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疫情讓原油價格暴跌,會造成哪些影響?

萬事皆空70


原油價格的暴跌對世界經濟來說有弊也有利,觀點如下:

今年原油價格暴跌是多方面原因

今年原油價格下跌主要是三個方面因素影響。第一:由於病毒疫情蔓延,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放緩,對原油的需求下降,比如航空公司停航、製造業停產停業等;第二: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電動汽車發展,今年特斯拉公司在上海的公司已盈利,擴大生產,普遍預期電動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第三:世界產油組織歐佩克成員國之間沒有就產量達成一直意見,在需求下降的情況下,產量沒有下降。

原油價格暴跌不利影響

原油價格暴跌主要影響在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頁岩氣開發,頁岩氣開發和技術創新是美國主導,在頁岩氣革命後美國原油實現自給自足,對原油價格下跌也起到一定程度上影響,但是開發成本較高,成本在50-70美元每桶,當原油價格跌破每桶頁岩氣開發成本,頁岩氣公司會停產,如果長時間可能部分公司破產。

第二:引發產油國動盪局勢,產油國普遍對原油供應量比較依賴,如果價格暴跌,國民收入減少,必然會導致動盪局勢,如拉美地區幾個國家。

原油價格暴跌有利影響

原油價格下跌有利於這幾個行業:

第一:汽車行業,汽柴油車長時間內肯定是主流,原油價格下跌後,有利於提高汽車普及,進一步促進汽車工業發展。

第二:服裝行業,大家可能好奇為什麼會有服裝行業,服裝的主要原料是棉花和滌綸面料,滌綸面料的上游產業是PTA,PTA是石油化工的主要副產品,所以,油價下跌後有利於服裝行業成本下降。

第三:航空公司,航空煤油是航空公司的主要成本之一,航空公司可以在低成本期進行期貨或調期交易進行成本鎖定,降低運營成本。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交流參考。我是大安先生,歡迎關注。


大安先生George


首先,原油暴跌和疫情關係不大。

其次,原油2016年暴跌到26美元的時候,我國的油價也沒什麼太大變動,對我們的實際生活也沒什麼太大影響,國家要保障中字頭兩大油企的利潤。另外,國際油價暴跌,和我們國家實際進口的原油價格並不一致。

以下是另一個問題的答案,回答2016年原油為何暴跌的。

2016年的原油暴跌的原因暴跌還要從更早之前的時間說起。

先回答問題:簡單來說,暴跌的原因是因為以美國為首的新一代原油出口國的頁岩油生產技術逐漸成熟,頁岩油生產成本由60美元上方,降到50美元以下,導致傳統原油出口國集體增產,壓低原油報價,打壓原油價格,讓以頁岩油為開採技術的新興原油出口國無利可圖,防止其侵佔原本屬於傳統原油出口國的全球原油市場份額。

世界原油出口國在2012年之前,主要由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組織和以俄羅斯為首的非歐佩克組織兩大利益集團組成。

由於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全球原油出口國的經濟下滑,再加上全球各大經濟體的財政經濟刺激計劃,最終在2012年,原油從33美元的低位再次來到100美元上方。

而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以美國為首的需要進口原油供應本國能源業的發達經濟體,是接受不了原油價格過高的。

在2005年左右,美國就開始著手針對頁岩油生產的技術創新。一開始,頁岩油的生產成本為70美元以上一桶,到2020年估計隨著技術創新,生產成本已經降到了40美元以下! 但是沙特的原油生產成本最低到3-5美元一桶,俄羅斯的原油生產成本最低到5-8美元一桶,所以即使全球油價跌到2016年的最低點26美元附近,沙特和俄羅斯依然有利可圖,但頁岩油就會停止生產。

2016年原油暴跌跌破45美元后,不僅僅頁岩油生產國撐不住了,以尼日利亞、利比亞等歐佩克組織內部的原油生產成本高於40美元的國家經濟也撐不住了,也就促成了由沙特和俄羅斯為首的歐佩克+減產協議。這就是2016年到現在發生的故事了。

近期的原油暴跌,除了疫情影響,還有很大的原因是歐佩克+新一輪減產協議談崩了。


化繁為簡一刀制敵


在疫情影響下,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控制了老百姓出行,企業生產減緩,因此全球對汽油、柴油的需求量減少,導致原油從最高點66美元/桶爆跌至42美元/桶,跌去三分之一。原油下跌有什麼影響呢,我們來做如下分析:

1、原油主要是為汽車、飛機、輪船等提供燃料,它還給金屬加工、各類機械提供各類潤滑材料,原油已經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可或缺。

2、原油爆跌,會對原油出口國的經濟造成重大影響,例如沙特、俄羅斯、伊朗等國就會因原油價格下跌,影響國家收入。另一方面,油價爆跌會減緩新能源的改革步伐,甚至會導致新能源發展停滯。

3、中國在這輪原油爆跌中有利有弊。中國是原油進口國,原油下跌,降低了交通運輸成本、生產成本等,提升了我國產品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我國的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新能源出口國,因此,原油下跌,會影響到我國新能源產品的出口。不過,總體是利大於弊。

總之,原油主要用於機動車的燃料供給,可以與水、電、公路等基礎設施相提並論,相當於人們日常的生活必須品,從社會的發展來看,基礎設施越便宜,越有利於社會發展。試想,如果我們水價漲一百倍、燃氣漲一百倍,你生活還會有幸福感嗎?

 





墨哥發言


原油價格大幅下滑,不用太複雜,你開車的油費起碼便宜了一些。但中東的兄弟們就賺少了。[捂臉]來看看石油,都能生產些什麼,你就會明白會有什麼影響。

1、燃料。包括汽油,煤油,汽油經過提煉會變成噴航空燃料以及噴氣式燃料。(戰略資源)所以如果油價降了以後,那我們的戰略資源成本就會降低。民用其實降不了多少,因為用的人太多了,這跟平攤風險是一個道理。[捂臉]

2、潤滑油,最常見就是機油

3、瀝青,鋪路面主要的材料之一

4、塑料

5、服裝

6、化妝品

7、合成橡膠

8、藥品

9、清潔用品

10、化工材料

11、甚至食品,比如口香糖。其實你在嚼石油。[大笑]

上面其實是石油的提煉和深加工的過程,也體現了整條與石油相關的產業鏈結構。所以,原油價格一降,整條鏈條的成本就會降下來。

但其實對民眾影響不大

1、從消費端,人們買到的產品不會有太大的價格變動,因為商家要賺錢。這個時候正是提升利潤的好機會,加上信息不對稱,有多少人會天天關心原油下跌?即使是調控,很多時候其實只是洩後調控,在很短時間內又會恢復原價。

2、而對於供給端,這個時候就是賺錢的時候了。利潤提升了,也會給員工漲工資,但如果你是員工,你也會感覺到沒有感覺,因為就像我上面說的市場的成本會被平攤,利潤份額也是會被平攤的。

所以漲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它明顯在漲跌的時候,你沒有感覺到它有跌。[呲牙]

完畢


老蔥的識險視角


昨夜,歐佩克未能就三月後的減產協議達成共識。在週五舉行的歐佩克和其合作伙伴部長級別會議上,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沙特阿拉伯和另一石油巨頭俄羅斯並未就減產協議達成一致。

據悉,俄羅斯方面傾向維持目前的減產協議直至今年6月;但沙特更傾向於繼續減產150萬桶/日,如果俄羅斯不同意,就放棄全部的原油削減量。

所以昨夜外盤一片哀嚎!害的本人滿倉原油也睡不著覺!

自今年年初以來,因新冠疫情引發持續影響,原油價格持續走低,除了歐佩克之外,國際能源署等機構紛紛將其需求預期調低。

印象中這是十年來從未有過的跌幅,即便2015年原油市場跌至26美元的那一波,也沒有過這種日跌幅。

疫情肆虐下,經濟活動冰凍,原油需求跟航空需求一樣斷崖式下跌,很多國家的吃喝拉撒,就指著原油出口創匯,你們可以試著想一下,一個單一產業國家的主打產品,量價齊跌,收入必定是斷崖式下跌,那麼財政預算從哪裡來?國計民生靠什麼維持呢?所以國家主體一些活動就無法運作與維持,或難以長久維持。特別是當下疫情,只能形成惡性循環。國民個體更甚,尤其是一些本就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國民。


輪動滾雪球


全球新冠疫情蔓延在持續發酵中,截至北京時間3月7日收盤,WTI原油價格跌至41.28美元/桶,跌幅10.07%,創造了2016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布倫特原油價格跌至45.27美元/桶,跌幅9.44%,創造了2017年6月以來的最低值。

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出現了劇烈震盪的格局。我們以布倫特原油價格為例,進入2020年以來,從最高點71.75美元/桶跌到了今天的45.18美元/桶,跌幅超過37%。導致國際原油懸崖式下跌的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有兩個:

一方面,原油價格下跌說明全球經濟景氣度不佳,事實也是如此,中日韓三國目前都在抗擊新冠疫情,而美國目前經濟預期,並不被外界所看好。歐洲經濟由於英國要脫歐,也沒有復甦的跡象,全球經濟不景氣,對國際油價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3月6日在維也納召開的歐佩克+會議沒能達成減產協議,這讓市場擔心,國際油價會跌破40美元/桶。

那麼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對中國有什麼好處嗎?對此,我們認為有三大利好:首先 國際油價下跌,利好於中國經濟。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原油的依存度非常高,無論是工業生產、交通運營還是家庭消費等方面,每天的油料消耗量都是驚人的。據美銀美林估計,油價每下降10%,中國GDP增速將提高約0.15個百分點。所以,國際油價下跌,對中國經濟恢復有利。

再者,因全球經濟不景氣,國際油價出現大跌,可以帶動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這樣可對沖一下國內目前居高不下的物價,截止一月份國內CPI價格已經達到5.4%,創下10年來新高。如果國際油價下跌,勢必會拉低我國原油進口和轉化成本,導致成品油價格下降,進而傳導至各行業消費的方方面面,大幅拉低整體經濟運行成本,

最後,國際油價下跌,促進國內消費增長。打個最簡單的比方,原來我們的92汽油價格曾達到過8元/升,現在價格是6.3元/升左右,一輛汽車的平均油箱容積為60升,原來加滿一箱油需要花費480元,現在只需要378元,降幅為102元,成本較原來節約了21%左右。當然,進口油價下跌,會使很多行業的生產成本降低,相關商品價格也會下降,這樣有利於刺激國民消費。

當然,國際油價下跌雖然可以拉低國內經濟運行成本和消費成本,但是短期對我國能源結構改革還是存在一些弊端:一方面,國際油價大跌,很多國人都會增加汽車出行次數,除了會增加道路堵塞,而且國內成品



網聞天下財經


原油價格暴跌,會造成哪些影響?

對於這個問題,我來簡單回答一下,我認為原油價格的暴跌,主要是因為對世界經濟增長的過於悲觀導致的,一些中東產油國家會不會達成石油減產協議,如果達成石油減產協議的話,那麼對於石油最近的價格暴跌,也產生一定的影響。

主要是因為原油減產,那麼在市場上流通的石油,相對的就減少了,肯定會短期內對石油的價格造成一定的影響,我認為會造成石油價格的上漲,當然是在他們達成石油減產協議的框架下,目前,從一些消息面他們是對於石油減產協議並沒有達成共識,所以對於未來石油價格走勢,我認為未來石油的價格,還會地位徘徊,並不能真正的看出可以到達多少價格,原油價格才會停止下跌,原油價格的下跌會造成哪些影響呢?對於全球經濟是利好還是利空,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分析一下。

原油價格緩慢上漲

下面我們來一起分析一下,原油價格如果是緩慢上漲,會是什麼樣的一些情況。原油價格出現上漲週期,而且上漲非常緩和,不是價格上漲幅度非常大的情況下,其實是新一輪的全球經濟復甦的徵兆。主要是因為各個國家都需要石油,我們生產很多工業產品,化工產品需要石油作為一些基本原料。所以當經濟開始復甦時意味著石油需求的增加,也就意味著全球經濟開始復甦,企業生產製造情況開始增加,也就意味著全球經濟的開始復甦。

但是也會帶來一個問題,當時又價格漲到一定程度,也就是我們說的價格達到一定高位時,原油價格開始緩慢下跌時,也就是全球經濟新一輪泡沫的破滅的開始,所以我們可以從石油價格的漲漲跌跌就可以判斷出全球經濟增長的情況。

原油價格下跌利好還是利空

那麼原油價格下跌到底是利好還是利空呢?我認為對於全球經濟處於一個衰退階段的時候,原油價格的下跌其實是利好全球經濟因素的,主要是為什麼?主要是因為原材料的價格下跌,很多企業才會因為原材料的成本下降擴大生產,很多消費者因為產品便宜才可以有錢進行消費,有了消費才會增加生產,這是一個因果關係,所以原油價格的下跌是利好全球經濟復甦的。

總結

最後總結一下,原油的下跌到底是利好還是利空?其實原油價格的下跌是利好全球經濟復甦的,唯一對全球利空的因素就是二氧化碳排量的增加,但是短期內也不會造成全球變暖,其實全球變暖的因素還跟我們世界上一些森林植被減少有很大關係,我們都知道森林植被通過光合作用是可以處理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增加森林植被面積,一些城市的綠化的增加,這樣大量的吸收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我認為這些都不是特別困難的因素,我們現在主要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全球經濟的復甦,何時能真正到來?所以這些才是全球各國所面臨的一個共同的問題。

關注財神道,投資不盲目,移步專欄,學習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歡迎在下方留言,點贊,轉發,謝謝大家!


前灣財神道


油價下跌與經濟的關係,我們需要先理順一個邏輯。

不是油價漲跌影響全球的經濟,而是全球經濟的興衰影響了油價。原油最終變為汽油、柴油,成為消費品,直接受供求關係影響。從供給來看,主要是集中在沙特、美國等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手中,我國是石油淨進口國,也是貧油國,也就是說石油的供給其實整體上是衡定的,主要決定價格變化的是需求。

當經濟增長強勁,對石油的需求上升,就會推高油價;而當經濟低迷,增長下滑,甚至出現衰退,對石油的需求下降,就會壓低油價。

因此,是經濟的變化影響油價,而不是油價反過來影響經濟。當然,石油價格的高低本身確實是會對經濟有影響。如果油價太高,工業成本高,就會推升通脹水平,假設經濟增長不佳,就會形成滯漲,所以油價太高對經濟是沉重的打擊。

而低油價,本身是可以降低經濟運行成本的,本身對經濟是利好,但是如果經濟好,需求就會上升,油價就會上漲,這是一種循環的邏輯機制,所以油價如果一直暴跌,一路下跌,理論上對經濟是利好,但實際上正是經濟不好的表現。

油價太低,對產油國來說不是好事情,特別是對嚴重依賴原油出口的國家來說,經濟會承受較大的打擊。對於消費國來說,整體是利好,特別是對於用油量大的行業,比如說航空、交通等行業,將會有效的降低經營成本。


財經宋建文


先是受疫情影響,然後週五受俄羅斯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又稱“歐佩克”)未就石油減產達成一致,談判破裂,導致週五國際原油價格大跌近10%。


國際油價的下跌的影響,雖然也有一些不利之處,但總體上是有益的。


第一,油價下跌40美元代表著生產者每年向消費者轉移約1.3萬億美元(接近全球GDP的2%)。這是巨大的數字。總的來說,由於消費者快速支出的可能性也高於生產者,這應該對全球需求產生溫和的推動。  

第二,能源價格下跌將降低業已很低的總體通脹水平。這產生了兩個彼此抵消的風險。一個是它可能加固超低通脹的預期。另一個相反的風險是,它可能鼓勵央行忽視基本通脹率日益上升的威脅。總的來說,眼下前者的風險比後者要大。  

第三,能源價格下跌將提升能源密集型企業的盈利能力。與此同時,它會削減石油生產商的利潤和資本支出。它可能讓能源領域(尤其是在槓桿較高的石油生產商當中)出現巨大的破產風險。它還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信貸機構目前仍不清楚。  

第四,油價下跌將把石油淨出口國的收入再分配至石油淨進口國。後者包括歐元區、日本、中國和印度。美國現在是石油淨出口國。但重要的石油淨出口國是那些嚴重依賴這些石油收入的國家。這些國家包括伊朗、俄羅斯和委內瑞拉。

第五,能源價格下跌將導致資產價格發生變化。能源生產國的匯率將承受下行壓力。無論直接還是間接受益於油價下跌的公司的股價都將上漲。

最後,油價下跌有可能讓各經濟體的碳密集度升高、能效下降。但它也為提高石油稅,或者至少永久性削減浪費性的消費補貼提供了機會。


先勝後戰張凱程


從表面上來看,疫情降低的需求使原油價格暴跌,理論上對中國是一件好事情,因為降低的原油價格能夠顯著降低國內製造業的成本,也利於汽車相關的消費,看起來是有利於經濟的復甦的,但實際上這樣原油價格的下跌其實也有一定隱患。

首先來說,近來一直低廉的油價來自於美國頁岩氣革命之後,大量頁岩油企業的產能提高,供給的上升使國際油價從100美元以上的高價位直接腰斬,來到了50~70美元之間的波動區間。

但是頁岩油的成本比傳統油氣要高出很多,一般認為就是在50美元到70美元之間,因此當國際油價低於50美元之後,就意味著大量頁岩油企業不得不停產,如果停產時間過長,這些高槓杆融資的油氣公司甚至可能出現破產。這也就意味著對油價的制衡不復存在,油價可能出現報復性的反彈。

更惡劣的情況是由於頁岩油氣企業在美國債券市場中佔到的不良資產數量還是比較高的,油氣企業的倒閉和現金流斷裂,很可能導致美國的債務危機提前爆發,這有可能讓世界再次陷入到風險當中。

即便是我國的低油價環境,也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低油價就意味著更多的節能減排和新能源行業面臨競爭危機,在當前製造業受到下行壓力的前提下,中國不可能增加稅費來平衡油價,因此這些行業受到的衝擊應該還比較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