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恒大造车,几成把握?

恒大造车,几成把握?

一直造房子,现在要造车,恒大有几成把握?对造车,万房君是个外行,请教了几位汽车行业大咖。以下是交流实录。

Q:访者

A:答者

Q:国内主流造车厂商都是引进、消化、自发主展,恒大造车为什么要用“买、买、买”模式?

A:国内汽车自主品牌原来的老套路,“ 购买—分解—仿制”,实际上是“逆向研发”。它是相对于“正向研发”而言的研发模式。“正向研发”是先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参数,然后进行市场测试和产品推广。而“逆向研发”正好相反,它通过先购买其他厂商的成熟车型,然后通过拆解、测量来获得参数。

“逆向研发”耗时少、投入低,而且对市场的反应也快,似乎非常适合国内的汽车生产商。40年前的日本,20年前的韩国,他们同样是靠“逆向研发”的过程,获得了今天的成就。

但“逆向研发”只是开个头,最终还是要“正向研发”。汽车核车的本质是:必须通过不断地重复模拟流程,持续地进行改进,来积累“汽车模型参数”,从而获取最优制造模型参数。国内汽车生产商由于缺乏参数的积累,直接运用软件进行开发非常困难。

中国要真正实现汽车强国,逆向研发起点太低。

恒大的“买、买、买”模式,实际上是两步并一步走,一开始就紧盯“正向研发”,开创了恒大造车模式。

Q:什么叫“恒大造车模式”?

A:你看看这份采购大名单,瑞典NEVS、科尼赛克、卡耐公司、荷兰的轮毂电机公司……许家印很聪明,不去买人家的生产线,而是买全世界在新能源领域最聪明的脑袋。

你要注意看,不是一个聪明脑袋,也不是一批聪明脑袋,而是新能源汽车整车生态的最聪明脑袋。

最关键的是,你有钱还不行,人家愿意不愿意卖,才是问题。有钱的企业很多,愿意买的也很多,但卖家全球就这几家,是稀缺资源。

恒大愿意买,人家愿意卖,能做到两厢情愿,需要两把刷子,这就很不简单。

套用一句话:全世界新能源汽车最聪明的脑袋们,联合起来,恒大新能源造车一定会实现。

这就是两步并一步,一步跨到正向研发。

Q:许家印说他当了10年车间主任,这段经历对造车有这么重要吗?

A:在造车行业,有一个“2mm工程”。你知道具体是怎么做的?在整车制造流程中,冲压、焊接和涂装三部分的流程工序复杂,要求高,同时也是车身制造的核心。车身的制造过程极其复杂。

首先,要冲压300至500个具有复杂曲面的薄板零件。然后,零件经焊接成为分总成,分总成又成为下层的零件。通过近100个车身装配工位进行装配,接下来又是涂装和内饰等数十道工序。

这么复杂的工序,再加上中间环节众多,从而使制造偏差难以控制。

具体有些什么类型的偏差呢?例如,冲压件尺寸偏差、焊接变形、夹具的影响、操作失误等等。繁多的偏差原因,最终会造成车身尺寸的偏差,这将为汽车的后期制造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要采取一定的标准误差方法来进行控制。

数年前, 密歇根大学和“ 通用” 汽车就是采用“2mm工程”,来实现车身制造的偏差过程控制。其实施原理是:所有车身关键测量点的波动(6δ)必须小于两毫米(mm),从而保证整车的波动小于两毫米

6δ(六西格玛)保证了控制偏差落在正负3δ以内,从而达到99.73%的稳定性,并且用“持续质量改进指数”打造“6δ时间曲线”,监控车身制造的长期波动范围,从而使车身制造的波动持续缩小,生产高度稳定。

其执行步骤,是通过测量数据、数据分离、原因分析、工装调整和功能评估,来测量每个重要环节的波动是否小于两毫米,否则,就要从测量数据重新开始。因此,“2mm工程”是闭环工程,通过这样的流程,不断进行优化。

例如,当发现车顶定位不足,易造成定位孔边缘易损,从而造成偏差大于2mm,就要检查制造存在的问题;当发现问题是由于定位孔和定位销的接触面积过小而造成时,就会将方形的定位销改成圆形,然后重新测量数据,并作整车2mm验证;如果误差依然大于2mm,工程师就会更换不同孔径的定位销,直至稳定性控制在2mm内。

又或者是发现门框缝隙过大,波动超过2mm,检查后,发现偏差来源于车门框的分开冲压,工程师就会改成整体冲压,然后重新测量数据,并做整车2mm验证,如果误差依然大于2mm,工程师会不断修正冲压,直至参数稳定性控制在2mm内。“2mm工程”还包括“持续质量改进指数”,即通过观察每期6δ的历史曲线来监控长期的波动。

也就是说,每次做完工装调整后,都要进行局部和整车的“2mm工程”。经过改进后,会得到较低的6δ,然后确定新的波动控制点,再进行不断的改进。

只有在制造业做过技术员,才能知道汽车对精益的要求程度有多高。

许家印当过钢铁厂的技术员、车间主任,这段经历非常有帮助。

Q:恒大又为什么偏偏收购卡耐公司和荷兰轮毂电机公司?

A:前者是电池,后者电机,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是核心技术。

电池和电机都涉及到基础学科研究。日本这些年有多少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中国又出了几位?我们国家在基础学科方面,跟世界一流水平还存在差距。

基础学科上不去,核心技术突破就有难度,这需要很长时间来补课。

作为企业来说,购买是一步到位。

Q:恒大为什么偏向日本和欧洲购买技术,美国公司很少?

A:欧洲汽车历史悠久,崇尚对品牌对血统的钟爱,以及对完美技术的追求;日本车厂以市场为导向,当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而美国车厂以刺激消费为第一准则,追求一种大而奢华的“浪费文化”。

你看,美国公路网极其发达,路况大都不错,道路宽阔,很少拥堵,而且油价低,再加上美国的汽车贷款消费能力位居全球之最,因此,对于能源利用率比较高的车型,如紧凑型两厢车、旅行轿车,在美国并不受欢迎,反而是大型的三厢轿车、中大型MPV和SUV,甚至排量5至6升的皮卡,在马路上比比皆是。

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也就没有在技术创新和持续改进上做更多的努力,而是认为把汽车造得够大、够奢华,就可以赢得本土的消费者。至于新能源、节能和安全装备等技术,更是远远落后于欧洲和日本的车厂。

日本车厂原本没有足够大的国内市场,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立足全球市场,要抢占新能源技术,所以,他们一定要创新才能生存。

看恒大这次的造车采购菜单,感觉是有相当充分准备的,很专业,很内行。

Q:恒大造车成功,有几成把握?

A:恒大造车要放在汽车强国这个格局下。中国一定要走高端制造,汽车就是抓手。恒大把国家战略和企业战略融合到一起,借全球的聪明脑袋,同时借了国家2015制造之势,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我们会持续关注。

Q:谢谢专家交流。

A:

我们一起为中国高端制造业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