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為何後世罵武則天?其實她有一項發明,至今中國和世界都在使用

身為現代人,多少總參加過一些重大的考試,因此也會對“密卷制度”有所瞭解。在答題之前,老師總會提醒我們,先把試卷左側的姓名、學號等信息填寫完整。而這些信息在閱卷時會被遮擋封起來,這樣閱卷的老師就不知道自己批改的是誰的考卷,有效地防止了徇私舞弊。

為何後世罵武則天?其實她有一項發明,至今中國和世界都在使用

那麼,這種“密卷制度”(也稱“糊名制度”)從何而來呢?事實上,在我國古代的科舉考試中,“糊名制度”就被廣泛應用了。北宋的一個狀元鄭獬,參加科考前曾經寫文罵了監考官一頓,監考官懷恨在心,找到和他字跡相似的考卷後直接淘汰,不料卻誤傷他人,鄭獬沒事。

由此可見,糊名制度應用到考試中實在太有必要了。這項發明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答案是武則天稱帝后不久。很多人都知道,公元690年武則天在神都親自策問貢士,科舉最高一段的“殿試”從此成型,卻很少有人瞭解,糊名制度也是武則天首創的。

為何後世罵武則天?其實她有一項發明,至今中國和世界都在使用

至今中國和世界都在使用這項制度,可見武則天的影響深遠

。那麼,武則天為什麼這樣重視科舉,不惜親自動腦筋,改良科舉的流程呢?後世的封建文人提起武則天,總把她和漢朝的呂后並稱,管她們的組合叫“呂武之惡”,所武則天在古代並不受待見,無論她發明有多少。

以現代人的客觀眼光評價,武則天並不是一個只會在深宮裡玩弄心計的婦人,她是真正的女政治家。後世總罵武則天,無非是因為她當了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實權女皇帝,而古代從沒有哪個王朝願意讓女子做統治者,武則天撼動了封建規律。但不管史書如何評說,武則天的智慧都能從科舉制度上窺見一斑。

為何後世罵武則天?其實她有一項發明,至今中國和世界都在使用

李唐王朝,一直在和世家大族對抗。不僅李唐如此,之前的隋朝也是如此。世家大族左右朝政的歷史局面,是從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的,他們壟斷了朝中的人才來源,那個時代,寒門子弟根本沒有出頭之日,而出身大族的富貴子弟,卻總能輕輕鬆鬆步入仕途,不需要考試。

隋朝雖然創立了科舉制,但隋煬帝急功近利,急著打壓世家大族,因此激起了矛盾。隋朝滅亡後,唐朝的皇帝吸取教訓,不再急於求成,一步步穩紮穩打。武則天十分看重人才,科舉制的推廣,她盡全力去辦,但她很快發現主考官和考生之間,經常存在某些走後門的聯繫。

為何後世罵武則天?其實她有一項發明,至今中國和世界都在使用


《隋唐嘉話》記載:“武后以吏部選人多不實,乃令試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其等第,蓋糊名考校,自唐始也。”雖然糊名制度推行之初困難重重,直到宋朝仍然有很多大臣反對,但它還是堅持下來,造福了古往今來無數有真本事的學子。而這只是武則天功績的一小部分。

為何後世罵武則天?其實她有一項發明,至今中國和世界都在使用

當然,武則天並不是完人,也有很多缺點,比如大量任用酷吏,震嚇朝堂,為了穩固統治幾乎殺盡李唐皇室等等。或許武則天自己也明白,千秋之後必然有無數人要評說歷史,所以她才留下著名的“無字碑”,任後人書寫功過。你認為,武則天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呢?歡迎留言討論。

為何後世罵武則天?其實她有一項發明,至今中國和世界都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