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 聊一聊蜀漢與曹魏之間的“麴山之役”

錄姜伯約遺言(劉克莊)

事或難遙度,人殊未易知。


誰雲臥龍死,復有一姜維。

聊一聊蜀漢與曹魏之間的“麴山之役”

蜀漢與曹魏之間天然對立。蜀漢以匡扶漢室為立國的政治旗號,而曹魏利用禪代的方式繼承東漢的政權,以正統自居。所以蜀漢從頭到尾,哪怕在後期反戰派聲音非常大的階段,也頻繁地向曹魏發動北伐。這些北伐當然是失敗居多,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姜維發動的一次失敗的北伐——“麴山之役”。


聊一聊蜀漢與曹魏之間的“麴山之役”

窘迫的姜維,所領不過萬人

“麴山之役”是一次比較小的戰役,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所以只侷限於曹魏和蜀漢兩個政權,沒有東吳什麼事情。首先說說蜀漢當時的環境。“麴山之役”發生的時間是蜀漢延熙十二年(即公元249年),這個時候大司馬錄尚書事的蔣琬已經去世,蜀漢的新的執政者是費禕。費禕是很有名的鴿派,他執政期間沒有主動發動過什麼大規模的北伐的軍事活動,並且壓制姜維的北伐意向。總而言之,費禕是蜀漢歷任執政者中的異類,他一門心思花在保境安民上,對於北伐持有否定態度,不願意立什麼太大的功勞,更不願意背戰敗的黑鍋。

聊一聊蜀漢與曹魏之間的“麴山之役”

《漢晉春秋》:“費禕謂維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

但是蜀漢的立國之本畢竟是消滅曹魏,重新光復漢室。所以費禕也沒壓制得太死,給姜維一萬人的限定。這樣一來蜀漢還是能夠向曹魏發動北伐,但是規模相對之前來說非常小,不用花費太多的人力物力,影響經濟生產;如果失敗的話,戰損也在承受範圍之內。姜維也沒有辦法,只能依靠這一萬軍隊,再加上一些少數民族的力量,進行成功率極低的北伐。所以說“麴山之役”中的蜀漢軍隊最高應該只有一萬人左右。

《三國志·蜀書·姜維傳》:“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聊一聊蜀漢與曹魏之間的“麴山之役”

曹魏劇變,夏侯霸降蜀漢

在蜀漢休養生息的時候,曹魏這邊發生了劇變。曹爽與司馬懿爭權,司馬懿在蟄伏了一段時間之後,趁著曹爽兄弟和小皇帝曹芳去拜謁高平陵的時候,發動兵變控制洛陽,幹掉了曹爽。曹爽在排擠司馬懿的時候,組織了很多名士和老鄉為黨羽,其中就有夏侯玄。夏侯玄的分量比較重,司馬懿沒有處死他,不過也奪取了他的兵權(當時夏侯玄都督雍、涼軍事),用郭淮來代替,把夏侯玄徵入朝中當一個沒什麼實際權力的負責禮儀的大鴻臚。


聊一聊蜀漢與曹魏之間的“麴山之役”

《三國志·魏書·夏侯玄傳》:“爽誅,徵玄為大鴻臚。”

夏侯玄被處理不要急,把夏侯玄的從父夏侯霸給驚到了。夏侯霸當時是右將軍、徵蜀護軍,屬於夏侯玄的屬下,而且也算是曹魏的宗親,在立場上無疑是偏向曹爽一派,也算是司馬懿打壓的範圍。司馬懿對夏侯玄的處理讓夏侯霸感到恐懼,另一方面他與新來的上司郭淮不合。於是夏侯霸這個徵蜀護軍就跑到蜀漢去了。夏侯霸是曹魏基石夏侯淵的兒子,官至右將軍,他的到來是蜀漢可以利用的一面旗號,對蜀漢來說也比較振奮人心。而且當時曹魏可以說在政局上發生了比較大的動盪,是一次用兵的好機會。於是在同年四月,蜀漢進行大赦;在秋天姜維發動北伐。這就是“麴山之役”的歷史背景了。

《魏略》:“霸聞曹爽被誅而玄又徵,以為禍必轉相及,心既內恐;又霸先與雍州刺史郭淮不和……故遂奔蜀。”


聊一聊蜀漢與曹魏之間的“麴山之役”

“麴山之役”的過程

“麴山之役”的過程,著實有些乏善可陳,沒有發生過什麼太大規模的戰鬥。你想想,姜維攏共就一萬人,一分錢掰兩半花,又不敢消耗太多,如果造成太大的傷亡那麼北伐的事業更會受到節制了。所以姜維也是儘量避免和曹魏的主力部隊發生較大的碰撞。不過即便如此,曹魏這邊的處理還是很精彩的,很值得一提。

聊一聊蜀漢與曹魏之間的“麴山之役”

姜維進攻隴右,進軍到隴西郡臨洮,在臨洮以東的翅上的麴山上修築城塢,讓牙門將李歆和句安率軍駐守,作為抵抗、牽制曹魏軍隊的一個釘子。自己則聯合一些少數民族進攻隴右的各個郡縣。這也是姜維用過的老辦法了。上一次北伐接應少數民族首領白虎文、治無戴的時候,就是讓廖化築城抵擋郭淮,姜維向西接應治無戴,也獲得了成功。

《三國志·魏書·陳群傳》附列《陳泰傳》:“蜀大將軍姜維率眾依麴山築二城,使牙門將句安、李歆等守之,聚羌胡質任等寇偪諸郡。”

姜維上一次的北伐是成功了的,完成接應治無戴的任務,自己和廖化也成功脫身。不過這次勝利是基於郭淮頭鐵非要進攻廖化的基礎上。雖然在《三國志·魏書·郭淮傳》中寫得像郭淮獲得了勝利似的,但實際上不是那麼回事。這回雍州刺史陳泰提出了一個建議,咱們不打麴山上的城塢,只是將它們圍起來,切斷它們的後勤線和水源,避免直接發生衝突。由於這個地方地勢險要,處於山地之間,蜀漢救援這裡也比較困難。等到城塢內的蜀軍山窮水盡的時候,就可以輕鬆地拿下它們。這回郭淮不頭鐵了,同意了這個計劃,令陳泰、徐質(新的徵蜀護軍)、鄧艾將麴山上的城塢團團圍住。

聊一聊蜀漢與曹魏之間的“麴山之役”

《三國志·魏書·陳群傳》附列《陳泰傳》:“使泰率討蜀護軍徐質、南安太守鄧艾等進兵圍之,斷其運道及城外流水。”

姜維得知麴山被圍困,率軍從臨洮東南的牛頭山支援麴山,希望能夠接應句安等人突圍。這個時候陳泰又提出一個計劃。命令麴山周圍的守軍不出兵阻攔姜維,放姜維前進,然後陳泰自己度過白水,向東進發進攻姜維;郭淮率軍到牛頭山斷截姜維的退路。這樣一來姜維就會被郭淮、陳泰、鄧艾、徐質等人包圍,從而被吃掉。好在姜維嗅覺靈敏,察覺到陳泰、郭淮等人的動向,及時撤退,避免更大的損失。不過麴山的句安、李歆等人就被放棄了。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衛將軍姜維出攻雍州,不克而還。將軍句安、李韶降魏。”

聊一聊蜀漢與曹魏之間的“麴山之役”

小結

之前麴山之內的蜀漢守軍就已經困苦不堪,甚至只能飲用雪水。這回外援也被擊退,於是就投降了曹魏。可以說這次“麴山之役”是姜維的一次北伐的失敗,陳泰採取包圍麴山、圍點打援;迂迴牛頭山,呈包圍之勢的策略,逼退了姜維,化解了這次北伐,獲得了勝利。

參考文獻:《三國志》、《讀史方輿紀要》、《三國志辭典》、 《中國歷史地圖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