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百年動亂—曹魏的第二代宗親將領


百年動亂—曹魏的第二代宗親將領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從稱帝,建立魏國,年號黃初。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對於曹魏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時間節點。

君主方面:曹操去世,曹丕繼承魏王,丞相。同年末,曹丕篡漢稱帝,建立魏國,改年號為黃初。

百年動亂—曹魏的第二代宗親將領

曹魏宗親將領

第一代宗親將領:夏侯惇緊跟曹操腳步離世;夏侯淵在前一年的漢中爭奪戰中戰死;曹仁尚在,時任車騎將軍;曹純死得更早,建安十五年就去世了;至於曹洪,因得罪過曹丕,在曹丕上任後,被貶為庶民。

在面對內憂外患的局勢下,曹丕果斷啟用了宗親將領中這三個人作為軍事方面的督帥,這三個人分別是曹休、曹真以及夏侯尚。

曹休:‘夏侯惇薨,以休為鎮南將軍,假節都督諸軍事。’

曹真:‘以真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州諸軍事。’

夏侯尚:‘文帝踐阼,更封平陵鄉侯,遷徵南將軍,領荊州刺史,假節都督南方諸軍事。’

從字面上來看,曹休接了夏侯惇的位置,主要負責對付孫權;曹真是負責雍、凉兩州的軍事,算是夏侯淵的接班人,主要嚴防劉備勢力;夏侯尚是負責南方軍事,也就是荊州。

為什麼偏偏是這三位呢。

先說說曹休跟曹真。

首先,曹休跟曹真是曹操的養子,是跟曹丕一起長大的。再者,曹休和曹真同屬於虎豹騎,比如曹休‘常從征伐,使領虎豹騎宿衛。’、曹真‘太祖壯其鷙勇,使將虎豹騎。’,一入曹營就在最高規格的軍隊裡修煉。第三,他們同時揚名於對劉備的戰鬥。

217年,劉備派遣吳蘭屯兵下辮,曹操派曹洪等人攻打吳蘭,劉備隨即又派張飛屯兵固山,想要斷曹洪後路。曹休是向曹洪提出‘宜及其未集,促擊蘭,蘭破則飛自走矣。’,曹洪聽從曹休建議,進軍擊破吳蘭,張飛則退走。而曹真也是在這場戰鬥中,‘以偏將軍將兵擊劉備別將於下辯,破之,拜中堅將軍。’,以偏將軍的身份率軍在下辮擊破劉備的將領,進而拜為中堅將軍。

所以張飛在吳蘭被擊破後面對的是曹洪、曹休、曹真等人。

百年動亂—曹魏的第二代宗親將領

曹休,曹魏第二代宗親將領

曹休,成也孫權,敗也孫權。

曹休在夏侯惇死後,被曹丕封為鎮南將軍,接替夏侯惇屯兵汝南,抵禦孫權。

‘孫權遣將屯歷陽,休到,擊破之,又別遣兵渡江,燒賊蕪湖營數千家。’

曹休非常積極,一到任就擊破歷陽的孫權屯兵處,還燒燬孫權在蕪湖軍營。

222年,曹丕三路伐吳,曹休以徵東大將軍的身份,假黃鉞,督前將軍張遼、鎮東將軍臧霸等人工二十餘軍從東線出擊洞浦。東線曹休也是曹丕三路中實際取得大勝的一路,後被拜為揚州牧。

226年,曹丕去世,曹叡繼位。曹休擊破孫權屯兵皖城守將審德,斬殺審德,降服韓綜、翟丹等人,官至大司馬,成為曹魏軍隊的最高統帥。

228年,孫權鄱陽太守周魴詐降曹魏,曹休率軍接應周魴,不聽從蔣濟等人的建議,急於立功,孤軍深入,被陸遜等人偷襲,大敗而回。

後曹休深受皇恩,慚愧不已,背後毒瘡發作而死。

百年動亂—曹魏的第二代宗親將領

曹真,阻止了諸葛亮第一、二次的北伐

曹真,諸葛亮北伐的絆腳石,有出色的軍事能力。

在夏侯淵死後,曹真就以徵蜀護軍的身份指揮徐晃等人,特別是曹操放棄漢中後,還派遣曹真去接應在武都的曹洪的人退回陳倉。

到了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位。曹真就平定了西北張掖張進的反叛,為曹丕鎮守西涼三年。回到京都後,曹真被封為上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成為曹魏軍隊最高統帥之一。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駕崩,曹真、曹休作為四位輔國大臣之二輔佐曹叡。

太和二年(228年),諸葛亮開啟第一次北伐,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響應諸葛亮。曹真先是派張郃在街亭大破馬謖,同時,曹真主力又在箕谷擊敗趙雲、鄧芝一部,諸葛亮全線皆敗,三郡望風歸降。

這時,曹真展現出超前的軍事能力。

‘真以亮懲於祁山,後出必從陳倉,乃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

果不其然,次年諸葛亮率軍為了陳倉二十多天都攻不下來,最後糧草殆盡,不得已退兵。

‘四年,朝洛陽,遷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太和四年(230年),曹休也死了(228年去世),曹真成了大司馬,成為曹魏軍隊的最高統帥,沒有之一。曹真不顧陳群的反對,出兵三路伐蜀。可是天不與他,漢中道路艱險,又持續下了一個月的雨水,把入蜀的棧道都給沖刷斷了,大大影響曹真的行軍速度,最後被曹叡下詔退兵。

次年,曹真去世。

百年動亂—曹魏的第二代宗親將領

夏侯尚,曹丕的親密朋友

最後說說夏侯尚,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跟曹丕的關係十分親密。

‘並錄前功,封平陵亭侯,拜散騎常侍,遷中領軍。文帝踐阼,更封平陵鄉侯,遷徵南將軍,領荊州刺史,假節都督南方諸軍事。’

這句話的意思是,按照夏侯尚之前的功勞,封平陵亭侯,拜散騎常侍,升為中領軍將軍。因曹丕登基,改封為平陵鄉侯,升為徵南將軍,領景州刺史,假節,都督南方的軍事。

不過,別看不起夏侯尚。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夏侯尚上任後,就給曹丕助攻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收復上庸三郡九縣。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因劉封、孟達兩人的矛盾,又加上前面沒有救援關羽受到劉備的譴責,孟達就寫信投降魏國。曹丕派遣夏侯尚和徐晃助孟達襲得房齡、上庸以及西城。加上申耿、申儀兩兄弟的背叛,劉封被夏侯尚等打敗,夏侯尚因此被升遷為徵南大將軍。

眾所皆知,上庸一地對於蜀漢的重要。好比漢中,是益州的門戶。好比永安白帝城,為什麼劉備在夷陵之戰戰敗後駐守白帝城,陸遜就不敢再持續追擊。都是同樣的道理,佔領了上庸一地,就等於把西川的腹地面向敵人,敵人可通過上庸直插西川巴郡,兵臨腹地。當初關羽北圍樊城被徐晃擊敗後退守沔水,如果第一時間通過上庸,進入西川,同樣也可以為劉備保留相當的實力。

第二把火:提醒曹丕做好討伐孫權的準備。

‘孫權雖稱藩,尚益脩攻討之備,權後果有貳心。’

221年,孫權向曹丕稱臣,受封吳王。夏侯尚就提醒曹丕,孫權不是真心歸附,要做好討伐孫權的準備。同年,劉備興兵伐吳。正如夏侯尚所言,孫權向曹丕稱臣只是為換得一時北方的安寧,因為他沒辦法同時面對曹劉兩家的進攻。

第三把火:火燒諸葛瑾。

222年,夷陵之戰即將結束,勝利者孫權把原本允諾將長子孫登送入洛陽作為人質的約定一拖再拖,魏吳兩家的關係便貌合神離。同年十月,諸葛亮派遣鄧芝出使孫權,重修聯盟,孫權背叛曹丕,惹得曹丕大怒,發兵三路伐吳。其中西線一路,就是以上軍大將軍曹真、徵南大將軍夏侯尚聯手攻打江陵。

‘曹真傳:與夏侯尚等徵孫權,擊牛渚屯,破之。’、‘夏侯尚傳:尚夜多持油船,將步騎萬餘人,於下流潛渡,攻瑾諸軍,夾江燒其舟船,水陸並攻,破之。城未拔,會大疫,詔敕尚引諸軍還。’

雖然曹真、夏侯尚的聯手取得了很大的勝利,但是卻未能拿下江陵城,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瘟疫,也就是傳染病。在古代,瘟疫等同於死亡,因為時下的醫療水平並不發達。特別是荊州,像周瑜、呂蒙的突然暴斃,很有可能就是瘟疫導致。還有曹操南下荊州,為什麼會在赤壁敗給周瑜,也是因為當時軍中早就流傳病疫。

此次交戰的結果是,孫權趁機繳納貢品,雙方言和,曹丕退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