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47.趙匡胤佈局陳橋兵變,得位建宋,李重進不服被算計!

周世宗柴榮於公元959年六月病死,年僅七歲的柴宗訓即位,由符太后垂簾聽政,範質、王溥等輔佐國政。柴宗訓即位後,朝廷特別重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之所以重用趙匡胤,全在於柴榮生前極為看好他,且對符太后有所交代。趙匡胤此前就善於交際,及至得到朝廷重用,更是朋黨滿朝。

47.趙匡胤佈局陳橋兵變,得位建宋,李重進不服被算計!

次年(960年)正月初一,邊關突報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宰相範質等人懼怕外敵,不辨真假虛實,匆忙之下就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次日,趙匡胤即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於距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河南封丘)。從驚聞敵軍出現、到選將、再至統兵出城這一系列動作,一天時間內完成,果然神速非常!

只怕是沒人提前策劃,根本就做不到。現在舉國善戰之軍已集結,悉數落於趙匡胤之手了。

那晚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將士在軍中散佈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是的,雖說皇帝幼弱,但符太后不幼,趙匡胤不弱,將士若有功一樣能賞,只是趙匡胤想做皇帝許久了,而今只需一個名頭而已。兵變的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稍見過世面的將士此時已知形勢了,更是全力擁戴趙匡胤,爭先恐後,唯恐晚了討不到功勞。對於所有軍士而言,趙匡胤已大權在握,若是自己不明就裡,此次出征回不了那也是很有正常的。所以無論如何,只要是趙匡胤的指令,在這種情勢下,他們都願意支持,更何況此事成大有好處。

次日,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欲表功的將士們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乍醒的趙匡胤身上。爾後軍中將校全至趙匡胤庭前下拜,擁立他為皇帝。眾兵將放開嗓子表忠心,大喊萬歲!趙匡胤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擁立者們一齊表示“惟命是聽”。這一齣戲可真是排練的好,有如結婚的誓詞。最後的意思是說,皇帝是你們讓我做的,不是我要做的,我若做皇帝,你們就得真心服從,相當於宣誓效忠了。

47.趙匡胤佈局陳橋兵變,得位建宋,李重進不服被算計!

周太祖郭威的黃袍加身在趙匡胤這裡玩出了新高度,以至於後世只知道趙匡胤的黃袍加身了。

趙匡胤於是率大軍回師開封。那時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過去的“結社兄弟”,得悉兵變成功後,都很高興地打開城門接應。當時在開封的後周禁軍將領中,只有副都指揮使韓通不明就裡,倉促間還想率兵抵抗,但還沒等他集齊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陳橋兵變的將士們就這樣兵不血刃地控制了都城開封(汴京)。

範質等一班怕死的文臣此時才知道軍情為假,倉促遣將是上了大當,但也不計較了,為了保命便率百官聽命。早已暗通趙匡胤的陶谷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禪位詔書,宣佈柴宗訓禪位。趙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他曾任宋州(河南商丘)歸德軍節度使,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史稱“宋朝”、“北宋”。

後周當時的軍事制度決定了作為點檢的趙匡胤擁有無上軍權,又且他是在陳橋集結了全國精銳兵將才發動政變的,所以趙匡胤建宋後,全境無有力之軍事反抗,畢竟軍權全在他手中。各藩鎮的實力在柴榮時期已下降了不少,能領軍勤王的大將也給柴榮下課了。

趙匡胤因為大權在握,所以在即位當年,就命令韓令坤代替李重進,將李重進移鎮至青州,以便掌控前朝大員。

清楚事情緣由的李重進拒絕調動,並派遣幕僚翟守珣說服澤潞節度使李筠一起擁兵自重。翟守珣卻很識時務,暗將此事洩露給宋太祖。於是,宋太祖就授意翟守珣拖延李重進出兵,以防止李重進與李筠南北呼應。翟守珣回去後,交口不絕地詆譭李筠不足謀事,做了趙匡胤的內應。時勢比人強,趙匡胤此時大軍在握,想投靠他,為他賣命邀功的無數,就連趙匡胤曾經的上司張永德,也早已識時務地拜倒在他的門下了。

李筠於四月起兵反宋,李重進本可以南北呼應而起兵,但竟遲不響應,錯失良機。或許他還在做著趙匡胤會放了他的美夢。六月李筠兵敗,自焚而死。

47.趙匡胤佈局陳橋兵變,得位建宋,李重進不服被算計!

那年九月,當趙匡胤已做好平叛的準備時,便讓內應鼓動李重進起兵反叛。十月,宋太祖親征,帶領石守信、王審琦、李處耘前去平叛。十一月,到達揚州城下,即日入城,李重進舉家自焚。全無什麼實力與之相抗,不知道為什麼要出這口氣來造反,大約是眼力不好,忍不下去了吧;也可能是太蠢,自己找了個理由給趙匡胤送人頭吧!但只要他不主動投靠趙匡胤並放棄兵權,那就已決定了他必然的死路。

無論怎麼說,陳橋兵變對天下蒼生而言,是傷害最小的政變,沒有什麼傷亡與次級傷害。7歲的皇帝換成了趙匡胤,對老百姓而言也是個好事,要怪只能怪柴榮死的太早太可惜了。

李重進死了,張永德降了,趙匡胤的政變徹底的成功了。前朝已亡,他也沒有必要對柴家後人趕盡殺絕。他正在思考的是:怎麼才能讓自己的大宋江山,不步後周的覆轍,易手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