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漫談南北舞獅:北獅威武委婉,南獅輕靈矯健

獅子,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為瑞獸,它象徵著吉祥如意。因此,民間舞獅活動的習俗,實際上是我國人民藉此寄託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願望。漢代之前,中國本土並沒有獅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獅”和“龍”、“麒麟”一樣都是神話中的動物。獅在古漢語中亦稱為狻猊,這是由梵語“simha”轉譯而來,這一名稱在公元前就已出現。中國人看到的獅子源自西域諸國。到漢朝時,中國開闢了“絲綢之路”,真正的獅子也才得以從西域傳入中國。

漫談南北舞獅:北獅威武委婉,南獅輕靈矯健


《後漢書》有關於最早貢獅的記載:“漢章帝章和元年,月氏國獻獅子;二年,安息國獻獅子。”漢以後,歷朝歷代均有貢獅記錄,直至清康熙十七年(1678),葡萄牙使臣還向朝廷進貢了非洲獅。獅子以它威武、勇敢的神態和雄姿,為庶民百姓所接受,並融於中國民眾之心,將獅子視為威武、守護、辟邪、吉祥的神物。至於舞獅是什麼時候在中國出現的,學者們的爭論也很多。大致而言有三種說法:其一認為是唐高祖登基後為接待賓客而設計的活動,其中的“五方獅舞”就是今天舞獅的雛形;第二認為時間要早得多,可以追溯到約1900年前,也即漢章帝時期獅子初傳入時,當時人們在其形象基礎上加以藝術化,發展成為一種宮廷慶典項目,後來逐漸流傳到民間,中國南北方地域文化大相徑庭,催生了既有深厚聯繫又風格迥異的北獅和南獅流派。根據現有的資料看,接近今天人們所見到的北獅的形成可能要早一些。

漫談南北舞獅:北獅威武委婉,南獅輕靈矯健


漫談南北舞獅:北獅威武委婉,南獅輕靈矯健

漫談南北舞獅:北獅威武委婉,南獅輕靈矯健

漫談南北舞獅:北獅威武委婉,南獅輕靈矯健

漫談南北舞獅:北獅威武委婉,南獅輕靈矯健

漫談南北舞獅:北獅威武委婉,南獅輕靈矯健

總體而言,採“青”,是看獅隊的功架和配合,獅子在完成站肩、反身下垂等高難度的動作時,還要根據情景的推進做出驚、疑、喜、怒、貪、醉、睡、醒等態式。所以很多舞獅者都有相當深厚的武學功底,而要成為其中的佼佼者,還需要具備相當的表演能力和臨場機變的本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