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2014年有人发现了"经远"号遗骸,船上的步枪子弹壳让人落泪

清朝末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被列强肆意蹂躏的开始。曾经威战四方的中国也从这个时候开始饱受屈辱,甚至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说到底还是清廷决策的不到位,没有认清国际形势,没有看清自己的地位,还觉得自己闭关锁国就能日益强大。然而时代已经不一样了,不走出国门,只能等着别人来打破国门。

虽然在这个时代交替的时候,也有一些有远见的官员和年轻人开始接受新的思想。但是无奈的是,清廷的保守势力太过于强大,以至于一点异样的思想和建议根本无法撼动清政府。虽然清政府也开始洋务运动,企图逐步强大起来,再站在世界的巅峰,但是最后却因甲午战争的失败而破产。

2014年有人发现了

说起甲午战争,北洋海军最后全军覆没太让人惋惜,那可是用清政府几百万几百万的银子喂养起来的,这些钱来自哪儿,还不是来自百姓身上。最后居然在日本舰队面前不堪一击。如今我们再来看看一百多年前的这一历史,仍让人觉得心痛,不知当时的李鸿章等人是怎样的心情。

曾经也是实力强大的"亚洲第一"舰队

在1875年的时候,李鸿章就奉了光绪帝的命令,开始筹建北洋水师了,一开始拨给北洋水军的军费并不充裕,筹建起来也很艰难,各种武器装备也十分落后。后来经费逐渐充裕了,李鸿章就开始从外国购进优良的装备和武器。到1888年的时候,北洋水师已经是当时亚洲实力最强的一支舰队。

2014年有人发现了

当时北洋水师中有从德国购进的"经远"号和"来远"号,以及从英国购进的"致远"号和"靖远"号, 一时之间,实力大涨。反观当时的日本,实力远远不如北洋舰队,北洋舰队的战舰对他们来说根本购买不起,更无法制造。当然,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看到中国有如此精良的武器装备,如此强悍的水军,日本便发了狠誓,一定要建好海军,要超过清政府。于是日本政府也花费巨资开始打造海军。

甲午战争被日本碾压

到1894年的时候,终于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而此时日本的舰队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在这种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历史走向了必然,北洋舰队终于全军覆没。关于其战败的原因,一直以来不少人的观点都在清政府和北洋舰队的官兵身上。如果北洋水军的将领和官兵能够认真训练,不再消极怠慢,或许也不会以那么惨的姿态败给日本。然而,由于可考察的资料着实有限,所以至于北洋海军失败的各种原因,也很难考再证。

2014年有人发现了


遗骸现世,真相大白

直到2014年,终于有人在海底中,发现了当年在甲午战争中被击沉的"经远"号遗骸。直到2018年,关于这艘战舰遗骸的考古工作才正式开始,这次发现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惊喜,在战舰上找到了不少十分有价值的东西。然而当人们看到在战舰上找到的74颗毛瑟步枪子弹壳时,大家都震惊了。关于经远舰被击落的原因,也终于有了答案。

原来当时经远舰上的战士都是用毛瑟步枪这样落后的武器,来抵挡敌人坚船利炮的。用一句不大合适的话来说,当时的北洋舰队对战日本舰队时,简直就是以卵击石。可是这样落后的武器装备是北洋海军的将士和军官能决定的吗?当然不是。他们最终还是要听命于清政府,清政府给他们发什么样的装备,就得用什么样的装备。或许在面对日本舰队的鱼雷和火炮时,他们也曾向政府汇报必须提升装备,可是清政府并没有给出满意的回应。

2014年有人发现了

从甲午战败到经远舰的残骸被发现,这期间的一百多年,人们都误会北洋舰队的将士了。并不是他们不想抵抗,不是他们没有努力放松懈怠,更没有在面对敌人的攻击时落荒而逃。面对敌人打过来的炮,他们只能用毛瑟步枪来抵抗,尽管如此,他们也没有向日本军舰投降,更没有跳海逃亡。打完最后的子弹,他们竟然想出了和日本军舰同归于尽的想法。

2014年有人发现了

如今的我们再也难以想象当时经远舰将士的绝望,以及为国捐躯的英勇。他们不但没有贪生怕死,没有消极训练,反而在自不量力的状况下依旧和敌人顽强抵抗。本来以为关于甲午战败的一些真相已经消失在时间中了,没想到经远舰的战士早就把答案留在了海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