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放棄美國國籍攜子回國!她是造原子彈唯一女性,退休還擠班車上班

在1964年的西北大漠深處,中國第一個蘑菇雲出現了,而在這項豐功偉績中,我們常常第一想到的就是錢學森等男性偉人,

但是在原子彈核心領域中一直默默付出的還有一位我們此前並未關注到的一位女科學家。她就是被稱之為“中國居里夫人”王承書老人,更是504廠研發原子彈的僅有的一位女性。只是王承書和她的原子彈高濃縮鈾研究往往隱匿人後,默默無聞30多年為國家奉獻自己的生命之光,她更是臨終遺願捐出全部積蓄給窮苦的孩子讀書的柔弱女子,卻真正能擔起“英雄”兩個有分量的字。

放棄美國國籍攜子回國!她是造原子彈唯一女性,退休還擠班車上班

出品|國器

在美國聲名遠揚之時毅然決然選擇回國做貢獻

王承書王老在1930年考入了燕京大學物理系,並且成績遠超當時系裡面的男生。為了更好鑽研學術,王承書選擇去了美國密歇根大學深造,僅僅三年時間就獲得了博士學位。1941年她就獲得了美國巴爾博獎學金,而在1948年她和她的導師發現了一部力學著作的重大錯誤,以他們名字命名的方程——“王承書-烏倫貝克方程”也由此誕生。王承書在美期間事業和家庭都是雙豐收,未來是一片坦途。但是在1949年,王承書在知道新中國成立之時便毅然放棄所有前往國內,想為祖國發展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放棄美國國籍攜子回國!她是造原子彈唯一女性,退休還擠班車上班

甘願投身後方隱姓埋名默默無聞地為國搞鑽研

王承書在美國主要研究的是關於大氣中的氣體,並不是跟原子彈有關的鈾同位素。但是回國後,當負責人詢問她是否願意研究氣體擴散——這個意味著投身於後方的工作。王承書對此只是表示我願意。把從天然礦石中煉出來的鈾235濃縮成高濃度鈾,就是氣體擴散研究的具體工作。而可以為核武器提供燃料的高濃縮鈾也是製造原子彈最關鍵、最核心的尖端技術。它也代表著一個國家核武器能力強弱程度。在這之後王承書就一心撲在高濃縮鈾上,各個報刊、研討會上也逐漸沒有了她的身影。

放棄美國國籍攜子回國!她是造原子彈唯一女性,退休還擠班車上班

三次轉行投身陌生的研究領域王老初衷從未改變

其實此次選擇高濃縮鈾研究已經是她的第二次轉行了。空白領域熱核聚變是她回國之後的第一次轉行。當時的熱核聚變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而46歲的王承書選擇應對這個充滿奉獻的挑戰。經過兩年的不斷鑽研,王承書為中國熱核聚變領域填補了很多空白。而隨著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的順利爆炸,她又走向了第三次轉行——核事業研究。而這三次的重新起航她都是異常堅定的回答了我願意,從未改變。

放棄美國國籍攜子回國!她是造原子彈唯一女性,退休還擠班車上班

曾放棄兒子美國國籍每天默默擠公交上班的王老

在新中國成立後,美國為了防止中國科學家回國效力,就規定凡是學理工農醫的科學家一律不批准護照,並且還採取了一定的壓制舉動。不過經過中美雙方15年的不斷溝通,最後終於就中國科學家回國問題達成了協議。王承書在看到報道之後是立馬和丈夫選擇了回國,還放棄了兒子的美國國籍。王承書放棄了當時國外優越的物質生活,到退休之時還去中關村默默擠公交車上班,這都是源自她至純的高尚精神,我國能夠如此迅速的發展也少不了這些赤誠之人的無私奉獻,讓我們向王老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