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交易古玩艺术品时,普通藏友难以交易的原因有哪些?

z刘红


你好,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虽然我不出手自己手里的藏品,不参与市场买卖,但是我在圈子里的时间也不短,对于目前古玩市场出现的问题还是深有体会的。



目前古玩圈最大的问题鉴定标准被人为破坏,导致古玩交易秩序破坏,古玩市场的仿品通过不同的手段分散在各地藏友手里,让仿品大行其道,而真品基本上都已经集中在实力藏家手里,很难再出现在市场上参与流通。


而很多藏友手里的藏品就算是真品,但并非是珍品,市场价值并不高,或者是没有市场价值,所以很难受到青睐。另外就算有珍品,因为古玩鉴定权威性受到普遍质疑,任何机构的鉴定结果都会受到质疑,所以导致现在圈子外的实力买家不敢出手购买古玩。国内几家高端拍卖公司也因此不敢轻易在民间征集拍品,拍品来源也越来越窄,渐渐和底层藏家的藏品脱节。

也就是因为市场上仿品当道,所以才让以前有序的古玩交易变得紊乱,甚至被破坏,古玩收藏已经成为一个乱象,想出手当然是不易,就算是手里有好藏品,也很难得到所有人的认同。要想让古玩圈重新从上正道,只有让如今的“古玩市场”自生自灭,让更多的圈子外的人或者国宝帮不再染指古玩,让圈子里的人重新建立良好的秩序,只有壮士断腕、刮骨疗伤,才能让混乱的古玩圈消停。



风云说收藏


导游郎觉得,藏友间交流古玩藏品时,买卖双方心理预期相差太大,很难有真正成交。原因大概如下:

普通藏友都是从逛地摊起步,偶尔买点自己喜欢的古玩开始入行的。大家都走过从不懂到懂的过程,也会走过从买普品到寻珍品的过程,大概知道藏品的购买价钱,所以买家是不会轻易出高价的。

另一方面,任何藏品持有人,走过从不懂到懂、从买普品到寻珍品过程时,都付出过很多时间精力,都买过假吃过亏,学费交的肯定不少。所以卖方总想从珍品交易中把交的学费挣回来,自然也不会甘心比照买入价算出合理利润出售,而是想出手少数精品就回本甚至有得赚,通常情况下卖方的期望远远高于买方的心理价。

普通藏友想走出交易难的困境,大概的方法可能是专精一行,然后以量取胜,赚取合理利润。但这样一来,古玩就变成了跟卖菜差不多的生意,没什么乐趣可言。现在的很多古玩商就处于这种生存状态。另一种方法就是在网上各种平台发布藏品,广泛撒网,重点捕鱼,能成交多少算多少。


导游郎


普通藏友的藏品为什么难交易?

一瓶矿泉水——火车上卖5元,旅游景点3元,商超2元,车库小卖部1.5元。现实生活中的矿泉水都有这么多差异,更何况七十二行为大的古玩呢!

拍卖行能卖一万,古董店卖三四千,地摊商贩卖二千左右,普通收藏者也就卖一千。这就是古玩千分利,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藏品在不同人手里,就有不同的价值,可是有几个人能真正明白其中的玄机……

拍卖不保真,拍卖赝品,实行会员制……这些都是桌面上的事!很多拍卖公司都有类似的古玩店,卖自己的货挣钱?还是卖别人的货挣钱?这就是为什么不收普通人藏品的真正原因……

作为一个普通藏友,只有入行进了圈子,赝品也能忽悠出去,才算是真的入门!

我建议选择今日头条做平台,展示藏品等待有缘人。怎么展示呢?一种方法是提问让大家评论,但是只能提问一次!大家留心一下,能发现经常有的问题引发热烈讨论,以写评论的方式,在不同的热点问答中介绍藏品,这是个非常巧妙的方法。

最关键的是藏品必须“真”,我留意观察过,有很多的是不开门……喜欢鉴定知识的藏友。可点击头像,查看相关的视频。


雨安居士1


朋友们好!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首先要明确“古玩艺术品”和“普通藏友”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古玩艺术品是一个很庞大也很笼统的范围。包括众多分类的艺术品。那么要谈得上是艺术品,那么它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作为普通藏友那肯定就是把收藏作为一种兴趣爱好而不是所谓的相对专业的收藏家,就是平时在工作之余有时间有兴趣的时候爱好一些古玩艺术品之类的小收藏,那么普通藏友就没有比较专业的艺术素养,也没有把收藏作为一种专职去投资财力和人力,更多的是一种爱好和欣赏。

那么问题就来了:题主提到的关于普通藏友藏品交易难的问题,确实如此,一般意义上的普通藏友肯定缺乏对自己藏品更深层次的研判,加上网络平台的虚拟宣传,导致普通藏友对自己藏品没有相对专业的定位而满天要价。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一般的普通藏友都缺少对目前收藏界热门藏品的了解,拍卖成交价格的专业数据,以及对收藏界市场风险的把控和对未来古玩市场发展趋势的一个预测,诸多不专业的原因就肯定导致了普通藏友古玩艺术品交易难的现状。

温馨提示:要不就只是作为一种兴趣爱好玩玩图个开心就可以了,要不就好好坚持下去,用心去做,真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嘛!每一位资深古玩艺术品收藏家前期肯定是付出了等量的代价!

个人拙见敬请指正[祈祷]











非诚勿扰198132


普通玩家之所以难以交易主要的还是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良好的平台。大家现在都说咸鱼。但是咸鱼对于纪念钞等带有面值的东西还是有一定出发的。纪念钞就不能在上面买卖。再加上如果你跟快递人员不熟悉人家也根本不会给你发这些东西。所以交易困难还是最主要的问题。没有好的平台。就算有人买也没有办法交易。并且金钱也没有保障。这也是没有办法很好的活跃起来的一个因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假币非常的多。很多新来的人因为买到假的所以对于收藏非常的抵触从而再也不会接触这行。这都是一些潜在的原因。评级虽好。但是价格还更高。甚至说对于卖家的成本也会加大。分数不如意还会影响币的本身价值。所以这也是问题。

因为这些因素所以导致了收藏的出手困难。如果去钱币交易市场。那么价格肯定会压的非常的低。根本没有什么想要卖的欲望了。所以这也导致了市场出手困难!

如果还有什么不懂。可以在下面留言。老孟看到第一时间回复。欢迎关注!





老孟收藏


有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没钱就不要拿藏品送去拍卖了,不管你的宝贝是明官窑还是清官窑真品,他们都不会收你的货。拍卖行本来就极少有买家,托和看热闹的居多,那些热闹的场面都是自己送拍又委托“自己人”去竞拍买回,炒高自己的藏品价,偶尔遇到有一两个“人傻钱多”的二楞子参与进来就放手,让给他去玩。其实拍卖行很多“天价成交”都是假现象,都是卖家出资炒作,拍卖行来帮他操作,拍卖行关心不是你东西的真假,而是看你有没有资金来炒作,不要穷到连3%的流拍费(约几十万)也拿不出,那样他们是绝不会让你参加拍卖的。拍卖现场此起彼伏的竞价都是“自己人”,真正成交后付钱提货的不超过40%,包括那个什么利什么德的大拍卖公司都一样,都不敢公示那些真正的交易数据于众。现在的拍卖公司都在拍卖一些高仿精品,假货多,他们有一个“护身符”,就是根据《拍卖法》,声明不对藏品的真伪作保证、作担保,从而逃避追责、赔偿。只要有财团拿高仿来,他们照样会帮他拍卖,拍卖公司是不管你藏品的真伪的,他们只要你来拍又你来买,给他15%左右的提成,就为你操作,当然,也要你拿来的高仿仿得好,有95%的相似度,就不是大问题。你没钱?管你的是官窑还是民窑,管你是宋代的还是明清的,统统滚一边去,看都不多看你的藏品一眼,一句“不收”就回绝了。有好些人还傻乎乎的认为送去的不是真品,你以为拍卖公司做鉴定是真专家?别搞错了,他们的真实身份是业务经理、业务员,是做中介、做买卖的,是狗屁专家。大家想一想,不收藏的人或者说没什么收藏的人懂鉴定吗?

现在的骗子设局,连出版目录都做,编造所谓流传有序的故事。拍卖行拍卖的很多就是,什么“流传有序”就是编造故事,先将高仿弄到国外去 (因为假文物是可以出境的),假称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抢走的、流失的,那些扛着洋枪要打仗的外国官兵会抱着清宫里那么大的官窑器到处跑?他们难道有先见之明?知道那些玩意百年之后会价值过亿?想想可能吗?这些就是拍卖行说的“流传有序”,仿佛民间一些百姓收藏的就不是流传有序,在他们眼里好象是非法拥有一样,比强盗抢的还不如,这是什么逻辑?

拍卖行的内幕——黑!

下图为辽宁省博物馆的元青花八棱兽耳罐和台北故宫博物馆的清宫旧藏-御用瓷








走街串巷吊儿郎当


交易古玩艺术品时,普通藏友难以交易的原因有哪些?

其实我觉得普通藏友有多普通,这个问题其实难以界定,需要多方面分析,藏品如何,交易的价格和方式等等也都是问题所在~

不同的圈子不同的玩法~我只说真品的交易的几个条件吧~

第一,眼力

收藏圈里,眼力是所有东西的前提。如果藏品都是假货"国宝帮",真品圈子里谁会沾你啊~当然也有人因为运气收到好东西,但是那比买个彩票中上五百万都难~

第二,圈子

收藏圈子很重要。举个栗子,前年的"方相氏"朋友圈几万块没人玩,但是香港的邦瀚斯拍了几百万;去年的和田玉籽料"天狗",10克,一千一百万,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朝阳区政府的"小鸡出壳"如何估价1.3个亿的~还有杨子买的"顾景舟紫砂壶"~

第三,人性

这点很简单也很难,人心最难测。

"贪"是所有人都不可避免的。曾经有人有个袁大头就想几百万,拿个和田就说羊脂,弄个明代瓷器就是黑暗期官窑,黄点的寿山说是田黄~真品可能没有疑问,但是价格差距可大了去了~

"嗔",有些人更是如此。很多人怼天怼地怼世界,知识体系都不完整,藏品更是乱七八糟,专家都是骗子,谁说东西不行就怼谁,全世界都对不起他~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面对自己的收藏?天老大,地老二,他就是老三,谁也别想挣他的钱~

"痴",这点其实说对也对,说错也错。有个行家说过"一个老红军,爱极了当年缴获的望远镜(战利品);那东西对他来说,价值连城;但是市场不认可白搭,几千块而已~"



石专25760586


近年来,不仅仅是普通藏友即民间的藏品交易存在难问题,就是作为古玩艺术品市场的龙头老大,即拍卖行也存在着诸多困扰。这几年,笔者也一直被这一现象所困扰,故做了一些市场调研,先后也写了一些有关文章发表在报刊,一方面抒发抒发己见,二是想借此抛砖引玉以赢得共识并寻找解决问题的良方。

以本人浅见简而言之,近年市场萎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自改革开放以后收藏市场出现以来,一直处在无序竞争,有的人甚至为了一夜暴富不惜埋雷做局,坑蒙诱骗,使市场鱼龙混杂,真假莫辨 ,致使人们认为古玩艺术品市场水太深而不敢轻易涉足。

比如鉴定方面,若同一件东西十个人鉴定,因为各说各话而出现莫衷一是的多种结果。

一是鉴定的原因。

其中,一是既有鉴定成分复杂而使鉴定水平和能力千差万别的原因。二是有鉴定者各自的不同操守或利益牵制等问题。

卖方问题

人们都说古玩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所谓特殊,首先拿经营对象即藏品来说,它本身就是一个不同于任何商品的特殊品。这个特殊主要是他的物无定价,即同一件藏品的价格会因时,会因地,因人而异,而且相差悬殊。

正因为古玩藏品有这一特性,才是人们走了赚钱的种种极会。于是,制假,贩假、卖假的奸商们就有可乘之机,所以,尽管古玩市场不乏诚信经营者,但也有不少乘浑水摸鱼的奸商混迹于其中。这也是市场水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真假莫辨或难辨。任何事物或东西都有它的特性和属性,都会有其相应的认定和定论,怎么偏偏古玩藏品就真假莫辨或难辨了呢?所谓莫辨,是指上述鉴定认定难,而后者主要是大多数收藏着不识货而不变真假。正因为后者不识货才必须依赖于前者,即鉴定者,而前者又往往交出真假莫辨的答案,这种离奇现象,自然会其市场乌烟瘴气,怪象重生。

收藏者自身问题

简而言之,在我国号称将近一亿收藏大军中,也存在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个素质问题不仅仅是眼力问题也有对事物的认知,心理,智商以及品性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依然都成为被那些奸商们俘获重要因素。

收藏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看到喜欢的东西又爱又怕,不敢轻易下手;三是第一批,即改革开放以来首先搞收藏的人,大多数由于自身和市场的原因,买了一屋子的假货,有很多已经洗手不干了,而新手又正在成长中,一时还借不上茬,而且他们的收藏能力及经济水平目前还有限;四是缺乏好的中介和平台,使双方都信得过而成为市场交易的推手;五是受大经济环境影响,因目前整个市场经济不太景气,作为市场化的古玩艺术品的交易也会受到影响。总之,要使市场活跃起来,一是有待于每一个藏有不但提高自己的鉴藏能力,二期有待更多的好的交易平台及可信度度高的鉴定平台,是市场逐渐步入正轨。


华初鉴宝


“论收藏品如何变现——用时间挣钱”。希望藏友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展开大讨论。

先说我的想法。对于一件商品价格的确定,应该是成本加利润,有些特殊商品就不是成本加利润,而是人心所向、不变的规则和强大的系统支持。比如比特币,就是一个虚拟的东西,确戴着一个很高价格的标签,但是人们认可这一价格,为什么?因为它有一个不变的规则和强大的系统支持,最后是人心所向;遗憾的是比特币没有考虑到人性的贪婪,使很多国家对比特币的发展而担忧,最后不支持。在收藏界,藏友们一直是单打独斗;当今,是大数据时代,应该是与时俱进,把藏品和持宝人的信息以及藏品在市场留下的足迹都记录进大数据库,给买宝人以信心,为买宝人出手宝物也做好了铺垫。比如,大清铜币一枚进入大数据库,系统起价1000元,每年增值底价的20%,5年后是2000元。第二个五年2000元系统起价,每年增值20%,5年后就是4000元。每5年一节段,20年后,这枚大清铜币是16000元,也就是说这枚大清铜币20年增值了16倍。一件藏品20年增值16倍,用时间挣钱。持宝人想多卖钱就得用时间等,想少卖钱系统不支持。在这20年中,前10年中同样藏品的收藏数量在系统中基本上可以确定了,后10年是藏品地位的巩固期,20年后这件藏品走进一个自由的市场空间,由市场来确定它的最终的价值。再比如,有一枚大清铜币2017年以1000元的价格进入数据库,到2019年是1400元;而有一枚一模一样的大清铜币2019年进入数据库,系统起价应该是1000元,而不是1400元,这体现了收藏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让规则说话最公平。杜绝了暴富心里,让走邪道的公司或个人没有市场立足。这样的操作适用任何藏品,关键是要有这样一个中间机构,卖家要把藏品邮寄或亲自送到中间机构,由中间机构对藏品确定并邮寄给买家,这样做是最稳妥的。总之,信心是黄金,让宝物象比特币一样的流通,大数据库系统可以提供出任何一种藏品的存世数量,一切让规则说话,让大数据说话是最公平最可信的,把持宝人的妄念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买宝人更安心,大众收藏需要一个这样的市场平台,用时间挣钱。这是我不成熟的想法,请指正。


王利秋


现在懂高古瓷的人太少了,拍卖自拍自卖,真假不保,因为他们也不真得懂瓷器,所以,现在都是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