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清朝滅亡之後,最有權力的九個人,每個人的下場各不相同

清朝的疆域很大,為了方便對數省的行政、軍事及經濟能夠實現統一管理,設立了一個官銜叫“總督”,官居正二品,可以說總督在大清朝是真正有權力的大官,因為他們是幾個省的“掌權者”,可謂是真正的“封疆大吏”。清朝所設立的總督職位一共有9個,分別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東三省總督和陝甘總督。那麼在清朝滅亡之後,這些總督們的下場又是如何呢?

一、東三省總督。

在清末總管奉天(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在清軍入關以後,東三省一直都是清朝王室的“龍脈”所在,禁止漢人出關,將關外設為皇家禁地。直到後來才設立總督,因為東三省的特殊地位,所以在9位總督之中,東三省的權利是最大的,最後一位的總督是趙爾巽,奉天人士,進士出身。

在辛亥革命後,趙爾巽在奉天成立保安會,阻止革命。一直到最後民國成立之後,趙爾巽看大勢已去,然後辭職。辭職之後的趙爾巽出任清史館總裁,編寫《清史稿》,是研究清史的重要文獻。

清朝滅亡之後,最有權力的九個人,每個人的下場各不相同

二、直隸總督

管理今天津,河北大部與河南、山東小部的政務,因為圍守著京城,所以是很重要的崗位。清朝中最後一位直隸總督叫張鎮芳,河南人,他是袁世凱的親戚。上一任的直隸總督是袁世凱,在袁世凱辭官之後,交由張鎮芳接班,張鎮芳是袁世凱的堅決擁護者。最終在袁世凱去世之後,獲得了牢獄之災。

清朝滅亡之後,最有權力的九個人,每個人的下場各不相同

三、兩江總督

管理江蘇、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是清朝最富庶的地區,最後一位兩江總督是張勳,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張勳復辟”的始作俑者,最終他復辟失敗之後逃到了天津,落得慘淡下場。

清朝滅亡之後,最有權力的九個人,每個人的下場各不相同

四、閩浙總督

管理福建、浙江的政務,最後一位兩江總督叫松壽。武昌起義之後,在福建的革命黨人勸說松壽清朝大勢已去,要他交出政權,但是松壽冥頑不化,在於革命黨人的抵抗中,因不敵新軍,最終吞金自盡,他是唯一一位為了大清朝殉國的總督。

清朝滅亡之後,最有權力的九個人,每個人的下場各不相同

五、湖廣總督

因湖南、湖北兩省在明朝時同屬湖廣省,所以湖廣總督管理湖南、湖北的政務,最後一位總督叫瑞澄,是位旗人,他對於武昌起義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武昌起義之前,有一份起義者的名單落到了瑞澄那裡,為了安撫軍心,他當時並沒有上報朝廷,只是抓了首要的一部分人。隨後在武昌起義中,瑞澄並沒有堅守反抗,而是棄城逃跑,最終逃到了上海。

清朝滅亡之後,最有權力的九個人,每個人的下場各不相同

六、兩廣總督

總管廣東、廣西兩省的軍務。在清朝末年,兩廣總督的壓力是最大的,因為反清進步思想最初都在廣東一帶傳播,最後一位總督張鳴岐,他是花錢買的官,在武昌起義打響之後,他就學著瑞澄立馬跑路了,最終在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做了漢奸。

清朝滅亡之後,最有權力的九個人,每個人的下場各不相同

七、陝甘總督

總管陝西、甘肅和伊犁三省的政務,最後一位總督升允,曾經想為溥儀留下西安這塊地方東山再起,在武昌起義之後,帶兵攻打西安,與革命黨人死磕。隨後與日本人走得很近,想借日本人勢力復辟,九一八事變後去世。

清朝滅亡之後,最有權力的九個人,每個人的下場各不相同

八、四川總督

最後一任是趙爾豐,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的弟弟,曾經在西藏地區打敗了由英國人操縱的西藏叛軍,為西藏保留在中國做出過貢獻。不過可惜的是在四川發生“保路運動”的時候,他率兵鎮壓過,屠殺了很多的革命黨人,因此在武昌起義之後被處決。

清朝滅亡之後,最有權力的九個人,每個人的下場各不相同

九、雲貴總督

總管雲南、貴州的政務。最後一任叫李經羲,他是李鴻章的侄子。他曾經是雲南講武堂的總辦,為當時的革命黨培育了很多的軍事人才,屬於比較開明的清朝官員,對於雲貴境內的革命人士,他大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武昌起義之後,蔡鍔將他禮送出境。

清朝滅亡之後,最有權力的九個人,每個人的下場各不相同

這九位就是大清朝滅亡之後最有權力的九個人,他們的下場也是各不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