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家長樹立權威得趁早,否則聽話娃遲早變為熊孩子

熊孩子招人厭,熊孩子家長更討人厭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文中列舉了一堆熊孩子被路人教訓得特別慘的事蹟,例如:

  • 熊孩子在電影放映廳亂跑大叫很久,最後終於跑丟了,於是哭著找媽媽,黑暗中有人一句暴喝“你媽死了!”
  • 親戚家的孩子來家裡做客,一言不合就索要主人收藏的玩偶,不給就滿地撒潑還把玩偶給剪壞了,被主人一怒之下拿剪子剪了頭髮
  • 自己孩子的衣服裡被熊孩子扔進了鞭炮,新衣服都炸壞了,人也嚇得不輕,孩子家長懷恨在心就每天在後半夜裡往熊孩子家扔鞭炮,扔了整整一個星期,聽說把熊孩子嚇得尿床了。
  • ……

雖說一個還不懂事的孩子被如此對待還挺違人道主義的,但我讀完之後居然心中暗生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腦補一下那些場景還真覺得蠻過癮的有沒有。

熊孩子是招人討厭,但更令人討厭的是熊孩子的家長——當孩子犯熊的時候,他們要麼假裝沒看見,要麼和稀泥打圓場,甚至更極品一點的直接替孩子狡辯,張口閉口都是“你沒養過孩子你不知道啊”這句話,實在招人恨!

家長樹立權威得趁早,否則聽話娃遲早變為熊孩子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一句:“我養過,我太知道了”。

在這個世界上確實有那麼一些孩子,叫做“性情兒”,他們要比別的孩子更敏感,更易怒,更倔強,更難以管教。

曾經看到過這麼一句使我特別有共鳴的話:“孩子與孩子的區別就是哭5分鐘還是哭1個小時”。

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大方得體,惹人喜愛,有禮懂事呢?可攤上一個天生頑劣脾氣暴躁的孩子,一惹到就會像爆炸一樣哭1個小時都不帶歇的,對這樣的孩子說“不”,的確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

這件事確實很難,不止是沒養過孩子的不會懂,就算是養了天生就喜歡守規矩的天使寶寶的父母同樣也不會懂。

正因為管教格外困難,縱容就變得順理成章

於是,有那麼一些家長,放棄了去尋找解決辦法,放棄了自我提升,放棄了自己的底線,信馬由韁,得過且過。為了逃避孩子的哭鬧,也為了逃避自己感到無力感,他們用忍讓、用妥協來逃避來自孩子的衝突。

因為,當衝突發生時,他們不知道該用什麼辦法來收場。

時間久了,他們越來越弱勢,最後就會被熊孩子完全給馴服了。

許多時候,熊孩子的父母其實並不是不想管,而是管不了,因為管了孩子也不會聽,還會引發一場暴風驟雨。

家長樹立權威得趁早,否則聽話娃遲早變為熊孩子

他們做不了什麼,只好找眾多的藉口來合理化自己懦弱的本質,例如:

  • 他們會責怪路人不夠大度,與小孩子作計較
  • 他們會說:“他只是個孩子,長大後就好了”

他們名為父母,實際上只是孩子衣食住行服務的提供者,在孩子面前毫無存在感。

這樣的父母,就是失去了權威

權威這個詞現在聽起來好像挺負面的,好像有權威就意味著不尊重,意味著強迫、簡單粗暴一樣。

不!權威與這些意思並不挨邊,假如說得更淺白一點,它應該叫做“主心骨”。

權威就是那些你不用證明,天然就覺得無比正確的事物:

  • 在古代,權威是孔聖人,是三綱五常,是天地君親師。
  • 在現代,權威是國家,是法律,是道德,是科學。

權威,就是需要敬畏的東西,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是人安全感的來源。

成人需要,小孩子更加需要。

當孩子理解不了,什麼是國家、法律、道德、科學的時候,為人父母的責任是暫時代替,成為他們的權威。等到孩子青春期之後,形成了自己的三觀,再去重新認同或推翻父母的權威。

家長樹立權威得趁早,否則聽話娃遲早變為熊孩子

所以,權威感要從小建立起來,小時候沒有權威,長大後就更不會習慣權威(關於給孩子立規矩,可參考這篇文章《》;關於堅定自己信念,可參考這篇《》),若讓社會這個壞脾氣老師教他什麼是權威,那就有得他受的了。

其實,並不是所有沒有權威的家長都不管孩子,有些家長也管,但同樣也沒有權威

之前在小區的兒童樂園區裡,人群中一個叫萱萱的孩子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萱萱4/5歲的樣子,很是活潑好動,她奶奶疾言厲色不停地在說她:

  • “萱萱,快下來,不要爬那麼高!”
  • “萱萱,不要那樣做,太危險了!”
  • “萱萱,不要把衣服脫掉,不然會感冒的!”
  • “……”

奶奶這邊不停地說,她那邊就和沒聽見一樣,該怎麼玩還是怎麼玩,奶奶從頭到尾都在自說自話。

她奶奶的語氣真的很嚴厲,說是在吼也一點不為過,這樣孩子居然能做到充耳不聞,也確實讓人佩服。

沒過多久,萱萱出事了,一天因為不想呆在幼兒園,居然偷偷從幼兒園裡跑出來,獨自橫跨兩條沒紅綠燈的馬路回到了家裡,可那時家裡沒人在,她就坐在門口哭,幸好遇上好心的鄰居輾轉找到了孩子家長,這才算回到了家人的懷抱。

你不覺得,作為一個4/5歲的孩子,她的膽子著實大了點兒嗎?

為什麼大,是因為在生活中沒有權威,所以心中沒有敬畏。

她以為奶奶說的“馬路上有很多車太危險”“小孩子不能獨自在外會遇到壞人”都只是說說而已,一點都不重要,所以就敢說走就走了。

家長樹立權威得趁早,否則聽話娃遲早變為熊孩子

現代的科學育兒,講究的是尊重孩子、愛與自由,但許多家長對此一知半解,藉著這句話為自己縱容孩子,疏於管教孩子找到了理論依據,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建立家長的權威。

我們不能矯枉過正,雖然“你必須聽我的”肯定不對,但“全都聽你的”更加不行。作為家長,我們要當好孩子的“主心骨”,在他們尚未形成固定的三觀時,當好他們“臨時版”的權威,幫他們形成“暫時的三觀”——他們是還小,是什麼都不懂,但你可以當他們的法、他們的天、他們的神啊。

責任這麼大,若毫無作為,還美名曰是尊重天性、給孩子愛與自由,這才是在不負責。

當然,尊重天性不能管太多是很重要,但假如你管得太多,就會像萱萱奶奶一樣,話說得那麼多孩子卻全都不去聽。所以,管孩子要麼就閉嘴不管,要麼就管到底!

那麼,具體要管些什麼呢

在我看來,其他的都可以不管,但像威脅自己人身/他人性命安全的(摔到碰到的輕傷不算),侵害他人利益的,侮辱他人精神人格的,這4件事情,是無論如何都不可以妥協的,用盡所有辦法都要去阻止的,無論他們懂或不懂。假如不懂,那麼就從這一次讓他開始懂。

假如孩子不願意該怎麼辦,他使勁兒哭,真哭1個小時怎麼辦?下次再犯還要反抗怎麼辦?

那你就想象一下,假如他的要求是殺人跳樓燒房子,你還要答應他嗎?

只要確定“不答應”,你總會有辦法的。

我可以現身說法,縱使像糖豆這樣的在家裡恨不得上房揭瓦,整天吵吵個不停,又倔強脾氣又爛的主兒,同樣有辦法可以讓他在公眾場合保持得體。雖然有時候他會忍不住發脾氣大聲哭鬧(會被我立即帶離現場),但絕對不會去故意搗亂、去惡作劇、滿世界亂跑,雖然有時會忘記場合說話聲太大,但在提醒後他也會立即停止。

家長樹立權威得趁早,否則聽話娃遲早變為熊孩子

所以,我也不客氣地說一句:“養了一個性情兒我同情你,但讓性情兒變成熊孩子,我就要鄙視你了”。

結語

不要以為熊孩子離自己很遠,它可能在寶寶1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時候來,可能是在寶寶2歲左右鬧獨立不講理的時候來……之後的你會經常遭遇天人交戰:

  • 一個聲音在說:“這個太過分了,不能忍!”
  • 另一個聲音在說:“不要管他啦!不然又要鬧好久,煩死了,這次沒事的/別人不會介意的!”

相比之下第二個聲音是如此地誘人,聽多了會被迷惑,會惰性滋生,會讓你慢慢瓦解放棄……家長們一定要警惕啊!別變成了熊孩子家長還渾然不知。

無論什麼年代,樹立家長權威,都不是一件過時的事情。堅持原則,以身作則,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說的是對的,爸爸媽媽說到做到,讓孩子全身心的相信你,重視你,乃至崇拜你,才是一個有身心健康的孩子應該有的樣子。

那樣的孩子,自然會是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