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這個朝代太弱,為了強國竟制定出一條法律:禁止漂亮的洋女人入境

歷朝歷代的封建帝王大多將自己統治下的王朝視作天朝,在他們眼中王朝以外的民族和百姓,都是不開化的野蠻人,只有中原封建統治才是正統,除了漢族以外,其餘民族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蠻夷”,有明顯的貶低意味,表現出了統治者狂妄自大的一面。

封建時代,中原一直是世界的中心,秦漢,大唐名聲遠播世界,確實具有這種資本,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封建弊端開始暴露無遺,遏制民眾思想導致創造性十分落後,西方已經進入了大機器生產的工業時代,中國卻還在維持著殘敗不堪的農耕文明。

清朝後期沿海地區不斷遭受外敵侵染,很多時候帝國主義會無中生有找麻煩,惡意挑起戰爭,機器生產出來的工業製品急需找到傾銷地,落後卻積滿財富的中國自然是最好的選擇,1830年的一次小摩擦差點讓鴉片戰爭提前到來,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呢?

這個朝代太弱,為了強國竟制定出一條法律:禁止漂亮的洋女人入境

英國工業革命興起以後,開始在全世界建立殖民地,赫赫有名的東印度公司就是英國殖民者的駐外大本營,這次事件就是由東印度公司的高層師偕引起,據說東印度公司的一群人聽聞廣東風景秀麗,於是一群人浩浩蕩蕩的在廣州街頭坐著轎子肆意遊蕩,其中還有不少金髮碧眼的外國女人。

誰都沒想到此舉竟然引起了外交上的巨大轟動,清朝本就把外國視作蠻夷,外國女人自然也就成了“番婦”,這幾人實在太過招搖,終於引起了當地官府的注意,清朝實行閉關鎖國,禁止百姓私自外出,也不准許外國人入境,雖說後來政策被迫放寬了不少,但是明令禁止外國人攜帶家眷入境。

清朝對此十分重視,為了妥善處理這件事,派李鴻章親自查清事情經過,李鴻章到了廣東以後,即刻命人驅逐外商,並且重申任何外人不乘坐轎子,此舉來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外交爭鋒。

這個朝代太弱,為了強國竟制定出一條法律:禁止漂亮的洋女人入境

李鴻章下達逐客令沒多久,一份由朝廷簽署的公文就到了,不過英國當事人卻並不理會,並且給李鴻章回了一封信,說禁止攜帶家眷未免不人道,對於抗議李鴻章並未理會,雙方的冷態度最終導致事件惡化,李鴻章直接找到外國商館,發佈通告:“三天以內,師偕必須遵守朝廷法令,不然將會出兵強制驅逐出境。”

讓李鴻章沒想到的是英國人毫不講理,根本沒有協商的餘地,直接派出上百名水兵全副武裝在碼頭集結,對外宣稱要堅決保護人權,事態逐漸超出控制,雙方針鋒相對,因為女人問題,兩國關係惡化,甚至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

雖說雙方擺好了陣勢,但是誰都不想第一個動手,畢竟戰爭背後是兩個國家的利益,清政府官員害怕戰爭打響之後,自己會成為挑起戰爭的首犯,竟然派人賄賂外國商館,想要用錢擺平尷尬處境,英國人看到清政府服軟以後,也不想繼續下去,收了錢以後向中國政府承諾只要清政府能保證英國人的安全,自然就會撤兵。

這個朝代太弱,為了強國竟制定出一條法律:禁止漂亮的洋女人入境

李鴻章也提出了條件,雙方就此各自撤兵,不過師偕卻在廣州逗留了半月之久才返回澳門,這場爭鬥看似平穩解決,暗中加劇了中英雙方之間的矛盾

許多人都會疑惑為什麼外國商人可以在廣州自由出人,女人卻不可以呢?

早在乾隆年間,英國就開始了對外擴張,曾派出一名使者到訪清朝,在沿海地區考察情況,此人取名“洪任輝”在廣州進行貿易,也是東印度公司的成員,乾隆年間,清政府開放寧波作為通商口岸,起初因為寧波風浪極大,前來進行通商貿易的外國人並不多,不過有次英國商船駛入,乾隆認為商船來意不明,可能會對浙江等地產生威脅。

這個朝代太弱,為了強國竟制定出一條法律:禁止漂亮的洋女人入境

為此乾隆提高當地關稅,讓英國商人無法牟利,不過面對瘋長的關稅,英國商人卻沒有退卻,乾隆十分擔憂,急忙派遣楊應琚前往浙江巡查,楊應琚奉旨到場以後,仔細查看了浙江的沿海防衛,蒐集英國商船與軍隊的信息,沒多久就整理成一份報告上交給朝廷。

楊應琚在報告中表示,浙江形勢不容樂觀,廣州還有虎門可以作為據點,浙江綿長的海岸線根本無險可守,外人如果想要入侵,可以輕鬆從各個地方登陸。

楊應琚還了解到英軍艦船全副武裝就停靠在浙江海港,無疑做好了開戰準備,乾隆得到報告以後,認為清朝受到威脅,下旨讓楊應琚以朝廷名義驅逐外國艦船,關閉浙江通商,全部轉移到廣州。

這個朝代太弱,為了強國竟制定出一條法律:禁止漂亮的洋女人入境

英國商船被驅逐以後,清軍為防不測在沿海佈置了大量士兵,看到清政府的“強硬”態度,英國人老老實實的聽從安排跑到了廣州,不過這件事遠沒有平息,沒多久一艘小商船“誤打誤撞”的開進天津。

領頭人正是洪任輝,洪任輝此次前來竟然是來告御狀,跑到京城大倒苦水,斥責廣州海關惡意敲詐勒索,對洋行實行壟斷貿易,希望皇帝能開放更多港口,保證貿易公平,乾隆對此十分憤怒,不是憤怒洋人所說的海關腐敗,而是一個洋人沒有受到絲毫阻攔就出現在了自己面前。

乾隆即刻召集軍機大臣,首先將前來告狀的洪任輝押送至廣州,隨後任命兩廣總督李侍堯前去審理案件,朝廷“秉公辦理”,對於貪汙的海關官員革職查辦,同時驅逐洪任輝,遣送至澳門。

這場風波以後,外國商會讓清政府十分頭痛,李侍堯認為要想防備這些蠻夷,必須出臺相關的規章制度,對此李侍堯在得到乾隆批准以後起草了一份文件,其中大多數都是限制洋人在中國境內活動的條例。

這個朝代太弱,為了強國竟制定出一條法律:禁止漂亮的洋女人入境

廣州開放以後,除了日用品和工藝製品以外,槍炮等火器一律禁止銷售,同時也要求外國女人不得入境,只能待在商船上,後來這一制度修改,允許國外婦人留守在澳門。但是要嚴格遵守規定,這幾項“條約”導致了前文所說國外婦女招搖過市,最終差點引發兩國交戰,歸根結底是洋人觸犯了清政府制定的章程。

至於為什麼如此防備外國女人,總計起來就是四個字“夷夏大防”,滿清自視清高,同時思想守舊,對於坦胸露臂的外國女性十分反感,認為有傷風化,也不能接受外國人的行為習慣,如果讓她們在廣州四處走動,無疑會衝擊數千年形成的封建思想,不利於鞏固統治。

為了女人,清朝甚至制定出一條法律,也真是一樁奇事,禁止漂亮的洋女人入境,還是傳統思想在作祟。

處理完時間以後,李鴻章在原本的調理上重申禁止“番婦”以及外國商人乘坐轎子,走私軍火等,不過雙方几次交鋒以後,英國已經摸清楚了清政府的底線,幾年以後中英雙方矛盾激化,導致鴉片戰爭爆發,清政府慘敗,被迫接受英國開出的恥辱條約,為了耀武揚威,英國人特地在條約中要求:“允許外商攜帶家眷居住在沿海地區”。

這個朝代太弱,為了強國竟制定出一條法律:禁止漂亮的洋女人入境

後來清政府一再失敗,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不平等條約,廣州等地的大街上到處都是“番婦”,此時清政府早已沒有當初的強硬,只能吞下失敗的苦果,眼睜睜看著“蠻夷”在中原大地耀武揚威。

【《大清朝的“夷夏大防”》、《南京條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