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2014年有人發現了"經遠"號遺骸,船上的步槍子彈殼讓人落淚

清朝末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轉折點,同時也是中國被列強肆意蹂躪的開始。曾經威戰四方的中國也從這個時候開始飽受屈辱,甚至付出了血與淚的代價。說到底還是清廷決策的不到位,沒有認清國際形勢,沒有看清自己的地位,還覺得自己閉關鎖國就能日益強大。然而時代已經不一樣了,不走出國門,只能等著別人來打破國門。

雖然在這個時代交替的時候,也有一些有遠見的官員和年輕人開始接受新的思想。但是無奈的是,清廷的保守勢力太過於強大,以至於一點異樣的思想和建議根本無法撼動清政府。雖然清政府也開始洋務運動,企圖逐步強大起來,再站在世界的巔峰,但是最後卻因甲午戰爭的失敗而破產。

2014年有人發現了

說起甲午戰爭,北洋海軍最後全軍覆沒太讓人惋惜,那可是用清政府幾百萬幾百萬的銀子餵養起來的,這些錢來自哪兒,還不是來自百姓身上。最後居然在日本艦隊面前不堪一擊。如今我們再來看看一百多年前的這一歷史,仍讓人覺得心痛,不知當時的李鴻章等人是怎樣的心情。

曾經也是實力強大的"亞洲第一"艦隊

在1875年的時候,李鴻章就奉了光緒帝的命令,開始籌建北洋水師了,一開始撥給北洋水軍的軍費並不充裕,籌建起來也很艱難,各種武器裝備也十分落後。後來經費逐漸充裕了,李鴻章就開始從外國購進優良的裝備和武器。到1888年的時候,北洋水師已經是當時亞洲實力最強的一支艦隊。

2014年有人發現了

當時北洋水師中有從德國購進的"經遠"號和"來遠"號,以及從英國購進的"致遠"號和"靖遠"號, 一時之間,實力大漲。反觀當時的日本,實力遠遠不如北洋艦隊,北洋艦隊的戰艦對他們來說根本購買不起,更無法制造。當然,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看到中國有如此精良的武器裝備,如此強悍的水軍,日本便發了狠誓,一定要建好海軍,要超過清政府。於是日本政府也花費巨資開始打造海軍。

甲午戰爭被日本碾壓

到1894年的時候,終於爆發了甲午中日戰爭。而此時日本的艦隊已經遠遠超過了中國,在這種力量懸殊的情況下,歷史走向了必然,北洋艦隊終於全軍覆沒。關於其戰敗的原因,一直以來不少人的觀點都在清政府和北洋艦隊的官兵身上。如果北洋水軍的將領和官兵能夠認真訓練,不再消極怠慢,或許也不會以那麼慘的姿態敗給日本。然而,由於可考察的資料著實有限,所以至於北洋海軍失敗的各種原因,也很難考再證。

2014年有人發現了


遺骸現世,真相大白

直到2014年,終於有人在海底中,發現了當年在甲午戰爭中被擊沉的"經遠"號遺骸。直到2018年,關於這艘戰艦遺骸的考古工作才正式開始,這次發現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驚喜,在戰艦上找到了不少十分有價值的東西。然而當人們看到在戰艦上找到的74顆毛瑟步槍子彈殼時,大家都震驚了。關於經遠艦被擊落的原因,也終於有了答案。

原來當時經遠艦上的戰士都是用毛瑟步槍這樣落後的武器,來抵擋敵人堅船利炮的。用一句不大合適的話來說,當時的北洋艦隊對戰日本艦隊時,簡直就是以卵擊石。可是這樣落後的武器裝備是北洋海軍的將士和軍官能決定的嗎?當然不是。他們最終還是要聽命於清政府,清政府給他們發什麼樣的裝備,就得用什麼樣的裝備。或許在面對日本艦隊的魚雷和火炮時,他們也曾向政府彙報必須提升裝備,可是清政府並沒有給出滿意的回應。

2014年有人發現了

從甲午戰敗到經遠艦的殘骸被發現,這期間的一百多年,人們都誤會北洋艦隊的將士了。並不是他們不想抵抗,不是他們沒有努力放鬆懈怠,更沒有在面對敵人的攻擊時落荒而逃。面對敵人打過來的炮,他們只能用毛瑟步槍來抵抗,儘管如此,他們也沒有向日本軍艦投降,更沒有跳海逃亡。打完最後的子彈,他們竟然想出了和日本軍艦同歸於盡的想法。

2014年有人發現了

如今的我們再也難以想象當時經遠艦將士的絕望,以及為國捐軀的英勇。他們不但沒有貪生怕死,沒有消極訓練,反而在自不量力的狀況下依舊和敵人頑強抵抗。本來以為關於甲午戰敗的一些真相已經消失在時間中了,沒想到經遠艦的戰士早就把答案留在了海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