨。最後他終於等到了機會,便是後來關羽出兵襄陽、樊城,荊州守備空虛沒防備,致使關羽敗走麥城,落得一個身首異處的悲慘下場。



第二國仇。儘管在赤壁之戰之前蜀吳結成了軍事聯盟,但這只不過是短時期的相互利用。特別是劉孫聯盟把曹操勢力打敗後,蜀吳之間的矛盾摩擦更日益增多。特別是在荊州問題上,直接促使孫劉兩家開始決裂。呂蒙率軍搶奪荊州三郡,關羽為此大興兵戈。 自關羽鎮守荊州以來,孫權無時無刻都面臨著巨大的軍事威脅,造成的強大壓力,敢怒不敢言。當這種積怨一旦累積到了一定的程度時,必然會引起順間爆發。後來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州便是這種積怨爆發的典型事件。

綜上所述,吳國呂蒙非要殺關羽,一是為了洩私憤,二是因為國家的需要。可嘆武聖關羽,碰上了呂蒙這個溫神!


用戶81187032307


呂蒙說:“這個鍋,勞資不背”

先來總結下關羽的幾種死法:

1、電視劇裡面是呂蒙不聽勸,然後殺了關羽

2、三國演義裡,是關羽父子被俘虜,不願意投降,然後被孫權拉出去一刀剁了

3、正式記載裡關羽是怎麼死的勒?貌似還是孫權殺的。

看下查到的幾種記載:

權徵關羽,璋與硃然斷羽走道,到臨沮,住夾石。璋部下司馬馬忠禽羽,並羽子平、都督趙累等。——《潘璋傳》

潘璋傳裡面寫的是,孫權徵關羽,然後潘璋的部下馬忠,把關羽跟他的兒子一起給俘虜了。

再來看

臣松之按吳書:孫權遣將潘璋逆斷羽走路,羽至即斬,且臨沮去江陵二三百里,豈容不時殺羽,方議其生死乎?又云“權欲活羽以敵劉、曹”,此之不然,可以絕智者之口。——《關羽傳》

關羽傳裡面描寫的是,孫權派潘璋斷了關羽的路,在臨沮就斬殺完畢,結合兩則史料我們知道,潘璋跟馬忠,只是俘虜了關羽,並沒有殺,而是孫權下命令殺的。

呂蒙更是背鍋俠,貌似最後的行動連參加都沒參加,請看

會權尋至,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西至漳鄉,眾皆委羽而降。權使硃然、潘璋斷其徑路,即父子俱獲,荊州遂定。——《呂蒙傳》

說好的呂蒙殺關羽,關羽附身呂蒙勒?並沒有,然並卵,背鍋俠而已


笑嘗歷史百態


關羽一生視天下英豪為豬狗,他眼裡服的只有他的大哥劉備,三弟張飛。

關羽真實死於誰手,我們不去討論。只討論(三國演義)中,呂蒙為何要殺關羽?有以下幾種可能。

關羽,當世名將,其名威震華夏。(三國演義)中呂蒙名不見經傳,曾經關羽還羞辱他是“吳下阿蒙”。可能呂蒙記恨他曾經羞辱自己,殺了關羽肯定名聲大震,所以違抗命令也要殺死關羽,幻想殺了關羽必能成天下英雄膜拜的對象。



第二種可能是孫權下的命令讓他活捉或者直接殺了關羽,孫權也被關羽羞辱過,孫權想和關羽結為兒女親家,被關羽拒絕。還說:虎女豈能嫁於犬子。所以,孫權記恨直接命令呂蒙殺之。

關羽之死還是與他自己的性格有關,樹敵太多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誰又肯留他呢。歡迎評論討論。


曙光即將來臨


有關這三個問題,我的答案是:被迫的、不可以、同盟關係很脆弱。

第一個先說被迫的。不管當時呂蒙到底想不想殺關羽,此時曹操和孫權都已經不可能容他了。為什麼他們都不容關羽活呢?裴松之為《三國志》作的注是這麼說的:

曹操方面:“羽與晃宿相愛,遙共語,但說平生,不及軍事。須臾,晃下馬宣令:「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羽驚怖,謂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國之事耳。」”就是說,關羽和徐晃是老朋友,在敗走麥城的時候碰到了倆人就一起聊天,聊著聊著徐晃就下令:砍掉關羽腦袋的賞千金!關羽說為啥啊!徐晃說麼辦法,兄弟義氣歸義氣,國事是國事!

孫權方面:“孫權遣將潘璋逆斷羽走路,羽至即斬。”孫權早就派潘璋埋伏在關羽退走的路上,下令一見到關羽就斬首。

因此,即使孫權不殺關羽,曹操也要殺;即使呂蒙不殺,孫權也要殺!


第二個再說不可以。荊州對於蜀漢來說是必爭之地,如果得到荊州蜀漢就有了睥睨天下的資本,東吳勢必不能容許蜀漢如此做大。本來荊州是三方共有的,一旦襄樊被打下來,荊州就變成蜀漢一家獨大,甚至有可能直接出兵攻取長安!無論是出於投機還是削弱蜀漢,荊州都不能給劉備,特別是蜀漢這麼咄咄逼人的時候,更是必須挫一挫銳氣!



最後再說同盟關係很脆弱。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孫劉之所以聯盟,是因為當時他們都面臨著一個強大的敵人,那就是曹操。如果他們不聯手共同對付曹操,那麼他們就有被各個擊破的風險。

但是現在是什麼情況?是蜀漢咄咄逼人,甚至已經有了直取長安的可能。這個時候在整個三國裡,蜀漢成了最強勢的那個。那麼所謂的孫劉聯盟就解體了,不僅如此,劉備反而取代了曹操,成為了孫權最需要提防的對象。所以,呂蒙白衣渡江也就不奇怪了,因為都是利益,僅此而已。



青言論史


呂蒙殺關羽是《三國演義》中的大事,因為這裡面牽涉的不僅僅是一個大將的生死,而是牽涉到三國鼎立戰略性問題。

“聯吳抗曹”一直是三國鼎立的基礎性戰略,從赤壁之戰以來一直就是,雖然劉備入西川,開創了西川根據地之後,荊州的戰略性地位有所減弱,但是荊州依然是最為敏感的地區之一,所以,作為劉備集團關鍵性人物之一關羽的生死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簡要回顧一下荊州這塊戰略要地的前情。在荊州地界上,並非只有東吳一家,北邊還有曹操佔據南陽郡,西邊便是所謂劉備借的幾個荊州郡,東邊幾郡才屬於東吳。

為什麼諸葛亮借荊州的時候,東吳孫權魯肅等願意借?而劉備諸葛亮等敢不還?因為當時無論東吳孫權還是劉備,都無法單獨對抗曹操,唯有劉備孫權聯合,才能對抗曹操,這是基礎,是戰略層面的。故,赤壁之戰之後,就算東吳想要回荊州,但是劉備諸葛亮不還,孫權也不敢怎麼樣,因為一旦在荊州問題上出現裂痕,就可能動搖孫劉聯盟的戰略性基礎。

這樣的局勢在劉備入川,建立西川根據地後有所改觀,劉備也承諾取得西川之後,歸還荊州。但是這可能僅僅只是劉備的拖延之辭,因為荊州的戰略性地位並沒有改變,沒了荊州,曹魏與東吳窺測西川便毫無障礙可言。

劉備開拓西川根據地形勢一片大好,劉備將關羽放在荊州的目的,就是要他守住荊州這塊戰略要地,不可亂動。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可亂動、不可亂動、不可亂動。

想想華容道關羽“捉放曹”,將一個“義”字擺在為人處世的前面,完全不顧立下的軍令狀,就已經為關羽悲哀的一生埋下了伏筆。駐守在荊州的關羽這回又不安份了,在沒有劉備和諸葛亮的指示之下,竟然打起了側應戰,出荊州直上襄樊出擊曹魏,開始倒是搞得蠻順利,水淹于禁七軍,北邊于禁、曹仁和徐晃都是曹魏響噹噹的大將,我一直想,要是沒有那場雨,關羽該如何應付,所以,水淹七軍多少帶有運氣的成份。

關羽北上打側應也行,你不可以讓荊州各郡空虛啊,一空虛,就讓呂蒙得逞了,趁機攻佔荊州,關羽退不得,進不得,成了孤立無援的孤軍,被曹仁徐晃打回來了。

最後,關羽走麥城,最終被吳軍所擒。可是,呂蒙卻下令殺了關羽。我想殺關羽這事不一定是呂蒙的主意,因為呂蒙雖然受孫權重用,但是抓獲關羽、處置關羽這樣的大事呂蒙不敢擅自做主,他必須請示孫權,關羽之死,一定是孫權的授權。

殺死關羽雖然能夠收回荊州,但是也意味著孫劉聯盟的戰略基礎被破壞,用“唇亡則齒寒”來形容孫劉的處境一點也不為過。孫劉聯盟戰略基礎一破壞,曹魏最終會將吳蜀吞沒,這是遲早的事。

所以,孫權授權呂蒙殺害關羽,犯下了一個致命的戰略性錯誤。其結果是引來劉備為瘋狂奪回荊州發起夷陵之戰,孫權慌亂之中與曹操聯合,雖然打敗了劉備,但是自己也開始形單影隻,在曹魏面前,不過是個“順夫子”罷了。這還得依靠年青俊朗陸遜才得以保全自我,要不然,曹魏很快就會吞沒東吳。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六出祁山,為了保證蜀國生存,以攻為守,很多人都不理解諸葛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窮兵黷武行為,甚至以為他是和司馬懿互求生存。大錯特錯亦,都是不守規矩的關羽惹的禍,要不丟失了荊州,劉備不會東伐孫權,也就不會損兵折將兵敗夷陵,這一戰,是蜀國大傷元氣的一戰,也是蜀漢政權走向沒落的開端。自此之後,蜀國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情形令諸葛亮就是神仙,也難以支撐一個強大的蜀國再站起來。所以,諸葛亮只有以攻為守,來維繫蜀國短暫的存在。

孫權為什麼要殺關羽呢?難道他真的這麼短視,非要破壞孫劉聯盟嗎?

魯肅周瑜死後,東吳的局面幾乎靠呂蒙和陸遜等來支撐,朝中的臣子多是投降派,像張昭等人。孫權這人沒有哥哥孫策果決堅毅,遇事需要支撐,魯肅周瑜在的時候是他的主心骨,呂蒙陸遜後來居上,但是呂蒙雖然是個學習型人才,但是眼界比魯肅周瑜差得太多,所以不得善終。沒有了魯肅周瑜支撐的孫權,眼界也就變得狹小了。荊州雖然是戰略要地,但是並非取得荊州便可以雄視天下,而雄視天下也並不見得就是幾個武將所能改變的。

當劉備奪取西川,勢力達到頂峰的時候,東吳孫權害怕了,要是劉備和曹操都強大的時候,東吳必定遲早被他們中間之一吞掉。所以,孫權必須採取措施自保,在這樣的情況下,孫權將關羽的頭顱獻給曹操,希望將劉備這股“禍水”引向曹操。實際上,是孫權背叛孫劉聯盟的戰略基礎,走向孫曹聯盟,寄希望於獲得苟安。

這可能是孫權授權呂蒙殺死關羽的初衷。但是反過來一想,以當時東吳之處境,無論他是聯合劉備還是曹操,早晚都是一個死,只不過聯合劉備,興許還能多存在幾年,而聯合曹魏,死得更快一些罷了。事實也是如此。

所以,孫權殺害關羽雖然是一招臭棋,但是也改變不了歷史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