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在和杜聿明的多次競爭中爲何失敗?

1195125793


宋希濂和杜聿明都應該算是黃埔一期中最頂級人物的存在,宋希濂像一期中的老大哥,而杜聿明則更像是一期中最有才能的人,但是為何宋希濂在和杜聿明的多次競爭中失敗呢?

今天,史論縱橫就來對比一下宋希濂和杜聿明,看看究竟為何?

無論是資歷和履歷,宋希濂和杜聿明都相差無幾

很多人會想當然的以為,從一開始,杜聿明就應該比宋希濂強,在抗日戰場上,杜聿明屢立戰功,在解放戰場上,杜聿明更是充當救火隊員,先是遼瀋,後是淮海,一共就三大戰役,杜聿明自己指揮了兩場,堪稱國軍中最受老蔣倚重的人物了。

但是,真正從黃埔開始算起,宋希濂並沒有比杜聿明差多少,在北伐中,宋希濂是少校營長,杜聿明則由於各種困難並沒有參加第一次,相反在老蔣第一次下野後,還失業了,直到老蔣復出,1930年杜聿明才被身為上校團長,而在杜聿明還沒有起步這段日子裡,宋希濂已經被派往日本陸軍步兵學校留學,1930年升任為警衛第二師第六團團長。

在1930年杜聿明和宋希濂可以說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1931年宋希濂任警衛第一是第二旅少將旅長,而杜聿明則是在1932年被任命為旅長,隨即升任25師副師長(師長關麟徵),於此同時宋希濂也成為第八十七師副師長;

1933年宋希濂任36師師長,並且在閩變中在九峰山立功,受到老蔣的嘉獎,此時杜聿明的第二十五師在長城抗戰,關麟徵負傷後,杜聿明代理師長,同日寇浴血奮戰。

從1926年到1933年可以看出,二人的升遷履歷差不多。

兩個人的將星之路

宋希濂在1935年被授予陸軍少將,1936年晉升陸軍中將,1937年參加淞滬會戰,1938年戰場接任第七十一軍轄第87師、第88師,在蘭封會戰時圍攻土肥原賢二,受到國民革命軍最高統帥部通電讚揚,1939年升任三十四集團軍副總司令,1941年任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

相比來說,杜聿明則沒有宋希濂的履歷這樣精彩,在長城抗戰結束後,杜聿明到南京中央軍校開辦的高等教育班進修,1936年畢業,由於與關麟徵不和,不願意再回到第二十五師,1937年國民黨成立第一個陸軍裝甲兵團,杜聿明擔任團長,1938年該兵團擴編為第200師,以杜聿明為師長。如果,杜聿明不撿到這個機械化團長,很可能就泯然眾人矣了。

1938年第二百師擴編為第十一軍,杜聿明擔任副軍長,後來成為第五軍後,杜聿明就成為軍長升遷之快,並不在於戰場,而是在於機遇,當然杜聿明也很能打,尤其是第五軍在崑崙關取得大捷。

真正讓杜聿明走向人生巔峰的,應該是杜聿明被派遣到緬甸遠征作戰,雖然,第一次遠征作戰在撤退時損失慘重,但是依然受到老蔣的嘉獎(其實就是聽老蔣的意思)。

回國之後,杜聿明被擢升為第五集團軍總司令,兼任昆明防守司令。

1941年時宋希濂就已經是昆明防守司令,也可以看出杜聿明前期一直沒有發展過宋希濂。

抗日戰爭勝利後,宋希濂比較穩,杜聿明迅速崛起

抗日戰爭勝利後,杜聿明被任命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在解放戰場上叱吒風雲,宋希濂則被任命為新疆警備司令,在整個戰場解放戰場都沒有什麼作為,1948年兼任第十四兵團司令官,當時杜聿明已經率領號令千軍萬馬的存在了,二人完全拉開的差距。

可以說,宋希濂發展的比較穩,後來變成一般黃埔一期的水平,而杜聿明則有點一枝獨秀了。

關於杜聿明為什麼能崛起,我認為還是和派系有關係,宋希濂有一些自命清高,不和一些品行差的黃埔同學玩,以前也是唯老蔣鞍前馬後,因此被稱為“鷹犬將軍”,也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早期鋒芒畢露肯定遭到不少人的眼紅,所幸,宋希濂沒有打過太大的敗仗,抗戰相持之後就處於後方狀態了,因此,也沒給人把柄整他。

但是杜聿明就不一樣了,和人都客客氣氣,手下的人都很服他,尤其是國軍中的刺頭邱清泉那是誰都不服就服杜聿明;還有孫元良、李彌這些人,宋希濂都看不上,當時讓宋希濂當徐州剿總副總,宋希濂還說孫元良自私,不想與他為伍,但是這些人後來都是淮海戰役中的頂樑柱。

從這方面來說,宋希濂是出淤泥而不染,杜聿明則是想染就染。

最終,君子孑然一身的宋希濂,當然競爭不過“同流合汙”的杜聿明、邱清泉、孫元良、李彌等小團體。


史論縱橫


在國府想指揮大部隊,那就看自己的起家部隊影響有多大。國軍有三大種子軍,第一軍、第18軍、第五軍。其早期指揮官胡宗南、陳誠、杜聿明自然和別人不一樣。

宋希濂、杜聿明都是黃埔一期生。

1、宋希濂的黃金時代

在抗戰前,宋希濂為36師師長,該師是德械師,與87、88師、教導總隊都是國府精銳。與第一、第十八、第十三軍一樣,都是核心主力。

尤其是德械部隊,理論上是國軍的未來,各將領自然前途無量。以師化軍,以軍化集團軍。想想都美好。

(德械師)

可惜在淞滬會戰與之後的南京保衛戰中,德械部隊傷亡慘重。桂永清、王敬久、孫元良、宋希濂雖然都在不同程度得到了升遷,但部隊很難作為種子部隊面向未來了。

宋希濂的嫡系71軍,很難為其他部隊培養將領,而且該軍在東北的野戰戰績也證明其能力。

2、杜聿明的黃金時代

杜聿明的機械化團後來擴展為200師,再擴展為第五軍,第五集團軍,他也自然一步步高昇,這支部隊從上到下都留下他的影子。正如廖耀湘的新六軍將領湖南人多一樣,第五軍也是歷來的熟人。

邱清泉、廖耀湘等留學英才。

戴安瀾、鄭庭笈等猛將。鄭洞國也是該軍師長,後任新一師師長。

後來該軍榮譽1師化為第八軍(雖然宋希濂短暫當過師長)。

新22師化為新六軍。

3、解放戰爭的人事

解放戰爭中,宋希濂被派往西北,雖然級別不算低,但西北重要性確實不高。其嫡系部隊到了東北。


對於杜聿明而言,第五軍與第五軍化育的部隊馳騁於東北與中原戰場,可謂如魚得水。

在東北,核心主力無非就是新一、新六軍,新一軍老軍長鄭洞國在東北,新六軍軍長廖耀湘在東北,後新一新六編為第九兵團,是東北“剿總”核心兵團。

(陳官莊被圍的就是杜聿明的中原嫡系)

在中原,第五軍軍長邱清泉在中原,第八軍軍長李彌在中原,後來分別以此擴編為第二、第十三兵團,是徐州“

剿總”核心兵團。

在這種情況下,宋希濂久疏戰陣,且人事遠隔;杜聿明長年作戰,且人事嫻熟

你說會用誰呢?

總結:

歷史無非是歷史進程下的事功以及帶來的人事問題。德械師的歷史進程在抗戰初就斷了,後來又有蘇械、美械,其作為種子部隊的可能自然一降再降。

而機械化兵團是與時代接軌,而且其戰功足夠其在每次列裝中獲得優勢補充,自然愈來愈大。

杜聿明與宋希濂的命運本質上是國軍抗戰期間軍事列裝與軍隊編組變遷的反映

國軍的軍隊化育與其將領命運息息相關。

參考文獻

胡博. 裝備短斤少兩“調整”名不副實 德械師:抗戰前四個月幾乎消耗殆盡[J]. 國家人文歷史, 2015(1):90-95.

胡博. 僅74軍一直與日軍正面交鋒 蘇械師:被珍惜使用的反攻力量[J]. 國家人文歷史, 2015(3):84-87.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首先是兩個人跟的人不同。

我們找工作時常說:選對行業,進對公司,跟對人。前邊兩條不好說,跟對人是絕對重要的。

宋希濂和杜聿明兩個人都是黃埔一期的高材生,兩個人最開始的起點和戰功相比都差不太多,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兩個人的後臺不同。

宋希濂一直跟隨的人是張治中,張治中是蔣介石是保定軍校的同學,也是蔣介石十分信任的人。但這個人過於簡單,不懂變通,因此在國民黨陣營基本上是那種格格不入的人。張治中在淞滬會戰中和蔣介石發生衝突被免職,在長沙大火後再次被免職,從此就基本退出國民黨主流陣營,到了新疆去擔任西北行營主任兼新疆省主席。


宋希濂的命運就是在跟著張治中沉浮,當張治中在新疆擔任省主席時,宋希濂就任新疆警備總司令。當然新疆也很重要,但比起更能體現價值的主戰場來說,這些都是次中心。能被派到這些地方任職,只能說這些人都已經被邊緣化了,已經遠離權力中心。

張治中雖然也是蔣介石身邊的八大金剛之一,但他是其中權勢最小、帶兵最少的一個,沒有形成自己的權力系統和軍事系統,自然也沒有辦法和提攜宋希濂。




杜聿明一直在跟著有“裝甲兵之父”稱號的徐庭瑤走,徐庭瑤和張治中一樣是保定軍校畢業生。但徐庭瑤的背後還有一個人物何應欽,何應欽卻是蔣介石身邊的八大金剛之首。

何應欽也有“哼哈二將”和自己的“四大金剛”,二將是劉峙和顧祝同,四小金剛分別是劉峙、顧祝同、錢大鈞和蔣鼎文。

從這個地方就可以看出何應欽在國民黨中央軍中的地位之高,是沒有人可以動搖的。因此何應欽不止一次反對過蔣介石,而蔣介石卻也不敢把何應欽怎麼樣,想動何應欽,總是要掂量一下分量再說的。

杜聿明跟著徐庭瑤在國民黨中央軍中,尤其是機械化部隊中地位極高,也是對日作戰中的主力軍之一。能掌握這樣的精銳部隊,戰場上的表現也會比其它人要好很多,自然升遷的速度也就比較快。

在抗日戰場上,杜聿明先是在崑崙關與日軍大戰獲勝,然後又以第一路副司令長官兼第五軍軍長的名義遠征緬甸。在東南亞戰場上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尊嚴和威望,後來在蔣介石的要求下,撤退回國。

在何應欽和徐庭瑤的力薦下,杜聿明還有黃埔一期的光環加持,職務的晉升自然不是問題。




同時,這還和兩個人的性格有關。

杜聿明是那種性格沉穩和善,擅長學習,能培養人的將官。他能夠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深得黃埔系軍官的愛戴和信任,許多桀驁不馴的軍官都願意聽從他的指揮,比如邱清泉等人,都是如此。

另外杜聿明很有個人主見,總有自己獨特見解。黃埔學生學的都是陸軍,他自從擔任機械師師長開始,就自己摸索機械化部隊的作戰特點,總結出自己的打法,因此也深得蔣介石的信任。


宋希濂在黃埔系學生中,算是比較老實聽話那一類的,人也比較簡單。他進黃埔時年紀比較小,是跟著老鄉陳賡一起進的。在軍校基本就聽陳賡的,並且也是聽了老鄉的話才加入了共產黨。畢業後就聽蔣介石的,又加入了國民黨。

宋希濂和陳誠是一類人,清高,容不下不同類的人,尤其是小人。因此他們在軍中多受排擠,難以指揮得動高級軍官。但他的特點就是作戰勇敢,絕對服從長官的命令,因此被人稱為鷹犬將軍。


新知傳習閣


宋希濂(1907——1993)。

字蔭國,湖南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國民黨陸軍中將,號稱“鷹犬將軍”。黃埔一期中出類拔萃的人很多,宋希濂也算其中之一,參加過東征和北伐戰爭,1927年又被派往日本陸軍留學,上海一二八事變時任第87師161旅少將旅長,此戰之後升任該師副師長兼161旅旅長。1933年升任36師中將師長,西安事變時率36師入陝,後來擔任西安警備司令。全面抗戰爆發後率德械師36師增援淞滬,後來升任71軍軍長,該軍下瞎87師和88師。到1941年時宋已經是第11集團軍(下瞎66、71兩個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1942年,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失敗後,宋的軍隊阻擋了日軍過怒江,行成了怒江對峙。1944年宋的11集團軍和20集團軍負責滇西大反攻,成功收復龍陵和騰衝。解放戰爭期間先後擔任過新疆警備司令、華中“剿共”副總司令、湘鄂邊區綏靖司令部司令,1949年二野解放大西南的時候被解放軍俘虜,後來接受改造於1959年特赦。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陝西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國民黨陸軍中將。

杜聿明參加先後過東征討伐陳炯明的戰爭和北伐戰爭、長城抗戰、淞滬會戰。從一個軍校教導團的副排長幹起,先後任教導第2師營長、團長,第17軍第25師(該師為千里駒師,師長為黃埔一期的關麟徵)旅長和副師長。

杜聿明是中國第一支機械化步兵師第200師的首任師長,1939年擔任第5軍軍長(國軍的五大主力之一),參加了崑崙關戰役,對手是號稱鋼軍的日軍第5師團,該戰役殲敵5000並擊斃了第21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1942年,杜聿明被任命為中國遠征軍副總司令,率10萬國民黨精銳入緬作戰。1945年,杜任第5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在此期間奉蔣介石的命令,趁滇軍去越南受降之機囚禁了龍雲,從而架空了龍雲。而後又被蔣調往東北任東北保安司令,1948年又被調往徐州任徐州“剿共”副總司令,後來在淮海戰役中被俘。1959年被特赦。

綜上:宋希濂和杜聿明作為黃埔一期畢業的同學,兩人都受到蔣介石的重用,但是杜聿明比宋希濂更勝一籌。究其原因如下:

1、跟對人很重要。宋希濂早年跟的是張治中,張治中雖然位高但權不重,他掌管的多是軍事教育這一塊;而杜聿明跟的是徐庭瑤,徐一直在前線打仗,杜又深受徐的賞識。



2、個人能力。宋希濂的個人能力要比杜差一些。杜聿明比較會發展自己的勢力,在黃埔係為主的嫡系中,除了陳誠的“土木系”之外,還有就是杜聿明的小黃埔系,戴安瀾、鄭洞國、邱清泉等黃埔生都是杜的部下。

3、忠心。杜聿明比宋希濂更忠於蔣介石,每次有重任的時候蔣首先想到的是杜聿明,杜聿明就是一個救火隊長。


歷史軍魂


因為宋希濂和杜聿明雖然都是黃埔一期畢業,卻分別跟隨了蔣介石“八大金剛”裡不同的兩個人,在國民黨軍內部派系眾多的情況下,跟對了人方有靠山,後臺決定前程。



宋希濂在軍中一直追隨的,是號稱“和平將軍”的張治中,北伐成功後宋希濂從第一批德械師的第87師起步,先後任旅長、副師長,而第87師、88師和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正出自軍校教育長張治中門下,張將軍也是以這批德械部隊組成最初的第五軍,參加“一二八事變”的對日作戰,宋希濂戰後因功升任另外一個德械第36師師長。

1945年新疆軍閥盛世才在中蘇之間搖擺十年後終於投蔣,張治中被任命為西北行轅主任和新疆省主席,隨即調老部下宋希濂出任新疆警備總司令,這種關係貫穿民國始終。可是我們知道,張治中雖得蔣介石信任,卻是八大金剛中權勢最小、帶兵最少的一位,除去抗日戰爭初期外,實際統兵的機會有限,更沒有形成自己的軍事集團,自然無法過多提攜宋希濂。

沒有自己的軍事系統,關鍵時刻在蔣介石那裡的話語權和人事權份量,一定弱勢。



杜聿明則走的另外一條路線,他一直追隨的是國民黨軍中有“裝甲兵之父”稱號的徐庭瑤,也是張治中將軍的保定軍校同期同學,那麼徐庭瑤是誰的人呢?黃埔系二號人物何應欽是也。別看何應欽後來失寵不握兵權,但是在黃埔系中依然擁有巨大的號召力,也是蔣介石一直沒與何應欽撕破臉皮的重要因素。

蔣介石有八大金剛,何應欽也有“哼哈二將”和自己的“四大金剛”,二將是劉峙和顧祝同,四小金剛分別是劉峙、顧祝同、錢大鈞和蔣鼎文,看一下這幾位在國軍中的地位就知道何應欽的能量了,他們是蔣介石不得不用的骨幹嫡系,何應欽一直任軍委會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和“國防部長”等重要實職,所以在軍中的話語權遠大於張治中。



杜聿明在徐庭瑤的第17軍團起家,被徐選中為裝甲部隊的繼承人,從軍委會直屬裝甲兵團長到第200師師長,以及後來的機械化第五軍軍長,與徐庭瑤跟何應欽的力挺大有關係,在爭奪第五軍軍長一職時,甚至擠走了陳誠保舉的原74軍軍長俞濟時,何系能量可見一斑。

當然,杜聿明軍權日隆,也與自身能力有關,以及對蔣氏的絕對忠誠 ,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在何應欽和徐庭瑤的力薦下可以接近蔣介石,但是重要崗位的獲得,還是要看戰場表現的。

不管怎麼說,兩位都是抗日名將,結局也是一樣,功德林裡來相會。


度度狼gg


知道的太少,淮海戰役已經打響了,杜聿明因為臨時被蔣校長調去東北了,而“福將”劉峙本事太差,徐州地區的國軍將領們又普遍看不起他。蔣校長就想調駐防荊門地區的宋希濂來徐州實際負責指揮。宋希濂不願意來徐州上任,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第二兵團司令官邱清泉,邱清泉兵團下轄包括“五大主力”之一的第5軍,是徐州國軍的頭等精銳主力。幸運的是,宋希濂還沒到徐州,國軍慘敗於遼瀋戰役,老蔣把杜聿明又調回了徐州。邱清泉是有後臺有本事有軍功有脾氣,驕橫跋扈目中無人,被稱為“邱瘋子”,別人包括總司令劉峙都指揮不動他,能指揮他的除了“總統”蔣校長,就只有杜聿明瞭,邱清泉還年長杜聿明兩歲,卻是杜聿明的黃埔的學弟和老部下,對邱多有提攜,當年邱清泉升任第5軍軍長是因為軍長杜聿明高升了。再說杜聿明為人寬厚溫和,做事勤勉務實,邱清泉對杜聿明既感激知遇提攜之恩又佩服他的為人處世,所以人見人恨的邱清泉當面背後都極少說杜聿明的壞話。杜聿明是從國軍的頭等王牌主力第5軍起家的,同為黃埔一期的宋希濂起家的部隊就差了些。不能忽視杜聿明有官僚奴才的一面,這位有才有功的國軍優秀將領對蔣校長太聽話了,代價有幾萬中國遠征軍官兵魂斷野人山和陳官莊三十萬精銳國軍的灰飛煙滅


立志成蟲


杜聿明其實在早期的黃埔生中並不算出類拔萃,很多和他一樣的黃埔一期生都比他官大,但是杜聿明這個人運氣太好,這你不得不承認。老蔣對他雖然沒有胡宗南般的寵愛,但杜聿明卻依靠第五軍發展出了一個派系,相反宋希濂顯的有點孤家寡人的味道,競爭失敗也理所當然。



其實從杜宋二人在抗戰結束後的地位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宋希濂差杜聿明太遠,當然這個距離指的不是職務上的高低,而是在國民黨軍事系統中的地位。宋希濂和杜聿明都是抗日戰爭中的名將,這是毫無疑問的,二人都有過輝煌的戰績,在這一點上並沒有什麼差距,但是杜聿明卻依靠抗日戰爭打造出了自己的心腹部隊,並且號稱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軍,而第五軍也走出了很多名將,如邱清泉、鄭洞國等等,相反此時的宋希濂,他雖然在職務上不輸於杜聿明,但在軍事力量上來說差杜太遠了。



所以老蔣在1945年對東北接受的問題上,本來有三個人選,杜聿明、宋希濂、關麟徵,而老蔣之後連杜聿明的老上司關麟徵都沒考慮,宋希濂當然也被淘汰出局了,之後發配新疆出任了警備司令,而杜聿明風光無限的擔任了東北保安司令長官。當然了宋杜的角逐也從一方面體現了派系的競爭,而宋的失敗只能說是他在軍事力量上的失敗,相反杜的成功拋開軍事能力不說,他在國民黨軍隊中的地位也起了極大的作用。



而在之後淮海戰役爆發之時,宋希濂出任了華中“剿總”副司令,而杜聿明卻是徐州“剿總”副司令,孰弱孰強一目瞭然,杜的第五軍派系雖然不如胡宗南和陳誠的土木系,但是力量也絕對不容小覷。但是這二人之後都落了個相同的下場,杜聿明在淮海戰役被俘虜,而宋希濂被俘虜於大西南。

而宋希濂和杜聿明他們都做為抗日名將,而且都是黃埔一期中的佼佼者,他們的經歷都是一樣的,而他們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的結局都是陪葬了蔣家王朝,成為了功德林裡的一員。

您的點贊,我的動力;您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您好,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


歷史之絕唱


謝謝邀請。宋希濂和杜聿明競爭失敗,第一是後臺不夠硬,第二是能力不夠強。



宋希濂的後臺是張治中將軍,而張治中將軍不是蔣介石的“自己人”,屬於地方派系,而且由於張治中並沒有屬於自己的軍事集團,宋希濂當然就不被蔣介石器重,說到底就是沒有後臺,誰鳥你。而且相比杜聿明,宋希濂的軍事指揮能力一般。



杜聿明完全不同了,杜聿明是黃埔軍校的佼佼者,參加過入緬作戰,抗戰期間就是蔣介石的心腹愛將,解放戰爭期間,杜聿明更是充當了蔣介石的“救火員”,遼瀋戰役前,蔣介石發現衛立煌並不聽自己的命令,就急派杜聿明任東北“剿總”副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從葫蘆島登陸,馳援錦州,無奈塔山阻擊戰,國軍未能突破防線。

淮海戰役期間,杜聿明又被派往徐州,擔任副總司令兼前敵指揮部主任,如果不是蔣介石突然命令杜聿明掉頭救援黃維兵團,淮海戰役的結果可能會不一樣。


毒刺劍客


這是要回答職場問題嗎?試著答一答。

第一,要從一而終。宋希濂在黃埔時,經陳賡介紹加入了共產黨,中山艦事件後退黨加入國民黨。如果堅持,雖經九死一生,未必不能成為開國上將,但在蔣介石那兒,每當想起這事,不追究就算開恩了,競爭重要職位就算了吧。宋希濂號稱“鷹犬將軍”,為表忠心甚至槍殺了瞿秋白,可見後來他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


第二,不得意時,要學會燒冷灶。杜聿明在黃埔一期並不突出,學校最閃亮的星是“黃埔三傑”。也不象胡宗南,早早就被校長關注的“小老鄉”。就算古北口抗戰,也沒出彩還被老鄉同學關麟徵不待見。但他很絕然地選擇了去南京陸軍交輜學校當學員隊長,聽著就是個搞後勤運輸的,那有手握實權的帶兵將領強?結果,這個大隊成了第一隻裝甲兵團。不能說杜聿明就是靠運氣,眼光還是很“毒”的。能洞悉未來者,才有大出息。

第三,關鍵時刻要出業績。血戰崑崙關是杜聿明的成名之戰。自抗戰以來,能硬憾日軍的,這是第一戰例。有好的裝備,還要打出好的士氣,好的成績,這點很重要。反觀宋希濂,抗戰也一路打下來,打的也很苦,卻沒出好成績,直到怒江邊才打了一個漂亮點的阻擊戰。而此時宋和杜在蔣校長心目中,己不可同日而語了。

第四,要有一幫好兄弟。出人頭地了,還得有幫兄弟撐著,杜聿明以第五軍為基礎,建了個小黃埔系,鄭洞國,戴安瀾,邱清泉這些名字聽著熟吧?都是抗日名將,也都是杜聿明的好兄弟,無論杜聿明怎麼升遷,始終保持著對第五軍的影響力,這可是蔣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而沒有出現人一走茶就涼的情況。有兵才有話語權。宋希濂好像就沒有這本事。



這些也是職場要注意的事啊!懂嗎?


淨月暖陽


宋希濂

杜聿明

杜聿明、宋希濂都是黃埔一期畢業,都從北伐開始跟隨蔣介石,歷經重要戰役數十次戰功卓著,但為什麼在蔣介石的心中宋希濂就不如杜聿明呢?

1、宋希濂在考入黃埔之前,先上的是程潛所辦陸軍講武學校,一年後才在程潛、譚延闓、謝晉等國民黨大佬推薦下報考黃埔軍校,可以說身上難免先戴上了派系痕跡;而杜聿明報考黃埔之前就是小白人一個,身份背景乾淨。同時宋希濂是老哥一個入讀黃埔;而杜聿明是和關麟徵(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張耀明(南京首都衛戍總司令,黃埔軍校第三任校長)等十一個陝西人一起報考黃埔,先天就能互相幫扶。

2、在黃埔軍校時期,1925年宋希濂在陳賡介紹加入過中國共產黨,1926年中山艦事件後才退出中國共產黨投靠的蔣介石;杜聿明從一開始就是蔣介石的人,還是復興社核心成員,極端崇拜蔣介石。

3、1941年11月宋希濂任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除了守衛滇緬公路之外當時蔣介石還給了他個秘密任務趁機拿下雲南王龍雲。宋希濂到任後龍雲一直對他積極配合,恭敬有加,宋希濂抹不開面子、害怕影響,一直沒敢動手。然後1945年杜聿明去了昆明,任昆明防守總司令,杜聿明和龍雲的私人感情也很好,但蔣介石一聲令下,杜聿明立馬動手武力逼迫龍雲下野,事後還為蔣介石背了黑鍋、擔了罵名。

可以說宋希濂一直爭不過杜聿明最重要就是在對待蔣介石的態度上。宋希濂做事會顧忌影響、對蔣介石的命令也常有推脫;而杜聿明不論對錯,從來都是堅決執行蔣介石的命令。特別是解決龍雲的問題上,杜聿明和宋希濂在蔣介石心中的地位徹底拉開了。

1945年10月18日杜聿明被任命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總覽東北軍政大權。而宋希濂早就被扔到新疆任職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